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187
颗粒名称: 1916年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6
页码: 54-89
摘要: 本文收录的杨贤江1916年所作的作品,其中包含记梦、严州旅行记、记与蒋竹庄先生之谈话等。
关键词: 杨贤江 1916年 作品

内容

记梦
  杨子方据案读,①神思恍惚,心意惆然,不觉信步出户,珊珊而行。忽见远山翠黛,丛木蔚然,一片绿野,花草缤纷,顾而乐之。既闻溪声潺潺,则见水波清澈,小桥跨其上,两岸垂柳成列,迎风飘摇,意态安闲。遥望山麓,隐约间茅舍数椽,竹篱为范。
  趋就之,忽闻人声自内出,谓足音跫然者谁耶,盍临蓬舍一叙,聊表衷曲。余方趑趄,已见一老者,须眉斑白,神容焕发,出而相迓。执余袂,引入柴扉,意甚殷勤。余便随之,由小径前行。旁植蔬菜数畦、盆花数种,饶有古朴之风。相偕登土茨。入堂,古籍环壁,窗几不染纤尘。既就坐,老者不暇寒暄,即曰:“吾待子久矣,今得邂逅于此,固余之素愿也。当今世风不古,人心浇漓。墨子所谓‘至有余力不相劳来,有余财不相分资,隐匿良道不以教诲人者,不意今毕验之。虽然道之于人,如日月之在天,江河之行地,有时晦塞,终必光大。惟有英豪者,挺然独立,与俗违拗,方能去恶为善,返道于本真。吾处此舍有年,于兹陵谷变迁,吾舍依然,人间之熙熙攘攘素不乐有所闻。世之人,亦未尝有过问者。吾子乃后起之英,幸为不速之客,愿赠数言:‘毋屈于威,毋移于势,毋为饥寒变志,毋以拂逆馁气;小得不以自喜,小挫不以自贬,完养浩然之气,优游义理之域,以成古今有用之材而返浑朴精微之道’凡兹所言,其铭心勿忘。”言已,门声砉然,忽起而入,余欲再叩,已不得其门矣。
  惶然惊醒,倦眼朦胧,凝神默思间,惟闻树梢黄鹂,鸣声嘹亮耳。回忆老人言,不觉心中怦然,遂濡笔而记之。
  原载1916年2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2号
  严州旅行记
  吾校有校友会,第二学期例行必举行远足。今岁议定赴严州,自四月一日起至五日止。爰将所见、所闻、所感触者,分日记述如下:
  一日
  晨五时半兴,六时具腾。余本废止朝食已可五月,①今以远行,恐中途感饥,乃就食少许以果腹焉。七时首途,全队二百四十人,各御春制服,足芒鞋,腿绑布,精神体魄,两俱活泼,洵足当军国民无愧色也。②
  以昨夜天雨,路殊泥泞,行须慎。不且仆地,顾湿甚。履以破布条制,乃各逞其毛细管吸收作用,致两足十分沾湿。虽然……,此区区者,曷足介意。
  八时至江干。先是校中已雇就民船六艘,系振兴西轮而行,乃各就序入船。船之制法,前端锐而上昂,以板分上下二层。上层掩蓬、内边设榻以十数,榻间行路,夜亦作睡处。舟子多籍江山,家族均在舟中,盖以舟为家庭,亦即以舟为其不动产也。
  九时舟行,觉居处甚适,并不摇荡。在舟无聊,阅《机外观》一书,书为日文,渡边国武著。据序中言,渡边喜研禅理而谈政语学,展纸弄翰不辍。书名《机外观》,以示不俗。内分五篇,以“天空任鸟飞”五字名之。余阅“天篇”,语多警奇,然寓真理。节录数段于下,藉见一般:
  宇宙本自圆满,人生本自活泼,无不可为之事,无不可为之时。顾人自小之,所谓无绳自缚也。吾人处世,须有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涤瑕秽之概。
  灵魂是眼,宇宙是书,以活眼读活书。
  处危疑,弄危机,唯不欺二字足以了事。不欺己,不欺人,不欺造化,天地神明皆将敬礼之,何况含气之伦?
  凡此所言,皆足高尚人之思想,振作人之志气,而知人生之可贵,不当自弃也。而“以活眼读活书”一语,尤足药吾侪:仅知死读古藉,墨守成说,以为智识惟限于书,聪明无如古人之误见。既而出立舟端,放眼四瞩,不禁胸襟恢廓,意气跌宕,真有如此书所谓山色水光,开豁人之眉宇。大笑一声,天空海阔,经天纬地,极大事业须由此种境遇紬绎而出。彼穷年兀兀埋首于世俗、是非、得失中者,岂尚得成一事、立一业耶?
  忆余昔日由鄞往沪也,当舟出镇海关,斜阳余威,煊耀海上,闪闪作金光色,令人目眩,不可逼视;小岛错落,岩塞巩固,形势最称扼要,东望则茫茫无际,水天一色。其时心怀所感、耳目所接,均足壮我意气,宏我胆略。我固信海上生活实大有助于人之勇气与冒险志愿。今兹一线钱江,虽不可以大海喻。而以数百日闭居校中、见闻狭隘、意气消沉者,此游固大能与我以提醒剂、滋养料也。陆象山①云:“要当轩昂奋发,莫恁他沉埋在卑凡处。”此语足警发人深省矣!
  十一时半,船抵富阳,泊岸少时。考富阳即汉富春县,晋改名。明清皆属杭州,今隶钱塘道。距杭县西南九十里,矮城如堞,几疑石筑固岸者。富春山色,自古有名,面临浙水(此处名富春江),亦足自雄。自此上驶,天然风景,瞬刻千变,碧草黄沙,衡亘无垠;远山近水,转眼即逝;天空飞鸟,翱翔乎高岗之上;江面浮船,点缀于叠浪之表;起伏突兀,苍苍者吾知其为山也;交柯错叶,葱葱者吾知其为林也。舟行速而水逆增,白沫喷腾,似碎实凝,日光煊而波澜煜,层浪激闪,欲断又续。斯时也,胸怀莹澈,复我本然,气宇超脱,见我天真。窃思:吾人果能时存此观,时遇此境,得不谓之超人乎?
  下午六时,舟抵桐庐,轮之由杭上驶者,至此而至。再上,则水急滩多,不能行矣。
  先游桐君山。山之东麓,壁立江滨,险峻异常。西有石阶,历阶而上,弯回十三。以行太疾,及巅,已气喘不胜。顾山殊不高,惟势峻急,若不可攀耳!上建一亭,内奉张巡偶像,像御甲戴胄,貌狰狞,张口而空内,游人投钱入之,其声锵然可闻。据云:安禄山反,巡守唯阳,城陷,骂贼折齿而死。故像无齿,补之以钱(《唐书·张巡传》云,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烈血面,嚼齿皆碎”)。惑者疑为神,实则寺僧藉此以为敛财之具已耳!睢阳有知,目其不瞑矣!
  至桐君山之得名,余考黄帝时,有桐君其人者,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偎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以为君臣佐使;撰《药性》四卷及《采药录》。山,岂即以其名而名之欤?
  桐庐县治,即与山隔一桐溪而位于南。自山俯视,一目无遗,面积狭小,人烟寥落。治所无城,三国吴置,故城在今桐庐县西,唐时移置,即今治。下山既济以舟,游于其市。商业萧条,惟有洋货店数家稍觉辉煌,然仅洋货耳,惜哉!沿路不见一学校,闻有高小一所及国民学校数所云。游毕,返舟就寝。
  二日
  晨五时半兴,汲河水盥漱,殊觉清凉。晨曦初射,万象改观;水面返光,闪烁熠燿,形若高塔而倒置者。遥望连山峨峨,密林森森;白云出岫,晓烟绕郭。芸苔之花,色黄而鲜;尘嚣之表,气清而腴。斯时也,天机活泼,纤尘不染,心地光明,万顷无垠,殆太古羲皇时人矣!
  八时早餐。餐毕,视负牵者行于岸边小径,①径在山之腰。舟盖行于两山间,牵索凡四,欲速应增。桅修伟,竖立舟之前端,高且四五丈不等,索则系于桅顶铁圈上。如是其高者,备行于山径,使高下适于用力也。舟尾置舵一,无橹,橹设于桅之两旁。凡此均异乎吾乡所为,亦足增见识也。水滨多石块沙土。舟行愈上,水流愈急,水舟逆向,疾驶为难。
  十时许,有上陆步行者,余亦与焉。其地距严陵濑可十里,沿路皆沙质。山径间或铺以石粒,顾崎岖不易快步,且下垂绝壁,水流湍急,设不注意,则遗恨千古矣!望严先生祠,不可骤即。以山路迂回,上下成波状,且左右盘旋,成横弓字形,历一时许,始至。
  严先生者,我余姚先贤也。名光,字子陵,少与光武同学。光武即位,变名姓隐身不见。帝令物色,得之。除谏议大夫,不就,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其钓台即吾侪今日所欲游者也。
  拾级而上,正楹三间,奉先生像,须眉清秀,和蔼近人。吾知先生享天然山水乐趣,精神上所得幸福已无涯矣。有对联曰:“大汉千古;先生一人。”状先生者,可谓至矣。旁有客星楼。客星者,素非习见而忽见之星也。《汉书》载:“光武与先生共偃卧,先生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云。”是盖客星之名所由来。
  我姚有客星山,①亦由此故实也。钓台,东西凡二。奇石怪僻,嵯峨峻峭,游者须历阶上。阶无虞,数百折,较桐君山尤甚。天气奇暖,重衣袭身,颇觉疲惫,欲罢不能,乃随吾力而上。苏子瞻②诗“脚力尽时山更佳”,于此验之矣。既登东台,就亭稍憩。俯视一石,自地挺立,卓尔不群,余复拟上至巅,路叠石块,须注视而行,方免他虞。既至,乃为平坦之地,广可数亩,实非山顶。山顶尚遥,惟在下望之,盖如山顶耳!西台亦为谢皋羽哭文信国处。③高士谊士,并照千古,不綦盛哉!
  下午一时,下舟具膳。既经休息,未觉十分疲劳。时舟扬帆,藉风而行。两岸风景顿新,高山对峙,水流迂回,前后瞻望,恍若四围皆山,亦云奇矣。
  余以为,旅行意义,重在心灵修养,故必取富于山水奇景者,且必朴拙敦厚,其地不必以文明名者。若旅行而仅取交通便利之地或商业繁盛之区,以为能扩张见闻,增进智识,余意殊不谓然。智识,固人生急务,得之尚易。独至于浚发性灵,高尚情操,其机殊不易得。且集合数百人旅行远处,又属一生不可数遇之事。悟人生之真境,识心体之本然,赖有天生巍巍之山、汤汤之水涵养之,浸演之耳!今吾之游此地也,觉重山复水,蕴蓄无穷。敦俗厚风,尽是天机。设施纯乎天然,不假人工造作。于是眼高千古,心存八荒,灵犀一点,光烛四表。我躬虽渺小,而气度不可不宏邈;我生虽有涯,而精神且亘古永存,机心绝迹,纤尘无着,优美宏壮之情操,兼有并至。王阳明之“良知”乎?康德之“理性”乎?尼采之“大人”乎?郁根之“永久精神”乎?是时均流露发现,莫可究诘。我之为我,迥非昔日之我矣。
  窃以为,西湖风景虽秀,而无其奇;韵事虽多,而言乎高尚清亮,在在不及。如睹先生之风,足以药今世沉溺功利之弊。况西湖习染欧风,红砖白垩,粉饰画绩,是犹天生美人而喜效乡鄙俗女之行。由君子观之,必蹙额也。故余谓旅行地,必择富于自然风景者,断不可至热闹市场。盖无补修养,犹属小事;而伐性丧志,堕落人格,汩没良知者,实大憾也。吾侪师范生,其注意及之。
  三日
  上午七时,舟抵严东关。有轮船分公司、水上警察派出所、盐关、茶居及杂肆数处,有临东国民学校一所。八时列队至建德城中,即昔严州府治也。地在东关,西可三里。行时风厉,同学有落帽者。麦浪翻腾,浅草偃仰,至足乐也。城南临徽港,北跨高峰,堞形成三角,内作穴三。异乎吾县堞方而一穴者。俗称梅花城,其以此欤?
  至第九中学休憩。本校足球队先期函约比赛。余则乘暇参观校舍。有礼堂,为旧府学“明伦堂”,两厢改作自修室。东首为新建教室,系仿西式,凡三进,校内隙地尚多。阅是校校长揭示,谓“遵部章定,清明节植树,以振起社会重视林业之心”云。余按:严州附近多山,山多荒,大好地利弃置不顾,殊属可惜。今见知事出示:有林业试验场之创设。果能实力兴办,认真筹划,改易人民观感,庶能奏兴业之效乎!至于运动,有足球、网球及铁杠、浪木等。浪木,余于十二岁入小学校时,曾娴习之。然自十四岁迄今,以所就学校,均无此种设备,遂至荒废。今日试走,初时未能稳定,继则亦能如意。可知幼年练习实为最要。岂特运动如此,即学业亦何尝不然?要在工夫到,斯基础固耳!
  十一时半返舟,时舟已进泊南门外矣。下午三时起,自由游行。乃邀学友,循南门而西,游于城外,颇沉寂。盖严地偏僻,交通不便,风气犹塞。入西门,见有模范高等小学校者。入内参观,屋宇宽敞。教室、自修室、寝室俱全。只见一级上课,余室均空闲,不知何故。出至县公署门首。屋倾垣圮,景色荒凉。城隍庙则修茸一新,颇足观瞻。城内只有直街一,外此多隙地,栽培作物,几疑身游乡村田亩间。此外所见,有城区区立国民学校一所,校舍狭隘,学生甚少。宣讲所①数区,惟今日未见讲演。又有关岳庙,就关帝殿改者。并有万寿宫,金额辉煌,粉饰靡丽,然等诸昙花、鸿爪,徒留过去片刻之陈迹耳!
  已,乃步行回东关。以舟已还泊于此处也。当出东门时,见农业试验场,就观之。不见职员,地亩甚小,除植大麦、豆菜外,无复他物,盖亦美其名而已。
  严州有南北二高峰,隔江对峙,各有一塔矗立其巅。以鲜暇时,不克往游,殊恨事也!晚餐毕,入茶楼啜茗。探首外望,黯黮窈冥,残灯数点,忽显忽隐。游子客地,不禁感慨系之。其地有女,而以唱戏度日者。余考严州民凤,并不浮靡,其设此者,必有历史上关系。闻自兰溪下流,此风盛行,或者离家远游,长路苦闷,特为娱乐计,藉以鼓舞兴趣,其犹夷吾女闾之遗意欤!
  九时返舟就寝。
  四日
  吾侪旅行之同的地,已游一日,屈指行程,已届返棹之期。晨六时,舟乃启行,由是即离严回校矣。
  舟中无聊,阅达尔文《物种由来论》卷一。据新派生物学家之研究,谓凡物类,今昔异形,永远变形而不已者。其变也,据天择之理,循自然之法,各因境遇,按级递进,改其生机之造作,而日即于变,渐趋于良者也。夫吾人,亦一物种。自有世界,以至产生人类。其成立之初,固莫能详,而今正在进化阶历之上,希冀将来能产生伟大之人类,则可确信。然则吾人,可不于所赋受智性可能之范围内尽力发展,以助自然之无意识的劳力,而为创造优良人类之径路乎?
  十一时,复抵钓台。前次有未游者,乘此获偿宿愿。有疑钓台位处高山,距离江面无虞数十仞,果由何道垂纶?抑后人特为假设,以留纪念耶?余则以为不然,东汉距今,已逾千载,地理变迁,今昔异观,安知昔之江流果不异乎?今所见耶,沧海桑田,夫复何疑?
  下午,复阅《物种由来》,论物竞之剧烈,凛乎!吾人之不可不勉图自存之方也。三时许,抵桐庐,舟即泊此宿焉。为时尚早,乃登岸参观高等小学校。惟已放清明假,故学生、职员两俱不见。自修室以守约、主敬、博学、审问等名斋,共有十斋。教室、寝室亦全,旁为县教育会及宣讲事务所,亦均■焉无人。其左为县学,但见屋宇倾圮,瓦砾杂沓,荒草离离,令人有满目凄凉之感。返舟夜餐,旋即就寝。
  五日
  晨八时轮舟启行。吾侪六舟,即紧系其尾,直向杭州来矣。
  默念此行,所见所闻,足以涵养吾性,增进吾知者不鲜。惟反省内观,觉身心殊有不检束处,克己工夫,于此足证未能真切。故平日所讲,尽成虚语;平日所见,皆非实得。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最为的确不磨。吕泾野①语录有云:“用功不论在山林,市朝也做得。”昔终南僧用功三十年,尽禅定也。有僧曰:‘汝习静久矣。同去长安柳街一行。及到,见了妖丽之乡,粉白黛绿,心遂动了,一日废了前三十年的功夫。可见亦要于繁华波荡中学。”“夫智识愈浅,自信愈深”(英谚)。以为无妨大节,孰知白圭一玷,大德一眚,而铸错已成。吾辈青年,其可不刻刻谨防“长安柳街”哉!日常生活亦有异者:晨兴不能运动,一也;临睡未能静坐,二也;饮食无定时,三也;无从阅新闻纸,四也;不能废止朝食,五也。而苦乐关系之实验,今乃得之。
  曾闻经师授伦理学,谓快乐苦痛相伴而进,一端愈达其极,他端亦相随而愈臻其极;究其极度,竟可无间云。余平日以运动、细嚼、漱口为乐,今因不得遂此乐,爰感苦痛。夜间临寝,舱门均闭。以平日启窗睡惯者,乃不得不觉窒闷。由此可见吾人处世持躬,轻于从俗,固属不可;而立异自高,亦未之当。只求适乎中庸之道,斯已足矣!
  下午四时半,抵江干,乃整队返校。七时晚餐。八时就睡。回首五日旅行,无异春婆短梦。古人称光阴驹隙,良非虚语。而陶靖节①“及时当勉励”之句,诚今日吾辈青年之药石矣。
  1916年4月1~5日记
  原载1916年7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7号
  记与蒋竹庄先生之谈话
  今夏来沪,听讲于江苏省教育会附设“小学教员暑假补助学校”拟乘机访在沪名人,质疑请益。兹蒙黄任之①先生绍介,得谒见蒋竹庄②先生,询问关于静坐及废止朝食诸事。爰记其谈话如下:
  江:今年二十二岁,二年前,怀疑倾向、厌世思想侵袭我心,几欲举心身全部推翻之。懊丧无聊,咄嗟寡趣,可怖哉!此人生问题,至今尤觉惴惴。不知国中青年同罗此患者有几多人也?去年获读先生手著《静坐法》,恍然大悟,知烦闷郁伊,实大背人生乐趣。吾人所当为之事,正复无限,何可自暴自弃,不尽本务。而静坐大足增长精神,专一心思。故于去年九月起,即实行之。今将十月,不敢自信,特来拜访,有所质疑,幸请明示。
  在学校内静坐,苦无适当场所,乃就寝室床上作为静坐处。折毡作垫,晨间揭帐,夜间则垂,以同室者均至,有不便也。然空气究属不甚流通,未知有妨否?
  先生:能得空气流通处,固好。然苟不能得,亦属无妨。余昔者初习静坐时,不知何为空气,且紧闭窗牖也。
  江:书中谓初次练习呼吸,胸部应觉窒塞。又云,横膈膜当上下动作,然余均不觉。究竟呼吸能否获效,余不敢知,先生更有以益我否?
  先生:不惯正呼吸者,初次练习,脚部必觉窒塞,横膈膜不能上下动作。自觉之法,以得集力于下腹,即为收效之证。又,静坐功候深者,其胸腹交界处,外皮之皱纹必深凹,呼气时下腹突出,脐孔必向上,此即横膈膜上下动作之证(先生是时解衣,以示呼吸时腹部之现象)。
  江:余未静坐前,久练习深呼吸,气力亦能下注于腹。然则其不觉者,岂已收效于无形欤?
  先生:然。有深呼吸之练习以为基础,甚好。
  江:静坐日久,腹内震动,发生热力,余尚未觉。惟身体则左右摇摆。此则静坐数日后即现,不知何故?
  先生:起震动亦为有效之证。惟其成效不必定须震动。发生热力须功夫到,非短时可致。
  江:先生每次静坐,是否必有一股热力回环全身。
  先生:然。
  江:静坐前,余解衣宽带。惟冬季重衣裹身,甚觉不便。静坐后,在晨间则至户外散步,练习呼吸,夜间则即入睡。未知合理否?
  先生:如此亦可。冬季重衣而坐,血液不能畅流,宜改正。余当是时,全身解衣,另以被裹下身,以大衣披上身,则甚安适,不受拘束。
  江:静坐前后,可作劳力事否?
  先生:无妨。惟不可骤。如当劳力之后,先行缓步舒气,然后入座。坐毕,徐徐张眼,舒放手足。
  江:眼当闭否?
  先生:眼当闭,惟在夜间。因日间劳倦思卧,则稍张眼免致昏睡。否则,总以闭眼用内视法为是。
  江:欲心境莹澈,毫无渣滓,并非初学所能,先生果达此境否?
  先生:此境不易达到。吾人之脑,组织复杂而玄秘,念念相续不绝。况现在日问事烦,休息后终觉妄念多端。余入坐后,有时能有一分时间毫无思念,久则未能。惟有一法,当妄念起时,寻其来源以清理之。不使甲观念联于乙观念,再联于丙观念,呈不宁之现象。又,余在庚子年间,舍弃百事,一意静坐,长至二三点钟,曾有数次,能十余分钟全无念头。
  江:余以为妄念之起,多由精神欠涵养工夫所致,道德高尚者不难臻此。且多想或亦为一种惯性作用,以终日营营不息,无片刻休。依力学上惯性之例,自难骤行阻止。未知先生以为然否?
  先生:以生理、心理言,观念终无息止之理。惟正念可,邪念不可。人身各部作用不息,如血脉则日夜不停。脑髓在夜间虽休,迨一部休息一部已醒觉时,即复起动作。于是有梦。至于日间,更不待言,有如舞台,优伶出入,热闹非常。吾人宜如观剧者,有头有绪,不使紊淆就好。日本近来提倡静坐者有二派,罔田虎二郎与藤田灵斋是也。各有门徒数万,其势甚盛。其论观念作用,二者各不同。罔田派以无念为尚,念来则处置之,如释教、道教然。藤田派则先立一种高尚之念,专力注之,使其他杂念自不易生。然其扫除妄念之法,则其旨同也。
  江:余之静坐姿势,先生视之以为何如?
  先生:姿势甚好。继摸下腹,则不坚实,谓尚须练习。两足置法亦不甚自然。(继先生静坐,露其下腹,摸之如积气之足球,不能压入。吾知先生之功候已深,且先生能双盘膝,谓此更能固定,上体不易倾圮,惟较难耳。先生又谓:日本近有《静坐三年》一书,论姿势甚详,当胸部向后,腹部向前,臀部向后成三折姿势云。)
  江:余之静坐时间,每次不过三十分钟,先生如何?
  先生:初学亦不必勉强。余于有事之日,上午自五时起坐二小时,下午自九时入坐一小时。在日曜日,则上午或坐至三小时。
  江:余以为静坐与运动宜相并行。静坐以得心之和平,运动以得体之壮健,未知当否?且余于晨间未习静坐前,一周中必有五天练习徒手体操,二次练习徒步。今改为静坐,手足之运动似乎不畅,必伸手弄足,然后快也。
  先生:如此最好。余在商务编译所,下午四时以后。练习网球,惟同事多半老大,不喜运动,独乐寡趣,实行乃难。然吾人精神能主宰肉体,专务精神运动者,收效必巨,专务肉体运动者,未免缺憾。今人不识精神之高尚作用,若再不运用身体,势必更难补救。若精神运动十分完全,则虽欠肉体运动,无妨也。余去年至湘省考察教育,各校多邀余演说,余惟以静坐法为演题。余见各校中多有用功学生不喜运动,卒业时或病夫,甚至夭折者。此等学生若强以肉体运动,其性不喜,不如以精神运动诱导之。而师范生更宜注意,以其担负者重,造就者宏。今日之孩童,皆将来肩任事业之人。而教育之者,即今日预备为教师之师范生。师范生若无高尚之精神,不能养成善良之国民,故也。
  江:我国多数人偏于现实,役于肉体。欲图救药,诚非有精神上之补剂不为功。聆先生之言,余心滋惧,惧将来勿克负荷,有愧天职也。
  先生此外,有无意见为初学所应知者?
  先生:别无意见。所已知者,均告诸人。余颇反对前人心有所得、秘不示人。余所著书,乃倾吾所知,悉以告人。本拟早日印行,缘信者甚少。及观日本年来此项书籍出版甚多,乃促我实行。所幸得多数人欢迎,堪以自慰也。惟有一补助法,以助身体运动。即于静坐后,以左右手掌,交互抚摸头、颈、胸、腹、背、四肢各处以及全身,助血脉流行。若无暇为肉体运动者,此可代之。
  江:先生知实行静坐者多否?
  先生:甚多。大半为病而求愈者。然无恒心者多不奏效。若师范生来此者,则君为第一人耳。
  江:余之实行废止朝食,全出于信仰。而所以促我实行者,则为节约时间与节省费用之二念。今所欲告诸先生者,为实行后之经历。自去年十一月起,迄今已逾八月,前月校医检查体格,为55.6千克,较去年增进4千克,可见体重不减轻之说为有据。至于食量,昼饭如旧,晚饭增加一分,惟时间则不甚适当。因校中规定上午十二时昼饭,下午六时晚饭。故翌日上午腹内颇觉空虚。然余不购闲食(曾有二次购饼食之,实非得已),有时须远行,则略进食物。又,能耐空腹之说,余亦实验。此次余自杭来沪,上午七时食五文钱之馒头三个。在车中友人处食枫泾蹄胫约十之一。抵沪后,至下午六时始进晚饭,然腹并不觉饥,可见其效诚非诬也。
  先生:诚然。常人觉饿非真饿,乃因幼时多食、急食成习惯之故。是以稍有间断、即现不安之象。其实,食物取其滋养,贵乎细嚼。贪多快食,为害甚大。若真饿之情形,余以亲尝。其时余身非常快活,有如沐浴方毕,全身爽快景象,见有食物亦无贪恋之意,诚奇事也。伍秩庸先生现在一周中必有一日断食。吾人当不适时亦可实行,大有功效。在平常,早晨可进半熟鸡卵(置卵于沸水中约二十分钟即可取食之)或牛奶。以此非比固体物质,耗费胃力不多也。至于体重,余虽未曾实秤,然自觉较重于昔。进食时间,余亦如此,未见饥也。
  江:余有一奇想,佛言“一切惟心造”。余思此言,实在颠扑不破。譬如抱忧戚者,视环境皆萧索;存快乐者,视草木皆有情;猜忌心深者,视人皆议己;内不足者,视人皆诽己。此盖事实,无俟费解。由此可见疾病之来,亦由自心造成。不信鬼怪者,决不见鬼怪;则不信疾病者,亦必无疾病。希伯来预言者,所谓“我所恐惧者,必一一访我,而无有幸免”,此言可以深思。盖考之本然,人当无疾病,证之其他动物,可以推知。惟文化愈进,人为愈烈,斯疾病愈流行、愈推广耳。康德谓意力能制病情。余更广之,其人心中充实理性,自无生疾病之余地。揆之物理不可入性,理亦有然。未知先生亦以为当否?
  先生:君言良然。日本有新出《健全原理》一书,亦言人不当有疾病。余现已译成其半,四五月后可以印行。至于佛书,程度甚高,余甚爱阅。其《大乘》所言,足赅近世西洋哲理,实最高深闳博之书也。凡事能以心作主,立定主意,肉体自不能为累。余之静坐,已愈百病。惟二十余年之痔疾,属于肉体的,且久而益顽,非精神方法可疗。余欲割去之。家人谓,体弱割去,恐有不测,均泥余。即素稔之医生,亦以为不可。余则以为死亦常事,何足介怀。遂于今春决意割去,竟告无恙。可见精神作用,势力无匹。且肉体之快乐与苦痛,每相因而至,乐去即苦来。如贪食生病,其例正多。余于肉体之苦乐,视之相等,均不为意。惟精神快乐,乃绝对之快乐,可至无限。试问静坐之极,亦有危险事否?常人迷于浅见,不识精神修养,实为大愚。又,矫揉造作,违反天然,为疾病之原,其说亦信。若能于衣食住三者根本解决,衣求蔽体,或竟能参用裸体;食惟蔬素,足以养身;居不华美,或用露宿,务使人类循乎天然法则,发展天赋能力,吾知疾病二字,决无此名称矣。
  江:余近来信仰心颇盛。数年前惑于狂说,被无神论屈服。今则悟人生不可无信仰,即不可无神。惟余未入耶教及佛教,乃信我自己之教。我名自己心目中最聪明最圆满之神,曰大我。以安顿我之一切信仰、希望。肉体虽履平地,而观念则如高居地上,能周观四围,恢廓胸襟。吾信此为精神修养之最切要者。
  先生:吾人虽不必入教,要不可无神。神者非他,实自己之心。科学家虽发阐玄秘,而不可思议者仍触目皆是。如以太引力,果为何物,能详解证明之乎?故吾人当菅精神生活,不以肉体之存亡为实际之存亡也。余当静坐时颇有此境,视此身全属外物,与我丝毫无千。精神快乐,诚无涯哉!
  江:余近来心甚安静,脑亦明晰,遇事不遑遽,或亦静坐之效欤。
  先生:然。废止朝食能使头脑明晰,静坐则能使体气和平。余素心易怒,虽自知而不能禁,但今渐渐消失矣。
  原裁1916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8号
  学生与国语
  太虚之中,有无量数之星云焉。无量数星云之中,有块然而凝之地球焉。地球之上,动焉,植焉,鳞焉,介焉;飞者,潜者,走者,跃者,森罗万象,已极陆离,乃复有灵长万物之人类焉!天之所赋于人者,厚而备:有目以司视,有耳以司听,有手足以运行,有口胃以荣养;心为发血之枢,脑为知觉之主,造物构人可云巧矣!而人,乃不知保持之、发荣之、增进而利用之,于是有目而盲者,耳而聋者,有四肢而残废不用,有五脏而噢咻时闻者。推而至于筋骸则麻木也,心思则枯索也,各种机能多不能尽其长而善其用也。呜呼!天所以赋与人者,无乎不同。而人不知图报,藐视之不足而又加摧残也。此吾所为痛心疾首,曰负苍苍者,实已甚也。言语为人间要素之一,吾故专论及之,冀明所以当注重之理也。
  自斯宾塞氏进化的快乐说倡,①于是社会为有机体之解释定。虽然人与社会之结合,果由何道?或曰同情,故社会之利害关切;或曰模仿,故社会之进趋符应。不知二者尚非肯綮之论。其最要者有一物也,无形可睹,无迹可蹈,手不能掬,肤不能触,通中外之钥,承今古之道,得之彼此有契洽之机,失之尔我乏情谊之感。然则是物也。果何物也?曰言语。是盖言语者,人间传达思想感情之道具,亦社会我养成之要素也。我之心情何由发表,人之心情何由领受,无非赖言语为之介绍。古人所创作,今人何由继续;今人所研究,后人何由承受,亦无非赖言语(广义的)为之机括。
  故言语者,人间所独有,他动物所不具者也。狮之吼,犬之吠,马之嘶,狼之嗥,猿猴之嚄咋声也。发乎自然,动乎情感,非所语于传达思想之言语也。吾人遇惊则吁,逢悲则泣,亦声也,物所同也。然当惊时,而呼天怆地发嘘唏之辞;方悲时,而忧闷郁伊出嗟叹之词。若此者,不复为声,实为言语。言语,实人间灵妙之利器也。且动物表示心理,惟有直接自然,限于彼此接近之一时。若距离辽远或时代隔绝,则绝无授受之机会。吾人则不然,一人所思考者,转瞬周遍全体矣;一地所发明者,寝假悉闻海内矣。故人类有社会思想之传达,而动物无之;人类社会之思想有进步发展,而动物无之;吾人有言语之利器,可以上承过去,下启未来;动物无言语之利器,即令经验有得,思想进步,不过及身而止,身死,无余物矣。故动物,可谓为无社会之思想者。而吾人,则为有社会之思想者。惟其为有社会之思想,故社会我得以养成。社会我之养成,实社会进化之要素也。然则,言语可不注重乎哉!
  古之哲人知言语之重要也,故宣圣施教,列为专科。宰我、子贡,乃擅厥长。①欧洲学制改革多次,而语学终于不废。今我国国文课程,话法教授,①亦所规定,诚以言语为社会进化之媒、感情疏通之钥,圆雅为贵,练习是尚者也。且处今之世,言语之用愈繁,而愈重外交谈判也,议场发表也。一政策之宣布,令人信从也;一学说之主张,尽人无间也,非得语言之用,莫能竟其功。文章虽亦为传播之助,然纤悉无遗、丝毫不苟。固无论文章之不如言语。而一言之下,闻风兴感,令听者诚心悦服,恳切无间。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此语言奏效之速,万非漠然无情之一笔一纸所可比拟者也!况文字之作,后于言语,功用不过济语言之穷。而推本穷源,不得不曰:言语乃文字之母也。不然,孔门四科,言语何以位文学上哉!由此以观,谓言语可忽视者,必为誓言矣。
  今之言者,动曰保守国粹。顾考其实,则所保守者无他,经学而已,词章而已。不屑小视国粹,敢以抱残守缺自命,敢与新学新说为敌。呜呼!若而人者,国粹为何之未辨,顾沾沾自喜,号于人曰:“我保守国粹、提倡国粹。”曲学阿世者,复从而附和之曰:“我辈当保守国粹,提倡国粹。”宋人宝燕石,自命非凡,不亦可愚之甚哉!夫所谓国粹者,一国物质上、精神上所有之特长,由国民之特性及土地之情形、历史等所养成者也。国魂,为国家生存活动之本。而国粹又产生国魂之源泉也!一国之国粹,必一国所特擅而独有。生于其间者,浸润濡染而不自知。故凡道德也,历史也,言语也,文字也,皆国粹也。愈久而愈著,愈传而愈明,根深蒂固,不虞撼顿。外族侵吾者屡屡,终无如我何者,此即国性发扬之特征也。况今之灭人国者,以灭其国之语言为务。波兰、印度前事可鉴。诚以一国之语言,足以感应人心,鼓舞民气。固有之俚谚俗语,具有孕育风俗、酝酿思潮之能力(培根有言:听一国中之俚谚,可藉知其国民之天才与其机智及精神)。不先毁灭,终必我患,故移绝其根株,毋使复有萌孽之机。其计惨礅无伦;其术柔曼可图。吾鉴于我国前途,诚不禁悁悁以悲,悚悚而忧。故吾特有注重国语之要求也。
  且人不可无希望,国亦然。为国民者,不仅保守国粹,不使他族凌辱己也;必也谋所以发挥之道,以同化他族。我国国语,盖有为世界语之资格者也。生存之古、世莫与比;使用之广,人乃瞠后(我国语之使用者,达四万万人,今所通用之英语,不过一万万人耳)。且我国侨民,遍乎全球,果能尽力发扬、必获有成。然则,吾人可不知所勉励哉!
  我国伊古以来,日常交际,以沉默为守规、寡言为风尚。故圣人虽设专科,而继续者无闻。以孟子之讲道辟利,乃蒙好辩之讥;苏秦、张仪之徒,恃三寸之舌,说君相而握相印。一时,捭阖纵横,云起泉涌。学术研究之盛,亦以此时为最。顾世人轻视辩士,以为不足道,此风遂渐熄。历唐宋而制举①兴。人习于功名利禄,埋首窗下,钻研古书不缀。经元明而愈甚。于是迂拘成风,嚣喑成习,居朝惟闻唯唯之声,在野独无噰噰之词。嗫嚅啽默,不以为鄙;喭喭谔谔,乃目曰狂。迄今坛坫反舌,外交失败,议场钳口,内政丛脞。国于世界,几无与立;民游海外,恒遭白眼。我四千年文明古国,势如遇狂风急雨,有不克抗拒之力、不堪摧残之象。呜呼!生而无可言之具则已,生而可言,乃强之不使言,抑何其愚而可笑也。故修明国语以复本能,以为国光,实不容忽之事也。
  吾侪学生,正当育年,精力强盛,志气豪迈。国计民生,艰巨事业,均须分负仔肩。而国粹所系,尤当发挥尽致,力谋显扬之道。国语为联络全国国民感情之要素,领受发表思想之利器,独可忽视不顾乎?民德衰颓,民智闭塞,振袯启牖,端资我吾为木铎。则言语又为利达之具,否则,纵具热心,怀精理,而出言营营,呫嗫讷涩,有不令人倦而思返者乎?况今日游学者众,冀采取外邦之长,贡诸祖国。若不精通国语,必觉隔阂甚多,殊非所以报国之道也。学生与国语关系更切,吾故特别揭橥之也
  或曰:今之世亦异乎古所云矣。上者,议论多而成功少,坐而言者,不能起而行;下者,利口捷给,谗谤盛兴,滑稽乱俗,诐辞惑人。识者,方谋戢之之无术,子乃扬言提倡。独不虞煽其波而长其恶乎!应之曰:否,否!力学公例;主力强者,反力亦强,趋于极者必反于极。世唯有谨饬之人,世乃有狡黠之人。物理、人情,同此公例,何于言语而有违?余所欲言者,去其偏而得其正。将以明言语之用、通言语之法焉。是故勿谎、勿夸、勿固、勿谑,勿沓,勿俚,言语之里也;有统系,有抑扬,宜明确,宜简约,言语之表也。于是,数者能实习之,必能出言有序,斐然成章。庶几完天赋之质,无愧为万物之灵乎!
  原载1916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8期
  参观上海盲童学校记
  民国五年八月九日,下午一时三十分。江苏省教育会暑期补习学校同学二十余人,由朱少屏先生介绍,前往忆定盘路盲童学校参观。
  既至,校长傅步兰①先生(傅兰雅博士之公子),降阶相迎,引道入室,则见手工成绩,盈案满架,检其种类,有折纸、织纸(与普通小学初步制作相同)、藤篮、短褂(校中有缝纫科)、草帽缏、线带等。其中又以藤篮为最多,形状大小亦只一种,实最适于实用者也。闻其制品为参观人购去者,已不少云。
  其时,适有一生编篮底,用手甚为熟巧。室内并悬有木板制亚洲地图,陆面约高洋面分许,以别海陆之界;洲中各国疆界,以连续凸点为记;重要地点,亦置一凸点,如是可一摩而知。又有硬片纸地图及图画模型,另用白板纸照型印出,分给学生,其制甚巧。英文月报、中国古文,亦置凸字符以便诵读。谁谓盲人不能博古通今哉!
  继入唱歌教室,则见学生八人,分三列就坐。幼年不过六七岁,长则十二三岁,桌依身材长短而异其高度。时弹风琴者为一二十余岁之盲人。奏复音,手指运用颇正确。询之,则为汉口训盲中学毕业生,至此地才六月云。唱时学生齐起立,闻之觉另有一种愉快之风。瞽者目不能视,而耳则聪,习乐实其擅长事。继傅先生令十七龄学生弹钢琴。不料纤纤小手,竟能弹数曲初步复音。询其学历,不过半年。习琴只及六月,不亦难能可贵乎!又令立凳上,朗诵英文歌词,亦甚纯熟。于此不特见是儿之聪,又足证盲校教授之得法也。
  记者于此又有感者,则傅先生夫妇二人,一举一动,一言一令,无不体贴入微,悦声悦色,可谓深明儿童心理者矣。歌毕,令一生用写字器写字。①当由朱先生读中文数句,闻声即以刺字之针,于置定之铜柱内作点(即写字),迅速非常。续令他读之,稍行抚摸,即冲口而出,且颇的确。继令一生计算,而其运算之速,实不亚于普通小学之儿童;同时令他生心算,两者答数均无差误。又令某君用打字机写英文凸字符号。其后,更用正式英文打字机,其迅速正确,与明眼人诚无以异。教育之力,不亦伟哉!
  后至膳堂,傅先生令六生作体操。亦照普通程序,先整队报名,然后动作,操哑铃甚纯熟。据傅先生言,二月不操,则其练习功深可知。其时,傅先生弹进行曲以代口令。窃以为盲者闻之,必更欢悦无量。哑铃操毕,继以徒手,而以下肢之动作多左右前后跳跃,学生非常高兴。是盖补救平日不多用足之意欤!后令翻筋斗、跳凳。最后为叠人戏。法以三人伏地,二人叠于其上,一如伏地之形,再一人双足跪于二人身上而上体直立;忽一令下,即倒下,仍立平地。此其举动之敏捷、之勇敢,恐普通小学儿童为之,亦不能有加。
  至是,参观学生成绩毕,乃周览浴室、盥洗室、寝室、厨房诸处。又于走廊向壁设一梯,上通楼,预防失慎时下楼之用,平日则恒练习之。参观毕,复返之手工陈列室休憩。同人以其藤篮、穿珠、手工成绩优良,多愿购买以作纪念,计共值代价八元之谱。
  先时已蒙傅先生惠赠《盲童学校报告书》一本,此时又蒙分赠先生自著《慎防目疾论》及《保护婴儿目光要法》各一份。厚情高谊,殊可感也。时已四句余,乃兴辞而出。
  原载1916年8月《中华教育界》第5卷第8期
  说人
  人与万物并生,类也。类无贵贱,而人独翘然超出乎万物者何耶?或曰:人能言,能笑,能直立步行,有才智,有情感。稍进者则曰:人能结群,能创作。不知生理作用,断不足以代表人之特质。其他诸说,亦未能精确致密,究非探本之论。论理学定义规则上所谓偶有性,非本质性也。然则人之本质果何若耶?以最完全、最简约之言表之,则曰:人者有人格者也。为人格的生活者也。人格者,为吾人权利及本务之基础要件。即人之所以为人,而与非人相区别者也。
  今试就其意义、特色、内容三者,分别研究之。
  一 人格之意义
  德国人约瑟曰:“人格者,为根本的自立的精神之出发点,而吾人活动之源泉也。一切知识、才能,皆为人格之附属物。惟有人格以统御之,而后知识、才能乃克为用。”格尔赫德布第则谓:“人格者,以精神生活为基。而精神生活者,非外界之附属物,而自己生活之特性也。”其阐人格之意义也,义较艰深,不如日人浮田和民说之显豁,特为节录如下:
  尊重人类之品格,为普通道德之第一要义。不明普通道德之原理者,不足与言人格。人格之定义有两种特质:第一,所谓人格者,为对事物而言。事物自身无何等之价值,事物之有价值,乃因人类而始生者。故人格之第一义无他,即表明人格与事物之区别,并具有使用事物之绝对的价值者也。人格之第二义即由第一义生出,其意谓人格为事物之主。又为事物之目的(即使用事物之本体之意)。故人格必具有管理事物之意志力。备具人格之人类,必本自己意志之自由,以取善避恶。苟无此能力者,是与事物等耳。凡人之自己不能辨别善者,不成为道德行为。又因人之命令不得自由之行为,亦不得云道德行为,自由为道德之基础条件,是即人格之第二义。故简言之,人格之所以当尊敬者,因人有绝对的价值及意志之自由故也。
  如氏之说,其于人格之性质,可谓阐发详尽,稳健适切者矣。彼哲学价值论,所谓事物之价值,无不由主观之意志而发生者,亦犹是意也。
  二 人格之特色
  人格之特色有四,曰自己意识、自己活动,自己发展、自己牺牲是也。
  自己意识。亦曰自觉。即吾人之心,有知自身,识自我之作用也。彼无机物单为诸关系合成之结果,无自己,无表里。所谓自然,无核又无壳者,固无论矣。即如禽兽对于自己亦无明了之观念,盖自己之行为与为行为主体之自己,自己之精神状态与为此状态之自己,举不能辨别之,即无辨别自己与非自己之能力者也。而人则不然,有自觉作用,能辨别自己之永久的方面与现象的方面;能辨别自己及自己以外之一切物,又得为自由之行为,是实人之特征也。保持经验之统一及过去未来之自我得有凭藉,皆自己意识有以致之。且感现在之不满足,而求其所以满足之方。于是有所谓目的、所谓理想者浮于观念,经比较、考察以决定进行之途径。是岂他种动物,仅为冲动的本能的活动而无道德之意味者所可同日语哉?故曰自己意识为人格之特色也。
  自己活动者。其活动之原因,纯为自己活动之目的,亦为自己即自立目的。以自己之能力求其到达,因以引起活动之作用也。申言之,定其目的者非他,乃自我也;实行其目的者非他,亦自我也。以言目的亦仍为自我之内容。如我欲读书、我欲就眠,书与眠非目的也,而以读书之我、就眠之我为目的。即自我者在于自我之内,不在自我之外。此求比现在略胜一筹之自我,实欲望一般之形式也。欲望有种种,由自己决定选择其一,于以形成动机而发为行为。故活动与意志自由之关系甚为密切。而此自我即负有道德的责任。此自己活动所以为人格之特色也。
  自己发展。可谓为自己活动内容之状态。吾人既能觉自己之缺乏,又必立满足缺乏之目的,追求自己之理想,而为活动,使自己达于更善更优之境,以冀实践其目的。即所谓自己实现也。换言之,现在不完全之自我,使为完全之自我而已。即使今日之自我,更向上发展,令渐接近于完全之人格。于无穷年代之后,或可设想臻于理想之态度而已。然视其人格发展之如何,而道德问题终不能离此。自己发展所以为人格之特色也。
  自己牺牲。亦曰自己否定。盖吾人欲成立理想,我不得不排斥为理想我障害之习惯我。此与自己实现相待而成。自己实现,为实行良心所指示。而实现理想的社会,我之作用自我而完全无亏,固无自己牺性之必要。然现在之自我,缺点甚多,冀向上进化发展,而否定非理想的部分,则自己牺牲在所必要。故无自己牺牲,将无自己实现,两者不可离之关系,有如此者。此自己牺牲所以为人格之特色也。
  三 人格之内容
  就人格之内容言之,昔之学者取义极狭,大抵以睿知为表征。暨乎康德,义乃深广。康氏以为人格云者,谓人由自然的状态而进于独立的状态,乃自觉且自动之主观也。虽然彼疯狂之人,吾人不认其有人格者何哉?以彼之所为,皆属盲目,而出乎常道以外者也。即不负道德的责任,又无理性可言者也。故人格之内容实分二种。
  一曰道德。就上所述之特色无不与道德相关。故吾人修养之第一义,无不曰道德。虽然道德之性质不明,终无有能合乎道德之精神者。兹就吾人普通理想所可及之范围而明白浅显者言之,则道德者实含有普通与统一之二要素也。世人往往有宗教家教育家道德应高尚,政治家、实业家道德可不顾及之思想,不知此实为误谬之尤者。盖宗教家与教育家决非为道德之专有者。道德亦决非为某群人或某阶级人所独具。凡圆颅方趾同具心灵者,即有道德的使命与之俱来。无论其为教育家或政治家,亦无论其为显贵者或微贱者,其有当守道德之义务,固无人而可或异也。此所谓道德有普遍性也。世人亦有为教育家博谨直之名,一入实业界即为弄权谋术数者;为宗教家洁身自好,一更其职即为放纵之生活者。又有在社会称盛德之君子,而在家庭为狠戾之主人者。又有在乡里规步距行,一旦游于通商大埠,为放僻邪侈之行而视为当然者。若此之因时地而改常行,随职业而改节操,前后行事,判若两人,下以道德的判断,决不能谓之善良。盖不愧屋漏,慎独克已,实为道德有统一性之特征。故吾人无论独居或集会,无论在家庭或在社会,亦无论索居学校,抑或出外旅行,随时随地均当对于良心负其责任。以同一之心,为高洁之生活,是吾人修养之目的也。
  二曰理性。生理组织不足以代表人之特质。盖凡属动物,均有动物的系统,即感觉缺乏及冲动之机关是也。唯人,不仅由感单纯之缺乏而活动,常由于意识而起活动。康德所谓“人为理性的存在物”盖指此也。试诠释之,犹有四义:
  1.有观念之代表作用,即有概念是也。凡观察所得之事物,抽象其共通点而结合为一,以存诸脑中、不致如紊丝,如散沙而,无所归宿。简吾人之脑力,促科学之进步,实赖有此概念以绳之故也。
  2.能着眼于远大之境,不拘拘于现在。故既能了解现在之世界而作智的概念,又能了解将来之世界而作实践的概念。且常存想于不可思议之境而冀阐玄妙之理,为一种理想所驱,以赴于一鹄。简言之,即人欲求成功者也。
  3.人能善处不幸,谋消遣之方,求解释之路,不为喜怒所困,不为苦痛所迫。哲学、宗教之起源,多为慰藉不幸所致。有时且为谋世运之进化而忍目前之苦痛者。英儒颉德所谓“牺牲个人以利社会,牺牲现在以谋将来”者是也。
  4.吾人之生活非仅为一种受刺激而活动之时间的及空间的经过,实为具有精神作用之生活。对于吾人所有之种种能力与活动统一之,浑括之,以达乎自觉之域。接触外界之实在,主宰自然之事物,又以已力变化之,造作之,精神不息,努力不怠。故吾人之行为,有一定之意志、一定之目的。其性质非受动,乃能动也。
  原载1916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3卷第11期
  浙江中等学校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之感想
  凡事难于创,历经艰苦,理得于心,始可人意。此无他,阅历,经验,可与事实以指导与补助也。吾浙之有中等学校联合运动会,此特其嚆矢耳。后之继是而兴者,将十百次而无有已也。规模粗具,良效待征。然吾于此首创之运动会,已得精神上最深切之教训矣。请晋述之。
  当举会之三日,无日不雨,运动场内,几尽为运动员、干事,而无来宾。人将曰扫兴尽矣。孰知否否。团体运动、田径赛运动,乃于纷纷雨点中行之。运动员将曰,雨何物耶,足阻我之进行耶!心目中曾无毫发之畏馁,而安之若素,此足证意志坚决,事无不济,精神所至,功无不遂矣。以是知苏氏人岂有勇怯,要在视势驱之之言,犹有未尽。何则?彼屈于势,迫于不得已;此则出诸努力,非勉强而行也。又足感者,吕会长躬冒风雨,①勖我运动员曰:“此日之雨,其殆战阵之子弹欤?际此时也,不足养成军国民之气概耶!”又曰:“岁寒知松柏,疾风知劲草,天雨何足介意,吾侪之精神因此益显矣;不特不恶之,且喜天之福我侪,而裨以良机会也。”呜呼!人非木石,畴不思奋,于是运动会之成绩,竟收效于纷纷之雨点中。鼓励运动之精神,激起勇敢之美德,养成耐劳任苦之习,深味栉风沐雨之旨。而社会文弱之恶习,斯文怯懦之弊风,胥将于是焉而摧陷廓清之,此足以振起社会尚武之精神者一也。
  我国人蒙病夫之讥也,久矣。盖谓其无活泼之气象、奋发之精神,遇事则畏葸因循,意志则薄弱无能,以温文尔雅为良习,以拘谨退让为美德,其活动之天性,盖已摧残尽矣。尝闻英人以好野外运动著,上自秉国大臣,下至贩夫走卒,无分老幼与僧俗,鲜不视运动如生命、以野外为乐土。伦敦一隅,平均五千人有足球场一,棒球组七(一八九三年伦敦市会之报告),而公共运动场、俱乐部运动场、儿童运动场、学校运动场、私人运动场,在在触游人之眼。碧草广土之上,时见有飞空之球,而人山人海,以参观其运动也。新闻纸之记载,必有一页为运动界之报告,其他运动、游戏之专门杂志无论已。校长聘教师,必询以擅长棒球、足球否。此其注重可知。彼之旨趣以为,新鲜空气,等诸饮食;有力运动,无殊睡眠。是故英人具活泼敢为之气象,发而为运动、游戏。而既热心于运动、游戏,益以增进其活泼敢为,有高瞻远瞩之气宇。或有顾虑其弊,流为专门,成为职业,耗时废财(自一八九五年至一九〇三年英人为观足球部争“胜利之杯”,共费时间二千七百万即三千年以上,又费入门金六百二十一万千三百十九仙即三百另十万五千余圆,而参观其他运动者尚不计也)者,而要非所语于吾国。吾人一念及国人,即联想其委靡怯懦;念及士子,即联想其斯文白颜。言女子则曰体态袅娜,弱不禁风;言儿童则曰循规蹈矩,少年老成。凡若此者,不几成为一全国人脑海中牢不可破之概念欤!余谓此实病夫之名所由致。欲图补救,惟有先使活动其身体,而后有活动之精神随之,发扬之气象继之。而学校实负提倡之责,普及其影响于社会,以一新人士之观感。则此次联合运动会,庶足为达兹目的之方便欤。此足以鼓励活动之兴味者二也。
  我国人又以无团结力、势如散沙见讥于外人。即吾人自身亦未敢讳言。试观无论何种集会,其表非不灿然可观。顾考其实际,则群言庞杂,意见纷歧,不从全体关系,认真讨论,只知一身利害,强事争辩。卒至筑室道旁,迄无成就,尔诈我虞,长贻恶感。外侮频陵,可缓图也;民生疾苦,可搁议也。故曰“四万万人,犹四万万国”。吾闻此言,诚心痛而无以自解。不观彼英人乎,以养成共同一致之习惯,热心运动;而运动之结果,愈增其特性,而益加发扬焉。此其良法可师也。此次联合运动会,诚不敢谓足臻此境,然吾以为精神上已受无形之接合。其一,政界。昔之执政者,妄自尊大,视运动儿戏耳,有不足邀其一盼者。今则省长而兼会长。开会之日,使节躬莅,与其他办事员共同商酌。会毕之后,又集各校职员,会议第二次进行方法。此足以促进官民间和衷共济之精神者一也。其二,教育界。集二十余校之教职员,为握手言欢之机会,使吾浙教育界有共谋进行之趣向、联贯一气之希望。此足以为教育界进步之发轫者二也。其三,学生界。两浙学生,平日素鲜往来,间或旅行所至,亦仅短时间一面之缘,犹如陌路相逢,不足深留印象。今则接席比邻,至三日之久,出其成绩,相较于广场;审其举止行动,得窥见校风之一般;观其竞技运动,可理会地域之关系(金华人善跑,宁绍人善跳,均与其地理环境有关)赛球一端,又足通彼此之情谊,是虽无形式之寒暄,已具有精神之感应。毕会之后,追忆某处之学校如何,某校之学生如何,不难得其仿佛。是实足为感情之联络者三也。此三端者,犹就内部运动员、办事员言之耳;以之对外,即可以团结力之巩固表之。他日由一省而联合数省,而联合全国,要以此为之权舆。此足以涵养共同一致之意志者三也。
  由上以观,则此次联合运动会,影响于一般事业者甚大。学校教育,在我国本负有提倡社会教育之责。吾侪学生,即为实施社会教育之人。今以三日之光阴与劳力,搏得此最切要之效果,庶几为不负初衷欤。是固足为吾人永久之纪念,吾又乌能己于辞。其他施设布置之未臻妥善,要未尽足为第一次咎者也。
  据1916年12月《浙江中等学校联合运动会报告》(自刊)

附注

①“杨子”,杨贤江自称。 ①“度止朝食”,是从日本传入的一种疗养法,经蒋维乔著《废止朝食法》一书推广介绍后,风靡一时:杨贤江与同一寝室中的十余位同学也相约效法。该法要求,不进早餐,每日中、晚两次进食。 ②“军国民主义”,为民国初年所颁行的教育宗旨中的要项之一,意在养成学生爱国尚武的精神和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此处的“军国民”,实就军国民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言。 ①陆象山 即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学者称象山先生。雨宋思想家、教育家。持“心一元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陆王心学”的开山祖。 ①“负奉者”,即纤夫。 ①“我姚”指杨贤江家乡余姚。 ②苏子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诗人。 ③“谢皋羽”,即谢翱(1249—1295);“文信国”即文天祥(1236—1283)。南宋景炎元年(1276)谢翱率乡兵数百投奔文,参加抗元,任咨议参军。次年兵败后,文天样被,俘,谢翱脱身匿于民间。1283年,谢翱闻文天祥被害后,登严子陵钓台祭奠之,并作《登西台恸哭记》。此句即就此事而言。 ①宣讲所 亦称宣讲事务所。清末民初专门施行社会教育的设施。后为民众教育馆取代。 ①吕泾野 即吕柟(1479—1542),字仲木,学者称泾野先生。明代学者、教育家。 ①陶蜻节 即陶潜(365—427),又名渊明,字元亮,世人私谥靖节。东晋诗人,志节超逸,主“不能以五斗米折腰”。 ①黄任之 即黄炎培(1878—1965)号韧之、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毕生致力于提倡职业教育,时任省教育会副会长。 ②蒋竹庄 即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佛学亦有精深研究。当时出版了《因是子静坐法》和《废止朝食法》二书,对杨贤江影响较大。 ①指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创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该学说认为社会是个有机体,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就象生物体和细胞的关系一样,并依照进化论中的变异、自然选择、遗传等原理发展,同时提出了“适应环境就是快乐或幸福”的命题。 ①“宰我”,亦称宰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高足弟子之一。他能盲善辩,曾受孔子之命“使于齐”、“使于楚”。“子贡”,即端木赐(前520—?),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的高足弟子之一。他反应敏捷,“利口巧辞”,被孔子评价为:“辩人也,丘弗如也。”此句实指,圣人及圣人之门生亦擅言语。 ①“国文”后改为国语、语文;“话法”即语法。 ①制举 亦称制科,为科举制中临时设置、不定期取士的考试科目。此处用以泛指科举制。 ①傅步兰 即乔治·傅兰雅(GeorgeFryer,?一?),约翰·傅兰雅之子。曾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专门研习盲童教育。1911年受家父之命,主持创设上海盲童学校,并长期主持该校校务。 ①“写字器”,指盲文书写器,使盲人能准确地刺写六个不同排列位置的圆点(布莱叶盲文),为盲人的书写提供方便。 ①“吕会长”即吕公望(1879—1954),原名占鳌,字戴之,浙江永康人。时任浙江省督长,又兼领此次“联合运动会”会长。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