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15
颗粒名称: 1920年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95
页码: 163-257
摘要: 本文收录的杨贤江1920年所作的作品,其中包含时代与人格、美国学术界现在的趋势、学生自治何以必要等。
关键词: 杨贤江 1920年 作品

内容

时代与人格
  时代是有变迁性的,一时代有一时代的特色。我们虽不能显然指出这时代与那时代分歧的一点。但综挈前后论起来,终有他递嬗变迁的痕迹。所以编历史的人——不论是政治的、文学的、美术的、教育的——可以用上古、中古、近代等名目,来分别记载,使读史的人,明白各时代的特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影响。
  所以时代变了,做人的格式也要跟著同变,然后可以共同进化。若是不变,他的生活就要觉得不顺适。在己,便是蹭蹬一世;在人,就是阻碍进步。这派人的举动,在一般人看来,终觉有点“古怪”。所以俗话称他们为“明朝人,”不过形容他的背时罢了。
  上节是说反乎时代的人格,是不适宜于进化的。但是,我们要问:我们对于时代,是不是随著他变迁就算了么?或是还有别的关系么?在这里我要回答:我们人要生活,一定要随著时代变的。不过,一方面随著他变;别方面,还要顾到他变的方向和变的态度。这就是说:我们对于时代,除掉随著他变迁而外,还要来促进他的变迁,或是改善他的变迁。从此可以晓得时代的变迁,原动还是在人——就是在我们大家——不过,从有世界以来,经过了无量次的变迁,互相激荡反映,直到目前,就觉我们受时代的变迁多、而时代受我们的变迁少。其实,变迁的根柢,原是在人而不在时代。明白了这点,来讲时代与人格的关系,才有意义。要是不然,恐怕结果就是飘摇在“人世之波”,不容易撑持了。
  上面所说的总结起来,就是“一时代有一时代的人格”这一句话的张本。现在我就要讲现代的特点在那里,我们的人格该怎样的问题了。
  现在的时代,是个德谟克拉西的时代,这是大家知道的。我们看西洋史,晓得从希腊到现代,可分作几个时期:希腊时代是重自由的,表示美的;罗马时代是重实际的,表示伟大的;以后是中古黑暗时代,宗教的势力管辖人心,理性的自由被他禁遏,不得光辉;到十四世纪便是文艺复兴时代,这个时期,是人心复活的纪元,在欧洲文化史上,最关紧要,因为从此以后,文化便得一新生命;继此又有宗教改革、政治改革两大改造,人的生活更扩大些、自由些;到了科学时代,更能利用天然物,增进人事;现在二十世纪,又是一个时代,就是大家说的德谟克拉西时代了。这种变迁,虽则是欧洲大势的变迁,但现在因为世界交通,一个问题发生,便都有世界的性质,不能再限于局部。所以这个德谟克拉西的潮流,就要波及到有人类的地方,同卷到一个的旋涡里来;就想抵抗他,终没这个大力量。因此个个人都要警觉著,想法来顺应他才是道理。
  现在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德谟克拉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因为明白了这个,便可以来定我们在这个时代做人的格式。
  讲到德谟克拉西的本质,就是自由、平等、友爱三项。这个条目,原是法国革命时期的标帜。因为德谟克拉西的起源,虽远在希腊;而最近的发展,实从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那时开始的。所以我们就拿这三项来解释德谟克拉西。
  自由的意义:一种是内的个性之解放,使我们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一种是外的权威——武力、权力、财力等——之解放,使我们得脱离外界的束缚。要个性解放,须得我们自动;不受外力制裁,须由我们自治。自动、自治,都是自律。所以自由不是放纵。若自由了,一切规律和秩序都不管了,那就不是自律的自由;他的结果,恐怕就是暴弃。
  平等的意义:是大家对于社会的活动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充分;各人发挥可能性、潜在力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公平;就是说:需要和供给、能力和机缘、劳绩和报酬,都是一样的平匀。不过,这里我们要留意,因为就人格的普遍而言,原是平等的;而人格的质的方面,却有高下、大小的差别,这就是个性的不同。个性发展起来,依著人格实质的力量,不能大家一律。可是这个不一律,不能说是不平等;反正要他们一律,才是不平等呢。要发达文化,须得发展个性。在德谟克拉西的社会里的好处,就是人人得尽量的发展他的个性,绝没有牵制、压迫的地方,这就是自由平等的功效。
  友爱的精义是什么?就是互助。互助可说是进化的要素。现在事业繁复,我们的生活,都要大家互助。他的意义,就有“补足”、“完成”的意思在内。要保持社会的秩序,要是要有一致(U-niformity)的地方;然而要希望社会的进步,却有多态(Variety)的必要。互助就是调剂的法子,使他们于团结之中,不致有压迫强制的苦;同时于多样之中,也没有排挤冲突的弊。这样感情上非常浑融,事业上又极其奋勉,岂不是人生很有幸福的事情吗?
  上面自由与平等两项,是我们人格必然的要求。因为没有这两种,我们不是机械,便是奴隶。机械、奴隶是都没有人格的。而在德谟克拉西的社会里,个个人都认他有人格,个个人都要独立生存。所以自由与平等,是必然的具备的要素。但有了自由与平等,而不以互助为究竟,也是不行。因为单讲自由,不重互助,就要有作霸逞雄的竞争,不能保持平等的地位。结果流于强暴,流于私利。单讲平等,不重互助,就要有抑智绝能的倾向,不能获得自由的发展,结果流于专制,流于庸愚。这种强暴、私利、专制、庸愚,都是文明进化的大敌、人生幸福的毒物,都不是德谟克拉西的社会里所当有的东西。所以德谟克拉西的社会,重自由,重平等,而尤重互助。生在德谟克拉西时代的人,要有自由的人格,有平等的人格,而更要有互助的人格。这种人格是怎样的人格?就是贡献的人格;就是谋共同进化、普遍幸福的人格。必定有了这种人格,而后德谟克拉西的时代才能确定。
  所以我的结论是:在德谟克拉西的时代,要有贡献的人格;唯有贡献的人格,才能实现德谟克拉西的时代。
  原载1920年1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1号
  美国学术界现在的趋势
  这篇所要说的学术,是单就哲学、伦理学和教育学说的。因为这三种的学术,终算是占学术界重要的位置的。明白了这三种学术的趋势,也可以见得他们学术界注重点的所在了。
  现在先讲哲学。从严密的意义说来,美国近来可说是没有主张理想主义(Idealism)①的人。自从哈佛大学罗易斯(Royce)教授去世后,虽则有霍金格教授稍为近于理想主义,但他不过对于宗教用心理学的研究有点兴味;说到真的是罗易斯教授的后继的人,就有点难说。现在哲学界最通行的,终要算是实验主义(Pragmatism)②了。像芝加哥大学的哲学科主任塔福支(Tufts)教授和摩亚教授,神学科之斯密司教授,佛斯泰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科之杜威教授,都是主张实验主义的。原来这个主义自从哈佛大学的哲姆斯③教授唱导以后,已经引起世界哲学界的注意。可惜他这个学说没有大成而身已死,现在负大成的责任就是杜威教授。但杜威教授的实验主义不是抄袭哲姆斯的,这个要请读者不要误会。哥伦比亚大学除掉这个学派以外,还有主张别的学派的。像华特勃里姬(Woodbridge)①教授,就有点理想主义的倾向。阿达拉(FelixAdler)教授也是主张理想主义的,不过他的学说狠带宗教的色彩。他要把伦理和宗教调和起来,所以创立一个伦理修养会,来宣传他的教理。他对于实验主义就是不满意。同校哲学科里还有个新进学者,就是蒙泰(Mont)助教。他对于理想主义、实验主义都不赞成,独独主张新实在主义(NewRealism)②,这个虽是未完的学说,但是他很有心思要完成起来。所以哥伦比亚一个大学,却有上面所说的三种学派。现在最占优势的自然是实验主义。这里我们就可以晓得哲学和国民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有美国国民的实际生活,所以就有解释这种生活的哲学。我们要观察美国的文明,只要把实验主义放在心里,就觉得容易着手了。
  现在讲到美国的伦理学。在他们大学里似乎不大注重。在芝加哥大学,摩阿教授担任的伦理学概论,只用塔福支和杜威两教授合著的《伦理学》作为初学的教科书。塔福支教授讲《社会及政治哲学》的讲义,又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作为哲学科上级生演习的书。在哥伦比亚大学里,也没有伦理学的讲义,而杜威教授所讲演的,却和芝加哥大学塔福支相同,也是讲《社会及政治哲学》。这个虽是偶然,但就可见得美国哲学科教师的注意所在。因为美国社会要求于“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比起伦理学的智识更觉必要。他们社会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陆续发生,所以大学里对于学生也就要给他一种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才识。这正是他们活用教材的好例呵!
  最后讲到教育。大概现在的美国教育思潮,可分作三派:第一派是心理学的见地,以为教育问题应该要由发生的机能的个人的来研究。像斯坦来郝尔(StanleyHall)、桑戴克(Thorndike)这辈人就是属于这派的。第二派是实用主义的见地,以为教育问题应该为社会的处置。他们虽不是轻视个人主观的发展,但终主张从环境客观的方面来接近教育的问题。杜威、佩兹(Butts)肯格、客佩来(Cubberley)、斯密司(Smith)、温舍特、撒克司(Sachs)这辈人就是属于这派的。至于第三派是一种折衷派,就是兼顾心理,的见地和社会的见地的。象哥尔文(Colvin)①、巴格来(Bagley)、汉达申(Henderson)、阿西耶(O'Soea)等就是。他们当中虽也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以社会的见地为教育的目的,以生物学的、心理学的见地研究教育,终可说是一致的。
  我们看了上面三种学术的趋势,就可以得到一种结论:就是美国现在学术界的注重点,是在于实际的社会的方面了。
  原载1920年1月《少年世界》第1卷第1期
  学生自治何以必要①
  “五·四”运动以后,学生活动的范围骤然扩张;学生责任的觉悟,益加深切。这个确是很有价值的转机。而学生自治问题,更和学生有切己的关系。所以今后的学生生活,当益有所改变。像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和浙江第一师范,都是已经有了组织,向著实际方面做去。但是据作者所晓得,还有很多的学生对于学生自治,没有一种觉悟,不感得有学生自治的必要;也有很多的学生,对于学生自治,没有真实的了解,不明白究竟为什么要学生自治。所以我特为说出几种必要的理由,供大家一些参考的资料。
  第一,学生自治是练习做人的方法。做人的方法,有劳动、互助、快乐种种。而自治又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因为不能自治,就是会劳动,也是外动的、强迫的;就是会快乐,也是冲动的、纵欲的;而互助的行为,更难发生,即使有了,也是不能切实有效。现在要晓得自治的必要,只从他的反面考察没有自治力的坏处,就会明白。不能自治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依赖人家而生活的;一种是扰乱社会的安宁的。前面一种人,没有判断、思索、顺应、独立谋生的能力,说话做事,都靠著人家的指挥,听著人家的命令,一旦环境改了,所依赖的失掉了,就难自己振作。这种人就是懦夫,就是人间的寄生虫,对于社会是没有贡献的。后面一种人,也许有高大的本领,并且很能计划,但是他专为著自己私利,竟可做出强暴的行为来,侵犯他人的利益。这种人就是强盗,就是人间的扰乱者,对于社会,是阻止进化的。懦夫和强盗,都不是做人的正当方法;但是他们为了没有自治的能力,就不得不做非人的生活。所以要做个人,要想对于社会有所贡献,促进社会的进化,就不可不自治。学生是个学习生活的人,那就不可不学习自治。自治的学生,对于学问是要自学的,对于道德是要自修的,对于身体是要自强的,别的种种言行,都是要自律的。不但如此,对于公定法律是要遵守的,对于团体义务是要负担的,对于他人人格是要尊重的,别的种种业务,都是肯牺牲、负责任的。这样能自治的学生,也就可以做自治的人。
  第二,学生自治是发挥共和的精神。做共和国民和做专制国民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和国民要有自治的能力,而专制国民可以不要。为什么呢?专制国有皇帝做主、百官负责,人民只要服从就够了。若在共和国,没有一个是专权的,一国的设施策划,都要靠全国人民的力量来做成,要是共和国民而没有自治的能力,一定不能成就一个共和国,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我们既然明白做共和国民的一定要能自治,那么,我们做了中华民国的国民,难道可以不设法预备吗?况且我国素来是个专制国,国民自治的能力,本属缺少,要想做到自治两个字,更是要多费些心思,多加点力量。几年来国内的纷扰,武人的骄横,外交的失败,都可证明国民自治力的欠缺。幸而去年有个“五·四”运动,把全国因循委靡的恶空气,扫荡刺激,因此就有些警醒的气象,各方面国民自决的运动,也慢慢的有点发见。而学生界中,更有学生自治的问题发生,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的表示。从此学生对于学校教育,负有共同改进发达的责任,并且练习组织结合的方法,执行规划的才识,将从前空虚的、呆板的、书本的、自私的,只准服从不许创作的死教育,根本的改为切实的、活动的、经验的、服务的、能自己立法自己守法的活教育,那么,自治的能力,必可因此培养成功;而共和的精神,也就因此发挥广大。我敢相信未来的中华民国,可决不和现在的中华民国一样的无聊啊!
  第三,学生自治是实行共同的生活。我国人素重家族的关系,故社会的观念,非常薄弱。这个证据,很多很多。就像娱乐一项,西洋有各种的音乐会、茶话会以及剧场、公园等等;我国则近来除几个通商大埠间或有点形式上的设备以外,至于内地乡间,依旧是过他们单调的家族生活,各管各的,不相为谋。学校里的学生,有的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但是多为狭小的乡土观念所拘束,大家不能有亲爱自然的交际。而多数学校——内地的更多——的学生生活,除出课堂、操场的听讲、操练、表面的集合而外,还是各个的孤独生活;什么研究会呀、同乐会呀,简直还是没有传到他们的听官,这种学生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去办事,你能说他有智识、有胆力去改造社会吗?恐怕谁也不能承认。所以,要想转移向来遗传的“闭关风气”,一定先要从现在在学校里的学生实行共同的生活做起。等他们有了习惯,然后到社会里去,才能有改造的希望。而学生自治,就是实行共同生活的机会,因为学生自治,必定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规约。这种目标和规约,必定要大家共同了解,共同遵守;凡在一个团体以内的,都要受这个团体的约束,谁也不能傲慢自大。所以我说:“学生自治,是个实行共同生活的机会。”
  第四,学生自治是担负团体的义务。我国人既然缺少了共同的生活,所以团体义务的意识,一向没有理会。从前读书的只为“显亲扬名,”做官的只为“食禄忠君,”都是为的是“我”。要希望他们有为大家谋幸福、为人群谋进化的思想,哪里会有呢?这种根性传到现在,还是留著不去。所以遇著做事,可以躲避,就躲避了;可以推诿,就推诿了;可以敷衍,就敷衍了。在他们心里,以为即使出力,不足以见功,倒不如跟著大家偷懒,过些快活的日子;要是事情弄糟了,自有大家负责,也不见单单丢掉自己的体面。你看!个个这样想,这样做,试问团体事业那里来的进步、那里来的发达呢?不但普通社会现象是这样,就是学校里的团体,请诸位反省一下,也何尝能免得掉这个毛病?所以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先要培养团体的观念、团体的同情,用团体的制裁,迫促大家担负团体的责任,而这种团体的制裁,不是外面的几个学校职员所能为力,一定要学生实行自治,才能从内部发生出来。因为学生自治,必有种种自治的事业和担任种种事业的人;而且一切规约、一切责任,都是学生自己议定,自己执行。故对于担负义务的观念,一定要受著深切的感触,而对于单独为己的思想,也可以希望慢慢的改变。这个实在是学生自治的好处。
  我对于“学生自治何以必要”的解答就止于此。除上面所述四端以外,自然还有别的理由,但是我以为有了这四件,已经是充足的了。
  现在,还要附说几句对于学生自治应该注意、不可误会的地方:
  有的认学生自治是脱离学校关系,这是大大的误会了。做一天学生,就和学校有一天关系;就是毕了业,也不是全然没有关系。脱离学校关系这句话,当然不能成立。实在说来,学生自治在教育上讲,是一种进步的教育法。若是学校职员,以为学生自治了,就可以减少点责任,我也要说他是不明白教育原理。
  有的认学生自治是脱离一切约束,这更不对。因为我们可以不受强暴者、压制者的约束,却不能不受团体的约束(SocialControl)。前者是外面的约束,脱离了原是好的;后者是内面的约束,要想脱离,也有所不能,何况断乎不可脱离?因为人的生活是团体的生活,要想在这个团体里边生存,自然不能不适合于团体生活的方法。要求适合,就受约束,故脱离一切约束这句话,实在不通。
  有的认学生自治以后便可放纵,便可随意,这更是相反的话。因为不行学生自治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品性、学业、体魄、才识种种,都是由学校负责,学生倒是很随随便便,可以不自作主张、自加训练。而在行学生自治的学校,承认学生是能自动的、能自主的、能自全的,所以学生的品性、学业、体魄、才识种种,却要学生也负责——学校自然仍负责,——所以做自治的学生,实在不是容易的,一定要自己磨练,自己奋勉,才能名实相符。这样讲来,那能随意!那能放纵!
  原载1920年2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2号
  中国现有的学术团体
  学术二字在我们中国是很不注重的。因为中国大部分的人向来的观念:不读书的只要有饭吃,读书的只求有官做。学术和吃饭、做官,不是有直接关系的东西。那么学术不能振兴,自属当然之理。但是现在我们晓得学术是人类文化的利器,人生幸福的根源,我们要增高人类的价值,必须要竭力的发达学术。所以看一国学术团体的多少,就可以作一国文、野的标准。现在试看我们中国的学术团体有几多。据我们所晓得,可以认为确是研究学术的、有价值的团体,只有二个:一个是中国科学社①;一个是中国学群。所以特地把他们介绍起来,希望读者对于学术二字要有特别注意,并望他们两会努力的研究,切实的进行。这是记者一点的微意。
  一中 国科学社
  (1)成立略史。
  中国科学社的创设,是在民国三年的夏天,发起的人,是几个留美学生。他们本意,原在发行《科学》杂志,以输入科学新知,提倡实业。赞成的人,得入股为社友。不到数月,居然得国内外同志几十人热心从事,草文输金,不遗余力,民国四年一月,遂有《科学》杂志产生。后来有人觉得以杂志为主、科学社为辅,不免本末倒置,因此提议改组科学社为学会,而以发行杂志为社中进行事业的一种。民国四年四月,遂由董事会以改组之事通告社员,征求意见,得大多数赞成。由董事会推胡明复①、邹秉文②、任鸿隽③三人为《科学社总章》起草员。起草了后,由社员讨论斟酌以成最后之草案。定社名为中国科学社。那年十月十日,再由起草员以“新章”寄社员表决。十月二十五日全体赞成通过,于是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民国六年三月,复呈请教育部立案,于三月九日得批允准,认为法人团体。
  (2)宗旨。
  据《中国科学社总章》第二条说:“本社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可见这个社纯粹是个学会。又据他们《立案原呈》有:……方今西方诸国,雄飞崛起,富强之效,卓越前古,揆厥所由,惟学之赐,而其探讨所及,直接为近世实业、交通物质文明之母,除天然之害而兴无穷之利者,尤唯科学是赖。……当十八世纪之末,英之学术未兴也,则有鄱依尔①诸贤起而建设皇家学会,而英之科学于是萌芽;法之学术未兴也,则有哥白尔等起而组织法国学社,而法之学术于是丕诞。……降及近世,学术愈盛,学社愈增……则学社与科学之关系亦大可见矣。……这几句话,可见他们目的,是要振兴我中国的学术,将与英之皇家学会、法之法国学社,互相比类。这种宗旨,可说是狠远大、狠有价值的了。
  (3)组织。
  他们的组织,看《总章》第六章“办事机关”第二十一条就可明白。第二十一条说:“本社办事机关为董事会、分股委员会、期刊编辑部、经理部、图书部。”现在把董事会及分股委员会之职务,特别说一说(因为董事会是他们的意思〔议事〕机关,分股委员会是他们研究学术的大本营,关系更其重要的缘故)。第二十二条说:“董事会之职务:(一)决定进行方法,但与各机关有关系时,须与该机关协议;(二)增设及组织办事机关;(三)监督各部事务;(四)管理本社财产及银钱出入;(五)选决入社社员,提出特社员、赞助社员、名誉社员;(六)报告本社情形及银钱帐目于常年会;(七)推任经理部长、图书部长及各特别委员。”第五章分段,第十四条说:“本社社员得依其所学之科目,分为若干股,以便专门研究,且收切磋之益,其分股章程另定之。”第十九条说:“分股委员会之职务:(一)提议、决议及推行各股应办事件;(二)议行本机关托办事件;(三)管理译著事务;(四)审查不属于期刊编辑部之文件;(五)管理常年会宣读论文事件;(六)与董事会协议决定进行方针。”第二十条说:“各分股长之职务:(一)推行本股应办事件;(二)协同股员办理译著事务,并审查属于本股之译著;(三)协同股员随时相察情形、讨论本股应研究及应办事件,并其进行方法,于分股委员会提议行之;(四)协同股员预备常年会论文。”按现在他们所有分股,共有十二种,就是:(一)普通股;(二)算理股;(三)化学股;(四)化工股;(五)土木股;(六)机工股;(七)电工股;(八)矿冶股;(九)生物股;(十)农林股;(十一)医药股;(十二)生计股。
  (4)事业。
  据该社《立案原呈》所载,有下列各种事业:
  (一)发行月刊。学理与实用并重,使学者得用为参考,实业家亦有所取法。
  (二)择译他国科学书籍或请专家著述,使吾国学子不须假经西文,即能研究高深学术。
  (三)编订专门名词。以期划一而便学者。
  (四)设立图书馆。搜集科学及他种书籍,以便学者参考。
  (五)设立研究所。施行科学上之实验,以期发明而谋学术之进步。
  (六)设立特别研究所。作实业上之研究,公布其结果,以助实业之发展。
  (七)设立博物馆。搜集学术上、工业上、历史上以及自然界草木、禽兽、昆虫、霉菌、矿石诸标本,陈列之以供众览而增常识。
  (八)组织科学讲演团以普及科学知识。
  (九)受政府之委托或社会之咨询,解决关于实业及科学上之疑难问题。
  以上是他们《立案原呈》中所定进行的计划。现在更就已经实行和正拟举办的写在下面:
  (一)发行《科学月刊》。已经出到第四卷第十二期,共四十八册(这是算到八年十二月为止)。听说现在每期销数,约有一干五百份。
  (二)印行《科学通论》一种。是把《科学》杂志中论科学的文字编辑而成的。可以使读者晓得科学的意义和科学的精神。这种书籍,现在该社尚有余本出卖。
  (三)编订专门名词。现在已经着手,八年七月在北京举行之“科学名词审查会,”其中《物理名词草案》,就是该社主持起草的。
  (四)设立图书馆。正在进行中,想募集款项五万元为基本金,以基本金的息金作每年购书之用。现在已经募到的约有三万元,不久可望足额。馆地现向财政部领得南京成贤街官产洋房一所。那所官产房间很多,屋也宽大,尽够作藏书、阅书之用。书籍一层,除该社现有“的款”数千元,可充初次购书费用外,美国各学会并允捐赠各种书籍。听说此次该社社长任鸿隽以事赴美,也就为接洽这事。
  (5)社员。该社社员分五种:(一)社员。是研究科学或从事科学事业、赞同该社宗旨的;(二)特社员。是社员有科学上特别成绩的;(三)仲社员。是在中学三年以上或其他相当程度之学生,意欲将来从事科学的;(四)赞助社员。是捐助经费在二百元以上,或于他方面赞助该社的;(五)名誉社员。是于科学学问上著有特别成绩的。以上五种社员,都要经过社员之介绍、董事会之选决或经董事会之提出、得常年会到会会员过半数之选决才能决定。现在社员,统计约有六百多人;大半是留学毕业归国,从事实业及教育两界的人。
  北京、上海、南京、武昌、南通、成都等地,因社员人数较多,各设有社友会。主持各社友会事务的,都是各地教育界重要人物(按:社友会的职务有三种:(一)办理该地社员交际事务;(二)办理与该地各团体社员交际事务;(三)办理本社各机关委托事务)。中国科学社重要的内容,看了上述几项,大致可以明白。如其要晓得详细的情形,可以写信到该社去问。现在在国内的科学社事务所有二:(一)在南京太仓园一号(但现在因领得官产房屋,不日即须迁移);(二)在上海大同学院内。
  (6)科学社的精神和前途。现在中国比较有力量、有价值的学术团体,不能不推中国科学社。因为据记者所晓得,他们有两种可以钦佩的精神:(一)当初发行《科学》杂志的时候,许多社员能就各人所得的官费节省出来,①维持这杂志。后来虽则屡遇经济上的困难,几有不能继续的情形,但是他们终是竭力设法,维持下去。现在《科学》杂志是有雄厚的经济补助,基础狠是巩固,能不能出版,早已不成问题了。这都是他们肯牺牲、有毅力的结果,也就是第一点可以钦佩的地方。(二)科学社的成立,完全是出于研究学术、发达科学的动机,这是狠合学会根本的精神的。从前读书人的目的,终不外“升官”、“发财”;就是留学生当中,也尽多这样的人。但是科学社的发起人,能够“顾名思义”,把他们的心思,用在研究学问一方面,抱“以学问报国”(这句话是《立案原呈》中说的)的志愿,这不能不说是留学生极大的觉悟、极有价值的事业,这又是第二点可以钦佩的地方。他们既有这两种精神,所以我看他们的前途,也是狠有希望。现在我要贡献几句话,促他们的注意:
  (一)科学社的社员,应该专心于学问的研究,保持学会的精神。
  (二)科学社发行的杂志,最好分为两种:一种是通俗的,注重小工艺的制造方法和浅近的科学知识,使识字的人都能看、都能做。一种是专门的,注重高深的学理,以便高等专门学生和从事专门职业者的参考。这个就可由分股委员会担任。
  (三)多编译专门书籍。因为现在国内关于各种科学的参考书,狠少狠少。在高等程度的学生,外国文程度较高,或可直接参考外国书。最苦的就是中等程度的学生,他们外国文的程度,还不够看外国书,要想研究参考,就无从着手。所以我希望科学社赶快多编译点科学书籍,用廉价发卖,来救济一般学生“学问上的饥荒”。
  (四)设法成立研究所。因为现在我国学术界的地位,不但不能和西洋诸国并驾齐驱,就是比起日本来,也还觉不及。倘要振兴学术,发明学术,那就不能不设各科研究所,一方面图中国科学的发达,一方面和欧美学会通消息。这样于我国学术界的地位,才有增高的希望。我以为,科学社对于这件事,似乎应该多担负一点责任。
  总之,科学社在今日中国学界里头,不能不“首屈一指”。记者所希望的,就是要他们努力发挥学会的精神和事业,谋世界学术上的贡献,来增高我国学问界的地位。
  二 中国学群
  记者按:中国学群这个学会,国人还没有十分晓得,因为他们的机关在法国,回国的群友极少,所以在国内很少活动。但是他们的宗旨和事业,都很合学会的精神,确有介绍的价值。不过,这里因为缺少参考品,不能作详细的介绍。这是记者先要声明的。
  (1)成立年限。中国学群成立的时候,在民国五年。组织的人,是一部分留法的学生。机关设在法国里庸①。群友约有六十人。
  (2)宗旨。中国学群的宗旨有四:(一)敦励品德;(二)交换知识;(三)传导文明;(四)发展学术。
  (3)组织。分各科研究会、杂志部、编译部、讲演会等。不过因经费太少,印刷不易,拟出的《中国学群》月刊、年刊及《算学丛书》等,都没有实行。现在所办到的,只有联络学者、组织讲演会和该群农科的《农学杂志》(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4)以后的进行方法。这是中国学群群长何鲁②君本年归国时在巴黎开大会商决进行方法时所报告的。现在写在下面,可以晓得他们的趋向。
  (一)本群群员宜各趋实学。
  (二)演讲注重通俗及学术现状(刊行演讲录)。
  (三)调查国内外教育、实业情形。
  (四)调查各国文化精神。
  (五)讨订名词。
  (六)编译书籍。
  (七)组织印书局。
  (八)考察土业,研究改良方法。
  (九)创兴学校。
  (十)联络国内外学者及学团。
  (十一)绍介教员及专门人才。
  (十二)绍介留学(另有详章)。
  (5)对于学群的希望。学群是法国留学生所组织。我们晓得法国的学术,是在世界学术上占狠高的地位的。近来,我国赴法留学的学生,一天多一天,将来法国和我国的关系,自然也要一天深一天。单就学问上言,更是要互相传播,互相介绍,来谋两国间精神文化的沟通,学群的群员,就在这个地方有狠大的责任。群长何君曾对记者说起:他们学群的群员都要研究切实的学问,并要改良中国的土业。他自己受群员的委托,负发展学群的责任,以后就要在国内竭力进行。这样看来,中国学群的前途,正是有无限的希望咧!
  原载1920年2月《少年世界》第1卷第2期
  美国和智利之交换教授
  ——世界学术沟通之捷径
  美国和南美共和国交换大学教授、讲师一事,现在已经由智利政府及智利大学批准。由教育部长PabloRamirez①正式公布,并由智利总统Sanfuentes签字,准备经费一万二千元专作交换教授一事之用。第一次交换的教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CharlesE.Chapman②教授。这事已经由智利大学校长和教育部长通告预备欢迎。
  这个交换教授的计划,是由已故教授MorseStephen-s③发起的。现在智利国的批准可算是这个计划第一次的成功。因为有他的这种计划,所以加利福尼亚大学就成为美国和世界西班牙人的国交换教授及学生之中心点,④也是为研究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及南、北美洲西班牙人的共和国历史及现代问题之中心点。
  交换教授及讲师之资格,已经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西班牙问题委员会宣布。大概做交换教授的人,一定要能说交换国的话,这是第一条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交换教授的薪水用费,由他自己的学校支出,不是由那边交换国的学校支出。
  这事是由SchoolandSociety,August16,1919译出。①我译这篇纪事,是有用意的。就是大战以后,美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中提出国际联盟,这是一件最好、最大的事业。因为这种思想根源于人类希望永久的和平、实现幸福的生活的要求,自然是人类心中所蕴藏、所欢迎的。不过,他们对于这种要求,仅仅想由几个大国来主持,并且仅由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方面来谋解决,这是狠不能令人满意。因这种要求是世界共通的,是世界全人类生活需求的,所以不可仅从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来解决。因为人生生活不限于法律、经济,其余智、德、意的精神方面,一定也要设法来接触,来亲和,那吗,才能有真的联盟发生。所以关于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文学以及人类生活各方面,也须要谋亲善融洽的方法。而这种事业,却是要靠知识阶级的人来尽力。英国教育部长福希耶氏提议,英、美两国大学间互助学生研究,开交换之道。这种学术上的国际联盟,实在是最不可少。
  我对于大学交换教授一事,也有同样之感,所以特地把这事译了出来。他们的办法虽则还有许多限制,但终是世界人类思想共鸣的一法。前几个月,中国教育界郭秉文②、蒋梦麟③等几位先生,曾有中、美两国间交换教授之说。我听了之后,觉得非常快活,极希望他能够早点成为事实,并希望大学的学生也能互相交换。因为这不但是两国国民间的事,也是世界全人类的事呵!
  原载1920年2月《少年世界》第1卷第2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新课程
  ——添设“近代文明科”
  哥伦比亚大学从一九一九年秋季起,大学初级生的课程要有大大的改变。就是把向来认为必修科之历史和哲学,停止教授;另外设一种近代文明科(ACourseoncontemporaryciviliza-tion),每星期五点钟,教授一年。凡是新生都要学习,现代道德上、政治上、工业上、教育上各种问题,及其他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的事情,都要在这种新课程里来研究。
  停止哲学和历史功课的这件事,是去年七月由大学教员会议议定的。另外有个委员会由Toncs①博士、Chandler、Kendrick、Mcbain和Mitchell几位教授所组成。②近代文明科的计划,就由他们去讨论。一种大纲,已经由委员会和Coss、Kendrick、Carman、Edman、Gnaper、Schoreider这几位教授议定。③这种大纲,是要引起学生注意现在各项重要的社会问题。
  这种功课的教员,是由历史科、政治科、英文科、哲学科及社会学科的教员担任。每个讲师都要担任这科全部的材料。这事在讲师一方面,固然要很费研究的工夫,但这种倾向可以消灭从前各科分离的弊病,也是狠有利益的一件事。新课程的教室要添设,经费已经由赞助设立这课的人所捐助,因为他们认定这种革新,是大学教育上最有关系、最有意义的。
  近代文明科的设立,是跟了去年采用心理检查(psychologi-caltests)来的。现在大学布告:体育一课也要强迫。凡是大学新生及二年级生都要学习。他们还要设一个法文院,在这里的学生是专门说法语的。这种实际教授言语的方法,将来还要推广起来,如西班牙语、俄罗斯语及其他各国言语,也都要有特别的地方来教授。
  我们看了他们的改变课程,可以晓得,学校教育的设施要和时代的趋势相适应。那么学问的研究,才可以算为解决问题的利器。像我们中国的学校课程,一成不易,到了现在,小学、中学里,还认许多不关痛痒的功课为必修科,真是莫名其妙了。至于各科教法的呆板,材料的陈腐,更是不消说得。读者诸君,试想想这种教育,究竟有什么用处!
  原载1920年2月《少年世界》第1卷第2期
  学生社会服务何以必要①
  学潮后学生生活的改造,最重大的有两种:一是学校内的学生自治;一是学校外的社会服务。这都是学生新生活的萌芽,也就是新教育的开端。
  学生自治的必要,我在上次已经说过。②现在再就社会服务必要的地方,申说一点。
  各地学生会开办义务学校、举行通俗讲演、印行浅近书报以及调查国货……种种,都是社会服务的事业。有许多学生,为了筹划或实施上面种种事业,竟有不能照常上课、照常自修的。这种热心,真是可佩。但仍有许多学生,依旧照常上课,照常自修,好像对于社会服务,绝未受著感觉一样。这辈人的心理,终以读书为学生惟一天职,而以出外服务为费时耗力,于己无益。照前面热心一辈人的事实看来,似乎这种的社会服务,只能暂时,不能永久。因为用全副精力在社会服务上,决不是学生的本务。照后面漠视一辈人的事实看来,似乎社会服务,学生无参与的必要。我以为这两种现象,都有不对的地方,所以要把学生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就我所见到的,写在下面,以供参考。
  以下论述的次序,分为四项:(一)社会服务的根据;(二)社会服务的原因;(三)社会服务的效果;(四)学生社会服务的必要和社会服务在学生生活上的地位。前三项是综说大要;后一项方说到本题。
  一
  所谓社会服务的根据,就是说社会服务的可能。因为人类种种的事业、学向、思想,都是于人性上有所根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本能。做社会服务的根据,就是社会的本能——并且是社会本能当中的互助本能和爱群本能。人间所以有社会生活的缘故,就因为人类能彼此了解,有共同情感,肯互相协力,由小群扩大为部族,再扩大为国家,渐渐进步。到现在,更有人类大联合的趋势,就是这种互助本能的发挥光大。又如扶助衰弱的人、怜惜人家的悲痛、喜悦人家的快乐、挂念人家的境地,就是爱群本能的表现。而如红十字会、救世军①以及种种慈善团体,也就是根据爱群本能的事实。不过,既称为本能,终是一种自然的发动,没有意识的指导。若听其自然,虽则也能发生上述的好处,但还不如积极的利用。所以只能作为社会活动的根据,不能就说他是社会服务的原因。
  二
  说到社会服务的原因,应该著重在服务两字。这个完全是有意识的动作,已经超乎本能以上。他的原因,就在于人类文明而有求社会进化的愿望。野蛮人没有社会服务,半开化人没有完备的社会服务,一定到了文明的阶级,才有种种组织完备的社会服务。可见服务两个字,不是容易发生的,自有必需的资格。他的资格,就是求社会进化的愿望。像现代文明国种种的科学、教育、实业、交通、工程、卫生、奖学基金、娱乐机关、慈善团体等,都可说是达到这种愿望的利器。——但其中也不免有为个人私利而发动的,像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商店等,多半是属于利己。不过,这种病的状态,在人类未到文化时期以前,终是难免的。——有的人从理想方面指导我们,有的从物质方面供给我们,这都是社会服务的事业。而这种种事业,都是由于向上的希望所发生,已经不是本能的作用了。
  三
  社会服务的效果,对于参与社会服务的人而言,是尽了他做人的天责;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就是完成人类全体的幸福、促进社会的进步。譬如,讲究公众卫生,大家的身体可以健康;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就是最大幸福的原因。又如普及教育的机会,大家的知力可以开发,由开发而增高、推广,便成个进步的社会。所以要希望有幸福的生活,不可不服务社会。要做个完人,也不可不服务社会。因为人是不能离了社会而生活。单想个人享幸福的生活,那是一椿不可能的事情。
  四
  学生服务社会的必要,在我们中国学生是有两种理由:一种是普通的,就是参与社会服务;一种是特别的,就是提倡社会服务。分说如下:
  就普通说来,服务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生活甚多,有研究、听讲、运动、交际、各项会务、……种种,而社会服务,就是新发见的一种生活。这种服务的意思,不是为毕业后到社会上服务的预备,实在就是当前的参与,他自身就是目的。他的效果,除了对于社会的贡献而外(如开通民智、改良恶习等),对于学生个人还有三种好处:(一)可以养成社会道德。所谓社会道德,就是互助的、博爱的道德。这种道德是要活用的,要现实的,不是书本上、口舌上讲讲所能收效的。所以要养成这种道德,必须在社会上有实际的活动,由行为上而理会他的意义,迫促他的实行。破除自私自利的恶习,也惟在事实里头方能成功。(二)可以养成自治习惯。服务社会的时候,遇著轻重缓急,须由自己衡量决定,随宜应付。即在平常,也须由自己判断执行。这个地方,就可以免掉倚赖的恶习,而有独力应变的能力。(三)可以熟悉社会情形、丰富社会同情。因为常常和社会接触,就可晓得社会的礼节、制度、风俗,即经明了,就知怎样维持、怎样利用或怎样改善的方法。又因为明白自己和社会有连带的关系,所以就有对于社会的同情和想象发生出来。
  就特别而言。因为我国人对于社会的观念,素来薄弱。所以对于社会公共的事业,终是非常冷淡。这种现象,早为我人所觉察、痛恨,自无用多言。现在所最要注意的,就在提倡社会服务,使大家渐渐明白社会事业的重要。提倡的法子,就在实行社会服务,做个榜样。而在学生自身,还可作为养成社会服务的习惯的方法。习惯一经养成,将来毕业以后,在社会上活动的时候,仍可继续实行,可见这种效果,正是不小。
  现在总结上面的话,提出一个结论。就是学生的社会服务是学生生活的一种。有视为学生的专责的,固未免有误会的地方;而视为废时耗力、不屑过问的,更是误会得厉害。所以这两种见解,都应得改变才好。
  原载1920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3号
  学生与文化运动
  一 文化运动是什么
  据我的见解,文化二字的意义,是文明的普遍化。文明有属于物质的,有属于精神的。卫生、交通、娱乐机关等是物质的文明。学问、道德、艺术等是精神的文明。这两方面的文明,看现在的情形,不是个个人都能享受著他的好处,不是个个人都能利用著他的机会;乃是限于某部分人的范围,差不多成了他们的特权。譬如居室饮食的讲究,国内国外的旅行,惟有钱的人才能做到。研究学问,欣赏美术,惟不为生活费所牵制的人才能从事。所以现代的文明,是特殊的、贵族的,不是普及的、平民的。我们觉悟了这种是时代的缺陷,要想弥补这个缺陷,就有文明的普遍化。这种动机,实在是人类平等进化的大要素。讲到运动两字,不过是普遍的传播底作用,表示进行,实现的意思,但要文化收效,运动却是个利器。
  或用别个解释,把文化二字当作文字的平民化来讲。虽则范围狭小一点,但我看也不算错。因为文字这样东西,是代表思想的利器。懂得文字的人,一面就可发表自己的意思,一面就可理会他人的意思,而他的特色,又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是就文字的性质讲。若不通外国文字的又当别论。——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类精神界能互相了解的最大原因,恐怕就在这里。可惜这样宝贵的东西,还有许多一样的人没有得到,所以文字的平民化,实在是一般已经识字人的重大责任啊!
  以上是就文化运动四个字的字面上来讲,还没有说到文化运动的特色。和文化运动相对的有政治运动。政治运动是从上面做起,而文化运动是从底面做起。从底面做起的,可以彻底,可以普遍,可以永久。文化运动对于别的社会运动,又是一种基本的运动。可以做各种改革运动的利器。因为他是教人明白“为什么”、“怎样做”的重要方法,是要人做个能自动、能自主的人,是一种要用智慧并且引起智慧的运动,所以文化运动的对象,就是平民思想底开发和促进。
  二 文化运动推行的方法
  文化运动推行的方法,应该分作专门的、通俗的两面来讲。
  专门的是专就高深的学理设法推广。这个步骤,又分三种:
  (一)输入。世界的新思潮、新学说,介绍输入于国内,谋普及于全国的学者,这是第一步。
  (二)研究。就所输入的思潮、学说,共同研究,明白他们的精神,熟考他们的源流,作成有系统的、有条理的输入事业,这是第二步。
  (三)宣传。就已经研究的结果,宣布传达,或为公开的讲演,或为书籍的出版,作为实地应用和参考的资料,这是第三步。通俗的是就平民的知识、道德、能力,设法开通、促进。这个方法当中,重要的也有三种:
  (一)办义务学校。招集邻近男女儿童或年长失学的人,授以普通做人应知的应有的知能、道德,实行文字的平民化底工夫,这是一种方法。
  (二)行通俗讲演。讲演的内容,和义务学校所施的教育相同。不过方法各异,而足以补学校教育的不及,这又是一种方法。
  (三)印浅近书报。这是增进平民读书的能力,安慰平民精神的满足的好法子。最好分送各人,不要出钱,或定极廉的价值,方能传播广远。
  上面三种方法,在群众运动上,实有促进实现的能力,故不可木切实注意。
  三 学生和文化运动的关系
  新时代的学生,要有社会服务的一种生活,我在上期已经说过。①现在所谓文化运动,就是社会服务的一种。社会服务,除掉文化运动以外,还有别种事业。——如禁烟、禁酒、劝用国货,提倡正当娱乐等——而文化运动除掉学生担负一部分的责任以外,还有别种机关共同担负别部分的责任。——如社会上关于文化的学会,经营出版业之书店等,都有指导和促进的责任。——可见学生和文化运动,不是全部的关系。而在教育发达的国家,有大部分的社会服务,(包括文化运动)实在可以不由学生负责。因为政府和地方,都已经是筹划、设备,无须再叫学生兼顾。可是现在我们中国,还不适用这个例。因为在事实上看来,懂得文化运动的必要,并且能实地进行的人,差不多以在校求学的学生居多。所以我国的学生,在这个时期,实在是负提倡实行文化运动大部分的责任。比较别国的学生,终要算我国学生所担任的职务为最大了。所以我说:“现在我国的学生,须要加倍的努力,来建筑个做社会运动先锋的文化运动底基础。”我这句话,想读者诸君,终能表同意的。
  四 学生做文化运动的注意点
  文化运动,本来是个各种社会改革运动的基本运动;不过我还以为学生做文化运动,更当做一种文化运动的根本运动。这个根本运动就是:一方面加重自己的研究工夫;又一方面普及文字的势力范围。现在分说如下:
  “新思潮是什么”?“文化运动是什么?”“现代学生的新责任是什么?”在我们自己一方面,必须先求得明了的解答,再定个切实的计划,而后,一步一步的做去,方能算为有意识的、主动的事业。做这种事业的人。必定晓得“准备”是成功的利器。所以在事前必有周到的计划,临时必用精密的观察,步步是创造,也就步步是改造。这种的态度,就是研究的态度。他能把一种学说的内容,一件事情的底细,理会明白,不去盲从盲行。又能用智慧的力量,去抑制感情的冲动;用较远大的目的,去克服目前的感情。所以做这种工夫的时候,要能耐心,能刻苦、能创造,能“扎硬寨,打死仗。”用力既多,收效一定可观。做文化运动的人,可不要漠视这一步工夫呀!
  文字的效力,我在第一节已经说过。所以做文化运动的,必要办义务学校,教注音字母,印通俗书报,因为这都是传播文字的势力、利用文字的功效的法子。不过我近来觉得所谓“通都大邑”的地方,这种运动,固已竭力进行;而在乡僻的地方,还是很少影响。更就出版物而论,大都有类同的性质,销行的范围,又以学界中人居多。别的不识字的,固然没法得到他的益处;就是稍微认识几个字的,也因为没有相当程度的读物,不能得到他的好处。这样的文化运动,实在是缺少“普及”的要素。既然不能普及,那种群众化的目的,就难以达到。所以我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在地域上要求普及到全国各地;在势力上,要求影响到各个平民。第一个办法,希望全国各省、各县、各乡的学生,都要负担文化运动一部分的责任,竭力的推广识字的人。第二个办法,希望出版的书报,要有很多的门类,——如关于妇女的,关于工商界的,关于普通常识的,关于乡村小学校和教师的,都要有专门的出版品——用极浅近的文字,来适应一般稍识文字的人,增进他们的知识,引起他们的同情。果能这样做去,我相信文化运动定有很好的成绩。文化运动果然收效,一切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都容易解决了。
  原载1920年4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4号
  论个人改造
  一 改造时代和个人改造
  大战以后,在这个世界上最流行的、最要紧的一件东西,可以说就是“改造”(Reconstruction)了。政治要改造,经济要改造,社会要改造,教育要改造,竟可以说样样东西要改造。无论他改造的形式或是从根柢上完全改造,或是从枝叶上部分改造,各有各的特殊情形,有不能一致的地方;但总结一句话,我们拿这个时代叫做“改造时代”,当没有不可以的。
  但我以为种种制度的改造,应当和个人的改造同时并进。制度改造了,固然可以发生促起个人改造的影响;但是个人改造了,更可以使制度改造格外澈底、格外有意义。举例来说:现在学生生活当中,有学生自治、社会服务这一类的新生活加进去,这就可以说是制度上的改造。他的影响,可以使学生从外力训练变到自力训练,从闭户读书变到社会活动,也确实具有一种使各个改造的鞭策力,不过这种力量,终是从外面来的,并且要有长时间的刺激才能收效。要是各个学生先觉悟到有改造的必要,然后用意识的、计划的动作,来实行制度的改造;那末,这种改造的实际,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他的力量,也就可以增益许多。这是因为,各个人是百般活动的原动力。我们要使活动有效,终须使这个原动力充实牢稳。
  我在前几期里面,已经说到学生自治、社会服务、文化运动几种制度上的改造。现在,就要说到做这几种制度上改造的中心的一种改造,就是个人改造。
  我更觉得,从这种改造的时代潮流卷到我国以后,最先受著他的刺激的,就是我们一辈活泼泼的青年。更遇著人事的苦痛,我们青年的精神,尤其兴奋。但是因为从前没有健全的人生观,现在受了这个狠猛的打击,反觉有点站不住的样子。因此就发生人生的问题,使我们怀疑,要我们解决。所以这个时期,正是要我们反省、改造的时期。我们自己,就要把从前的生活法开一篇总帐来清理一番,然后再做个痛切的改造工夫,务使今后的我,要有个著实的立脚地,有个确定的人生观。作者自身,已经经过这一层反省、改造的手续,觉得心里畅快了许多,故现在做这篇文章,也要希望阅者诸君赶快做了这层手续,来重新定个做人的方针。
  二 人生观和做人
  个人改造当中,第一著要做的,就是对于人生问题,总该有个确定的观念。因为人的生活要有意义、有价值,必得先定个人生观。不然,一天一天的过活,还不知道忙个甚么,岂不可笑。
  不过论到人生观,各人总有点影子在心里。像“我以为人是应该这样或是那样”的一种论调,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不过这是因袭的、模糊的、不确实的罢了。以下就把作者个人目前所假定的人生观说一说。
  通常论人生观,终就“为什么”、“是什么”、“该怎样”来立论。我也依这个顺序说下去。
  问“人生为什么?”意思就是问:“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我的答语是:“人生的目的,在对于全体人类有贡献,来促进人生的幸福。”通常人的观念,总以为做人是求快乐。这句话也不能说他错。不过他把这个“人”字,看得太小了:他只打算自己做人要快乐,不再想想人家怎么样;所以他有时的快乐,就是从人家那里抢了来的。譬如腐败的官僚、野蛮的军官、刻薄的资本家,都是要剥削了人民的、劳工的利益,才能享受他们豪奢放纵的生活。像这种生活,原不能算得真正幸福的生活。不过,有了这一种专谋自身快乐的心思,无论他是怎样高尚的、纯洁的幸福,也不能达到人生的目的。因为他没有顾到全体人类的利益,单想个人的好处,总是不可能的。
  所以个人改造里头,先要把自我解放。怎么解放呢?就是看个人要当作具体的、社会的,不要当作抽象的、单独的。社会是个人的社会,个人是社会的个人。个人与社会不能分离,可说个人就是社会。所以澈底的个人改造,乃在这个“社会我”的觉醒。
  问“人是什么?”意思就是问:“什么是人的特色?”也就是问:“人的定义?”我以为人是兼有两性的:有了肉体,又有精神;有了个性,又有群性;又〔有〕了现实,又有理想。这种种都发达了,都充实了,才是个完成的人。人和动物相似的地方,就是肉体和现实两方面。论到智、情、意的精神差别,发达的个性、协同组织的群性、精益求精的理想,都是人类所特有。有人说:人是进化的动物,人是能制造器具的动物。他的根据,就在这里。但是仅仅有了这两性的素质,不去培养,不去发挥,还不是个完人。要做完人,必须经过自觉、自尊、自动、自全等几步工夫方能实现。这种实现的可能,正是人类真正的特色。我们须得不辜负了他,才算尽了自己的天职。
  问“怎样做人?”就是问:“我们该怎样生活?”我们已经是晓得“人生为什么”、“人是什么”了,那么生活的方针,自然是向著完成人的路上走。依我想来,正当的人的生活,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劳动、一种是愉快。我这两种见解,可说是从观察自然现象得来的。因为我们在自然界中生活,那个自然大法,适用于万物的,我以为也可应用到人生。
  试看宇宙中太阳、地球、月亮,那一种不是活动?太阳二十五日自转一周,地球二十四时间自转一次,三百六十五日环绕地球〔太阳〕一次,月亮二十九日绕地球一次。要是他们不这样运行,可就要没有这个世界呢!又如行天的云,吹野的风,也都因动而后显;植物的萌芽、生叶,更是显见的劳动;至于动物,尤其明白,试看动物当中,除了寄生虫以外,凡是独立生存的,那一种不用他自己的力量去活动?或是找食,或是筑巢,或是掘穴,终要费力才能得到生活。可见宇宙间种种现象,能表著存在的作用的,没有不靠劳动的。故劳动确是万能,劳动确是神圣。人是一种生物,一种进化的动物,自然也要以劳动为根本。不论是发达身体或是发展精神,都要劳动才能实现。要是劳动了,终可得到生活,这也是自然界最公平的处置。可是,现在劳动的未必能得到满足的生活,而不劳动的,靠着资本势力,享那比劳动人多快乐、多适意的生活的,反是很多。这实在是社会组织不合理的结果,我们须得设法改造。新村的运动,①就是为此。但即就这种“社会的寄生虫”而言,他们的身体、精神,必定没有充分的健全、充分的发达。他们的怯懦、怠惰、萎缩、麻木,就是他们退化的表征。至于人的劳动,不但比无机物的劳动是不同,就是比生物界中高等的动物,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人是能自觉、能自治、能理想的,而动物仅仅有本能的、冲动的生活。就是人的劳动是种有目的的工作(Work)。动物的劳动不过是本能的动作。这个区别,不特人和动物的异点,也就是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异点。还有一层,人的生活,不像动物的简单,除了肉体的、各个的、现实的、劳动而外,还有精神的、人群的、将来的劳动。如发展能力、研究学问、发明事物、创造文化以及种种为社会而努力、为真理而奋斗等等。这种劳动,范围广,内容深,性质高,都是人类优于动物的地方。
  至于愉快,是指心身上的安慰、满足以及从容余裕的态度而言。你看自然界中,山的静峙、水的缓流、野的空旷、林的幽密,都可显出他们和平、庄严、伟大的蕴藏。还有温和的天气、优美的风景、宛转嘹亮的鸟儿的歌,暑天晚上,庭前、篱边种种的虫声和天上点点的星光以及微风静夜,都可感觉著无限深远的慰藉和一往无际的深情。因此,我想到人的生活的真趣,是在不言而生动的天行中,跟著他们同乐,享受著自然具足的幸福。有抛弃著这种天乐而疲精劳神的——如受压迫的佃农、厂工和打算赚钱得势的人——有沉溺于伤身害命的假乐而永生不悟的,都没有尝到人生的真趣的滋味。在他们当中,不能希望有创造的成绩、奋斗的事业和发明的事物,这都是营不自然、不合理的生活的结果。这种生活,就不能算为正当的人的生活。
  上述两种的生活,我以为应该相互并进。一方认劳动是生活的要素,相信凡是劳动的都可得生。一方认愉快是生活的真趣,凡是不能从生活中得到满足和乐的趣味的,都应该设法改造。因此我主张,一个社会里头,人人都要尽劳动的责任,但人人须有余裕的气象。而优美娱乐的社交,就在这里看出功效:(一)可以恢复疲劳;(二)可以调和性质;(三)可以享乐人生。
  三 我们今后的个人生活法
  我在上面说过:彻底的个人改造,是在“社会我”的觉醒。故我以为,今后的个人生活法,应当向著充分的发挥社会我的责任一条路上走。因此,个人的奋斗精神和团体的互助精神,都要竭力的去发挥。现在且把个人生活分为身体、精神、道德、学问、才识五方面来说些该注意的地方。
  第一,身体方面。以坚强康健为目的。
  (1)消极的依卫生原则来保护身体。
  (2)积极的励行运动,来锻炼体魄。
  (3)须使筋肉运动常能听从意志的命令(如冬天不晏起,开会时有意见必须发表,见他人有困难立刻去救扶等)。
  第二,精神方面。以充实、愉快、活泼为目的。
  (1)宜有多方的兴趣,有充实的态度。
  (2)图智、情、意适当的发展,不要偏于一方面。
  (3)养成优美和乐的感情,常觉得有生之乐。
  (4)须使精神不为现实生活所拘,而常能活泼广大。
  第三,道德方面。发挥共和精神。
  (1)培养同乐的习惯(如运动、音乐,可以大家快乐的)。
  (2)参与共同的生活(如社交、集会、旅行等)。
  (3)实行互助的行为(不论事业、学问,都要有贡献的精神,不要专顾虑个人目前的福利)。
  (4)养成奋斗的实力(不以自己不作恶为满足,更要改造恶劣的社会,就是变消极的为积极的)。
  第四,学问方面。
  (1)认研究学问为获得真正见解及学识的要件。
  (2)各审天性所长,择一种学问,专门研究。
  (3)研究时当先定个程序,来一步一步的进行。
  (4)溜览杂志报章以丰富常识,并做研究某种学问的参考。
  第五,才识方面。注重观察批评。
  (1)习练处理事务的方法和敏捷的观察力及判断力。
  (2)对于旧社会各种现象常能用心观察并下批评。
  (3)自己决定要做的事,必须切实做去。
  (4)熟练社会上应有礼仪及处世常识。
  四 个人改造的注意点
  个人改造时,依作者自己的经验,有几点应当要注意的。现在特综结起来,论列如下:
  (一)改造的意义。改变生活状态来适合新的环境。
  (二)改造的必要。生活是长进的,要长进必经改造的工夫;所以惟有改造,乃能长进,乃能生活。
  (三)改造的条件。个人心、身上有必需的要求,外界境地有急切的迫促。——就是:(1)自己的觉悟。(2)外境的改变,——而后彼此吸引,改造的实际乃生。故改造的实现,终须有个时机。时机不到,改造不成。因为没有需要,就不会发生活动。
  (四)改造的步骤。随时随地的注意观察——(1)自己的心。(2)外界的象,——针对当前的需要,做个切实的改造。最要紧的一句话就是:一步一步的创造,一步一步的改造。
  原载1920年5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5号
  考试制度①
  学校里面考试这回事,不但我国讨论他是非,欧美有识的人,也在有组织的研究。现在提倡改造教育底声浪当中,对著考试制度的改良,议论的更加多了。学校行了考试制度,学生的勤勉努力,就大半注意到考试上面,对于学问上的态度,倒反疏懈,教育的能率,也就自然低减;所以考试这回事,确在学生的精神上能率、肉体上能率,都有很大的关系。教育家把这样重大的问题,全不放在心上,实在是极不应该的。英国哈笃格氏,曾经做了一书,专门讨论考试和能率问题,他说,医生、教员、技师、法律家以及文武官员,都不能不通过这考试的一重关,考试是确与国民的能率有很深底关系(P.J.Hadowgar,Examinationsandtheirrelationtocultureandefficiency)。我现在就把哈笃格的说话做参考资料,对这考试制度的问题,略述一点意见。
  讲到考试制度的起源,中国比西洋早得多。《舜典》当中,已有“三载考绩”一句话,就是后来考试制度的滥觞。历代的考试制度,虽则微有变更,他的用意,总是一样,不过要选拔有用的人材罢了。但是中国历来都是拘泥在形式上面,所以反陷于科举②的弊害。科举的弊害,实在是不小,历来虽有反对的人,大都没有效果:就像宋朝的王安石,他想改良考试制度,痛论四六骈俪文①没有用处,应该要换些有实用的课目去考试人才,然而那时都不听他的话,所以依然不能改良。清朝同治年间,李鸿章也曾经奏请参用科学和算学做考试资料,②国家也不肯听从。后来到了和法国战争以后,才慢慢地用算学等做考试的课目,③但也并未看得十分重要。再后,废科举,兴学校,样样模仿外国。但是这考试制度,还是带著科举气味的。所以到了现在,我国学校教育,仍旧不见进步,就是这个缘故。
  至于西洋考试制度的起源,还没有一定学说。有说古代希腊教育生徒的升级,是以考试做条件的。有说十二世纪当中,有什么商业组合,出现于英国的大都市,他所用的店伙,是用考试选取的;但不过这是商业上的考试,不是学业上的考试。学业考试最古的,大约要算一二一九年意大利波罗尼阿大学④所行的考试法了。波罗尼阿,是中世纪最古大学里面的一个,学生要得博士学位的,一定要经过私考试(privateexaminations)和公考试(publicexaminations),两个考试都能合格,才算博士。从他的内容说来:私考试是很重要的,公考试不过是个仪式罢了。那时教皇的势力很大,所以考试上面,也都带宗教的色彩,凡做博士的候补生,到考试底那一天,要一早先到教会里面行礼,而后到大学再见前辈博士,前辈博士授以民法及宗规当中两个章句,归家后,就把他研究起来,做考试的预备,停不多时,那副僧正召集前辈博士数名(就是大学派的考官)到寺院或别的公共地方,同时就召应考的人到副僧正面前,令他演讲前面说的两章句,讲演过后,再到考试官面前,受口头考试。那考生的命运,是依著各考官的投票决定的,这就叫做私考试。私考试既毕,再受形式的公考试,公考试一经定得,那末就开揭晓的公宴了。
  选拔考试。十五世纪当中,最先在罗伐英(Louvain)开始实行,从此就渐渐地发达起来。他的根本意旨,是要公平的去取人材,在应考人数极多的时候,用这方法,就可以决定他成绩好坏的次序,所以这法是很适宜的。到了后来,选拔考试,不单单用在学校里面,一切文武的登庸,也都用这方法去决定他。英国在一八五五年以前,文武官的任命,都用推荐法的。然而推荐的弊害,不一而足。所以到了一八五五年时,玛哥雷等就竭力攻击推荐制度,主张改用别法,他的结果,就采用这选拔考试。但是考试方法,也并不是一定好的。譬如无能的人,往往侥幸被选;有才能的,或者反招落第。这种实例,很是不少。所以英国行了选拔考试以后,国内舆论的攻击,也常常发作。施行选拔考试,本来是公平去取人材的意思,但在实际上面,要行公平的去取,实在是难而又难的。
  再讲考试的方法,通常所行的,有笔述考试、口头考试、论文考试三种。笔述考试,时刻的限制,大概是从一时半到三时的,但是各国各学校,也略有差异。又,问题的多少及长短,也种种不同。就像美国某学校,是发数多问题,叫学生在短时间内解答的;又像德国某学校,问题虽然很少,而答案要很长的。但是笔述考试,果然能够测定学生的实力么?这也是应该大大研究的问题了。行了笔述考试,学生必须记忆数多的事项,预备临时作答,所以记忆是很苦的。既然一味的勉强记忆,因此学习的课目,就囫囵吞枣,不能消化。哈笃格说:“英国有一妇人,肄业于英国的某大学,他在物理学的考试,成绩非常的好,但这妇人,不过是记忆力很强罢了,如果要叫他自己说明所做的答案,那就不能。”这样看来,笔述考试,往往能验学生记忆力的好坏,不能验他能力的高下。
  要考验能力的高下,那口头考试,自然要比笔述考试强得多。口头考试,考员和考生,当面问答,不但能观测那人知识的优劣,并且还能看出他运用国语的本领,讨论的手腕、常识的程度。所以医生、法律家的实地考试,通常都采用口头考试。美国大学的学生,若要想得高等的学位,那笔述考试和论文考试都已合格之后,一定还要受教授的口头考试,也都是这个意思。有人说道:“神经质的人,到了口头考试底时候,往往要上场昏,不能显出他真实的能力,也是有的。”这话固然不错,但是大概的论起来,鉴定学生一般的能力,口头考试,确乎要比笔述考试胜得许多。不过行了口头考试,遇著考生人数过多的时候,那考员也要派得多些。
  论文考试,是最能发挥个性、表示识见的。所以要得高等学位,一定要提出论文,这也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考生很多的时候,考员要看许多篇幅很长的论文,实在是苦得很。那么,选拔考试,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是好呢?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现在我国的学校考试,专门用笔述考试,不是很不完全么?但如果改用口头考试,那么费人费事一定要多。如果用论文考试,考员和考生都要费许多精力。所以不问用那种方法,都是很难。但要勉强求一较好的方法,我以为还是先行笔述考试,约略的挑选一挑选,而后再行口头考试。考察考生的素质,也是目前重要的事情。
  考试上还有一件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记分不能十分正确。考试的记分法,向来也有两种:像剑桥大学是用数字的;牛津大学是用A、B、C、D(与甲乙丙丁同)的。这两种记分法,都有一得一失:用数字记分,虽然比符号容易,然若认为能够绝对正确表现考试的成绩,那就不然。请看算学的考试,我们要想得著绝对正确底记分,有时尚不可得,而况别的学科呢!
  考试记分,有种种的缺陷。爱提喔士(Edgeworth)①教授曾经把他自己的研究发表过。如今举出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考员定分数的境界,是很有错误的。譬如记五十分的成绩,难道不能记五十一分和四十九分么?不问何人去做考员,要正确决定这分数的境界,没有不头痛的。记分错误原因之一,就在这里。所以对于同一的答案,几个考员当中,必有种种不同的分数记出来。就像北伦敦某学校生徒的数学答案,使考员十六人各自记分,他们公算差误竟至百分之四十五。还有一篇拉丁语作文,使素有眼力的考员二十八人,评定他的分数,他们评点的分数如下:
  45,59,67,67.5,70,70,72.5,75,75,75,75,75,75,77,80,80,80,80,80,82,82,85,85,87.5,88,90,100,100。
  照这看来,最多的分数,是一百分,占到点数最少的(四十五分)一倍以上。考员个人的判断,相差竟至于此。这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然记分错误的根源,也可晓得是明明在这里了。
  各国学校考试的事情,向来都是听凭考试委员做主,没有人过问的。到了近来,自由思想,渐渐普及,所以对于考试的记分,也不肯糊涂过去。现在英国盛行考试的调查,如考试委员怎么考试法,怎么记分法,都要一一去调查他。有了这样的调查,考试委员就格外留心一些。
  做考员的人,或者是考生的教师,素来晓得他们的学力的,或者是外来的委员,对于考生的学力全然不知的。那末,他们记出分数来,就要大大的不同。西洋在本校教师考试学生的,叫做内考试(internalexamination),有外来委员考试学生的,叫做外考试(externalexamination)。各国当中,也有行内考试的,也有行外考试的。固然不是一律,但据大概说来,外考试制度,多行于法国;内考试制度,多行于德国;至于英国,最初是多用外考试的,到了后来,渐渐的改用内考试了。内考试和外考试,各有得失。若专重外考试,而轻视内考试的价值,教育一定不会进步。因为专把外考试看得重要,学生就要不注意学校里的功课,那教育怎么会进步呢?
  考试制度的不好,影响到个人的及社会的,很是不少。先从精神方面说起来,学生因为考试,以致精神的活动大受妨碍,这是常有的事情。波尔绳氏尝说道:“学生因为考试的缘故,往往修学上大变常态。”学生要想考试及格,他的注意力,就专门聚集在考试要出的问题,那末自然不能自由的研究了。还有考试预备的时候,一定要在短时日间记忆许多的事情;然而记忆许多杂七夹八的事实,实在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他记忆的期间,又是很短,考试一过,就大部分忘却了,这不是妄费精力么?不是大害精神的卫生么?
  不好的考试制度,不单妨碍精神的能率,并且能够减少肉体的能率。比如要想考试合格,就要做过度的勤勉,动不动就要生起病来。若不幸落第的学生,心怀羞耻以致寻了短见,也是有的。至于女子的体质上,愈加容易生恶影响;据恩格曼氏说:严酷的考试,往往使女子生月经不顺的毛病,这不是很有关系的事情么?
  考试制度盛行,真正的教育就难于普及了。有了考试,学生就要在短时间内修习许多的学课,他的结果,就弄到生吞活剥,对于重要的课程,也不消化,全然不能做精神的营养分。再有了考试,就引起种种的诱惑,像那看《算学演草》书去习算学,看《英文指南》等书去习英文,不就是一个实例么?况且把考试做本位的教育,大有害于个性的发挥,师弟间的信用必薄,授业上就容易成功机械的弊病,所以真正的教育,也就不能进步。
  这样说来,考试的制度,如果能够废除,自然废除最好。但照现在我国的教育状态,毕竟还是不能废除的;既然不能废除,只有在现行制度上大加改良,总以不妨害个人及社会的能率增进为第一义。若要想达到废除考试制度的目的,那末,一定先要有种种预备。照我想来:学校须要增设,一学级的人数须要减至极小度,教员的人数须要大大增加,此外还要设备教育上必要的机关,叫一般青年都能得到教育的均等机会,方才可行。
  原载1920年5月20日《教育杂志》第20卷第5号
  青年的恋爱
  一 人间生活上爱的位置
  爱在人间生活里,很占一个重要的位置。爱不过是情之一种,而这种情,除掉普通的情所有的功用以外,还有他特殊的功用,现在简单叙述起来,则有下列的几项:
  1.爱情是行为的原动力。凡百情绪,都是根于本能。有激发支配人间的势力。爱情的发生,是因为对象可以引起快乐。我们既为这个爱情所驱使,好比机器得了原动力,社会发扬踔砺,勇往进行,而行为就因此实现了。
  2.爱情是社会的构成力。社会的构成,原以协力合作为要件。但只管用力,而精神上没有互相慰藉共同沟通的一个要素,那么社会将要变成干燥的机械的东西,恐怕难以固结,难以维系。爱情的作用,就在使他温润,使他滋养,使他不生倾轧龃龉的弊端。所以在社会构成上,爱情乃是不可缺的因数〔素。〕
  3.能强致爱情是人生幸福的根源。人生幸福,有不是金钱、权力所的。纯正的幸福,还是要靠赖这种耳目不得见闻,色相不得接触而发源于人间心底的爱情。因为爱情对于人生,可以添上许多浓厚的色彩,可以增加许多丰富的热力。我们做人觉得有兴趣、有价值,原因就在这个具有美化人间的力量的爱情。
  二 特种的爱情——恋爱
  恋爱就是一种特殊的爱情,他是发生于男女两性间的。在青年时期,这个现象格外显著。通常想到恋爱这样东西,好像是有什么神秘作用在里头的。实在讲来,恋爱不过是人性的一种现象,原没有可以大惊小怪的地方。通常又因为他是根据于性欲的本能,要发生关于性欲的行为,往往被鄙陋粗俗的人所误用,故一般著书的人、讲学的人都不愿意谈到这个问题。实则性欲本能在人类生存上固然有切要的关系,而恋爱作用在人间生活里更是有醇化的功效。不注重他,已经不是道理;若排斥他,更属荒谬之极。现在特把恋爱的心理和恋爱的意义分述于下。
  三 青年恋爱的心理
  我们晓得高等的动物当中,都有一个时期叫做求偶期(mat-ingseason)的。在兽类当这个时期,他们的爪、牙、角、叉等特别发达,用为一种求雌者宠爱的竞争里的武器。竟争结果得胜者就得配偶,因以持续他强状勇猛的特性。但在鸟类,他们竟争的武器,乃用一种鸣声和一种羽毛的色彩。凡是鸣声好的、毛色美的,就可得雌者的同情。所以鸟类选择之权,还是在雌者一边,他的宠爱,是要给那一种竞争得胜者之雄鸟。因有这种选择,故两性间的形状和动作,就有许多差异的地方。至于人类,则选择之法式,大为改变。结果所谓美者乃成为雌性所有物。现在我们要说青年恋爱的心理,可分为三期论之。
  第一期在青年的初期。这种幼稚的恋爱,在生物学上乃是青年期所取各种形式之最有趣者,正如低等动物求偶期中各个的发达相类。男孩当这个时候和〔会〕忽然开始注意于他自己的形状。对于他的头发、牙齿、鞋子、衬衣,做一生第一次的留心;对于他的衣服、领结,很要认真选择。当出现于别个男孩团体和女孩的面前时,他总想求个机会来表示他的勇敢和强壮。但当他出现于他所爱的人的面前时,反觉得手足无措,态度呆迟〔滞〕;决不敢自己表显出来;仅能暗地里远远的望着那所爱的女孩,算是心满意足。至于女孩方面的发育情形,也和那种在求偶期中可以观察的相仿佛,他保持一种“似乎漠然”的态度;对于男孩所要吸引的注意,他总是很留心的不露出来;但同时他对于无论那样东西,正在看着,理会着,不过不明白表示出来罢了。这个时期还有一方面我们所晓得的,就是他们爱一种年纪较大的人。这种青年爱情的变换,虽不是普遍的,都是通常的。除出相等年纪的男孩、女孩间所运用的动机以外,他们的爱年纪较大的人,有一种更大的要素,就是对于完全发育的尊敬和奇妙,常和同情的、文雅的待遇相连络。
  第二期在青年的中期,是承继着上期的。这时期的特色,就是两性彼此的退避(withdrawal)。这是因为他们的眼光,正注重在世界和自己的将来;他们心里道德的、宗教的战争,正达于是〔最〕高的强度;因此很不愿意多用心思在异性方面。这个时期,男性的团体比较女性的,要情意相投得多,妇女则烦闷彷徨,要注意到很多的事物,所以在大学初年级男女同学,实在是很不快意的一件事。而许多女子,就要想过修道院的生活,却又是不幸的一种选择。因为两性退避的现象,不过发育中的一方面,并不是永久如此的。
  第三期是在青年的后期。这个时期里,两性的恋爱又要回复过来,他的特性就是为最后的求偶时期。生物学和心理学都说结婚的时候,是在成人期的开始,而这种事实,若没有年长人从旁干涉,终是要自然发生的。若过了这个时期,就有许多不利益了。
  两性间的恋爱,不是普通的广布的,乃是关于形状、动作、品性上特殊的几点。就男性的选择言,那是无疑终以美的标准做个有力的因数〔素〕。但就女性的选择言,容貌一层,不见得会比别种的性质强点。又就多数人从形貌上发生恋爱的次序讲,第一是眼,可算为各种形态中之最有人性者。第二是齿,一定要排列得整齐。第三是发,凡关于颜色、长短、曲直、梳理方法等,都有讲究。第四是鼻。第五是声音。这都是通常发生恋爱的趋势。或者另有特殊的性质,则虽一块的衣物,如一支手套、一块手帕,也可以引起感情,正和那个情人当面出现一样。
  (本节所讲,是从Slaughter手著的TheAdolescent书中第四章青年恋爱节译的)
  四 青年恋爱的意义
  青年恋爱,果有何种重要的意义?我将于本节来讨论。
  别巨罗(Bigelow)①说:“人有两种饥饿的形式:一种是要食物,一种是要性欲的动作。要食物的饥饿,已经把膳食精致了好多,已有了大的演进。像兽类吃东西,不过满足饥饿而已;而文明人吃东西,不仅仅为满足这种从兽类遗传下来的饥饿,也是为了相从的社会的美的快乐,因此来增多生活上的愉快。现在要是我们是合于逻辑的,那么就须一样的解释这种为持续人类生活所不可缺的性欲的饥饿。这种性欲的饥饿,和吃东西一样,是一种从动物遗传来的必要的功能;但是已有了更有重大意义的演进。在动物界,性欲的动作仅有一种功用,就是生殖;但在人类最高的生活,在性欲的关系以上,已经加上了精神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意义。而他的结果,就是为爱情和家庭。若是我们把这个更高的见解,就是说人类生活的性别,是有两重的意义的反对了,而惟承认那个必要的蕃生的作用为有价值,则大多数人必定仍采用这个无希望的见解:就是以为人类的性交正和动物的性交在一样卑鄙的地位上。就是说:人类的性交不过是一种动物的功能。那么,我敢断言:这是一种退化的解释,对于现在流行的用鄙陋的眼光看性欲的态度,是决不能设法战胜他的”(见氏所著Sex-education第七十三、七十四页。)从此可知恋爱的意义,除了生理的作用以外,实在还有更高的更重要的文化方面的作用,我们看轻他,可不是存了鄙陋的无希望的见解么?
  别巨罗又以为,旧的禁欲主义用了黑暗的眼光看人生,对于近代关于性欲的问题,实没有价值的教训。我们须另用美的光明的眼光来看。因为性欲本能和历程,根本上乃是我们所称为“生命”的那个奇异东西的纯洁的、美丽的状态。故我们对于这种最有力量的本能,只可讲控制,不可讲禁遏。
  CanonLyttleton①也以为性欲这样东西,是富于高贵、纯洁、健康的意义的。PrinceA.Morrow②博士也说:“性欲功能是和肉体、精神、道德的发达有密切的关连的。他的正当的作用,在个人方面,是健康、幸福、生活利益的最确实的根祗;在种族方面,就是永久和繁盛的最确实的根祗。若是误用了,或是滥用了,那么,就是很多的疾病和困苦的原因。”最后我们再引哈佛大学校长Eloit①的话,他说:“地球上没有别样东西可以比结婚后生个儿童在世界上这样的神圣和仁慈。对于这件事,实在没有可以算为玷污的地方,所以没为羞耻或秘密的必要,但有矜夸和愉快的必要。”
  看了上面所引证的几句话,可知人类性欲这件事,乃是很有意义、很有研究价值的一件事。从此可知青年恋爱,也不是儿戏的事情。我们应得重视他、留心他,那有弃而不顾,或是斥为卑鄙的道理。若竟是这样,那么可以说他是忽视人生,也是看轻自己了。
  总之,在作者个人意见,承认恋爱是人性中自然发生的一种事实。既经发生以后,对于当事者的心理上、生理上都有重要的影响。在种种影响当中,我又以为,那种爱美的娱神的影响为最有丰富的浑厚的意味(按:青年恋爱时期,对于美(beauty)和悦人能力(charm)之吸引,亦开始发现,这种性质的发现可完全不与外面的性欲器官的刺激相联络。而在儿童时期,虽已有性欲冲动之表示,却不能认识这种美和动人能力之意义。故这种影响,可视为青年恋爱之特色,详细可看Starr②所著TheAdolescentPeriod第一五五页)。恋爱的结果,通常终要发生结婚的一种事实,但亦不一定终须结婚。不过讲到结婚,当然要以恋爱做个基础。不然,便会发生很大的狠多的悲惨和苦痛的结果,那真是不幸之极了。昔希腊大哲苏格拉底爱美少年。他说:“非裸其肌肤以示予,而裸其性灵以示予。”又语雅克披亚第①说:“吾之所爱,非子之体魄,乃子之灵魂也。苟吾子之灵魂,长守德义,不为雅典民众所湔染污垢者,吾亦一日不相捐弃。”则知苏格拉底之爱美少年,乃欲于肢体美以外,进而观他的性灵美。我以为两性间的恋爱,亦当有这种爱性灵美之作用,把性欲的爱化而为精神上的纯爱,则这个人间生活的趣味,当必有超过纯生理的生活万倍者。柏拉图《宴会篇》说:“扶植人生者爱也,惟爱能令人自重,能令人知感。”赫萨尼亚说:“以名誉为琼琚兮,逢美人之欢愉。”我亦和他们同有此感。
  五月三日
  1920年5月3日写
  原载1920年6月1日《少年社会》第2卷第5期
  动的青年底修养
  人间本来是动的人间,而人间中的青年,更是富于动的天性。故从生理上看,从心理上看青年生活的要素,就是这个“动”字。
  人要得人生底胜利,要实现伟大的人格,最重要不可缺的武器,就是活动,就是创造。倭铿的“精神生活”,柏格逊①的“创造进化”,都归重在这个“动”的一点。
  要明白真理,是要去做的,要去实验的。故倭铿说:“真理是想不出来的,只有去做,做得出来。”柏格逊说:“譬如游泳,必去游泳,然后晓得游泳。若一味去想,终身也不会晓得游泳是何物。”总而言之,就是万事要成功,须得去“动”。
  动的意义:不是肉体的暴动,不是心思的妄动,乃是发挥内心的蕴藏,丰富人格的内容,多与人类全体的生命有关系、有交涉,用奋斗的精神,来创造人生的价值。
  经济学上,不加劳力,不能有经济上之价值。人生也是一样,人生的价值,不是从起初就现成的,乃是要我们内的生活的奋斗创造出来的。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个创造生活一方面。惟要得创造,却要努力奋斗,就是要动。
  近来,我们青年的生活,比较从前,已是活动些了。渐渐从校内的向校外的,从孤独的向共同的,从书本的向自然界的,从空想的向经验的。看这个趋势,确是向著人生胜利的、人格实现的那方面走了。但是,不动的青年依旧很多。而动的青年之中,也难免有不经济、不切实的地方。故我现在要对于动的青年的修养,特别提出两点来讨论。
  第一点要提出来的就是:用力须专精。因为我们活动,当求有效,如何能有效?就要归重在“专精”两个字上。
  美国克兰博士(美总统特派调查东亚各国国情专使,七年冬曾来我国考察)说:“威尔逊总统能够建立大事业为他人所不能及的缘故,就因为他能够在万事丛集的时候,选择那紧要的专力做去,不达目的不止。初任总统时,则专注于墨西哥问题,继乃专注于欧战问题,今(按:克兰博士作此言时,系在一九一九年)乃专注于议和后国际问题。他的专一进行的方针,好像单轨汽车,不能稍有偏颇,这可叫做单轨意志了。”我引克兰博士的话,并非因为他所说的人是个大总统,就要去借重他,不过藉此作为一个例证,使我们晓得专精的功效罢了。
  我们青年生当这时候,有许多书要看,许多事要做。所以热心的一班青年,就要觉得太忙太苦。譬如:长于作文的人,当现在杂志发达、思潮涌起的时候,他就要担任三四种编译的责任;或是长于干事的,他就在自治会、学生会和别种团体里担任三四种的职务,一天到晚,只见忙碌,不见空闲。人生要劳动原是天则,但不应该劳动到忙和苦的地步。既然觉得忙和苦了,他的结果,就要精力散漫,效率寡薄。讲到学问,不能做有系统的研究;讲到事业,不能做很切实的工夫。这种损失,我看是很大啊!
  我曾说过:“人生目的,是对于全体人类有贡献。”我今更要说:“只求于人类全体有贡献,无论什么事都值得做;就是范围很狭的不足以引起大家注意的小事情、小节目,都有尽力去做的价值。”我根据这个意思,所以主张:在学问上,不必研究许多科学,泛滥无成(但是关于常识的学问和做中小学教员的人,自然不能一概而论),或是东翻西阅,自夸博学。因为这都是贪多好名的念头做个动机,不是为了发展能力、贡献人类的缘故。只要选择那种适于天性而足以助益社会的学问,去专门研究,用自己的头脑,去考察发明,就均算是善学的了。在事业上,不必多兼职务,算是热心服务,只要拣那种自己觉得有把握、有效率的去做,用全副精力去计划设施,如此于事业本身,可以增进实力,于担任职务的人,可以集中精力,岂不是很经济的么?
  “求学无系统,做事无实效。”这病象很是危险。但我看青年犯这个毛病的,正是很多。我推求他的原因,就是由于“精力纷散”。我自己改悔,所以用力于“专精”两字。也望同病的人,快点起来矫正。
  第二点要提出的就是:志趣要纯洁。我们求学、我们做事,都有他正当的动机。这个动机是什么?就是为了贡献人类,为了利益社会。出于这个动机而求学、办事的,就是纯洁;不出于这个动机而出于赚钱、得势、享名、行乐或别种狭隘的私利的动机而求学、办事的,就不是纯洁。
  我们当初求学,或者由于外界的命令,或者由于天性的好奇,可总是出于偶然的居多,并没有贡献服务的念头。不过等到年纪大了,意识广了,思想深了,那么,应当自己更正,自己策励,从利己的动机趋于利他的动机。果能这样,到了办事的时候,也自然可以觉悟为人类而尽力的道理。这个地方,教育者教育的得当不得当,原是有很重大的关系;但青年时期,已有了自觉和自律的能力,就应当自己反省,自己更新,断不可放任过去,变做个歧路的青年了。
  “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学生所做的事业,都是出于纯洁的心地,这是全国人——除掉营私谋利的——所共知的。所以学生所提议、所执行的事务,颇得各界的同情。从此可见依据正义而做事,确是人间心理所要求。这个地方,我们青年就要注意到怎样可以把这种精神维持下去,怎样可以把这种精神推广开来。但是,这个革新民德的担子,可不是容易肩任的,还要大家努力啊!
  上面所讲“用力专精”、“志趣纯洁”二句话,就是我这篇所说“动”的青年的两个修养条件。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效率(Efficiency),而忠诚(Loyalty)是效率上的要素,又是做人应有的德性。美国Royce①博士提倡忠诚之学说(ThePhiloso-phyofLoyalty),大意是我们对于包容各个人的社会,表示一种献身的服务,就是忠诚。故我特紬绎忠诚的意义,以“专精”、“纯洁”两语,作为动的青年的忠告。幸一般青年加以采纳。
  原载1920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6号
  儿童年(Children'sYear)①
  二十世纪的运动,有两种是最显著的:一种是关于统计,一种是关于儿童。故有人就称这个世纪为统计世纪(TheCenturyofStatistics)和儿童世纪(TheCenturyofChildren)。本篇所记述的,乃专就美国对于儿童运动的近状而言。
  自近代心理学发动以来,对于儿童方面的研究,颇有注重扩大的趋势。美国自一九〇九年由罗斯福(TheodoreRoosecelt)②发起儿童幸福会议(ChildwelfareConference)以后,各方面进行的速度和范围,都增加得很快。到现在,把关于儿童研究的事业总计起来,已有八九十种之多。这不但〔使〕各国儿童的幸福有加,也是全体人类的幸福啊!
  现在,美国对于儿童幸福之永久计划,已有结果。用力于这种事业的,在全国一万八千个地方,有一千一百万的妇女。他们在一九一八年,由美国劳动部的儿童局举办儿童年运动(Chil-dren'sYearCampaign)都是参与的。有三十八省的儿童年、儿童幸福委员会(TheChildren'sYearChildWelfareCommittees)已经计划好,打算和儿童局(Children'sBureau)协同实行。有三十省已经设立了儿童卫生部(ChildHygieneDivi-sions。其中有七省,在儿童年宣布以前已经设立)。有十六省儿童幸福委员团已经指定。
  一九一八年儿童年的年底,开一个万国儿童幸福会议,在华盛顿。最小量的标准就在那里起草,经过全国八个地方会议的讨论,最后由专门为了那个目的而组织的顾问部(AdvisoryCom-mittee)来决定。这种标准所包括的,有下列几种根本的需要:(一)关于母道和婴孩养育的;(二)关于学龄期前和学龄期儿童的;(三)关于需特别养育的儿童的;(四)关于作工的儿童的;(五)关于为这种标准所需之经济的和社会的根柢的。
  关于保护母道和幼稚期的标准,已成为《雪泊-特唐拿(Sheppard-Towner)母道议案》。现在国会中,据这个议案的计划,将来下列几种事项,都可以应用到做母亲的人:(一)公共卫生看护妇;(二)病院的看护和医药上的注意;(三)评议部(Con-sultationCenters);(四)关于母道和幼稚期的卫生上的教授及实际的示范;(五)关于母亲和儿童的幸福所必须的家政。
  关于保护作工儿童的计划,将由医生和工业专家的永久委员会来报告。这个委员会,就是为了考虑作工儿童的需要而组织的。
  现在几次会议,又讨论对于由正式婚姻而生的儿童,要有更好的保护。他们所议决的,包括下列几项:(一)生产注册;(二)报告行政机关;(三)父道的整饬;(四)父亲养育儿童的责任;(五)遗产、取名,由于母亲的养育;(六)省政府的检阅;(七)合法的承认。第七次儿童局之《常年报告》,把一九一八年四月六日起至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止中间所做的事业,编成撮要。现在录在下面:
  经搜求、称量、试验的结果,有二十四省的地方,当那一年中已经雇用新式公共卫生看护妇。其中有十省,共有新式看护妇一百三十七人。有十五省已经设立一百三十四个儿童健康部。另外有五省也已有报告,但没有确数。
  有十六省跟了休养运动(RecreationDrive)开办新式的运动场。而在乡村间对于给予儿童健全的辅导的休养之必要,更是格外注重。
  有四十五省对于“回到学校运动”(Back-to-schoolofdrive)及“住在学校运动”(Stay-in-schoolCampaign)都是尽力计划,阻止未受有成效的职业训练的儿童,去做工作。
  这种计划,已是努力的实行。另外纽约城、哥伦比亚区和华威依(Havai)①也是一样。所以那个报告上说:“有几种方法和计划可用以抵抗这种境遇的,是儿童的求学津贴费、访问家庭的教师、补习学校和半日学校、职业训练科和职业指导部或介绍部。”
  原载1920年6月《少年世界》第1卷第6期
  主动与被动
  我曾经说过:“青年是富于动的天性的,青年是要营动的生活的。因为只有动了以后,才得成功事业,才得明白真理,所以动是创造人生的一个要素。”
  但是,我近来觉得动虽是要紧,还须看他如何动法。动而得法,这自然是动而有效的。动而不得法,却是糟了。而这个动的得法不得法,以我今日推理所得,可说是以主动与被动为分歧点。所以今日我更提出这个题目来讨论一下。
  我姑且先说主动与被动的异点,然后再说到本题。
  主动与被动第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在有没有发动的力量。在主动的人,他常常觉得有许多事要做,常常要提出问题来解决,常常想法子来应付环境当中的困难。所以他能独出心裁,独辟蹊径,不因循,不偷惰,也不嚣张。但在被动的人,若是外界没有刺戟进来,他就会漠然不动,就是动了,而动的程度与时期,也以刺戟的程度与时期来规定。他不能做过于刺激的分量与性质的事,因为他自身原来没有发动的力量,自然不能自作主张,自出意匠。但当受着刺戟的时候,他也许有热烘烘的态度、气扬扬的行动,不过这自然是一时的发狂。等到刺戟去了,就会消灭了的。
  主动与被动第二个不同的地方,就在是不是用智慧来做事,是不是预定好一个目的。在主动的人,他必定觉悟有了某种的问题要解决,有了某种的欲望要满足,就要用着他的智慧来想法解决,想法满足,他必定要定出个步骤来,计划个方案来,然后一步一步的做去,渐渐的向着那个目的一条路上走。倘使中途遇著阻碍,他决不灰心,还要用他的智慧来想法消除这种阻碍;如其不能消除,也必要另想一个前进的方法,以期达到目的。所以在主动的人,决不凭着感情做事,决不盲行暗索。他终能说出为何要做、为何这样做的理由来。若在被动的人,就不然了。在他自身,原不觉得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他只是受着外面的推荡,然后依着推荡的方向做去。这种人的智慧是很低的,不会计划的,事前不审慎,临事不机警,事后不复按,就照错误试行法算他做事的方法。有时侥幸也会成功。但是这种成功不是靠得住的,因为他不明白如何会成功,也不晓得如何去保持成功。
  以上两点,是主动和被动最不相同的地方。我们并可看出这两种人的对于环境的关系就是:主动的人,能够支配环境,利用环境;被动的人,只能服从环境,忍受环境。主动的人,对于社会事业抱参与的态度;被动的人,对于社会事业只有旁观的态度。主动的人,有创造进取的倾向;被动的人,只有屈服保守的倾向。照尼采①的说法:主动的人,是有主人的道德的;被动的人,是有奴隶的道德的。我现在更综结一句,就是:主动的是成人的,被动的是成器的。器只有被利用的价值,自身并没有价值。若是一个人,就能利用器以达其目的。这可以说是,主动的人和被动的人所变成的两种各异的产品。
  现在要讲到青年自身了。一年以来,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我们青年大都参与其间。一时蓬蓬勃勃的气象,真是不可一世。有见诸言论的,有见诸行事的。青年时期的一个特色:所谓理想即刻演成事实的。在这一年当中大得其势。他们不知理想与事实相隔究有多远,他们但以为头脑中的东西,就是事实上的东西。故一旦有了理想,终是迫不及待的就要现为事实。把理想和事实看作一样,实在是青年期的一个特色。但在现在观察情形,青年对于各方面的态度,已经不像从前这样的奋发。这里可以分出两种现象:一种是由向外剧动的变为向内潜修的;一种是由紧张的变为清寂的。前一种现象,我以为是应当的;后一种现象,乃是从此停顿,这是大背进化原则。这里也就可看出主动的人或被动的人来。在前面一种人,目前的态度虽不像从前那样可以目睹的奋发,但暗地里,从事于丰富知识、增进能力的动作,切切实实的做去;对于过去的文化运动,还是继续努力,修正错误的,缓和偏激的,要审察当前当地实际的状况,来规定设施进行的方针。你看!这是需要何种智慧?需要何种毅力?是否短时期的工夫所能做好?是否几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这样的人,我看是今后所应当造就出来的。我们做青年的,可不要自己努力么?至于后一种人,他完全是在于被动的状态。从前的活动,只是冲动,只是摇旗呐喊,并没有见到应该怎样做,也没有晓得为何这样做。等到气焰一平,就会自然而然的退下来,他眼见得这种事是无望的了,所以委心任运的念头乘机而生。对于学问,并不因此做较深切些的研究;对于事业,并不因此做较精密些的计划。个人处于这种地位,生机已竭;社会充满了这样的人,进步就息。我们以后是否需要这种人?我想,我们富于动的天性的青年,断断不会答应是“是”的。
  所以,我看现在这个时候,正是青年做人的生死关头。做前面一种主动的青年,那是做人的材料;做后面一种被动的青年,那是做器的材料。做人的能够用器,能够造器,做器的只被人用,只听人造。青年啊!新学年已到了,成人乎?成器乎?就看动的态度来分判。
  原载1920年9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9号
  学生新生活
  一 时代所需要的青年
  我学生界最可纪念的民国九年,已经过去了。显跃的活动,也觉得平淡些了。然则我们从此不再进行么?否,否!人生是个继续不断的改造的历程,决没有可以停顿的道理。因此已有的种种学生运动,如学生自治、通俗讲演、义务学校等,应当益用工夫,更期完美。不过除这些以外,依我浅薄的观察和心得,觉得我们青年有三件事要格外留心、格外用力。因为他们对于学生运动的进行和青年将来的生活,是很有密切的关系的。
  第一,要有计划。我国人做事能力不及西洋人有成效。虽有种种原因,而没有计划这一端,实在是个重要的理由。大如国家行政,小如个人生活,大都只任外力的推荡,却无自觉的努力。这种毛病的由来,我想数千年来任运的人生观实有以致之。现在要改革它,固然不是容易。但当这个时代,若不改革,又非生存之道。所以我们青年,应当要注意两事:(一)做事要有步骤。先做准备工夫,然后依著程序做去,临了再给他个归宿。这种在议事开会的时候都可练习。(二)思想要有条贯。这是根本的要素。日常生活有没有规律,要看思想有没有条贯。胡思乱想固然不能成事。但只任自然,不用思索的工夫,更不能生出事业来。所以我们要用思想来做事,更要用有条贯的思想来成事。
  第二,要负责任。推诿、敷衍、依赖、侥幸,都是我民族的缺点。从这一年学生自治的实际看来,觉得这个弊端,还是没有断根。议定的章程,不能实行;推选的职员,不肯任事。徒然耗费精力,没有好的结果,真是可惜。但从此可以晓得,凡事不贵名目的好,实在要重内容的美。个个人肯负责任,虽无自治之名,已有自治之实。不然,无论怎样组织完备,名目惊奇,还是一个空架子。讲到责任两字,自然亦有他的前提。就是觉悟的人才知负责。没有觉悟的人,无从叫他负责。此外用心要细,观察要敏。因为这样可以免去疏忽遗咎,而负责的实际可以发生。做事负责任的好处,可以不妄耗精力,可以维持公共秩序,可以得到满足结果。
  第三,要重实力。这重实力三字,是指能独立生活而说。我国读书人向来以不事生产为高尚。现在的学生,亦不注意到生活问题。以为有了学历,终会有饭吃。但实际并不这样。据我经验,若没有实在谋生的能力,便不能做出理想上所要做的事业。我们原是不为衣食住的生活而生。不过,你若对于衣食住的生活问题还没有实力去解决,那终是不能得个真的人生。所以年青的时候,就得要预备真能自立的本领,庶几不致为了衣食住的问题而屈节失志,甘受制于向所反对之人。讲到实力,专心的知识技能,固然是很大的条件,这样明白浅显的道理,无须多说。我此地所要说的,是一种做各样事业的基本条件。譬如勤勉、诚实、和善、勇敢、精细、忍耐等几种德性,在无论从事何项职业的人,都应得具备的。这就是所谓“质地”。“质地”好了,所从事的事业,自然也连带的好了。我又自己经验著一种教训,就是一个人的境地、遭际,是没有定分的。惟有处世立身的道理,可以有些把握,而且应该要有把握。这种道理是什么呢?在正面是奋斗,纯洁,依据正义,主张公道。在反面是不淫,不赌,不偷窃,不谎语,不行贿赂,不事谄媚。我之所谓实力,也就指这些而言。幸读者不要以为仍是空谈。我是相信没有这几种能力而享有满足的生活,是不应该的,而且是不可久的。
  二 养成良习惯
  詹姆士说:“我们的生活不过是一群习惯——实际的,情绪的,知识的——有次序的组织起来。”这话确是不错。我们只要把日常生活反省一下,便能知道习惯的势力是如何利害。所以,我们如要做有计划的负责任的能独立的生活,亦当从养成习惯入手。
  据心理学上讲来,养成习惯可有五种好处:(一)可以省时;(二)可以省力;(三)可以减少错误;(四)可以减少无关系的动作;(五)可以从琐碎的反应到大体的反应。但综括的说法,养成习惯,就在能减少无益的动作,过有效率的生活。不过,习惯有良的有恶的:有嫖赌的习惯,有节制的习惯;有偷懒的习惯,有勤勉的习惯。詹姆士说:“道德是一种习惯,正犹罪恶也是一种习惯一样。”“因此我们当使良善的行为养成为自动的和习惯的,时间愈早愈好,数量愈多愈妙,更当留心防备不利方面的发展。”他的话,自然可做我们的指导。
  我觉得,个人的生活没有改造好,那什么改造社会的话,简直无从说起。我武断一句:近来有些青年的私德,实在太不讲究了。“政客伟人式的文化运动者”,以浮华阔绰为事,空口说大话,讲到我上节所说的三件——计划、负责、实力——却都没有具备。试问这样做法,那里能得到好的成绩?所以我主张,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总要竭力改善。改善的方法,就在除去恶习惯,养成良习惯。现在举几种养成良习惯的原则如下,也是詹姆士所定的。
  (1)浓厚的创作心。在新习惯之获得、旧习惯之离弃上,我们须留心“于起手时,具一种尽其所能的浓厚和坚决的创作心”,然后聚集凡能增进“适当的动机”的事情,常置自身于能鼓励此新法则之境遇中,设法和旧习惯争战,和人立约、打赌,以期有人监督。总之,包围你的决心于各种帮助之中。能如此,才可使你的新起始得个极大的原动力,使破坏他的诱惑不致发生。不然,便会立刻遇见。能够使诱惑多一日不遇见,便是加了一个机会使他永不会遇见。
  (2)不要有例外。“非新习惯稳固建立于你的生活中,不要使他一个例外发见。”在习惯上生一次懈怠,好像是一串缠绕极精细的小球,从绳上突然绽落了一个。只是这一个跑掉,便足以增加许多缠绕破坏的补救。不断的训练,是使神经系行动正确无误的方法。
  (3)捉住第一个机会实行。“捉住最先可能的机会,实行你所立定的志向;乘每次情绪的驱迫,实验你所到得的好习惯。”一个人记得无论如何多的格言,他的主意、定见无论如何的好,若是他不能利用每个实在的机会去实行,他的性质决不会从好的方面变化。
  (4)勿徒凭口说。“不要如牧师劝化人样向你学生讲话太多了,只摘要用好话说够便是。”宁静待实在的机会,不要放过,使你的学生在一件事上能得思想、感触、动作三样的利益。行为继续不断的力量能使品性得胜利,养成好习惯为一种机体的动作。
  (按:詹姆士此话本对教员讲的。全文在TalkstoTeachersonPsychology一书。作者旅中无此书。兹据成都《星期日》五十一号梭厂译语)
  三 日常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要改善生活,就须于日常的举动上注意。今把我所见到的几点说说:
  第一,在内容上讲,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全人的。人有肉体和精神的两方面,精神依通常的分法,又有知、情、意三项。有的人专门守静读书,这是把肉体忽略了;有的人专门游玩运动,这是把精神忽略了;有的只会讲讲,不会实行,这是缺少意的修养;有的只会盲动,不会思想,这是缺少知的修养;也有很会想、很会做事的人,可惜感情上缺少和乐和同情,就不能与人相得。这种种都不是全人的生活,可以自然明白。所以我个人的主张,要做个完人,须得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1.强健的体魄 实现思想
  2.充实的精神 神采奕奕
  3.清楚的头脑 远识(为求智多智的根)
  4.热烈的兴趣 敢为(活动的根)
  5.和乐的感情 同群善处
  6.坚强的意志 持久
  7.超个人的主张 普遍的幸福
  因此,在日常生活上应有运动身体的工夫,应有读书研究的工夫,应有社交娱乐的工夫。西洋人的生活要比我们的有趣,而西洋人做事的效率,也要比我们的大。这个缘故,我想,和他们的生活善得调剂、多方发达或者是有关系。人的职业,自然各有所专;但大家都是人,做人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也终须具备。不然,人间生活,便彼此分歧,没有共通交换的好处,这实在是病态。所以我劝我们青年,应当及早养成营全人生活的习惯,免致后来做个畸形的人生。
  第二,在形式上讲,我们的生活应该是规律的。要有规律的生活,不可不先有所计划,有所预期。因此,人人应该自己制定日程,日常生活就得一个依据,不致漫无把握,不致耗废精力。据我经验,规律的生活有下列四种利益:(一)身体使用有恒,无骤作骤辍之弊,自然可以常保健康。(二)精力使用有恒,无乱想胡思之弊,自然可以常得和平。(三)做事都有规划,都有意识,不是随便瞎动,所以有成功可期,有实效可睹。(四)各种活动事业,都有定时,有定序,不致忽然忙迫,忽然闲散,常得保持均衡的态度而为圆满的进行。
  但规律的生活,不是说呆板的生活。我们应知道,自己当有支配生活的能力,不要自己被生活所管辖。我所说的规律生活,是对不规律生活而言。因为不规律的生活,是冲动的,是杂乱的,是无自制力的。结果是害身体的、伤精神的、无成效的。像这样的生活,当然是不足取的。所以我们要自觉的定出规律来,仍就〔旧〕要自觉的去利用它。这是“运用之妙,存于其心”,不能一概而论了。
  现在把全文综括几句:有计划,负责任,重实力,是我观察目前青年所得的感想;以为应把这三件切实做到,然后种种运动方得推行无阻。养成良习惯是改造个人生活的起点,我们缺少上述三种习惯,应得设法养成。末了,提出我对于日常生活的意见,以为应当做个圆满发达的人,而营全人的生活。
  九·一一·二五·在香港旅次作
  1920年11月25日撰
  原载1921年1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1号
  自学的成功
  一 自觉为成功学问、技术的利器
  近来教育上有一个新名词叫做自学(self-study)。就是说,儿童对于一切功课,要由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去考查,去试验;做教师的,不过立在一个辅导的地位,指示儿童以进行的方向和进行的方法罢了。实际上要达到那个方向,要实行那个方法,还须儿童自己去做,是决不能由教师代劳的。
  实在这种学说,虽属近代所新创;但若我们放开眼光,一观古来在学问上、技术上成功立业的人,那一个不是由自己的努力造出来的?就是资禀特异的天才,虽说是比常人要聪明得多;但他能够发现他所特具的才能,不致埋没,也不致妄耗,仍旧是靠他生后的勤劳过人。不过,他那种的勤劳工夫,也是非常人能够做到的。这个就叫做“热中”,真是用“狮子搏兔”的全副精力,一气呵成的。近代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热中”的天才。
  原来世界上学艺的路程,是没有止限的。一个人要能和新学说、新艺术时相接触,不做个“时代落伍”者,就要常常用他锐敏的眼光、活泼的精神去吸收,去融合,自己对于新文化也可以有些贡献,这就要用著自学的功夫了。因为人不能一生专受他力的教育,即使做得到,也不过是外面注入的货色;自己没有消化的力量,还是没有用处。所以在学校求学的时候,固然要自学;就是出校以后,仍当自动的去学习一切新的学问和技术,不然,那个人便会从此停顿,不能再长进了。
  关于自学的必要,教育学书里以及本志从前的论文,都有说明。我可以不要详述。以下要说的,是我近日对于自学方面有些新的感触,故特写出来以告读者。
  二 自学成功的要素
  自学不是空口说说就会成功的。我近来详细考察,自学要成功,必得有三个条件。就是:
  第一,对所学习的功课一定是要适于自己的兴趣的。就是学习无论什么东西,总要有趣味,方才学习有效。学校里规定的功课,有几种必定对于某某学生是没有趣味的;既然没有趣味,纵使勉强去学,也是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所以肯用全力去对付的,一定是那个对象能适合我的天性,或是诱我起的天性,使我能自愿的自动的去学习他。所以有的人喜欢看小说,有的人喜欢看科学书,有的人喜欢做诗,有的人喜欢学画,这都因为各个人有各个的嗜好、各个的倾向。进化原则,终是循著抵抗最少(Theleastresistance)的一条路上走。凡人学习能配合他的兴趣的,这是合著这条进化原则,所以容易成功。
  第二,学习要专注。这就是“单轨意志”。现在读这本书,若还没有读完,没有理解,终不要丢了去看别册书。自然,一个人看书,不能一天到晚专门看一册,因为这个和“引起注意须变化、休息脑筋须更动工作”的原理相反。我意是说学习的时候,总要用专心一志的工夫做去,不要见异思迁,不要有始无终;不做则已,既做必求有成效。这是学习最经济的方法。
  真的研究学术,实非短时间内所能见效。一定要忍性耐心,茹辛含苦,用坚决的意志、全副的精神做“扎硬寨打死仗”的工夫。所以,积极方面,要有远大的眼光,永久的计划;消极方面,要“毋欲速,”“不安于小成”。才著手即希望见效,不见效即弃而不顾,这样的学习,何能有精深博大的成就啊!
  总之,专心和有恒是两个自学成功的关键。不专是“浮光掠影”,无恒是“浅尝辄止”,结果便是耗费精力,阻止进步。
  第三,学习要自信。就是自己相信我所选定的学习的功课,一定可以成功。自然,这个自信,不是妄想,也不是侥幸,是要有恰当的方法,做切实的工夫。倘使中途遇著阻碍,便要考察阻碍所在,设法解决,或改换进行方法,以求接近目的。这样“畏难而退”、“功亏一篑”的弊端,自可不生。不过,这所说的,是就那个人有学习这些功课的本量(capacity)①而言。若为天资所限,希望勉强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好在近代实验心理学进步,用智慧测量法②可以测定一个人的才能有何种程度。依据测量的结果,驽钝的自可免去白费精力的弊病,改就适可的职业。才能高的,自可尽量发达,只要方法不错,自信力强,终能成功。
  三 助自学实现的机缘
  自学能不能实现,亦难一概论定。依我看,还要有一种助力,就是得著机缘的,可以实现;得不著机缘的,不能实现。依我的经验及和友人讨论所得,足以助自学实现的机缘,有下列三种:
  (一)教师的诱掖指导。“循循善诱”这句话,真是教学法上很有价值的方法。有的人并非不能学,只是没有人先来启发他,因此终于不学的很多。一个人有许多本能,有些本能不利于人群生活的,要设法消灭;有些本能有利于人群生活的,就要设法发展。譬如草木,具有生长发达的能力,但若不得适当的阳光雨露来滋养助长,也将终于萎枯。所以,做教师的能够考察各个学生的天性特长,引导他到有益的一条路上去尽量发展,然后用学生自动的能力,来谋学业的精进,这实在是教师莫大的天职。学生既于不知不觉中受著教师引导的影响,自然会自己用力。于是自学的工夫就开始了。
  (二)同辈的观摩刺戟。这是利用人的竞争冲动和模仿性。因为人都好胜,都想超出他人,所以大家聚集起来做一件事或者作一篇文,个个人心里都望自己得较多的成绩。固然也有一类人对于某种功课很不想占优胜,——譬如国文——这或者是因为这门功课本来不合于他的趣味,所以他就冷淡起来;但假使他是喜欢运动的,他觉得运动是最配合他的自然倾向的,那么,一定在运动场上要卖些力气了。决没有一个人对于无论什么东西,不想自己比他人较好一点的。不过,种类上、分量上生些差别,或行为上有些显隐罢了。所以同辈的观摩刺戟,也是助自学实现的一个机缘。倘使不得这个机缘,即使有自学的可能,也许终于窒塞。
  (三)环境的诱起兴趣。上面说过兴趣是自学成功的要素的一种。所以设有一个环境,能够引起一个人的兴趣,则虽不得上述两种的机缘,也能实现自学的事实。譬如汉代的匡衡,本是一个牧猪儿,但因为邻近有个书塾,就诱起他读书的兴趣,终能成就一个有名的人。所以社会上如有图书馆、博物院、美术陈列所、公众运动场以及别种利于人群的机关和设备,对于个人自学的实现,至少总有些助力。
  四 一个自学成功者的实例
  上面所说的话,未免过于抽象。本节特举出一个眼前的实例来,作为立说的证明。
  本年九月,我到广东高要县担任一个师范学校的教务,在县署里认识了个朋友,姓叶,名菊生,广东梅县人,在高要县署任教育科〔员〕及编辑《要言旬刊》职务。他自学的成功怎样?他并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并未听过英文教员的教授,他只是自修,居然在中文上做过报馆的编辑,在英文上译成杜威著的《我们如何思想》.(HowWeThink),现在又著手翻译杜威和他女儿爱佛令共著的《新学校代旧而兴记》.(NewSchoolsforOld)。这样固然不能算得可以惊人的事,但就他个人的境地而论,能够做到能作文、能译书的程度,不能不说是他的成功。我国有“无师自通”一句话,我现在是从叶君证明这句话的可能。
  我很惊异叶君有这样的成就,我就问他从前的情形和怎样做到这个地步。他特为我作了下列的一篇自述:
  余幼在村塾读书。才毕《六经》,塾师课以对句,辄见称许。学八股文未终篇。余年既十六,母已前卒,父亦外出,日久无耗。以家贫故,不得不转而就商。初至沪,依戚李氏。旋入浙之平湖,在余从祖肆中理簿计。辗转数年,余于商业既不近,日惟披阅小说,尤嗜《水浒》。于圣叹批词,百读不厌,余自是始知所谓文学。读小说后,进而阅各种日报。时上海有《苏报》,为日人所办,抗直敢言,余日往信局借阅,始稍有新理想。时又有《游戏报》,为武进李伯元所办,专提倡风雅,所登名人诗文甚多,余每月购读之。日则讽诵,夜则心摹手追。余之文学,得力于此不少。十九岁回乡,聚徒教授,并治八股文。顾亦旋作旋辍,故余卒未应试,惟于其闲学为八家文,稍解缀文之理。二十一岁复赴浙。再至沪。《苏报》已由湘人陈范承办。陈固革命党也,极力鼓吹革命;吴稚晖、章太炎先生皆有论说。又购《革命军》、《黄帝魂》、《章太炎驳康有为书》等读之。《苏报》封后,章行严办《国民日日报》,刘申叔办《警钟报》;余读之,革命思想始炽,文字亦稍进。至二十五岁,再回乡。初余锐志向学,苦无读书之机会。荏苒数年,遂生一反动,加以身世之感,遂渐染嗜好,放浪以自遣。居乡后,益无聊。越二年,松口设体育会,余往学焉。毕业后,为松口公学教员。时公学被毁,假温氏精庐为校舍,即温太史慕柳读书处也。中多藏书。余自是复励志读书。太史之子靖侯君,好谈学问,孜孜不倦,余尤感之。四年之间,得读其经史、小学诸书,于小学较有心得,间旁治论理、数学。初余未知算,至是得商务印书馆《师范讲义》,晨夜演习,尽一冬之力,于算术、代数均既演毕。至辛亥光复,始离校赴沪。民国元年回汕,任《中华报》笔政,以前主笔叶楚伧已从军北去也。《中华报》于是年五月被毁。翌年,诸同志组织《大风报》,任聘余任笔政。撰述之暇,亦稍稍读书。时有梁君叔元任本报英文翻译,余因与订互换之约:我教彼以中文,彼教我以英文。是为余学英文之始。其后《大风》旋仆旋兴,余则联任撰述,至去年秋始去职。至于英文,余在梁君处读《日用英语》一册,略习发音之法,嗣后则据字典以读文法书。久之,能读报纸及小说。后又购商务书馆《英语周刊》、《英文杂志》读之。稍进,及译杜威书,乃大进。余读书无他长,非好寻究其义蕴。读小学、历史诸书,每有所得,辄笔记之。余视各种学问皆有门径可循,初不觉其艰苦,故于中西文虽无师授而得以自立云。
  读者读了他的自述以后,不知有何种感想?在我则惟觉自学的力量实在可惊。不重自学,徒然听听人的教授,实在没有什么效果可得。上面所述的自学成功的要素和自学实现的机缘两节,一大半可说是从叶君的实地经验里觉悟出来的。叶君对于成功的要素,统统具备,对于助他自学实现的机缘,以环境一端为最有力。读者细看他的自述就可明白。
  我一向对于学问上有些成就的人,终要问他们成就的来由。他们终是说由于自己的努力,故我益信自学为成功学问、技术的利器。像叶君的坚苦精勤、富于自信,肯毅力持久,更足使我感愧交并。故我特把他的事实宣布出来,并非为他个人,实在要为我们读书人得著一个切实的刺戟,快些来做自学的工夫。
  原载1920年12月5日《学生杂志》第7卷第12号
  愁城生活录
  ——游粤杂记之一
  这篇文章,是记我在广东肇庆五十日的生活的。我在九月二十晚从上海乘四川轮来粤。廿四晨到香港,住了五天。廿九下午即到肇庆。我这篇文章所以叫作“愁城生活录”的,看了下面的记述,自能明白。
  我来肇庆,是应县长古公愚先生之请,去任县立国民师范补习所①教务主任的。至于我答应他的原因,可有四端:(一)因古先生热诚办学;我感于他的诚心,故特辞南京高师职务而来广东。(二)因我这几年来所办的事,都是同于委办性质,而且多半是机械的;对于自己的学力和责任心,殊苦没有切实表显的机会。我认这回古先生的要求,足以试验我究有多少学力和多少才干,所以答应他。(三)因我几年来蓄心留学,而苦于无钱。这回补习所的薪水较多,自计一年中当可积蓄一点预备出洋。(四)因广东为我国南方大省,文物习惯,颇与我江浙不同。趁此机会,考察一番,自然于阅历上必能多些长进。我并相信一个人的生活——境地,要多些变迁,才可有多些发见,故就很欢喜的答应他。
  当我南来的时候,粤东早有战争。②等到香港以后,不多几天,就有魏、李宣布独立之事,①于是广州形势骤变。但肇庆此时尚无危险。故我就在廿八一天由港动身往肇。岂知到肇二日,水陆交通即行断绝,外面消息非常隔膜。然我还以为不久终可平复,故犹安心住校,做我的事。
  补习所原定双十节开学。故我于十月二日起,就从事编定担任教科之教授大纲。我所担任的有教育学,心理学,论理学,教育史四门。
  补习所的校舍,原系学宫。②一经修葺,倒颇适用。好在学生不过卅人,一班教授,故教室、宿舍,正不要多。其他图书室、阅报室、运动场等,亦都设置。虽不能算得完满,而在肇庆地方终算是唯一无二的了(肇城找不出一间书店,各学校的设备,非常简陋,实在讲不到文化两字。比较的还算这个补习所好些)。
  我对于这个学校,很有一种希望和乐趣。为什么呢?(一)因肇庆兴学已有二十年,但据去年县教育会的调查:全县学校生徒,仅有一千一百余人。以城区论,学校不过十余所,学生甚少;而私塾倒有三十余所,学生且甚多。因知肇庆教育,实在太不发达,并且亟须改良。补习所的设置,一方预备派充各校教员,一方预备派往各区筹办学校。虽则六个月的期限不长,但为促进教育计,终不失为一种治标的良法。故我个人很愿竭我能力,来造就这班师资。因为我相信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须从小学做起。(二)古先生热诚办学,实为现代官吏中不可多得。学校内一切设备布置,都由他亲自规划,所以极其周到。关于新智识的书籍、图表等,凡我国书坊所有的,都已买来。杂志有二十余种,上海日报有三种,《大英百科全书》一部,最新的英文教育参考书约二十册。运动方面如台球、网球、秋千、铁杠等都有,并有种种花木,足以赏玩。故我住在校内,觉得非常满意。私想将来开校后,必能发生很好的校风。因为就上述种种的而论,补习所在肇城中可算得最出色的了。(三)个人对于教育的方法,在促进学生对于教育的信仰,做个普及教育的前提;养成读书研究的习惯和提倡体育及美感,①为发达健全个人的基础。并想把学校做个共同生活的地方,打破向来师生间隔膜的弊端。还主张意见公开,以期收和衷共济的效果。所以老实说来:我个人对于这个学校的事业,很视为利害切身的事业,且极欣幸自己从此可得一个练习办事的机会。那里知道,粤桂军人的扰乱,竟至牵动肇城的安宁。上面种种的希望和计划,遂终于成为空想。这个不特我所意外,也是古先生所不及料的咧!
  肇城中等学校,有省立、县立中学校各一所,甲种农业学校一所,女子师范一所,小学约十余所。我到肇城时,那些学校受着战事的影响,老早已停课了。所有校长、教员和学生们都跑了个无影无踪。所有校舍,都变为丘八和喽罗们的窝。就是我们的补习所,到了十月五日这一天,也有什么广西边防军来占据了。我那天正从参观西门炮台回来,听了这个消息,神经立刻受着刺激,不快活了好多时。因为这种似人非人的东西,乃是专和文化为仇的,专想从平民身上讨些便宜的。他们今日居然与我为邻,我又无法请他们走开,自然我要感着切肤之痛了,后来,实际上我虽未曾受损失,但那些虚惊之苦,已经受得十足了(以上批评他们的话,不是冤枉他们,看下面记载自能明白)。
  肇城在西江一带,总算是个重要地方。当初袁世凯称帝,护法军起义,曾在这里设过都司令部。一时“冠盖云集”,算是盛会。这次粤桂战争,肇庆自然是个必争之地。所以大些的商家,早已停止营业。平民力能搬移的,早已奔避他处,街上冷清清地很少行人。学界中人真如“凤毛麟角”,所看见的只有些丘八和苦力。丘八是预备来发财的。苦力——多半是女子——在这个乱世,也交个好运。因为丘八的调来调去和平民要避难的,都靠他们来搬运东西,故生意倒要比平时好。肇城的“花捐”,听说每日可收入七八十元;全城的警察,就靠这些来养活的。但那些老姬(就是妓女),看着风声不利,也是老早“桃子夭夭”了。可怜官家突然少了一次饷源,恐怕也要怪战争的不好么?到十一月初,几乎满城是“莫冇怕”的丘八(莫冇怕是广西人的语音,后来好好的广西人,因为这三个字而没命的颇不少,这真是殃及无辜了,详细看下文),所以连理发店都关起门来。要理发的人少,固然也是一个原因,但他们多半是怕被抢劫。因为那些丘八爷,原来是土匪的变相。不过向来是“私的营业”,现在把他“堂而皇之”罢了。
  十月二日起。港、梧、省、肇的轮船,一律停开。邮政亦不通(到十日才恢复),肇城交通从此断绝。我虽想离开这个危城,实在是无路可走。如在我们江浙一带,城里危险,还可到乡下去躲避。而肇庆距城五六里以外,就不容我们一辈衣冠楚楚的人行动自由。因为乡间都是土匪,被他们见着了,就会被他们掳去,叫你的亲友来勒赎。既然这样情形,所以我只有闷居在校里静待时局的解决。想想自己专诚从四千里外跑到这里,来尝乱世之民的风味,总算冒了个险。但仔细一想,这个还不能叫做“冒险”。因为冒险是自愿的,这个乃是外迫的。“哑子吃黄莲,说不出的苦。”没有法子叫他做“受难”罢了。
  但我并不怨自己,也不怨古先生,因为这所受种种苦处,并非我们自己的缘故,乃是过强的压迫我们,使我们不得抵抗,于是只有暂时抱个“无抵抗主义”。
  我个人日常的生活,在这个恐怖时代中,还算有规律。因为无论怎样的境地,处得久了,终会惯的。现在且分这五十日为两期: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廿三日为前期,十月廿四日至十一月十八日为后期。
  在前期中,日常生活甚有规律。每天七时许起身,九时半早餐,下午五时晚餐。所作事可分做文、阅书报、运动、游览四项。做文除制定教授大纲外,有《赴粤杂感》一篇,分为八节:(一)小孩子和我;(二)女子和我;(三)赴粤的动机与用意;(四)由赴粤一事所生的感想;(五)海行杂记;(六)赴粤以前五个月的流浪生活;(七)我的粤人观;(八)我的自己观。共有一万四千余字。阅书有TheGarySchools①、《英文世界地理》、《爱的成年》、《易卜生传》,杂志有《东方杂志》、《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民铎》、《学艺》、《新青年》、《新教育》、《新潮》、《太平洋》、《少年中国》、《少年世界》、《英文杂志》、《英语周刊》、《妇女杂志》、《小说月报》、《北京大学月刊》、《科学》等,报纸有《申报》、《时报》、《时事新报》。运动有台球、网球。游览的地方,只到过西门炮台、肇庆公园(仅开工)、县立苗圃及七星岩等处。肇地风景,听说以鼎湖山为最好。但距城有五十里,除非有大队兵士保护,便不容易轻去,故我终于不能去。其次就算七星岩,离城有五里许。我在重阳这一天去游。讲到风景,并不算好,不及浙江绍兴柯岩之奇特;不过全体是岩石,东西分峙,共有七个,远看呈赭色,颇觉特别;在山顶的石嶙峋有如斧削,我疑从前此地或是大海,山岩被水冲击,泥土尽去,乃有此嵯峨的形状。下面有一石室倒覆地面。那时水大,我等坐小艇从一个洞口进去,里面便是一地,题词很多,有“鬼斤〔斧〕神工”、“人间北斗”、“幻境”、“奇观”、“天然宫殿”等。登岸后,上面复有就岩石雕成之观世音,全体润滑,倒很别致。
  学宫本与县署为邻,故往来甚便。古先生常过来同打台球、网球。夜间则到县署听留声机。
  故就表面看,好像并无事故,实则心中何尝真能平安。十月九日的日记有言:
  日来轮船、邮政不通,报纸停寄,省城消息无从深悉,惟听人传说:有谓不日可望和平解决者,有谓肇城东境广利地方军队调动者。闻解决之心〔信〕,则聊以安心,闻调动之信,则不免担忧。但所谓安心者亦不过比较的自己宽慰已耳,其实终在忧虑中也。我不知究竟何日可以拨云雾而见青天耶?人生境遇,安危与苦乐俱难自定。多经患难者,或可对于自身减轻其留恋之念。至物质之本属身外者,更不足值其顾虑。惟我经世少,尚未能到此境。近来受种种感触,则亦不免偶作此想耳。
  看了这段文,可见当时感受的隐痛了。
  十月十日是国庆日。我的日记云:
  往年遇国庆日,我必欢喜快活,随大众庆贺盛典。而今年独否。今日非国庆日乎?人皆有惧色而无欢容,有畏心而无快感。何哉?则两粤方有事于战争,而肇庆方为武夫之占领地也。心境之快苦,恒随外境以转移。我非至人,又何能外此例。但得平安过去,已算满足。尚何有于庆?
  国庆尚且如此,区区一个补习所的开学礼,更是无从提倡了。但肇城还不过间接受着战争的影响,已经现出这样惨淡的气色,那么那些直接受着战争影响的,其危险程度,也可推想而知了。
  当交通断绝的时候,我们只希望早日恢复交通;一则可以晓得外界情形,再则也可以设法脱离。好了!到十月十五日,港梧轮船果然开了,于是我就打算到香港去。后来和古先生商量,他想请我趁这个机会到梅县去讲演。我因为好久没有事干,也觉得此心不得着落,倘到梅县有可以出力的地方,自然愿意来干的。当下就答应他。他为此特印公函五通,写给梅县中学、教育会、劝学所、图书馆等各机关,以便接洽。我因以为从此当有新生活了。当十七这一天下午,就先时到埠候船,三时许果然有轮船从西而来,我又以为从此可得救了。岂知轮船一到,并不停留,一直向东驶去。后知轮船只准装货,并不准搭客。而这时想搭船的,总有三四十人,都是眼巴巴的望着船开,恨不得飞过去。可怜乱世之民,连行动都不得自由!那时我神经大受刺激,多少难过!前昨两日种种的预备,终算白费工夫;种种的想望,也终变为梦幻。于此可见得战争乃与个人自由不相容的。我更因此觉得天地乃依人世之治乱而有大有小。此刻乱世的天地,实在要比平常的小些了。
  从此以后,我最感苦痛的,就是清闲的况味。从前怕忙不能看书,今则求忙而不可得。又恐事变发生,不免心惊胆怯。所以这类的闲暇生活,我实怕过,而又无地诉苦。这才叫做说不出的苦咧!
  到廿三晚,古先生以事走香港。于是我的生活也变。原来补习所与县署是毗连的。我们的膳食,都由县署里送来的。现在古先生既走,我们所里的人因为向来关系太密切的缘故,也不能不走。廿四早就到东门天主教立的培志学校商量借住。幸蒙许可,遵〔遂〕即搬往。于是前期生活,告一段落。后期生活以此开始。以后饮食起居,都在培志学校里。个人生活上的安全,比较的可以无虑。最可惜的,我认为很有希望的国民师范补习所,也就从此变做历史上的名词了!
  天主教堂里有三个法国人、三个广东人。法语、粤语我都不懂。相见时候,只用英语谈话。教堂地址靠近东城边,是从前的道台衙门。除住宅及校舍外,尚有一大片空地。校舍前面为操场,面积亦大。在此可以散步、打球。他们待我们非常殷勤。患难中得此,实在可感激得很。
  在这个后期的生活,只有作文、阅书、运动三项。游览是不成功了。作文有《自学的成功》一篇,是介绍我到肇庆后新得的朋友叶菊生君的。他是梅县人,担任县署《要言旬刊》编辑,从小曾受过私塾教育,不久即到上海、浙江一带做店伙。暇来自己看书阅报。从此于中文一道稍有根基。民国元年回汕头任报馆编辑,乘机学英文,随后自己看文法书、小说书和报纸、杂志。今年上半年起,费半年的功夫,竞译成杜威的《我们如何思想》(HowWeThink)一部。我问他自学方法。他说:“我看各种学问皆有门径可寻,初不觉其艰苦。”据我观察所得,他成功的要诀,可用“有恒”、“专精”、“自信”六个字说明。详细见我的那篇文章便可明白(那篇文章登在《学生杂志》七卷十二号)。阅书有《女性论宗教与人生》(日文)、《欧美考察教育团报告》等。此外,看些新到的各项杂志。运动便是每日的早操、散步和打网球。出街的时候,除有时到邮政局取信件外是没有的。因为穿了西服,很容易惹人注意,还是不出去的妥当。
  这期内的时局:惠州被粤军占据,桂军败退,随后岑、莫逃走,①粤军入广州城,桂军退窜北江与西江。我们住在校里,有时欢喜,有时忧愁。欢喜的:粤军得胜,桂军败退,时局有解决的希望;忧愁的:肇庆还在桂军手里,各地民军时有攻肇消息,而交通仍是断绝,无地可逃。我说这句话,并不是怕战争,若是真的战争,除流弹外,我倒觉得并不可怕,还要自己欢喜得个观战的机会。所最可怕的就是两方军队的抢劫杀掠。我于此且举出几个例,来证明这些丘八爷的可怕。
  九月十二日各报载香港“路透电”,略称:
  此间天主教会接惠州报告,惠阳某某两村被毁,教民被屠。查系马济所统之桂军往立茂(译音)村,旋执村妇三人,反接其手,强令对兵跪下,饮弹而死。兵士乃登山入教堂,拖华人教员一人而枪毙之,并辱其侄女,在神圣之祭坛,为野蛮之举动。……凭高开枪,向村民乱击。下山入空村,纵火烧屋,被杀教徒二十余人。……兵士似奉上官命令:遇见良民,不妨枪毙。立茂村被杀者,人数最多。附近一二村,兵士皆纵火焚之。并逐出居民而杀之。
  这是一例。桂军从惠州败退时,沿途杀戮,连三岁的孩儿,亦所不免,挖取阳囊而去。此事广东的报纸记载甚详。这又是一例。他们又沿途抢劫,抢劫所得,勒令平民替他们挑,一直挑到肇庆城。有一个惠州人是天主教徒,到肇庆后,即到我们住的一个天主教堂里来住,终算还没有别的危险。他们沿途抢劫的东西,系金银、首饰、器皿、布帛、衣服等,除掉笨重的东西,差不多都有。及到肇城,沿途变卖。我不忍出去看这批狗盗。但一种吵闹的声音,却是听得。我的同居的普到外面去。听他说:“有许多首饰银器还带有血迹。据一个中国教士言:有个兵士,十个手指,都戴满戒指。那时来买的人很多,因为价钱实在便宜极了。一顶绿的罗纱蚊帐,只卖二角半小洋。我的一个同居的,因为没有蚊帐,就想去买,我便劝止他。因为我想:买强盗抢劫的东西,不是赞成抢劫,便是漠视被抢劫者的苦痛。这批狗盗并不是人,那有和他做交易之理。但是,外面许多人正是买得起劲。我便疑心:难道人人都有贼性么?我并以为,贪图便宜的心理,实在是作成残忍暴虐的行为。这样讲来,我们中国人有许多简直还离开做人一条路很远咧!
  以上都是说桂军的强盗行为。至于民军呢,原来是绿林的变相,早已失去做人、做兵的资格。不过,从前清革命时、后来护法时,曾经利用过他们,以壮声势。这次讨贼,自然也少不了他们。所以他们就把私的营业公开起来。他们的行径,当然不会和向来惯做的两样。故发动一次要索款,拔队一次要索款,而勒捐强买、杀人抢物益发有恃无恐、横行无忌。我这里不暇详细举例,单举出两桩事来证明。(一)阳春县的民军起事,把个县署围住。署里的人,自知事以下,有六七十人,统通枪毙。这事我在友人的信里晓得,是确确实实的。(二)十一月十六早,民军入肇城(详细见后),就有擅入民家抢劫器物的行动做出来。后来出示禁止,才算不再公然发现。所以我说可怕,倒不是杞人忧天的一类过虑。倘使两方果真开战,恐怕免不了一场惨剧。虽说教堂住有外国人,或者有点不敢。但照惠州的故事看来,这种偶像已经打破了,安知不会有第二度的举动。我个人的生命财产虽算不得有大价值。但是以生命论,是人人所宝贵的,不特我一人如此。以财产论,物质方面亦不过值三四百元。而随带的书籍,已经跟我多年,若一旦碰着恶作剧,倒真是可惜得很。而这批狗盗,又没有道理可讲,我又没有实力去和他们抵抗。那么还有什么话,老实被他们作弄罢了。这样看来,读者终不会怪我神经太敏、胆子太小了么?
  所以照上面说的看来,不管什么救国,什么护法,名目怎样好听,战来战去,终是平民吃亏。生命损失,财产损失,试问谁来赔偿?说句老实话:这种内讧,不过少数人饭碗问题、地盘问题的转移罢了。平民除掉受苦外,是没有话好讲的。试以肇城一地而论,还算没有直接受着战争的危险。但据我所见所闻,商家已两个多月不做生意,学校已两个多月不上课,补习所终于不能开课,这是社会方面显而易见的损失。行动不自由,事业不能干,满腔只是说不出的苦,这是个人方面的苦。若第就我而论,行动、交际不得正当表现,所过的不是全人生活,除去了正当的,添上些不能受的隐痛。所以我那时常想这样境地,直比监狱还要苦了。因为入狱的人,定了罪名,倒还可以死心塌地的过日。像我们现在常受虚惊,无时不惊心吊胆,岂不比囚犯更苦些么?所以据我这番的经验,在现在的中国,无论以何名义发起战争,终是靠不住的。因为他的结果,只有少数人满足占据的冲动而大多数安分的老百姓便要实实在在受苦受难。
  在肇城左边广利、复沥等地方,在十一月开始的几天,曾有战争。我们住在城里,常能听得隆隆的炮声,日夜不绝。一时肇城忽地严防,如临大敌。入城来的东西,大大小小都要被“莫冇怕”搜查。我曾亲见一个法国教士拿了一只手提皮箧进城,“莫冇怕”就把箧内的衣服件件翻过,还要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我看那个法国教士的容貌,真是敢怒而不敢言。还看见一个西人、两个西妇刚从香港来,有许多行李,我看他们很不耐烦的等候检查,非常难过。可见那时连外国人的偶像都打破了。到十一月八日,林虎率残军入肇城,听说马济亦来。那些残军就在这时卖他们的抢劫品。钱多的就逃回广西去。我那时很怕就有大战,所以非常的苦闷。十五日下午一时许,听得半空中轰隆轰隆的声响。大家都说飞机来了!那天天晴无风,所以飞机在空中飞行,很看得清楚。到了肇城,便掷下许多传单。大意是速〔促〕桂军快些退出肇城,不然便要掷炸弹。果然这张传单,万分灵验,桂军就在那天晚上逃走,真可谓“急急如律令”。十六清早,粤军就分队入城。一时劈劈拍拍的爆竹声,到处皆是。连天主堂里也买起几丈的爆竹来,差不多响了十多分钟才息。
  十六以后,可怕的战争是不会发生了。危险时代既然过去,倒也稍觉宽慰。但还是不敢放心。且听我再说两桩可怕的事:(一)桂军逃走时,强逼三个肇人挑行李到广西去。那三个人不肯。桂军就用刀划破他们的胸腹。于是三个肇民就“归天了”。(二)民军入城后曾枪毙六个广西人。遇着可疑的人,他们就要问。若不会用粤语回答他们,就以为是“莫冇怕”那末可怕的事就来了。所以十六一天,教堂里一个中国教士关照我们不要出去,免生危险。我不会讲粤语,倘若说起官话来,那便糟了。所以我更害怕,不敢出去。自然像我们一类人,他们或者有所不敢,预防终是不可少的。后来听说一个湖南人竟被视为广西佬而遭枪毙。所以那时真是野蛮世界,一旦逢着毒手,即不被杀,单把你身上所有的统统剥夺了去,也就够苦了。十七晚上,因为要探听船期,不能不装〔壮〕着胆子出去。我索性挺着胸大踏步的走过去,摆出很傲慢的神气来,这是我应用一种心理,使他们疑心我或者是什么官长,那就不敢动手了。所以他们听见我橐橐的鞋声,也就让开一条路给我走。我倒反觉得可笑,因为我的“空城计”发生效力了。
  十一月十八晚上,我们就得乘轮离肇。五十日的愁城生活,以此告一结束。天地也回复原来的大,人生也回复原来的活动。从苦痛里得救出来,自然觉得快活非常了。
  现在,再把愁城生活中的感想归纳的写将出来,就算终结。
  (一)感觉苦痛的。
  (甲)行动不自由的苦。原因有二:(1)交通断绝;(2)乡间多盗。因此得能行动的范围,至多以城区为限。而城区复为丘八所占领,加以本无风景可看,故实在可自由行动的地方,不过所住的学校罢了。我觉得,乱世天地小实非无因。
  (乙)清闲的苦。人生本来是要动的。我又是喜欢动的。但那时闭居城里,绝无事业可干。而每日的生活,又和修道院相差无几。凡目所见,耳所同〔闻〕,心所想,都有一定的范围和对象,绝少变化。人生在社会上活动的权利,如行动、交际、娱乐等,都被剥夺。虽则仍有饭可吃,有书可看;但因不得发展的机会,终无以满足情意的欲求。故这样清闲的况味,实在不大容易过去。
  (丙)无交际的苦。社会是合两性的人间而成的。因为有两性的共同生活,人生才觉得有趣。但在那个时候,异性的交际不必论,是无望的了;就是同性的交际,也很有限。况且同在这恐怖的生活,自然更觉乏味。所以这五十天里头,实在感着枯寂极了。
  (丁)言语不通的苦。粤语和北京语及江浙语全异。我初到广东自然不能懂得。因此便失了传达情意的利器。而外界情形就不免要隔膜些。故我这番,很亲切的觉得言语不统一的苦;而十分的希望,快些普及国语。
  (戊)虚惊的苦。这种苦真叫难过咧!听见军队住校了,军队移动了,民军攻城了,炮声隆隆了,败军归来了,便不由得不心惊胆怯。大家都是愁颜相向,口里说不出苦来。这原是天性使然。但我们中国人便常要受这样的苦,那真是不幸啊!
  (二)可以自慰的。
  (甲)补习所定有许多杂志,已在上面说过。故新书报的供给,常常不断。这是患难中最算满意亦最能慰情的。上述种种的苦,未始不靠他来减杀些强度。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这真是件难得的事。
  (乙)我有一种读书的习惯和运动的习惯,虽在患难中还是不肯间断。因为间断了,反觉得不快。这大概因为我的心身,已有这样需要,和吃饭睡眠同为日常生活中不少缺少的了。
  (三)三个亲切感着的教训。
  (甲)人生的境遇,是自己不可预料的。正同水面浮萍一样,有时飘到东,有时飘到西。不过,和浮萍不同而为人类所持长的,就是对于做人的大道理,可以有把握,也应当有把握。譬如:不论立在何种环境之下,不嫖,不赌,不贪,不偷,不谄媚,不行贿,要正直,要奋勉,要自省,要有意识等,这都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格。简单说起来,就是要有“操守”。若是没有“操守”,就难当得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了。
  (乙)我因为在愁城生活中,人生应得的在社会上活动的权利,如行动交际等,不得享受,精神上便觉得痛苦无比。因此想到,人是天生要营社会生活的。倘使一个人离开社会而生活,乃是件不可能的事,除非他有比一般人特异的志趣(那时的肇城可说是非社会的unsocial)。
  (丙)我在愁城中过活,有时虽勉强作乐观,但愁惨的环境,终无法使我改变忧郁的心理。因此觉得一个人的生活和心境,逃不了环境的影响;个人的意志自由,终要受制于天然界、人事界的支配的。
  (四)两件觉着缺憾的事。
  (甲)我对于补习所,本抱有无限的希望。两个多月的预备,也终算有点积蓄。而今希望已成绝望,预备也归无用,素愿未偿,这是心里最觉得抱恨的事。
  (乙)补习所许多新买来的中文书、英文书和新定〔订〕的杂志、报纸,此后恐怕不免要被“不识货”的人糟蹋完了。我是最爱惜书籍的人,而且有许多书报还是我亲手买来的;而今竟不得“善其用,”真觉得万分可惜!
  九年十二月十三日脱稿于广州
  1920年12月13日脱稿
  原载1920年12月《少年中国》第2卷第10期

附注

①理想主义 亦称理性主义或唯理论。哲学认识论的一派,与“经验论”相对。它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柏拉图和斯宾诺莎为前后两大代表人物。 ②实验主义 通作实用主义。西方重要的哲学思潮。十九世纪末产生于美国,后迅速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尔斯、詹姆士、杜威等。 ③哲姆斯 通译詹姆士(WilliamJames,1842—1910),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①华特勃里姬 通译伍德布里奇(FrederickJamesWoodbridge,1867—1940),美国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②新实在主义 亦称新唯实论。20世纪初在英、美出现的一种哲学流派。基本主张有“常识的观点”、“概括地描写整个世界”、“素朴的实在主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素、怀特海、蒙塔古、培里等。 ①Colvin 英文人名,通译科尔文。 ②巴格来 通译巴格莱(1874—1946),美国教育家,要素主义教育的提倡者。 ③汉达申 通译亨德森。 ①该文在《学生杂志》发表后,迅速被《民国日报·觉悟》(1920年3月1日)选录转载。 ①中国科学杜 中国近现代学术社团。其创建及早期发展的经历,详见本文。1931年,除美国分社外,国内先后创设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梧州、杭州、苏州、重庆、沈阳、青岛等十余处社友会。1949年,社员总计3776人。1960年5月,全部财产、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结束社务。 ①胡明复(1891—1927) 名达,以字行。江苏无锡人。191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商业学堂,旋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攻读数理。后入哈佛大学精研高等数学,参与筹创中国科学社。1917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任上海大同大学教授,继续提倡“科学救国”。1927年溺毙。 ②邹秉文(1893—1985) 原名应菘。江苏吴县人。1910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学习农科。后参与筹创中国科学社。1915年归国,历任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科植物病理学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主任等职,在农业科学教育方面有所作为。 ③任鸿隽(1886—1961) 字叔永,四川巴县人。1907年留学日本,学习应用化学。1912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化学,参与筹创中国科学社,后任董事会会长兼科学杜社长。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后归国,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等职,大力推进科学教育。 ①鄱依尔 通译波义耳(Robert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将化学的定性试验归纳为一个系统,为化学的发展建立了科学系统,并发现了气体定律“波义耳—马略特定律”。 ①“官费”,指由当时中国政府提供给留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 ①里庸 通译里昂(Lyon),法国东南部城市名。 ②何鲁(1894—1973) 字奎恒,四川广安人。早年就读于成都机器学堂、南洋公学、清华学堂。1912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者赴法国留学,入里昂大学专攻数学,筹创中国学群,提倡科学及学术教育。1919年归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大同大学、中国公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等职。 ①PabloRamirez英文人名,通译帕伯罗·拉密里兹。 ②CharlesE.Chapman英文人名,通译查尔斯·E.查普曼。 ③MorseStephens英文人名,通译莫尔斯·斯蒂芬斯。 ④“西班牙人的国”,指南美洲西班牙语系的国家。 ①英文为:1919年8月《学校与社会》第16期。 ②郭秉文(1880—1969) 字鸿声。江苏江浦人。美国留学归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教务主任、校长。1919年主持邀请杜威来华讲学。 ③蒋梦麟(1886—1964) 字孟邻。浙江余姚人。自美国留学归国后,历任《新教育》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总务长、代理校长等职。 ①Toncs英文人名,通译托恩克斯。 ②所列英文名依次译为:钱德勒、肯屈克、麦克贝恩、米切尔。 ③所列英文人名依次译为:科斯、卡曼、爱德曼、哥莱珀、施科埃德。 ①1920年3月19日,杨贤江在《少年社会》第1卷第10期发表《学生社会服务的必要》一文,除个别字句有所更改外,与本文内容完全相同。 ②指在上期《学生杂志》上发表的《学生自治何以必要》一文。 ①救世军 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社会服务团体或宗派。致力于在劳动人民中宣传宗教精神、举办慈善事业,并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教士称“军官”,教徒称“军兵”。于1865年创设于伦敦,20世纪初传入中国。 ①指发表于1920年3月《学生杂志》第7卷第3号上的《学生社会服务何以必要》一文。 ①“新村”术语源于英国欧文实验的“新和谐村”(NewHarmony),亦称“新大同村”。这织的理论基础为空想社会主义,实行财产共有和民主管理。近代传入中国的新村思潮,主要受俄国托尔斯泰的“劳动主义”和“道德自我完成说”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刘思复等。“五·四”时期的新村运动,直接种组,取法于日本,受武者小路实笃的影响较大,提倡最力者为周作人,代表性团体有“工读互助团”等。 ①本篇署名:天一。 ②科举 中国古代分科考试、选举人才的制度。始创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分设常科和特科两大类。考试内容限于经典。明清采用八股取士后,内容日益偏狭,方法日趋死板。 ①四六骈俪文 骈文中的一体。全篇以双句(即俪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 ②指17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请设算学科之议。 ③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国子监司业潘衍桐呈奏《请开艺学科折》,建议以算学取士。左宗棠响应此议。1887年监察御史陈琇莹重申此议。是年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议算学取士”,获准。 ④波罗尼阿大学 通译波伦亚大学。初为法律学校,后升格为大学,校址在意大利波伦亚。为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①爱提喔士 通译埃奇沃思(1845—1926),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伦理学家。 ①别巨罗通译比奇洛(1846—1921),美国法学家。 ①CanonLyttleton英文人名,通译坎农·利特尔顿。 ②PrinceA.Morrow英文人名,通译A.摩洛王子。 ①Eloit通译埃利奥特(CharleWilliamEliot,1834—1926)。美国教育家,1869~1909年任哈佛大学校长,后任该校终身名誉校长。 ②Starr通译斯塔尔(1858—1933),美国民族学家。 ①雅克披亚第 通译阿尔克比阿底斯或阿尔基比阿德斯(Alcibi-ades,?—?)。出身名门望族,曾受教于苏格拉底门下。 ①柏格逊通译柏格森。参见本卷第138页注①。 ①Royce英文人名。通译为罗依斯(1833—1916),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①本篇发表在《少年世界·儿童世界》,是该栏的开篇之作。该刊记者在文前写有如后按语:“儿童是社会进化里的三个要素——儿童、妇女、男子——之一,他们确是宇宙的骄子,都赋有改造世界的天职。但是,我们怎样去发展富于真和美的个性与本能?如何使他们的身体能得作适当的训练?又如何使他们不为家或国的习俗所拘束?等等,都是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特辟此栏,为的是要讨论儿童教育问题(如儿童公育或非儿童公育等)、儿童待遇问题,或叙述各国儿童要求减少工作时间的活动,及儿童自动举办的社会服务的纪实等。如承投稿,十分欢迎。” ②罗斯福(1858—1919)即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年任美国第26任总统。 ①华威依通译夏威夷,为美国的第五十州。 ①尼采(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提倡“超人”哲学,强调主动和扩张自我,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指”斥苟且贪生的“庸人”,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 ①本量 即本能所决定的接受力或能力。它由遗传素质所决定,可用智力测验的术语“能量”进行量化表示。 ②智慧测量法 即智力测验法。心理学中用以检测人的智力水平的方法之一。它由英国的高尔顿创制,由法国的比纳和西蒙充实完善,“五·四”时期由美国的麦柯尔在中国实验推广。 ①师范补习所 民国前期专设的教师培训、进修机构。规定设量于县,学程半年;改造塾师为其要务之一。 ②1920年8月11日,广州政府下令进攻福建陈炯明。同月12日,陈炯明于漳州誓师回粤讨桂,粤桂战争开始。 ①指“粤桂战争”开始后,广州魏邦平、李福林宣布独立,响应陈炯明所率粤军回粤,时在1920年9月27日。 ②“学宫”,指历代设置的肇庆县学。《壬寅·癸卯学制》颁行后,移作他用,渐为废弛。 ①“美感”,实指“美感教育”,是民国前期教育宗旨中的要项之一,即现今的美育。 ①Thegaryschools通译葛雷学校,亦译双校制、二部制学校、工读学校。杜威的学生渥特1908年创办于印第安那州葛雷市。杜威《明日之学校》中有详细记载。 ①“岑”,指岑春煊(1861—1933)时任广东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莫”,指莫荣新(1853—1930),时任广军政府陆军部长。二人均为桂系军阀。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