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的学术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19
颗粒名称: 中国现有的学术团体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9
页码: 175-183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中国现有的学术团体,原载1920年2月《少年世界》第1卷第2期。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学术团体

内容

学术二字在我们中国是很不注重的。因为中国大部分的人向来的观念:不读书的只要有饭吃,读书的只求有官做。学术和吃饭、做官,不是有直接关系的东西。那么学术不能振兴,自属当然之理。但是现在我们晓得学术是人类文化的利器,人生幸福的根源,我们要增高人类的价值,必须要竭力的发达学术。所以看一国学术团体的多少,就可以作一国文、野的标准。现在试看我们中国的学术团体有几多。据我们所晓得,可以认为确是研究学术的、有价值的团体,只有二个:一个是中国科学社①;一个是中国学群。所以特地把他们介绍起来,希望读者对于学术二字要有特别注意,并望他们两会努力的研究,切实的进行。这是记者一点的微意。
  一中 国科学社
  (1)成立略史。
  中国科学社的创设,是在民国三年的夏天,发起的人,是几个留美学生。他们本意,原在发行《科学》杂志,以输入科学新知,提倡实业。赞成的人,得入股为社友。不到数月,居然得国内外同志几十人热心从事,草文输金,不遗余力,民国四年一月,遂有《科学》杂志产生。后来有人觉得以杂志为主、科学社为辅,不免本末倒置,因此提议改组科学社为学会,而以发行杂志为社中进行事业的一种。民国四年四月,遂由董事会以改组之事通告社员,征求意见,得大多数赞成。由董事会推胡明复①、邹秉文②、任鸿隽③三人为《科学社总章》起草员。起草了后,由社员讨论斟酌以成最后之草案。定社名为中国科学社。那年十月十日,再由起草员以“新章”寄社员表决。十月二十五日全体赞成通过,于是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民国六年三月,复呈请教育部立案,于三月九日得批允准,认为法人团体。
  (2)宗旨。
  据《中国科学社总章》第二条说:“本社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可见这个社纯粹是个学会。又据他们《立案原呈》有:……方今西方诸国,雄飞崛起,富强之效,卓越前古,揆厥所由,惟学之赐,而其探讨所及,直接为近世实业、交通物质文明之母,除天然之害而兴无穷之利者,尤唯科学是赖。……当十八世纪之末,英之学术未兴也,则有鄱依尔①诸贤起而建设皇家学会,而英之科学于是萌芽;法之学术未兴也,则有哥白尔等起而组织法国学社,而法之学术于是丕诞。……降及近世,学术愈盛,学社愈增……则学社与科学之关系亦大可见矣。……这几句话,可见他们目的,是要振兴我中国的学术,将与英之皇家学会、法之法国学社,互相比类。这种宗旨,可说是狠远大、狠有价值的了。
  (3)组织。
  他们的组织,看《总章》第六章“办事机关”第二十一条就可明白。第二十一条说:“本社办事机关为董事会、分股委员会、期刊编辑部、经理部、图书部。”现在把董事会及分股委员会之职务,特别说一说(因为董事会是他们的意思〔议事〕机关,分股委员会是他们研究学术的大本营,关系更其重要的缘故)。第二十二条说:“董事会之职务:(一)决定进行方法,但与各机关有关系时,须与该机关协议;(二)增设及组织办事机关;(三)监督各部事务;(四)管理本社财产及银钱出入;(五)选决入社社员,提出特社员、赞助社员、名誉社员;(六)报告本社情形及银钱帐目于常年会;(七)推任经理部长、图书部长及各特别委员。”第五章分段,第十四条说:“本社社员得依其所学之科目,分为若干股,以便专门研究,且收切磋之益,其分股章程另定之。”第十九条说:“分股委员会之职务:(一)提议、决议及推行各股应办事件;(二)议行本机关托办事件;(三)管理译著事务;(四)审查不属于期刊编辑部之文件;(五)管理常年会宣读论文事件;(六)与董事会协议决定进行方针。”第二十条说:“各分股长之职务:(一)推行本股应办事件;(二)协同股员办理译著事务,并审查属于本股之译著;(三)协同股员随时相察情形、讨论本股应研究及应办事件,并其进行方法,于分股委员会提议行之;(四)协同股员预备常年会论文。”按现在他们所有分股,共有十二种,就是:(一)普通股;(二)算理股;(三)化学股;(四)化工股;(五)土木股;(六)机工股;(七)电工股;(八)矿冶股;(九)生物股;(十)农林股;(十一)医药股;(十二)生计股。
  (4)事业。
  据该社《立案原呈》所载,有下列各种事业:
  (一)发行月刊。学理与实用并重,使学者得用为参考,实业家亦有所取法。
  (二)择译他国科学书籍或请专家著述,使吾国学子不须假经西文,即能研究高深学术。
  (三)编订专门名词。以期划一而便学者。
  (四)设立图书馆。搜集科学及他种书籍,以便学者参考。
  (五)设立研究所。施行科学上之实验,以期发明而谋学术之进步。
  (六)设立特别研究所。作实业上之研究,公布其结果,以助实业之发展。
  (七)设立博物馆。搜集学术上、工业上、历史上以及自然界草木、禽兽、昆虫、霉菌、矿石诸标本,陈列之以供众览而增常识。
  (八)组织科学讲演团以普及科学知识。
  (九)受政府之委托或社会之咨询,解决关于实业及科学上之疑难问题。
  以上是他们《立案原呈》中所定进行的计划。现在更就已经实行和正拟举办的写在下面:
  (一)发行《科学月刊》。已经出到第四卷第十二期,共四十八册(这是算到八年十二月为止)。听说现在每期销数,约有一干五百份。
  (二)印行《科学通论》一种。是把《科学》杂志中论科学的文字编辑而成的。可以使读者晓得科学的意义和科学的精神。这种书籍,现在该社尚有余本出卖。
  (三)编订专门名词。现在已经着手,八年七月在北京举行之“科学名词审查会,”其中《物理名词草案》,就是该社主持起草的。
  (四)设立图书馆。正在进行中,想募集款项五万元为基本金,以基本金的息金作每年购书之用。现在已经募到的约有三万元,不久可望足额。馆地现向财政部领得南京成贤街官产洋房一所。那所官产房间很多,屋也宽大,尽够作藏书、阅书之用。书籍一层,除该社现有“的款”数千元,可充初次购书费用外,美国各学会并允捐赠各种书籍。听说此次该社社长任鸿隽以事赴美,也就为接洽这事。
  (5)社员。该社社员分五种:(一)社员。是研究科学或从事科学事业、赞同该社宗旨的;(二)特社员。是社员有科学上特别成绩的;(三)仲社员。是在中学三年以上或其他相当程度之学生,意欲将来从事科学的;(四)赞助社员。是捐助经费在二百元以上,或于他方面赞助该社的;(五)名誉社员。是于科学学问上著有特别成绩的。以上五种社员,都要经过社员之介绍、董事会之选决或经董事会之提出、得常年会到会会员过半数之选决才能决定。现在社员,统计约有六百多人;大半是留学毕业归国,从事实业及教育两界的人。
  北京、上海、南京、武昌、南通、成都等地,因社员人数较多,各设有社友会。主持各社友会事务的,都是各地教育界重要人物(按:社友会的职务有三种:(一)办理该地社员交际事务;(二)办理与该地各团体社员交际事务;(三)办理本社各机关委托事务)。中国科学社重要的内容,看了上述几项,大致可以明白。如其要晓得详细的情形,可以写信到该社去问。现在在国内的科学社事务所有二:(一)在南京太仓园一号(但现在因领得官产房屋,不日即须迁移);(二)在上海大同学院内。
  (6)科学社的精神和前途。现在中国比较有力量、有价值的学术团体,不能不推中国科学社。因为据记者所晓得,他们有两种可以钦佩的精神:(一)当初发行《科学》杂志的时候,许多社员能就各人所得的官费节省出来,①维持这杂志。后来虽则屡遇经济上的困难,几有不能继续的情形,但是他们终是竭力设法,维持下去。现在《科学》杂志是有雄厚的经济补助,基础狠是巩固,能不能出版,早已不成问题了。这都是他们肯牺牲、有毅力的结果,也就是第一点可以钦佩的地方。(二)科学社的成立,完全是出于研究学术、发达科学的动机,这是狠合学会根本的精神的。从前读书人的目的,终不外“升官”、“发财”;就是留学生当中,也尽多这样的人。但是科学社的发起人,能够“顾名思义”,把他们的心思,用在研究学问一方面,抱“以学问报国”(这句话是《立案原呈》中说的)的志愿,这不能不说是留学生极大的觉悟、极有价值的事业,这又是第二点可以钦佩的地方。他们既有这两种精神,所以我看他们的前途,也是狠有希望。现在我要贡献几句话,促他们的注意:
  (一)科学社的社员,应该专心于学问的研究,保持学会的精神。
  (二)科学社发行的杂志,最好分为两种:一种是通俗的,注重小工艺的制造方法和浅近的科学知识,使识字的人都能看、都能做。一种是专门的,注重高深的学理,以便高等专门学生和从事专门职业者的参考。这个就可由分股委员会担任。
  (三)多编译专门书籍。因为现在国内关于各种科学的参考书,狠少狠少。在高等程度的学生,外国文程度较高,或可直接参考外国书。最苦的就是中等程度的学生,他们外国文的程度,还不够看外国书,要想研究参考,就无从着手。所以我希望科学社赶快多编译点科学书籍,用廉价发卖,来救济一般学生“学问上的饥荒”。
  (四)设法成立研究所。因为现在我国学术界的地位,不但不能和西洋诸国并驾齐驱,就是比起日本来,也还觉不及。倘要振兴学术,发明学术,那就不能不设各科研究所,一方面图中国科学的发达,一方面和欧美学会通消息。这样于我国学术界的地位,才有增高的希望。我以为,科学社对于这件事,似乎应该多担负一点责任。
  总之,科学社在今日中国学界里头,不能不“首屈一指”。记者所希望的,就是要他们努力发挥学会的精神和事业,谋世界学术上的贡献,来增高我国学问界的地位。
  二 中国学群
  记者按:中国学群这个学会,国人还没有十分晓得,因为他们的机关在法国,回国的群友极少,所以在国内很少活动。但是他们的宗旨和事业,都很合学会的精神,确有介绍的价值。不过,这里因为缺少参考品,不能作详细的介绍。这是记者先要声明的。
  (1)成立年限。中国学群成立的时候,在民国五年。组织的人,是一部分留法的学生。机关设在法国里庸①。群友约有六十人。
  (2)宗旨。中国学群的宗旨有四:(一)敦励品德;(二)交换知识;(三)传导文明;(四)发展学术。
  (3)组织。分各科研究会、杂志部、编译部、讲演会等。不过因经费太少,印刷不易,拟出的《中国学群》月刊、年刊及《算学丛书》等,都没有实行。现在所办到的,只有联络学者、组织讲演会和该群农科的《农学杂志》(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4)以后的进行方法。这是中国学群群长何鲁②君本年归国时在巴黎开大会商决进行方法时所报告的。现在写在下面,可以晓得他们的趋向。
  (一)本群群员宜各趋实学。
  (二)演讲注重通俗及学术现状(刊行演讲录)。
  (三)调查国内外教育、实业情形。
  (四)调查各国文化精神。
  (五)讨订名词。
  (六)编译书籍。
  (七)组织印书局。
  (八)考察土业,研究改良方法。
  (九)创兴学校。
  (十)联络国内外学者及学团。
  (十一)绍介教员及专门人才。
  (十二)绍介留学(另有详章)。
  (5)对于学群的希望。学群是法国留学生所组织。我们晓得法国的学术,是在世界学术上占狠高的地位的。近来,我国赴法留学的学生,一天多一天,将来法国和我国的关系,自然也要一天深一天。单就学问上言,更是要互相传播,互相介绍,来谋两国间精神文化的沟通,学群的群员,就在这个地方有狠大的责任。群长何君曾对记者说起:他们学群的群员都要研究切实的学问,并要改良中国的土业。他自己受群员的委托,负发展学群的责任,以后就要在国内竭力进行。这样看来,中国学群的前途,正是有无限的希望咧!
  原载1920年2月《少年世界》第1卷第2期

附注

①中国科学杜 中国近现代学术社团。其创建及早期发展的经历,详见本文。1931年,除美国分社外,国内先后创设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梧州、杭州、苏州、重庆、沈阳、青岛等十余处社友会。1949年,社员总计3776人。1960年5月,全部财产、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结束社务。 ①胡明复(1891—1927) 名达,以字行。江苏无锡人。191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商业学堂,旋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攻读数理。后入哈佛大学精研高等数学,参与筹创中国科学社。1917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任上海大同大学教授,继续提倡“科学救国”。1927年溺毙。 ②邹秉文(1893—1985) 原名应菘。江苏吴县人。1910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学习农科。后参与筹创中国科学社。1915年归国,历任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科植物病理学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主任等职,在农业科学教育方面有所作为。 ③任鸿隽(1886—1961) 字叔永,四川巴县人。1907年留学日本,学习应用化学。1912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化学,参与筹创中国科学社,后任董事会会长兼科学杜社长。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后归国,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等职,大力推进科学教育。 ①鄱依尔 通译波义耳(Robert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将化学的定性试验归纳为一个系统,为化学的发展建立了科学系统,并发现了气体定律“波义耳—马略特定律”。 ①“官费”,指由当时中国政府提供给留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 ①里庸 通译里昂(Lyon),法国东南部城市名。 ②何鲁(1894—1973) 字奎恒,四川广安人。早年就读于成都机器学堂、南洋公学、清华学堂。1912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者赴法国留学,入里昂大学专攻数学,筹创中国学群,提倡科学及学术教育。1919年归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大同大学、中国公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等职。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