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国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191
颗粒名称: 学生与国语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5
页码: 73-77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学生与国语,原载于1916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8期。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学生国语

内容

太虚之中,有无量数之星云焉。无量数星云之中,有块然而凝之地球焉。地球之上,动焉,植焉,鳞焉,介焉;飞者,潜者,走者,跃者,森罗万象,已极陆离,乃复有灵长万物之人类焉!天之所赋于人者,厚而备:有目以司视,有耳以司听,有手足以运行,有口胃以荣养;心为发血之枢,脑为知觉之主,造物构人可云巧矣!而人,乃不知保持之、发荣之、增进而利用之,于是有目而盲者,耳而聋者,有四肢而残废不用,有五脏而噢咻时闻者。推而至于筋骸则麻木也,心思则枯索也,各种机能多不能尽其长而善其用也。呜呼!天所以赋与人者,无乎不同。而人不知图报,藐视之不足而又加摧残也。此吾所为痛心疾首,曰负苍苍者,实已甚也。言语为人间要素之一,吾故专论及之,冀明所以当注重之理也。
  自斯宾塞氏进化的快乐说倡,①于是社会为有机体之解释定。虽然人与社会之结合,果由何道?或曰同情,故社会之利害关切;或曰模仿,故社会之进趋符应。不知二者尚非肯綮之论。其最要者有一物也,无形可睹,无迹可蹈,手不能掬,肤不能触,通中外之钥,承今古之道,得之彼此有契洽之机,失之尔我乏情谊之感。然则是物也。果何物也?曰言语。是盖言语者,人间传达思想感情之道具,亦社会我养成之要素也。我之心情何由发表,人之心情何由领受,无非赖言语为之介绍。古人所创作,今人何由继续;今人所研究,后人何由承受,亦无非赖言语(广义的)为之机括。
  故言语者,人间所独有,他动物所不具者也。狮之吼,犬之吠,马之嘶,狼之嗥,猿猴之嚄咋声也。发乎自然,动乎情感,非所语于传达思想之言语也。吾人遇惊则吁,逢悲则泣,亦声也,物所同也。然当惊时,而呼天怆地发嘘唏之辞;方悲时,而忧闷郁伊出嗟叹之词。若此者,不复为声,实为言语。言语,实人间灵妙之利器也。且动物表示心理,惟有直接自然,限于彼此接近之一时。若距离辽远或时代隔绝,则绝无授受之机会。吾人则不然,一人所思考者,转瞬周遍全体矣;一地所发明者,寝假悉闻海内矣。故人类有社会思想之传达,而动物无之;人类社会之思想有进步发展,而动物无之;吾人有言语之利器,可以上承过去,下启未来;动物无言语之利器,即令经验有得,思想进步,不过及身而止,身死,无余物矣。故动物,可谓为无社会之思想者。而吾人,则为有社会之思想者。惟其为有社会之思想,故社会我得以养成。社会我之养成,实社会进化之要素也。然则,言语可不注重乎哉!
  古之哲人知言语之重要也,故宣圣施教,列为专科。宰我、子贡,乃擅厥长。①欧洲学制改革多次,而语学终于不废。今我国国文课程,话法教授,①亦所规定,诚以言语为社会进化之媒、感情疏通之钥,圆雅为贵,练习是尚者也。且处今之世,言语之用愈繁,而愈重外交谈判也,议场发表也。一政策之宣布,令人信从也;一学说之主张,尽人无间也,非得语言之用,莫能竟其功。文章虽亦为传播之助,然纤悉无遗、丝毫不苟。固无论文章之不如言语。而一言之下,闻风兴感,令听者诚心悦服,恳切无间。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此语言奏效之速,万非漠然无情之一笔一纸所可比拟者也!况文字之作,后于言语,功用不过济语言之穷。而推本穷源,不得不曰:言语乃文字之母也。不然,孔门四科,言语何以位文学上哉!由此以观,谓言语可忽视者,必为誓言矣。
  今之言者,动曰保守国粹。顾考其实,则所保守者无他,经学而已,词章而已。不屑小视国粹,敢以抱残守缺自命,敢与新学新说为敌。呜呼!若而人者,国粹为何之未辨,顾沾沾自喜,号于人曰:“我保守国粹、提倡国粹。”曲学阿世者,复从而附和之曰:“我辈当保守国粹,提倡国粹。”宋人宝燕石,自命非凡,不亦可愚之甚哉!夫所谓国粹者,一国物质上、精神上所有之特长,由国民之特性及土地之情形、历史等所养成者也。国魂,为国家生存活动之本。而国粹又产生国魂之源泉也!一国之国粹,必一国所特擅而独有。生于其间者,浸润濡染而不自知。故凡道德也,历史也,言语也,文字也,皆国粹也。愈久而愈著,愈传而愈明,根深蒂固,不虞撼顿。外族侵吾者屡屡,终无如我何者,此即国性发扬之特征也。况今之灭人国者,以灭其国之语言为务。波兰、印度前事可鉴。诚以一国之语言,足以感应人心,鼓舞民气。固有之俚谚俗语,具有孕育风俗、酝酿思潮之能力(培根有言:听一国中之俚谚,可藉知其国民之天才与其机智及精神)。不先毁灭,终必我患,故移绝其根株,毋使复有萌孽之机。其计惨礅无伦;其术柔曼可图。吾鉴于我国前途,诚不禁悁悁以悲,悚悚而忧。故吾特有注重国语之要求也。
  且人不可无希望,国亦然。为国民者,不仅保守国粹,不使他族凌辱己也;必也谋所以发挥之道,以同化他族。我国国语,盖有为世界语之资格者也。生存之古、世莫与比;使用之广,人乃瞠后(我国语之使用者,达四万万人,今所通用之英语,不过一万万人耳)。且我国侨民,遍乎全球,果能尽力发扬、必获有成。然则,吾人可不知所勉励哉!
  我国伊古以来,日常交际,以沉默为守规、寡言为风尚。故圣人虽设专科,而继续者无闻。以孟子之讲道辟利,乃蒙好辩之讥;苏秦、张仪之徒,恃三寸之舌,说君相而握相印。一时,捭阖纵横,云起泉涌。学术研究之盛,亦以此时为最。顾世人轻视辩士,以为不足道,此风遂渐熄。历唐宋而制举①兴。人习于功名利禄,埋首窗下,钻研古书不缀。经元明而愈甚。于是迂拘成风,嚣喑成习,居朝惟闻唯唯之声,在野独无噰噰之词。嗫嚅啽默,不以为鄙;喭喭谔谔,乃目曰狂。迄今坛坫反舌,外交失败,议场钳口,内政丛脞。国于世界,几无与立;民游海外,恒遭白眼。我四千年文明古国,势如遇狂风急雨,有不克抗拒之力、不堪摧残之象。呜呼!生而无可言之具则已,生而可言,乃强之不使言,抑何其愚而可笑也。故修明国语以复本能,以为国光,实不容忽之事也。
  吾侪学生,正当育年,精力强盛,志气豪迈。国计民生,艰巨事业,均须分负仔肩。而国粹所系,尤当发挥尽致,力谋显扬之道。国语为联络全国国民感情之要素,领受发表思想之利器,独可忽视不顾乎?民德衰颓,民智闭塞,振袯启牖,端资我吾为木铎。则言语又为利达之具,否则,纵具热心,怀精理,而出言营营,呫嗫讷涩,有不令人倦而思返者乎?况今日游学者众,冀采取外邦之长,贡诸祖国。若不精通国语,必觉隔阂甚多,殊非所以报国之道也。学生与国语关系更切,吾故特别揭橥之也
  或曰:今之世亦异乎古所云矣。上者,议论多而成功少,坐而言者,不能起而行;下者,利口捷给,谗谤盛兴,滑稽乱俗,诐辞惑人。识者,方谋戢之之无术,子乃扬言提倡。独不虞煽其波而长其恶乎!应之曰:否,否!力学公例;主力强者,反力亦强,趋于极者必反于极。世唯有谨饬之人,世乃有狡黠之人。物理、人情,同此公例,何于言语而有违?余所欲言者,去其偏而得其正。将以明言语之用、通言语之法焉。是故勿谎、勿夸、勿固、勿谑,勿沓,勿俚,言语之里也;有统系,有抑扬,宜明确,宜简约,言语之表也。于是,数者能实习之,必能出言有序,斐然成章。庶几完天赋之质,无愧为万物之灵乎!
  原载1916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8期

附注

①指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创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该学说认为社会是个有机体,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就象生物体和细胞的关系一样,并依照进化论中的变异、自然选择、遗传等原理发展,同时提出了“适应环境就是快乐或幸福”的命题。 ①“宰我”,亦称宰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高足弟子之一。他能盲善辩,曾受孔子之命“使于齐”、“使于楚”。“子贡”,即端木赐(前520—?),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的高足弟子之一。他反应敏捷,“利口巧辞”,被孔子评价为:“辩人也,丘弗如也。”此句实指,圣人及圣人之门生亦擅言语。 ①“国文”后改为国语、语文;“话法”即语法。 ①制举 亦称制科,为科举制中临时设置、不定期取士的考试科目。此处用以泛指科举制。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