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12
颗粒名称: 新教训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6
页码: 148-153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新教训,原载1919年7月5日《学生杂志》第6卷第7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新教训

内容

民国成立,于今八年矣。八年中,吾济学生除在校所得书本上之教训,复得何种事实上最大之教训乎?自吾言之,则有两种:其一则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之纪念日,①其二则此次救国运动。北京学生发难于前,各地学生响应于后,即所称为“五·四运动”、“六·五运动”者是也。而此次所得之教训为尤大,则以此次运动为学生直接所参与,为学生空前之事业,足为吾学生界生色、为新中国增光者也。吾将就此次所得教训与今后学生之责任、修养之要点,著之于篇,以告我亲爱之学生。
  一 何者为此次运动之新教训
  此次所得于救国运动之新教训,约言之有五点:
  其一曰正义之不灭。夫正义自在,天壤间不得磨灭者也。然有时世风堕落,人心险诈,虽行不义,而人莫得而非议之。似正义不足贵已。然未几,行不义者,终为人弃。则以蒙蔽一时之人心者,决不能湮灭永存之正义也。此证之历史,班班〔斑斑〕可考。而此次,又为吾人目睹之事实。足证此例之不虚也。
  其二曰去恶之不易。恶势力之初起也,恒不易发觉。迨恶势力之既成也,欲除之又甚难。盖恶势力之成就,必有种种之凭藉。或为财力,或为武力,其根柢深固,其关系复杂。破除之者,非有大结合、大牺牲,为长时间之抵御,则曾不足以削其势力也。试观此次运动,对于罢免数人之要求,虽终于胜利,然苟一审其代价,除吾学生之罢课,尚有商人之罢市、工人之罢工。其所牺牲,正不为少。而去恶之不易从可知矣。
  其三曰合力之成效。此次运动虽起自北京一隅,然响应者之遍乎全国。又不特学界,而商界、工界亦闻风兴起,一致行动。其结合之大、势力之厚,为我中国所未曾见。外人誉我为国民运动、国民自决之第一步。卒藉此以达到吾人之要求,则知合力之效诚可惊也!
  其四曰坚忍之必要。“五·四运动”之后,各地学生莫不激于义愤,奋发而起,游街也,演说也,贩卖国货也,奔走接洽也。劳其心,劳其力,耗其时,耗其财,一无所惜。虽屡遭暴力之压迫、军警之蹂躏,然仍勇往进行,再接再厉。其遇弥苦,其志弥坚;遏之愈甚,而持之亦愈坚。政府始虽抑遏、恐吓,至此亦知民气之不可侮、众怒之难犯,卒不能不罢免数人以谢全国。则知坚忍之效又有足多者也。
  然上述之四端,不过就此次运动行事上所得之教训,尚非本体上最根柢、最深切之教训也。以言最根柢、最深切之教训,则惟在此次运动为足表示“自我实现”之精神是也。故——
  其五曰自我之实现。夫“自我实现”,为近世伦理学上之新学说。依据自觉之目的、理想而求其实现。在教育上言之,即为“自律”。盖不以外部之法则为准,而以内部之目的为准者也。近世民治主义盛行。而“解放运动”又随欧战而发生。今后之新文明、新生活皆将植基于此。人事界一切问题皆将经改造而大易其面目。惟自我实现实为之要素。盖真正之人格、真正之民治与解放必赖自我实现而后见也。由此以观,吾学生此次之举动果有何种之价值?则其行动本乎正义、出于自觉,不为外部法则之所缚。而他力之压迫,亦无由生其效力。则谓之为自我实现之初步,可谓为之民治与解放之先声亦无不可。而自世界改造上观之,确有不朽之价值者也。故此最大之教训,吾望吾学生永维护之而永发达之。
  二 今后学生之责任
  此次之救国运动,不特学生已也。参与之者又有商人与工人,皆与学生取一致行动,且对于学生多所援助,其热心与志气殊可钦佩。然此次运动为之先导者,学生也;为之中枢者,亦学生也。学生之责任,实居领袖之地位。而彼商、工各界,亦认学生之行动为标准。此在事势上实有此种倾向也。故自今而后,吾学生界对于国事须详细观察,精密研究,力尽提撕警觉之责,以振作国民之精神,唤起他界之醒悟。盖就现状而言,一般国民之程度尚不足以扶助国家、振兴国家。我国社会又素来不善活动,不能发生力量。故欲救国,欲国民齐起而救国,欲实现民治的国家,则吾学生界不能不尽先觉之天职,而为他界之表率也。
  所贵乎共和国者,以国民皆能负责任也。专制国主权在皇帝,为国民者可以不负责任。共和国主权在人民,苟人民而不负责,谁将负责?故生而为中华民国之国民,无一人不当负责也。然以我国教育之未普及,国民之道德、智识、能力俱不发达,社会又散漫静寂,不足有为。欲期个个国民皆负责任,实属不必可得之数。然则惟有望诸少数青年学生,树之模范,广为传导,一面设法辅助教育之普及,使社会上人皆明国家之情形、救国之要道,互相协力,互相劝勉,则一旦有事,不难收响应之效。全国国民之能力增进,即为一国国力发扬之源。如是,对国内则国事可望改良,对外则国权可以拥护。故今后学生之又一责任,即当作国民负责之模范是也。
  又有一责任更为紧要而关于学生之自身者,即学生诸君当知,今日之学生即为今后五十年内直接担负国事之国民。今日一般国民以未尽受教育之故,不能一致救国。吾侪今日已受七八年或十余年之教育,不能再诿为不能救国。他日出学校而入社会,各有职务。人人望吾之职务,不特利己,且可以福民,不特谋生,且可以救国。则在今日求学之时代,宜如何奋勉努力,先作切实之预备,以为将来之应用乎?故今后之学生,不当仅以不缺课、不犯规、不落第为尽学生之天职。更当积极修养,谋如何可以救国。即不当仅为学校的学生,当更为国家的学生。于为学生的时代,当谋今后救国的实在能力。此又学生对于自身最大之责任也。
  三 修养之要点
  学生今后之责任既若是其重大,则不可不有所预备,是故修养尚已。作者前在学生时代,知学生之当“自动”。及就业而后,知学生之当“兼善”。①然经此次之运动,吾以为今后学生之修养,又不当仅为个人之自动,而当谋团体之自动;不当仅为同学间之兼善,又当谋国民间之兼善。必有团体之自动、而后民治之精神可以实现;必有国民间之兼善,而后国民之程度可以增高。此二者为共和国之要素,而在今日之中华民国更属必需者也。
  以言团体之自动,则各校必有一学生会,一地方必有一学生会,更合各地方学生会而成全国学生联合会。此全国学生联合会之职务,将为代表真正民意,提倡爱国思想,并以改善学风、振作士气、商议进行、互通消息。今此会业经成立,①则自动事业必有可观。至各校之学生会,余意当为自治制之组织,以培养地方自治观念、练习地方自治能力为宗旨。其事业可分下列数种:
  (一)关于风化者——如组织进德会、交谊会。
  (二)关于教育者——如校役夜班、同学补习(同学中对于学科直丕及格者请他同学之檀长者教导之)。
  (三)关于实业者——如牧畜动物,种植花木,组织消费公社、储蓄银行。
  (四)关于卫生者——如清洁校舍、整理校具、劝戒烟酒。
  (五)关于交通者——如整理道路、练习电报、旗语、组织通讯队(可以练习社交)。
  (六)关于慈善者——如看护捐助(同学有成绩优良而乏经费者,集资助成之)。上列诸事,在中学以上学生皆可实行。其实施种种,当依各校情形斟酌定之。此不过陈其梗概耳。
  至于国民间之亲善,当于各地方组织社会服务会。即以地方学生会为机关,就其地方之便利,划为数区,由各校分别担任区中事务,联合进行,以增高一般国民之德力、智力、体力与生活力,谋地方上之幸福。因以培养国力为宗旨,其事业可分为下列数种:
  (一)改良风俗——如编印新剧本、新歌谣、新通俗图画等,散布社会,以鼓励民气。
  (二)推广教育——如开设露天学校,星期学校以及商人、工人补习学校,努力普及国民道德及国民常识,以增进平民之地位与其责任。
  (三)促进实业——如开垦荒地、改良制品、竭力提倡国货,为解决国家经济之根本办法。
  (四)研究市政——如改良道路与住房,以期交通便利、卫生适宜。
  (五)普及体育——如编印体育上之知识及方法,分发各店、各厂、各家,使个个国民皆有健全体魂。
  上列诸端,亦不过概略。实施之时,自当斟酌各地情形,择其最要、最有效者而先行之。若能由学生之社会服务为根基,扩其范围,吸收各界有志之士,协同联络,以组织一地方之青年团,谋地方上种种之利益,实现民治之精神,则效力必更大也。此为少年中国之始基。愿吾青年学生共勉之。
  上述之学生自治会与社会服务会,一为校内之事业,一为校外之事业,须联络进行。注意下列四种之目的,以期达到:
  (一)练习组织能力。
  (二)练习自治能力。
  (三)培养共同精神。
  (四)培养爱国精神。
  此四种者,我国人最所缺乏。自经此次运动渐见端倪。希望从此加意练习,积极培养,以期发荣滋长,蔚为国光。
  原载1919年7月5日《学生杂志》第6卷第7号

附注

①通称“护国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决定恢复帝制。同年12月25日,蔡锷联合李烈钧、唐继尧等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入川。次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帝制。此后每年12月25日,各地均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共和制的胜利。 ①可参见前文:《学生自动之必要及其事业》和《学生之兼善思想》。 ①全国学生联合会于1919年6月16日在上海成立。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