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之一学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183
颗粒名称: 我生之一学期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18
页码: 15-32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生之一学期,原载于1915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2卷第6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学期

内容


  此我生一学期之小说,阅者诸君,初不知我生为何如人,若脱空而来,顺便说去,吾知诸君心中,定有不谕其所言者,故先将我生之小史,为诸君告。我生者,籍隶浙东,家素寒微,僻处乡隅,苦限闻见。年十五未尝稍露头角。其明年,毕业于本区之高等小学,因生计问题,其父欲命我生应某小学之聘,使执教鞭,俾得馆谷助。我生闻之,不成寝食,若有无量苦衷,欲诉而不忍诉者。嗣而流涕告父曰:“父亲乎,儿知教师之职务,决非可以轻易担当者,儿以高小毕业之程度,遽出为人师,微独于教育上之原理未能明了,即于科学上之文字句读,亦恐自误误人,将来如乡村学究,不免为教育界第一罪人,思之殊甚惶恐。故就儿愚见,莫如再入师范学校,研究教育上种种原理,业以五年,则智识当较今为进益。儿身得有根柢之学,谅不患无用世之时,是于家、于儿,皆得有莫大之希望,望父亲裁夺之。”父闻我生言,亦含泪言曰:“儿志甚佳,我亦何忍强夺,以图目前之生计,而不一计及将来,儿果能自勉,为父母者,自当鉴谅之。儿其努力,毋负老父之厚望也。”时适冬季,本省师范学校方举行补考,我生乃承命应试。一介行李,拜别双亲,去也一声,三副泪眼,父曰勉旃,母曰珍重,而我生就道矣。我生至中途,又自念曰:“我今兹犹能出而求学,皆出慈父母之所赐,岂非我再生之日乎?我何人,斯敢不自勉!”抵杭投试,幸蒙录取,遂入校为师范学生,乃自署曰“我生”,人亦以我生称之,故遂以为名。所谓一学期者,入学之第一学期也。我生此作,亦以我生警我生耳。
  二
  师范学校者,全省小学校教师之产出地也,远道学子闻风负笈而至者,肩背相望。故是校之取录学生,必须经严格试验而始得入。校中规模宏大,学则严密,重以科目完备,讲师宏博,成绩素为全省冠。我生既入校,耳闻目见,心颇疑虑,以向日固知教师职务,决非可轻易担当,然私意上之推测,一经身列其境,觉责任重大,几令人不敢轻举妄动,古人谓“事非经过不知难”,殆我生今日之谓乎!因疑虑而恐惧,因恐惧而奋勉,受课之余,几有不遑寝食之势。时因入校未久,同学半多未识,惟与周生子安最为友善。周生瓯人,为是校三年级生,年长于我生三岁,故我生以兄呼之。两人素未谋面,而一见如故,甚相契合。我生于修学有未解者,时就子安问业。入校之第一周日曜日①下午三时,我生坐诵,见子安来,释卷招入,凭几对坐。
  子安曰:“今日游乎?”
  曰:“未。”
  “然则温习乎?”
  曰:“然。”
  少间,我生作色起问曰:“我不知教育之难乃至若是。”
  子安闻言,微笑不遽答,既而正色曰:“我生,我生,汝既入教育界矣,将来自当尽教育界中一分子之天职。教育为国家最重要之事,而小学教师实负其责,盖小学为国民教育之始基,万不可轻忽一点。欲求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得良好结果,舍整理小学,无第二法门。譬如冶器,小学教师其冶工也;又如琢玉,小学教师其玉工也,故小学教师之善不善直接关于学生,间接关于国家。我国办学历有年所,而终不见一分良好结果,此中罪人,惟教师实任其咎。我今考察各区小学教师,其不良之类别,可分三种,但不知此三种不良之教师,吾弟有同见乎?”
  我生曰:“小学教师之不良,我虽能概括的见到,若列举的区别,却未能识得,请闻其详,庶将来自己有所警勉。”
  子安曰:“所谓三种不良教师,类别甚易,但非经过一番手续,本统计学的方法,将汇集各教师之著性,舍异取同,分类列表,则此三种教师,却难分别。我去年暑假曾以私人名义行使此举,但恨限于一县,范围太小。事后曾将此三种不良教师其性质、恶习,各标题证据,附以说明。脱稿后,且订本留底,非敢自名一种著作,亦以计将来试验我之目力有无价值。因恐此稿披露有关他人名誉,固未曾携带在箧。吾弟既未明晰,不妨以我之所见到者,与吾弟约言之。第一种为无赖的。此种教师,其年龄约在四十以上六十以下。在科举时代,勉强亦曾考过几次“小试”,其所就之馆,大抵在山乡僻址。此等村落,非但不见有稍具教育知识之人,即略能解释字句或函件者,亦不多觏。故得馆以后,无论鲁鱼亥豕如何错误,自无人批评。及国家变政,兴办小学,乡村私塾迭经调查,令其改良,不得已,略仿小学形式以为糊口地位。然今日回家,明日观剧,蚕忙、稻忙放假不一,或则兼行医卜,或则兼管店务,一身两业,来往无定。不但上课无定时,而且差遣学生亦无定。甲生煮茶,乙生沽酒,设有干犯,便老羞成怒,不是罚跪,即打手心。好好子弟,教成懒子;好好国民,变成恶种。有时即被学务委员察知,亦因乡间地方风气未开,师范资格实乏其人,亦只得严词切责,敷衍了事而已。故此种教师仍得久占位置,而不知十余年来教育界中已结了许多无形恶果,言之实堪痛心。至于第二种,虽较胜前者,然其顽固牢不可破。非独英文、手工绝端反对,即图画、体操,亦深恶痛绝。其语人也,则曰:‘儿童入学须尚文字,我辈所以能通达者,皆由诗书上得来工夫,有什么美术,有什么运动,好好文物的国家,偏喜效变夷之风俗,变成不中不洋的一种事体。’故其教授儿童,概以旧时方法与学童谈话,而且偏于迷信,有时教科书中授雷电、偶像等课,反说雷电确系天威,木偶实附神灵,种种荒谬,不可胜举。总之,以洁白如纸之儿童,一列入此辈门墙,犹以完璧付拙工,其不毁伤丧缺者几希!”
  子安至是,对我生而问曰:“我生,目下所说三种教师,已说明两种,其第三种,想已明白,可无言矣?”
  我生曰:“吾兄所说不良教师,虽有三种,然据我见解,除此两种外,却无第三种之区别。”
  子安曰:“汝既未曾实地调查,以大量观察之方法,舍异取同,列为表目,一时自难见到。若说到第三种不良教师,我辈闻之,却当寒心。总言之,即是我辈;详言之,即是吾辈中之冷心者,有教育之知识,无教育之热忱,其人虽生,其心已死。日处于小学之中,而学童之志趋并不加意体察,除上课外,自认为职务已尽,所有学童之行为、教授之方法、育养之手段,毫不关心。以为我既有学问,何患无位置,今年东隅,明年西邻,我何苦以区区之报酬费许多的心血;我所担任学科,既无错误,就算无负学童之进步,不进步亦不负责任。此种教师,每每有教无育,讵知学童当幼稚之年,贵教之尤贵育之。若教而不育,于事何济。”
  子安说至此,因渴就饮,忽闻壁上钟鸣五响,子安即起立指钟言曰:“可为勤矣,无昼无夜进行不息,吾辈求学不当如是乎!时已晚矣,我尚须温习英文,教育界事,异日再相研究。总之,我辈此刻能多求一分学问,即他日教育上多施一分精神。弟其温习乎,谈费时矣。”
  三
  朔风凛冽,寒气砭骨,富家子弟安居大厦,拥裘围炉,享受幸福,此常事亦无足怪。若在校学生,则规则甚严,虽有能力得及,亦断不能达此目的。盖学校、家庭性质上两不相容,一则可任意处置,一则当锻炼精神,俾将来能出为师表。即天气严寒,仍执行强迫主义,未尝因气候之变更而稍易其课事之日程也。故我生在校虽时值严冬,在自修室中,仍衣制服遵守学则,不敢稍行抵触。一日,我生以温课之余,凭窗而立,手披《教育杂志》,口诵心维,颇有所感。忽闻背后有呼己者,视之,则子安也。告之曰:“今日华氏下冰点二度,上天彤云,将飞六出奇花,余适从望远台回,见西湖紫云峰巅,且已露累累粉黛,昨夜五更,片片者疑已飞过。”
  少许,我生曰:“然乎天寒矣,然我却还当得。”
  子安曰:“吾弟体温素高,故能御许多寒气。”
  我生曰:“非也,若论体温,则今日华氏既下冰点二度,无论最强度者,亦不能受此莫大之冷压力,况体温高者,其神经之知觉更加敏捷,焉有不寒之理?我之所谓‘却还当得’者,实系心理作用。我昨夜五更曾觉得寒气彻骨,不能成眠,几乎有求添加锦褥一个之念。方踌躇间,而心理上忽现出一种想念,谓我七尺之躯,幸在师范学校尚得衣被自温,设或置身海军者,则际此严寒之秋,银涛雪浪,飓风坚冰,或操舟军港,或破浪海湾,积雪在舰,厉霜满衣,其严寒定当十倍,我亦当勉强忍耐。因此一种比较,故天气虽寒,却还当得。”
  子安曰:“弟言诚然。人之精神愈练愈出,彼朝涉者,岂天然乎,心理然耳。”
  迩时盖阳历正月,适阴历腊月,即我生入学之第二周也。我生与之立谈良久,而所披之《教育杂志》尚在手中,子安见而叩之曰:“温课毕乎,能有余力若是耶?”
  曰:“毕矣,但此种杂志颇有精神,与吾兄前论小学教师多相反印真,可谓说破教育界真相。吾辈此刻虽尚是求学时代,而既置身教育界中,不可不预为涉猎,以为将来实行时之预养。”遂与子安共相讨论。
  时风声愈厉,窗上玻璃丁丁有声,空中乌鸦千百成群,往来上下,齐鸣呱呱,若悲雨雪之骤至,而一时躲避不得其所者。我生与子安依然谈论不辍。久之,论及运动之种类及要领一项,子安起立曰:“天气寒冷,盍运动乎?”我生曰:“弟亦思之久矣。”乃释卷出自修室。
  二人雁行抵操场。先上肢运动,则臂向各方伸出;次胸脊运动,则拟摇橹运动;次腹运动,则上体向后倒;次体侧运动,则臂左右振,体左右旋;最后为呼吸运动,则臂徐向左右举高而下垂。露手挺胸,豪兴勃发,一时热电和身,颇觉温暖。操毕,缓步休息。我生曰:“人多不信运动之有益于身,惜其益殆非即时可现耳。余每见乡间小学儿童,其父母最不喜其练习体操,若儿童高兴练习,父母竟从此淡其爱珍之心者有之;或者因操班时间,甚至着人唤回家中,使之不出,不知耐久做去,其成效自著。何以知之?今且将最显而易见者证之:我辈习字,左手贴伏纸上,毫不活动,右手则始运墨,继运笔,不稍停止。故其结果,左手感觉不灵,若历时稍久,竟成麻木;右手动止自如,其一动一不动之间,而结果之反应若是。”
  子安曰:“此系极好证据,将来出为人师,学童父母有不愿其体操者,直可将此事比较之、劝喻之,最足动人、警醒。”
  时将傍午,二人且语且行,各入自修室而别。
  四
  我生入校之第四周期,为旧历之除日,家家爆竹,处处桃符,光阴如箭,日月如梭,岁序阑矣。我生伏处校中,忽触动家庭之感,谓去年今日天伦聚乐,今年今日旅居寂寞,不知慈父母之牵记我何若,盼望我何若,而我孤身只影,远隔家乡,默思静想,不觉泪下。既又转念岁月不我留,马齿日增长,设所学不与时俱进,非但徒抛弃宝贵光阴,而何以对我苦心之慈父母。我生悲念及此,不觉信口朗诵曰:“时光逝兮年易尽,感彼岁暮兮怅自愍。”感慨唏嘘,悲不自胜。
  时子安适在回廊静立,知声之出自我生,急趋进劝之曰:“如许年纪,何事牢骚,我酬一诵,为弟解忧。”其诗曰:“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我生曰:“此非西乡隆盛①《出乡诗》乎?余昔诵此,于心戚戚。”
  子安曰:“我生厉志,正堪钦佩,若论居心,未免太郁,此亦是卫生上缺点。且观吾弟平日笔墨,有时亦系乐观一派,何以心口之间,如出两人?”
  我生曰:“我今日有思亲之感,并非别种闲愁。”
  子安曰:“思亲之感,原是正当,谁非人子,谁无父母,况在今日,谁能遣此,我殆不形诸外耳。但我平素留意吾弟,总不免忧郁一个牢圈。”
  我生曰:“吾虽平时稍露忧郁,原是别有会意,若心口如出两人,生平所绝无之事。请问吾兄,何以为证?”
  子安曰:“弟之笔墨却不常见,前日适于吾弟日记中,见与王君一书,词气甚是豁达。我亦并非注意吾弟笔墨。不过,吾弟此作,若以文衡人,与心理未见相符。故说心口如两人。书中劝王君乐观一段,迄今尚能记忆,以我为谬,请诵而证之。”其中段曰:
  夫绝国殊俗,古人名言,远适异地,自难如意。人固不可以贪逸,然又当时求快乐。弟现在静想,以为人生几何?何苦刻厉,富贵可等诸浮云,苦痛亦在所当避,彼厌世者、自杀者,与夫释氏之教,实自寻烦闷、自讨没趣。寂寞之结果,且有癫狂者矣。生人原以成世界。果如此,尚何世界之有?吾人回忆过去,皆为懊丧历史;悬想将来,又属模糊时代。不注重现在,趁时求快乐,果将求诸缥缈虚无之极乐国与天国里乎!故弟谓人不可不抱乐观。否则,实背生人之旨趣。前次劝兄以善处逆境者,今日又劝兄以无失快乐也。
  子安诵毕,对我生曰:“何如?”
  我生曰:“此不过一时之言,若交际,行为我敢自信,划一不二”。
  子安曰:“然,文人笔墨,或歌或哭,原是无定。我之出此强辩,实欲吾弟胸中稍求豁达,以保身体。嗣后却不可时作悲观。每日研究之余,休息时间必不可少,假日亦当作山水游,享一点自然界之乐趣。天成之西子湖,则青山绿水,生成一幅极妙画图。其中古址胜迹,千罗万象,又经许多名家学士、骚客诗人一番题咏,实为我国胜地之冠。”
  我生曰:“然,弟亦慕之久矣,嗣后将与兄作湖上游。”
  子安曰:“弟如有意,暇日奉陪。”
  五
  二月中旬,我生入校已匝月矣。时则春山如笑,春草如锦,一角春城,一湖春水,兼以春风拂面,春雨养花,美景良辰,洵乐观者游春时也。日曜日清晨,我生盥洗毕,至第二自修室,意将招子安作湖上游。及门,闻子安方与客并坐寒暄,未便入邀,却如子由①访友及庐而返,快怏不乐,缓步回室。座中自念曰:“我生今日之游,原本一种特具智识,比不得寻常游春者之泛舟湖畔,时往时来,求一时间之娱乐,并欲将湖上山水脉源,以得到西湖之所以天成原委,加一番推究,个中眼光,非具格物智识未易行事。无如俗子太多,每以天成一个名湖,目为一区繁华地方,设以西湖比西子,而嫁此俗客,红颜薄命,未免可痛。想西湖今日不得我生赏光,我生今日不见西湖清雅,虽造自子安,而却厄自我生也。”
  及月将傍午,子安笑而来前,婉言曰:“清晨招我乎?我因有客,故不能离席出迎。”
  我生曰:“客从何来?”
  子安曰:“故乡人也。此番系购书来杭,在敝邑教育界中,亦称为卓卓者。其担任教职,历有年所,学问不过中上,而诱发儿童一般意志,则口讲指画,解释比喻,尚能处处体察儿童心理以引导之。故虽愚鲁之资,得经半载,讲授恍若时雨春风,与前大不相同。若据教授时之形容,虽在盲哑学校,尚不愧为一良教师。我向与契合,故并座清谈,愈觉有味,不得一时分身转招。然我固知吾弟今日乘兴西湖也,日正中矣,午膳后,自当奉陪,以践旧约。”
  我生曰:“以偌大一个胜湖,作半日优游,于时太促,于身太劳,无所得益,不如作罢。”
  子安曰:“冤哉,胜湖之游,岂一日之长能观止乎!若真正赏识,即作一月游,也未能踏遍胜迹,看尽文物,今日只可就近几处,略新耳目。”
  我生曰:“所谓就近胜迹者何?”
  子安曰:“若出钱塘门,则为白堤,由断桥至孤山,相距无多,且系一直线,途甚平坦,其与孤山比连者,即我浙人之公园也,此实光复以后一大纪念。”
  我生曰:“然则孤山,则处士墓、放鹤亭在矣。惜时已近三月,处士之梅,恐片片者已花飞矣。”
  子安曰:“今年春寒花开较迟,以阴历论,尚系正月梅,虽孤高不屑与群芳争艳,而天气较寒,或者尚有残花点缀枝头,以待知音,亦未可知,闲话休提,请往游。”
  午后,遂并出。冠制冠,服制服,履皮鞋,俨然一“军国民”气象。迨出钱塘,望见一片湖光,满目清新,远山如黛,浓色可抹,碧水如镜,云光堪览;舟子唤渡,酒旗藏春,一城之隅,恍若别开一个清凉世界。
  行里许,则见石桥中立,我生曰:“非断桥乎?”
  子安曰:“然,过此即白堤,孤山可望见之。”
  我生行经白堤,觉胸襟之畅,生平实未曾有,一时不胜盼望。顾谓子安曰:“真画工描不到也。昔坡老①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信不欺我,信不欺我!”
  二人捷足向孤山进行,道经浙军攻克金陵阵亡诸将士墓。子安曰:“爱国血哉!”我生曰:“民国之英雄也!”二人徘徊墓前,感慨唏嘘,久不忍去,乃相与祝曰:“西湖之光,烈士之英,黄土之幸,侠骨之灵,吾侪小子永庇其荫。”追念前烈,鞠躬致敬,于是遂转谒处士墓。
  出见放鹤事。见道旁梅树夹植,种分红白,果然尚有三两残花点缀枝头,若有待两人之相赏者。我生曰:“梅其傲世物哉,不染半点俗尘,而飘然有世外之姿,梅亦何幸而为处士梅耶?梅真得其所矣。惜东山之鹤去不复回,由今思昔,能不兴感。”
  子安曰:“今日之游,原作乐观,吾弟到此,不免又别有会意。今当与吾弟以科学的解释将梅之身分局部剖解而为谈话,何如?”
  我生曰:“今日之游,原须大观,不比教师之上博物班,必须局部剖解、详细指示。若吾辈今日处教师地位,则际此旅行郊外,自当与诸生实地试验,说明其梅树之生态、梅之种类、梅花之香与夫果实之生态、结实之媒介及受粉作用与避本花受粉之法,以及花为叶之变形等种种区别明白指示,方为尽责。”
  子安曰:“详乎哉!弟已上博物班矣。但方才所说,花为叶之变形一说,其中实理,我却模糊,请以为证,以释疑窦。”
  我生曰:“此说见诸日本三好学氏所著之《博物学》书,系前闻之学校教师者。据云,当时不知费多少经验才得立说。然果实之中,亦不可一概而论。如梨花则为枝之变形,梨之果,其实证也。但吾辈今日之游,须就大体观察,若一枝一叶精细研究,则非游玩时工夫所可得及。”
  子安曰:“然则吾辈亦只效梅之傲骨而已,何必郁郁为畅谈之间,但见暮烟四起,倦鸟归林,夕阳在山,归舟唱晚。”
  我生问曰:“公园之游,未知于时能及否,兄固谓相比连也,何所见而云然?”
  子安曰:“若论公园,抬头即是,惟一在山之阳,一在山之阴,地虽连而径不通,往游尚须迂道而费时。公园范围虽足壮观,据我所最注意者,惟浙军凯旋纪念碑及图书馆二处为最见精神。此外,亦不过楼台亭阁、画栏雕梁而已。”
  我生曰:“据兄言,已得想象其大概。日云暮兮,盍其归乎?”
  六
  新灯满市,箫鼓满城,转眼之间,已到旧历元宵时候。国人旧俗,称闹元宵。龙灯马灯,人山人海。一个黄昏,万般热闹。学校晚膳毕,子安邀我生登台眺望。我生否之曰:“好个清心喜做俗眼,此种习俗,我勿为也。”
  子安曰:“弟竟以俗子目我耶?我之所谓远眺,亦不过略瞻我浙社会一般状态,并非有意悦目,作俗子心肠。”于是我生与子安偕往。
  既登台,隐约中望见无数灯光,或红或绿,或黄或青,彩光满天。俄闻人声、鼓声喧哗,异常错乱,耳鼓不可明辨。子安忽顿足自欢曰:“时局如此,世俗如彼,后顾茫茫,为之奈何?”出怀中时计视之,将近七点,见东角城头,早已挂得一轮明月,将一溜江水照得如银河一般。转身西顾,只见西子湖中,楼台倒影,山色朦胧,浼浼湖水,恍若天成一台玉镜,摄尽湖光。顾前瞻后,骤忆到地理,顾谓我生曰:“临安地局繁华有余,形势不足。虽陆有常、玉,海有象山,然战而不守,终非金汤之地。赵宋故事,亦因不度地势,以致国势不能复振。彼时未能将地理上种种作用类别而出,故尔如此冒昧。”
  我生曰:“若论地理,原须由几多方面区别而出,方不失其实用。吾独不解今之高小学校教师,仅将书中字句解释一过就算了事,未尝指出某地为国家军事上之要塞,某处为国家经济上之中枢,某埠为国家交通上之要点。故高小学生虽知得中国有廿二行省、三大流域,而问以各省之特点,如木鸡一般无从对答。纵高小学生程度有限,然各种特色亦当指以概要。况地理一科,本系呆板,若不说明特色,讲者、听者均无兴趣。如能于特色处说明原由,则学生心理上显有区别,且易记忆。如论到巴蜀,则说明蜀据长江上游,险足自守,富足自保,故刘备得之,以鼎魏、吴;唐玄幸之,以逃安史;①王建、孟子〔知〕样据之,以传数世。②然孔明北伐先图南征者,以蜀与滇有唇齿相依之势,故四川、云南实我国政治上、军事上一独立区域也。又,若论到粤东,则说明其地势以五岭之隔,与中部诸省为界,言语异,习俗异,其握珠江之下流而吸其精华也;与北部之燕京、中部之南京,同一形胜,而支流之纷错过之,且海岸与幅员之比,其长为各省冠,与海外各国交通最早。故广东包广西以自捍,实我国经济上及扩张海上权之一独立区域也。”
  子安曰:“弟言诚是,此等开发,儿童实不可少。若真正论到我国形势,则关中之险已不足恃。即以燕言,其在陆者,长城之险已失;其在海者,津沽、威海、旅顺、大连重重门户俱失锁钥,铁路、轮船电驰风掣,运输形势大异畴昔。故交通虽形发达而领海主权抛弃尽矣。但我国统一事业,则古今中外当首屈一指。征诸史事,分裂者不过百年,此则因莽莽三大河万里磅礴,无边无涯,其形势与欧洲之山巅交错、纵横华杂,适于分立自治者,适与之相反也。”
  我生曰:“我国为一统之国固矣,然以政治地理细校之,蜀、粤实稍具独立之资格,至南北之所以能一统者,自亦有故。我国南北两大河流,其初本各为风气不相连属。自隋炀浚运河,而两河之下游遂别开交通之路,而南北一统之局于以大定。试观七雄之燕及楚汉时之赵,与夫十六国之称燕、称赵者,皆无足重于其时。而今则海宇之内,敛袂而往朝者七百余年,他地视之,瞠乎其后者何也?其转折之机,皆在于运河耳。”
  二人议论正浓,而铃声大作,盖已及晚间自修时矣,遂各归席而别。
  七
  人生光阴真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又到三月初矣。土曜①下午,例为假时,我生以小窗人静,深院日迟,闷坐无聊,乃徐步往植物园作破寂游。既入院,见桃李浓华,桑柘新枝,徘徊树下,顾影凄凉,不免又念着父母身上。俄闻柳阴丛中,竹林深处,恍惚若有人声。我生亦不之意。但向群花中冷眼看蜂蝶忙也。方凝神间,忽有人从小径来,拍手高呼曰:“我生,我生,伫立何为者?”
  我生听声系子安,恐己之半面愁容为其窥破,定必又费许多饶舌,故漫应曰:“弟固享自然界之幸福耳,际此阳春时候,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怡养天真,陶冶性情,乐乎快哉。弟今思自然界者,真天壤间最大之学校也。无物不备,无微不显,故苹果落而悟地心之有吸力,桐叶落而知天时之行秋令。天文、地文固皆备于自然界,而人不之察耳。若以名学的法理以推知事物,无论若何隐微奥妙,皆能以归纳、演绎等方法而印证之。”
  子安曰:“弟可谓学而善用者矣。吾人研究科学,原不仅以应用为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繁,何处不足以开拓吾人思想、引起吾人情感,而示吾人以行为之标准?一部物理书,直言之,学校之科学;间言之,自然界之历史也。故自然界实福吾人。吾人欲求真理,自不可不于自然界求之。学校园者,一小自然界也。试看是园方广不及十亩,而尽心体察,几乎包罗万象,惜我国教育未甚发达,故学校园多未设置。虽因目下经费困难,而大半亦由掌教者之不谙教育所致,其出任教师者,常抱五日京兆之想;其心目中,若曰吾藉是以度日而已,安有所谓作育国民之观念在!”子安说至此,略为停顿,继复言曰:“最可惜者,莫如乡曲巨富热心办学,自苦非个中人未明办法,特聘教师而委托一切金钱,在所不计。如此机会,本为学生幸福,不料执教务者依然冰炭,做日和尚撞日钟,何尝能想到教授儿童!其实际上,须有此种设备以引诱指示,方得收教育上之效果。甚者,师生间感情隔阂,无真精神以贯注之。此教育之真相既失,教育之效果何来?宜乎社会之不信用学校,而学校毕竟为举世所白眼也。”
  我生闻子安说到此处,乃曰:“兄言洞中时弊,敢不拜嘉。然兄方才所说,仅指小学之失儿童观感一部,若列举而批评之,其中缺点口不胜宣。然吾辈将来之任教育者也,对于教育自当依教育之实在以施设,尽力从事,为教育界一放光明。(记者编辑至此,有一言为阅者诸君告:此《我生之一学期》之作,到得第七段上,听二人谈风,一步进一步;二人自任,一层高一层,说出为教育界大放光明,竟以未来教育大家自命,诸君异日请拭目俟之。即记者亦当偷个眼儿,看看他们究竟言过其行抑行符其言。果然言行相符,记者当罗拜下风。否则,记者一枝笔,虽句不像句,词不成词,当与本篇作一反比例以辱之矣。)
  时园中柳丝牵条,桃花迎面,而日光斜照,和风时来,二人缓步其间,相顾为乐。我生忽折柳笑之曰:“兄五年学成,弟当折此相赠,以表心迹。”
  子安曰:“设学成有日,幸勿误攀杨枝。”
  我生曰:“兄亦薄我哉!此等区别即无科学智识,亦能见到。《说文》不云乎:‘杨,蒲柳也;柳,水杨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亦谓:‘枝硬而杨起者为杨,枝弱而垂流者为柳。’柳之与杨,恍若玉石之易于类别,何至误攀杨枝。”遂且言且行,相与取笑。
  既而入园东竹林中,并肩偶坐,效七贤故事,取以博欢。及出林,我生问曰:“室中、园中、空中、林中呼吸之间,其置换空气,原属不同,但吾不解空气之厚有云五百余里者,有云百余里者,其相差何以若是?”
  子安曰:“此不过假定之词,夫空气渐上渐稀,本无定限,故其约数时有不同,且其成分以淡〔氮〕、养〔氧〕、轻〔氢〕等原素实系一种混合体,不得称为纯粹之化合物。”
  我生曰:“据兄言,以空气为渐上渐稀,何以日光照临空气之上,而上层空气反较下层为冷?此中原理从何证明?”
  子安曰:“是宜分为幅射热与传导热两者以说明之,其理方得正确。凡幅射热通达透明体中,其透明部分无容热作用,故上层之气体较冷;而所以渐至下层空气渐热者,乃由地面得热,传导于其周围空气之故。其理于气学、热学中注意之可也。”
  我生曰:“兄已释我疑窦多矣。”
  时庭球场方布置完,竟乃出,赴场游戏,至晚方毕。
  八
  三月下旬,为我生一学期将终之期。校中举行学期试验,此等办法亦因我国教育尚属幼稚,故办学者不得已而出此。盖试验者,一以觇其成绩,一以考其勤惰。小学校之学生,自治力缺少,全赖他人监护,故必须试验以为惩劝。至于中学以上,则年龄渐长,智识渐富,其求学之心,当以自动为主,若犹须他人监护,是其求学实处被动地位,于实际必无进益。况师范毕业,即当为人教授,使在校时不养成自治力、判断力,则实地应试其所教者,能得实益几何?斯宾塞尔①所谓自律教育,实较他律尤重。
  我生抱此意见,故虽照例应试,亦不过出其平时所得于心者,临时满之于纸耳,固无所谓分数之观念,亦无所谓名次之高下。尝谓子安曰:“吾辈在校,无所谓试验与不试验。试验我固如是,不试验我亦如是。如许年龄,岂尚容他人监护。”
  子安曰:“中学以上不经试验,此种学说于理论虽通得过,于事实却办不到。况现在社会上自治能力未见充分,求学一层,常以取得资格为念,而真正之学问,在所不计。如近年中学校之迭次风潮,皆因试验中发生问题,或请出某科范围,或要求某科免考;若校长、教员稍一反对,遂起莫大冲突,甚至全体罢学,捣毁校舍,种种现象层见叠出,竟视自己之求学如代人做工一般。此等事实,言之可痛,故此种制度,行之文明进步之国家则可,若行之我国,当有画虎成狗之弊。所以,无论何事不得以自己之热度作为标准,必须切中时弊,方为合拍。”谓:“余不信,请以我国之商业言之。”
  “我国商业,当采取德、法之保护贸易制,而不得效英、美之自由贸易制。以商情论,谁不知自由贸易之足以发展事业,但我国工业幼稚,若骤效英、美,则工业之先进国,将在我国市场中作托辣斯①矣,而我国工业必将永无增进之一日。”
  我生曰:“此喻诚然,弟却以片面之言误断大概矣。”
  试验既毕,例有春假。我生以久疏定省,决意归家省亲。子安缘路遥期短,不克往回,仍留校中。我生与子安乃作小别,买舟东航,迳返故乡。时窗外柳絮飘远,花香袭人,和风拂拂,令人朦胧。(《我生一学期》之作于此告终。记者此时亦只得暂时搁笔。)
  原载1915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2卷第6号

附注

①本篇原发表在《学生杂志·小说栏》,文首冠以“教育小说”四字。原发表时无规范化标点,由编者重新断句、标点。 ①日曜日即星期日。 ①西乡隆盛(1828—1877)通称青之助,号南洲,日本明治维新活动家。后举兵倒幕,兵败自杀。 ①子由即子路(前342—前480),姓仲名由,又名季路。春秋末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卞桥镇)人。孔子门生,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①坡老即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风雄放清新。 ①指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绿山、史思明之乱而入蜀之事。 ②王建(847—918)字光图。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人。唐天复三年(903)封蜀王。后割据称号蜀(史称前蜀),建都成都。孟知详(874—934),字保帝,国,胤。刑州龙岗(今河北刑台)人。长兴三年(932)任东西川节度使,进封蜀王。旋在成都称帝,史称后蜀。 ①土曜土曜日缩称,即星期六。 ①斯宾塞尔通译斯宾塞。详见本卷第3页注②。 ①托辣斯通译为托拉斯,英文为trust,意指企业联合,现指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