学生社会服务何以必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22
颗粒名称: 学生社会服务何以必要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5
页码: 188-192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学生社会服务何以必要,原载1920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3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社会服务 学生

内容

学潮后学生生活的改造,最重大的有两种:一是学校内的学生自治;一是学校外的社会服务。这都是学生新生活的萌芽,也就是新教育的开端。
  学生自治的必要,我在上次已经说过。②现在再就社会服务必要的地方,申说一点。
  各地学生会开办义务学校、举行通俗讲演、印行浅近书报以及调查国货……种种,都是社会服务的事业。有许多学生,为了筹划或实施上面种种事业,竟有不能照常上课、照常自修的。这种热心,真是可佩。但仍有许多学生,依旧照常上课,照常自修,好像对于社会服务,绝未受著感觉一样。这辈人的心理,终以读书为学生惟一天职,而以出外服务为费时耗力,于己无益。照前面热心一辈人的事实看来,似乎这种的社会服务,只能暂时,不能永久。因为用全副精力在社会服务上,决不是学生的本务。照后面漠视一辈人的事实看来,似乎社会服务,学生无参与的必要。我以为这两种现象,都有不对的地方,所以要把学生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就我所见到的,写在下面,以供参考。
  以下论述的次序,分为四项:(一)社会服务的根据;(二)社会服务的原因;(三)社会服务的效果;(四)学生社会服务的必要和社会服务在学生生活上的地位。前三项是综说大要;后一项方说到本题。
  一
  所谓社会服务的根据,就是说社会服务的可能。因为人类种种的事业、学向、思想,都是于人性上有所根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本能。做社会服务的根据,就是社会的本能——并且是社会本能当中的互助本能和爱群本能。人间所以有社会生活的缘故,就因为人类能彼此了解,有共同情感,肯互相协力,由小群扩大为部族,再扩大为国家,渐渐进步。到现在,更有人类大联合的趋势,就是这种互助本能的发挥光大。又如扶助衰弱的人、怜惜人家的悲痛、喜悦人家的快乐、挂念人家的境地,就是爱群本能的表现。而如红十字会、救世军①以及种种慈善团体,也就是根据爱群本能的事实。不过,既称为本能,终是一种自然的发动,没有意识的指导。若听其自然,虽则也能发生上述的好处,但还不如积极的利用。所以只能作为社会活动的根据,不能就说他是社会服务的原因。
  二
  说到社会服务的原因,应该著重在服务两字。这个完全是有意识的动作,已经超乎本能以上。他的原因,就在于人类文明而有求社会进化的愿望。野蛮人没有社会服务,半开化人没有完备的社会服务,一定到了文明的阶级,才有种种组织完备的社会服务。可见服务两个字,不是容易发生的,自有必需的资格。他的资格,就是求社会进化的愿望。像现代文明国种种的科学、教育、实业、交通、工程、卫生、奖学基金、娱乐机关、慈善团体等,都可说是达到这种愿望的利器。——但其中也不免有为个人私利而发动的,像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商店等,多半是属于利己。不过,这种病的状态,在人类未到文化时期以前,终是难免的。——有的人从理想方面指导我们,有的从物质方面供给我们,这都是社会服务的事业。而这种种事业,都是由于向上的希望所发生,已经不是本能的作用了。
  三
  社会服务的效果,对于参与社会服务的人而言,是尽了他做人的天责;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就是完成人类全体的幸福、促进社会的进步。譬如,讲究公众卫生,大家的身体可以健康;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就是最大幸福的原因。又如普及教育的机会,大家的知力可以开发,由开发而增高、推广,便成个进步的社会。所以要希望有幸福的生活,不可不服务社会。要做个完人,也不可不服务社会。因为人是不能离了社会而生活。单想个人享幸福的生活,那是一椿不可能的事情。
  四
  学生服务社会的必要,在我们中国学生是有两种理由:一种是普通的,就是参与社会服务;一种是特别的,就是提倡社会服务。分说如下:
  就普通说来,服务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生活甚多,有研究、听讲、运动、交际、各项会务、……种种,而社会服务,就是新发见的一种生活。这种服务的意思,不是为毕业后到社会上服务的预备,实在就是当前的参与,他自身就是目的。他的效果,除了对于社会的贡献而外(如开通民智、改良恶习等),对于学生个人还有三种好处:(一)可以养成社会道德。所谓社会道德,就是互助的、博爱的道德。这种道德是要活用的,要现实的,不是书本上、口舌上讲讲所能收效的。所以要养成这种道德,必须在社会上有实际的活动,由行为上而理会他的意义,迫促他的实行。破除自私自利的恶习,也惟在事实里头方能成功。(二)可以养成自治习惯。服务社会的时候,遇著轻重缓急,须由自己衡量决定,随宜应付。即在平常,也须由自己判断执行。这个地方,就可以免掉倚赖的恶习,而有独力应变的能力。(三)可以熟悉社会情形、丰富社会同情。因为常常和社会接触,就可晓得社会的礼节、制度、风俗,即经明了,就知怎样维持、怎样利用或怎样改善的方法。又因为明白自己和社会有连带的关系,所以就有对于社会的同情和想象发生出来。
  就特别而言。因为我国人对于社会的观念,素来薄弱。所以对于社会公共的事业,终是非常冷淡。这种现象,早为我人所觉察、痛恨,自无用多言。现在所最要注意的,就在提倡社会服务,使大家渐渐明白社会事业的重要。提倡的法子,就在实行社会服务,做个榜样。而在学生自身,还可作为养成社会服务的习惯的方法。习惯一经养成,将来毕业以后,在社会上活动的时候,仍可继续实行,可见这种效果,正是不小。
  现在总结上面的话,提出一个结论。就是学生的社会服务是学生生活的一种。有视为学生的专责的,固未免有误会的地方;而视为废时耗力、不屑过问的,更是误会得厉害。所以这两种见解,都应得改变才好。
  原载1920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3号

附注

①1920年3月19日,杨贤江在《少年社会》第1卷第10期发表《学生社会服务的必要》一文,除个别字句有所更改外,与本文内容完全相同。 ②指在上期《学生杂志》上发表的《学生自治何以必要》一文。 ①救世军 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社会服务团体或宗派。致力于在劳动人民中宣传宗教精神、举办慈善事业,并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教士称“军官”,教徒称“军兵”。于1865年创设于伦敦,20世纪初传入中国。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