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之第一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07
颗粒名称: 任职之第一年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136-138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任职之第一年,原载1918年12月5日《学生杂志》第5卷第12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任职

内容

一年之前,余一学生也,一师范生也。一年之后,余乃为职员,即为高等师范之职员。①古语云:“幼而学,壮而行。”余盖已届壮年而当行之时矣。虽然此余一生之大枢机也,安得无所感?夫学生之出校而就事,可譬诸女子离母家而就夫也。为人妻者一年,所经历尝试,自非处女时代可比。以其地位异、行事异、责任异,而心中感想与夫将来属望,自必深切于实际,足为处女之鉴戒者,当多多也。余述任职之第一年,或亦为诸君所乐许乎!
  处世难 处世何难?不难于随俗从众,而难于特立独行;不难于行奇违常,而难于妥洽人心。仲尼难庸行,子舆戒好名,即此旨也。当余之为学生也,不知世事之繁复、人心之变幻,往往藐视世情,忽略礼节,率情而行,罔识顾忌,以为我如是,人亦当如是,是误于成见,不通世故人情之所致也。故初任事,对于事务之处理接洽与对于他人之交际,往往不能因应适宜、周旋满意,而烦闷、痛恨诸种种精神之不快,亦因缘而纷起。此固由学力浅薄、阅历不深之故,然亦未始非求学时代缺于注意所致。故吾望求学诸君,宜自己训练意志,自己注重服务,讲究社交方术,养成谦让克己之德,以除去学生习气、幻想恶弊。庶几出而任事,有措施适宜、志得意满之乐,得任用者之欢心,又可增进就业之兴味,精进不懈,收日新月异之效也。兹更录吾处世一得,以备商酌:
  能下人者,乃能上人;能受治于人者,乃能治人。苏子所谓“所取者远,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是也。看万事不要太易,且须顾境地,视才力,审慎周到;亦不要太难,只肯用心思,坚志趋,持之以恒。
  须尊重各人之人格,施以相当敬礼,智德高者,尤宜亲近。
  办事之要,首贵正确,不容一毫苟且。次贵敏捷,但草率者,虽速不贵。
  办事者当存为事尽力,不为人尽力之想。
  处事法。此事可有几种办法,何种最安全,何种最省力,先想一遍,想定即刻去做,勿再游移。
  事与学 为学足以相事,办事足以进学,学与事固有相互之关系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偏务一端,弊害如此。然吾侪毕业学校者,往往具一种谬见,不屑服人使唤,处理琐事。其意若曰:此供驱使之任,仆役优为之,以吾研究学问、毕业学校之身份,不畀吾以高职,居指令之位,而乃操微贱之役,是乌可者?吾之初来,亦未尝无此感触,特吾知其谬,稍能自制。以为视琐事末职为不足为者,是不知职业无贵贱之理者也。以处理琐事为无预于学者,乃中学究思想之谬见者也。兹姑不论职业无贵贱之问题,但就学与事之关系一研究之,则知学与事实不可离者也。盖学理决非空想可得,伏羲画八卦,仓圣制文字,①极高深精微之学,尚由文物而出。一部大历史,为后人研究之资料者,亦无非前代人经验之记录。顾或谓诵经读史,可以明理,事必亲证,得不惮烦。不知经史所记述,无一不自先人经验得来。窃先人之成绩,不自愧奋,而犹自夸,岂不笑人?终之学问云者,不能无所依著而突生。为学之道,不能凭空冥想而有得。此孔子所以唱学思并重、阳明所以唱知行合一、西哲倭铿、柏格森等所以唱实行活动之诸学说也。①此题详细讨论,暇当更端及之,兹惟举其大概。又录研索所得,作自箴者,以告同志:
  不因事以废学,不因学以误事。
  学才与干才,属之天者固有异。而研究与练习,属之人者当尽力。
  经验犹原料,学识犹制品,然由原料而成制品,必须经过制造之手续,则研究是已。
  两者联络,则其学必为实际有用之学,其事必为通洽无弊之事。
  人物之成其材,必先有可成之质。惟有质者,不必其皆成材,盖犹有待于磨炼也。
  上述二端,为吾一年来就业之最大感想。至其小者,不暇详焉。夫人之一生,尽职二字足以赅之。种种修养,无非为尽职之预备或补助,故吾任职之第一年,谓之实践人道之第一年也可。
  原载1918年12月5日《学生杂志》第5卷第12号

附注

①“高等师范”,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杨贤江于1917年秋任职于该校学监处,负责学生管理等工作。 ①“伏羲”通作伏羲氏,又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等,亦称牺皇、皇羲。中国传说中人,类的先祖,据传八卦亦为其制作;“仓圣”,即仓颉,亦作苍颉,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①“倭铿”(RudolfFucken,1846—1926),德国哲学家,强调“自主的行动”;“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法国哲学家,认为“直觉即创造”。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