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与蒋竹庄先生之谈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190
颗粒名称: 记与蒋竹庄先生之谈话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7
页码: 66-72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记与蒋竹庄先生之谈话,原裁于1916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8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蒋竹庄 谈话

内容

今夏来沪,听讲于江苏省教育会附设“小学教员暑假补助学校”拟乘机访在沪名人,质疑请益。兹蒙黄任之①先生绍介,得谒见蒋竹庄②先生,询问关于静坐及废止朝食诸事。爰记其谈话如下:
  江:今年二十二岁,二年前,怀疑倾向、厌世思想侵袭我心,几欲举心身全部推翻之。懊丧无聊,咄嗟寡趣,可怖哉!此人生问题,至今尤觉惴惴。不知国中青年同罗此患者有几多人也?去年获读先生手著《静坐法》,恍然大悟,知烦闷郁伊,实大背人生乐趣。吾人所当为之事,正复无限,何可自暴自弃,不尽本务。而静坐大足增长精神,专一心思。故于去年九月起,即实行之。今将十月,不敢自信,特来拜访,有所质疑,幸请明示。
  在学校内静坐,苦无适当场所,乃就寝室床上作为静坐处。折毡作垫,晨间揭帐,夜间则垂,以同室者均至,有不便也。然空气究属不甚流通,未知有妨否?
  先生:能得空气流通处,固好。然苟不能得,亦属无妨。余昔者初习静坐时,不知何为空气,且紧闭窗牖也。
  江:书中谓初次练习呼吸,胸部应觉窒塞。又云,横膈膜当上下动作,然余均不觉。究竟呼吸能否获效,余不敢知,先生更有以益我否?
  先生:不惯正呼吸者,初次练习,脚部必觉窒塞,横膈膜不能上下动作。自觉之法,以得集力于下腹,即为收效之证。又,静坐功候深者,其胸腹交界处,外皮之皱纹必深凹,呼气时下腹突出,脐孔必向上,此即横膈膜上下动作之证(先生是时解衣,以示呼吸时腹部之现象)。
  江:余未静坐前,久练习深呼吸,气力亦能下注于腹。然则其不觉者,岂已收效于无形欤?
  先生:然。有深呼吸之练习以为基础,甚好。
  江:静坐日久,腹内震动,发生热力,余尚未觉。惟身体则左右摇摆。此则静坐数日后即现,不知何故?
  先生:起震动亦为有效之证。惟其成效不必定须震动。发生热力须功夫到,非短时可致。
  江:先生每次静坐,是否必有一股热力回环全身。
  先生:然。
  江:静坐前,余解衣宽带。惟冬季重衣裹身,甚觉不便。静坐后,在晨间则至户外散步,练习呼吸,夜间则即入睡。未知合理否?
  先生:如此亦可。冬季重衣而坐,血液不能畅流,宜改正。余当是时,全身解衣,另以被裹下身,以大衣披上身,则甚安适,不受拘束。
  江:静坐前后,可作劳力事否?
  先生:无妨。惟不可骤。如当劳力之后,先行缓步舒气,然后入座。坐毕,徐徐张眼,舒放手足。
  江:眼当闭否?
  先生:眼当闭,惟在夜间。因日间劳倦思卧,则稍张眼免致昏睡。否则,总以闭眼用内视法为是。
  江:欲心境莹澈,毫无渣滓,并非初学所能,先生果达此境否?
  先生:此境不易达到。吾人之脑,组织复杂而玄秘,念念相续不绝。况现在日问事烦,休息后终觉妄念多端。余入坐后,有时能有一分时间毫无思念,久则未能。惟有一法,当妄念起时,寻其来源以清理之。不使甲观念联于乙观念,再联于丙观念,呈不宁之现象。又,余在庚子年间,舍弃百事,一意静坐,长至二三点钟,曾有数次,能十余分钟全无念头。
  江:余以为妄念之起,多由精神欠涵养工夫所致,道德高尚者不难臻此。且多想或亦为一种惯性作用,以终日营营不息,无片刻休。依力学上惯性之例,自难骤行阻止。未知先生以为然否?
  先生:以生理、心理言,观念终无息止之理。惟正念可,邪念不可。人身各部作用不息,如血脉则日夜不停。脑髓在夜间虽休,迨一部休息一部已醒觉时,即复起动作。于是有梦。至于日间,更不待言,有如舞台,优伶出入,热闹非常。吾人宜如观剧者,有头有绪,不使紊淆就好。日本近来提倡静坐者有二派,罔田虎二郎与藤田灵斋是也。各有门徒数万,其势甚盛。其论观念作用,二者各不同。罔田派以无念为尚,念来则处置之,如释教、道教然。藤田派则先立一种高尚之念,专力注之,使其他杂念自不易生。然其扫除妄念之法,则其旨同也。
  江:余之静坐姿势,先生视之以为何如?
  先生:姿势甚好。继摸下腹,则不坚实,谓尚须练习。两足置法亦不甚自然。(继先生静坐,露其下腹,摸之如积气之足球,不能压入。吾知先生之功候已深,且先生能双盘膝,谓此更能固定,上体不易倾圮,惟较难耳。先生又谓:日本近有《静坐三年》一书,论姿势甚详,当胸部向后,腹部向前,臀部向后成三折姿势云。)
  江:余之静坐时间,每次不过三十分钟,先生如何?
  先生:初学亦不必勉强。余于有事之日,上午自五时起坐二小时,下午自九时入坐一小时。在日曜日,则上午或坐至三小时。
  江:余以为静坐与运动宜相并行。静坐以得心之和平,运动以得体之壮健,未知当否?且余于晨间未习静坐前,一周中必有五天练习徒手体操,二次练习徒步。今改为静坐,手足之运动似乎不畅,必伸手弄足,然后快也。
  先生:如此最好。余在商务编译所,下午四时以后。练习网球,惟同事多半老大,不喜运动,独乐寡趣,实行乃难。然吾人精神能主宰肉体,专务精神运动者,收效必巨,专务肉体运动者,未免缺憾。今人不识精神之高尚作用,若再不运用身体,势必更难补救。若精神运动十分完全,则虽欠肉体运动,无妨也。余去年至湘省考察教育,各校多邀余演说,余惟以静坐法为演题。余见各校中多有用功学生不喜运动,卒业时或病夫,甚至夭折者。此等学生若强以肉体运动,其性不喜,不如以精神运动诱导之。而师范生更宜注意,以其担负者重,造就者宏。今日之孩童,皆将来肩任事业之人。而教育之者,即今日预备为教师之师范生。师范生若无高尚之精神,不能养成善良之国民,故也。
  江:我国多数人偏于现实,役于肉体。欲图救药,诚非有精神上之补剂不为功。聆先生之言,余心滋惧,惧将来勿克负荷,有愧天职也。
  先生此外,有无意见为初学所应知者?
  先生:别无意见。所已知者,均告诸人。余颇反对前人心有所得、秘不示人。余所著书,乃倾吾所知,悉以告人。本拟早日印行,缘信者甚少。及观日本年来此项书籍出版甚多,乃促我实行。所幸得多数人欢迎,堪以自慰也。惟有一补助法,以助身体运动。即于静坐后,以左右手掌,交互抚摸头、颈、胸、腹、背、四肢各处以及全身,助血脉流行。若无暇为肉体运动者,此可代之。
  江:先生知实行静坐者多否?
  先生:甚多。大半为病而求愈者。然无恒心者多不奏效。若师范生来此者,则君为第一人耳。
  江:余之实行废止朝食,全出于信仰。而所以促我实行者,则为节约时间与节省费用之二念。今所欲告诸先生者,为实行后之经历。自去年十一月起,迄今已逾八月,前月校医检查体格,为55.6千克,较去年增进4千克,可见体重不减轻之说为有据。至于食量,昼饭如旧,晚饭增加一分,惟时间则不甚适当。因校中规定上午十二时昼饭,下午六时晚饭。故翌日上午腹内颇觉空虚。然余不购闲食(曾有二次购饼食之,实非得已),有时须远行,则略进食物。又,能耐空腹之说,余亦实验。此次余自杭来沪,上午七时食五文钱之馒头三个。在车中友人处食枫泾蹄胫约十之一。抵沪后,至下午六时始进晚饭,然腹并不觉饥,可见其效诚非诬也。
  先生:诚然。常人觉饿非真饿,乃因幼时多食、急食成习惯之故。是以稍有间断、即现不安之象。其实,食物取其滋养,贵乎细嚼。贪多快食,为害甚大。若真饿之情形,余以亲尝。其时余身非常快活,有如沐浴方毕,全身爽快景象,见有食物亦无贪恋之意,诚奇事也。伍秩庸先生现在一周中必有一日断食。吾人当不适时亦可实行,大有功效。在平常,早晨可进半熟鸡卵(置卵于沸水中约二十分钟即可取食之)或牛奶。以此非比固体物质,耗费胃力不多也。至于体重,余虽未曾实秤,然自觉较重于昔。进食时间,余亦如此,未见饥也。
  江:余有一奇想,佛言“一切惟心造”。余思此言,实在颠扑不破。譬如抱忧戚者,视环境皆萧索;存快乐者,视草木皆有情;猜忌心深者,视人皆议己;内不足者,视人皆诽己。此盖事实,无俟费解。由此可见疾病之来,亦由自心造成。不信鬼怪者,决不见鬼怪;则不信疾病者,亦必无疾病。希伯来预言者,所谓“我所恐惧者,必一一访我,而无有幸免”,此言可以深思。盖考之本然,人当无疾病,证之其他动物,可以推知。惟文化愈进,人为愈烈,斯疾病愈流行、愈推广耳。康德谓意力能制病情。余更广之,其人心中充实理性,自无生疾病之余地。揆之物理不可入性,理亦有然。未知先生亦以为当否?
  先生:君言良然。日本有新出《健全原理》一书,亦言人不当有疾病。余现已译成其半,四五月后可以印行。至于佛书,程度甚高,余甚爱阅。其《大乘》所言,足赅近世西洋哲理,实最高深闳博之书也。凡事能以心作主,立定主意,肉体自不能为累。余之静坐,已愈百病。惟二十余年之痔疾,属于肉体的,且久而益顽,非精神方法可疗。余欲割去之。家人谓,体弱割去,恐有不测,均泥余。即素稔之医生,亦以为不可。余则以为死亦常事,何足介怀。遂于今春决意割去,竟告无恙。可见精神作用,势力无匹。且肉体之快乐与苦痛,每相因而至,乐去即苦来。如贪食生病,其例正多。余于肉体之苦乐,视之相等,均不为意。惟精神快乐,乃绝对之快乐,可至无限。试问静坐之极,亦有危险事否?常人迷于浅见,不识精神修养,实为大愚。又,矫揉造作,违反天然,为疾病之原,其说亦信。若能于衣食住三者根本解决,衣求蔽体,或竟能参用裸体;食惟蔬素,足以养身;居不华美,或用露宿,务使人类循乎天然法则,发展天赋能力,吾知疾病二字,决无此名称矣。
  江:余近来信仰心颇盛。数年前惑于狂说,被无神论屈服。今则悟人生不可无信仰,即不可无神。惟余未入耶教及佛教,乃信我自己之教。我名自己心目中最聪明最圆满之神,曰大我。以安顿我之一切信仰、希望。肉体虽履平地,而观念则如高居地上,能周观四围,恢廓胸襟。吾信此为精神修养之最切要者。
  先生:吾人虽不必入教,要不可无神。神者非他,实自己之心。科学家虽发阐玄秘,而不可思议者仍触目皆是。如以太引力,果为何物,能详解证明之乎?故吾人当菅精神生活,不以肉体之存亡为实际之存亡也。余当静坐时颇有此境,视此身全属外物,与我丝毫无千。精神快乐,诚无涯哉!
  江:余近来心甚安静,脑亦明晰,遇事不遑遽,或亦静坐之效欤。
  先生:然。废止朝食能使头脑明晰,静坐则能使体气和平。余素心易怒,虽自知而不能禁,但今渐渐消失矣。
  原裁1916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8号

附注

①黄任之 即黄炎培(1878—1965)号韧之、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毕生致力于提倡职业教育,时任省教育会副会长。 ②蒋竹庄 即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佛学亦有精深研究。当时出版了《因是子静坐法》和《废止朝食法》二书,对杨贤江影响较大。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
蒋竹庄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