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序曲:穿越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时代见证 慈溪农民报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934
颗粒名称:
序曲:穿越历史
其他题名:
作家与一座农民新城的对话
页数:
18
页码:
001-018
内容
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 ——邓小平
如果一味热衷于追究姓社姓资,结果只能把富裕、民主、自由这些好东西送给资本主义,使社会主义只剩下贫穷、落后、愚昧。
——万里
一、关于慈溪农民
关于慈溪农民,作者曾听到不少传说。
传说1:有位北京中关村的电脑专家,在火车上碰到一位用旧报纸铺在车道上睡觉的慈溪年轻农民。这位农民用一只蓝帆布旅行包当枕头,一上火车蒙头就睡,睡得很沉。
电脑专家晚间起座去厕所,灯光昏暗,不小心在蓝帆布旅行包上绊了一下。
年轻农民惊醒责怪,并双手死死地搂住旅行包。
专家问:“你搂着的是啥宝贝?”
农民说:“我这是一旅行包钱呀!”
专家心中纳闷,“有钱你怎么不补票打卧铺?而且也可以乘飞机呀!”
当晚无话,天明两人闲聊起来,农民知专家乃是中关村搞电脑软件开发的,遂拉开他的蓝帆布旅行包,整整一旅行包的电脑接插件。
专家惊呆,当即口议成交,下车后引农民到中关村,开给他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聘他为北大某电脑研究所的研究员,并结交成朋友。
自此,这年轻的慈溪农民每隔一星期从火车上提去一帆布旅行包的接插件,就有一旅行包的钱提回来。几年后变成北京中关村电脑软件开发业的“大亨”,有几十家研究所同时接纳他的产品。他也神秘地在慈溪这块土地上消失了,目前在北京和全国各地从事“国际商务”。
传说2:几年前,有位新华社记者到慈溪采访一家国内著名轴承企业的私营老板。下车后不认识路,时正值上班时间,看到马路上有一中年汉子穿着一件旧西服,骑着一辆自行车过来,便拦住问路。
这汉子听说他到轴承厂去,用手指路后顾自骑车离去。
记者到厂,由门卫指点进了董事长办公室,看到刚才为他指路的中年汉子正在室内打扫卫生,便又向他问:董事长去何处?
汉子反问:“你找他有什么事?”
记者说是采访。
那汉子说:“我就是董事长!”
记者顿时呆住。
采访结束后,记者问他,你有几亿的身价,宝马、奔驰好几辆,为什么上班还骑自行车?
中年汉子淡淡地笑了笑说:“骑车锻炼身体嘛!
”事后,记者回到北京浩叹:“慈溪的老板,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呀!”
顿时在北京被传个纷纷扬扬。
传说3:慈溪有家高档的服饰店,专门经营高档时装。
一日开门经营,来了一位类似农村大嫂的中年妇女。大嫂身材茁壮,套在身上的一件旧两用衫绷得紧紧的,却对店里的时装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兴趣,东看看、西摸摸,还不断地问女营业员价格。
问多了,女营业员有点不耐烦,说:“甭多问了,这里的东西都很贵的,反正你也买不起,多问有什么意思?”
大嫂火了,反问女营业员:“我买衣服怎能不问价?你怎么知道我买不起?”
两人开始吵嘴。
女营业员讥讽她说:“好,好,如果你买得起?那你就多买几件!”
大嫂道:“你也不要看人头势足?惹火我把你这店铺都盘下来,得付多少钱?”
女营业员赌气道:“100万,你付得起?”
大嫂当即从手袋掏出手机,向家里打电话,叫划100万元的支票过来。口里还不住地说:“别说你铺面里的东西只值100万,就是200万,我今天也把你店铺盘了!省得你每天恶声恶气地在这里做生意。”
女营业员慌了,请出店里的老板。
老板急忙向大嫂陪笑谢罪。
大嫂说:“你别客套,我是真要货,但不是自己穿。你先给我订200套男女时装,我要给厂里的工人当工作服。价格谈妥后我马上划支票过来,三天内必须交货。”
原来大嫂是慈溪一家著名的私营企业主的当家。她所在的企业光银行存款就有上千万元。
传说4:有一年市慈善总会搞活动,有位老太太捐了10万元的钱。钱捐后老太太就回去了。
时值炎夏,天气很热,这位老太太站在机关的门口路边等公共汽车。
有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出来办事,看到她问:“阿婆,这么热的天,您怎么站在这里等公交车?不会招呼打一辆的士?现在打的很方便,10元钱就可以到家了。”
老太太看了他一会说:“10元也是钱呀!可买7斤米。我乘公共汽车回家只要1元钱,还有9元,可买10多斤的青菜哩!”那工作人员脸红,大觉惭愧。事后逢人必说此事。因为这老太太是慈溪一家大民营股份企业董事长的母亲,他儿子企业的资产值几十亿元。
这就是慈溪农民:脑筋活络,会做生意,却又要面子,顾及人生尊严,撑场面而又讲究实际。前些年曾有一“段子”在手机和网上流传:说是一四川打工妹来慈溪打工,春节为了挣钱不回家,拍了一个电报给同村的小姐妹。电报为了省钱,只用了六个字:“钱多、人傻、速来。”这个段子说的就是慈溪。现在慈溪104万人口,却“养”着50万的外来民工。慈溪民(私)营企业光市工商局登记的就有53000多家,就其人口比例来说,不到20人中就有1家企业,除去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和有公职者,再减去老、少、残、弱外,如果算上在民(私)营企业持股者“吃股份”的,慈溪近100万农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是老板。
25年前,他们的身份是农民,25年后,虽然他们的身份同样还是农民。但一场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使他们除了农民的身份之外,却拥有了巨额的财富、充实的精神、现代文明的气质和社会上许多现代人所羡慕的头衔:企业家、国际商人、政府官员、教育家、律师等诸多炫眼的光环萦绕在他们的头上。是这场改革的潮流改变了他们,还是在这片土地上传统的思维定式使他们改头换面,成为时代的宠儿?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可他们认为:他们的骨子里还是农民,是他们农民的身份,农民的精神,农民的文化以及农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决定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使他们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翻开中国近几年的报纸,关于慈溪农民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章:把新疆克拉玛依的石油“西气东送”至上海的,是慈溪农民;
在美国某城文物拍卖市场,出价2000万美元购回“国宝”的,也是慈溪的两个农民企业家;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兴建,118亿启动资金中的38个亿,90%民间集资中占51%控股的还是慈溪农民……
慈溪,一个地处浙东沿海,靠海涨涂浮,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25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土地贫瘠的海隅偏县,以植棉与晒盐为主业,水电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到0.5亩,境内没有铁路、机场、海运码头,不通高速公路,交通不便,人口拥挤,在浙江省属发展中的县市。但在这25年中撤县建市,穷则思变,100万农民闯荡市场,乡乡镇镇办工业。人均收入与消费几乎可排全国首位而一跃成为响当当的沿海经济文化大市。现在的慈溪农民西装革履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到处以成功商贾的身份对市场指手划脚,气壮如牛,指点江山。在浙江,在中国,人们只要知道你是慈溪人,就会翘起大拇指称赞:“OK!
是什么魔法使这块贫瘠资源匮乏的土地,在25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一个根本性的话题:还是因为他们是农民。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成功依靠的对象是农民,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还是农民,农民是土地革命与经济所有制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其主人公仍然是农民。只有农民问题解决了,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这就是中国沿海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本质区别。
慈溪的农民感谢邓小平。因为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慈溪农民坚信社会主义,于是就削尖脑袋要“富”。在慈溪农民的观念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就是哪种制度能适合生产力发展?致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这是农民的哲学,因为中国社会主义根本的利益是代表10亿农民的本质利益。因此,资本主义有好的东西,慈溪农民照用!国内另一位著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在改革初期代表中国农民的整体利益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味热衷于追究姓社姓资,结果只能把富裕、民主、自由这些好东西送给资本主义,使社会主义只剩下贫穷、落后、愚昧……”万里同志大概是在安徽当省委书记时说这段话的,因为中国农村的“联产到户”、“土地承包责任到人”首先是从安徽搞起来的。还是邓小平,支持万里这种做法。他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好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像这一类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慈溪农民正是从邓小平这段话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的政策不会变了。于是,慈溪有许多“傻子瓜子”式的乡镇企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他们从整个慈溪大地,汇聚种种聪明才智,一手提着产品,一手拿着地方政府的乡镇企业介绍信,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窜下跳”,“奔走呼号”,吃冷饭、睡地板,出去时提着的是产品,拿回来的却是一兜一兜的钱。慈溪农民说:“千道理、万道理,赚钱致富,强国富民是硬道理!”千百年来,中国的统治阶级一向把农民看成“愚氓”,认为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国外有产者也认为中国农村到处充满“愚昧、懒惰、落后”。但实际上只有“愚昧”的“皇上”和贵族,没有“愚昧”的大众。慈溪农民这25年中的创业致富历程,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英明论断,人民大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中国历史从农耕社会到现在,关于农民的概念约莫延续了5000多年。5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有一次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决战。决战最后是以黄帝打败了炎帝后裔蚩尤而告终。这场决战的历史意义在于神农氏黄帝部落的农耕文明战胜了炎帝部落的食肉狩猎文明。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农民的概念。12亿中华儿女,究其血统都是炎黄子孙,也就是黄土农耕狩猎文明的世袭传人。在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漫长的5000多年发展进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农民作为这个民族赖于生存的主体,在他们身上集中了许多中华民族的美德:勤劳勇敢、艰苦创业、忍辱负重、勇于牺牲,这是一种世代沿续的中华民族精神。作者在调查采访中,胸中时时激荡着一种民族的激情,觉得改革开放新时期慈溪这100万农民中,除了上述种种祖先传袭的美德外,更具备坚韧务实、求真开拓的精神,这便是慈溪的一种地域文化精神。正因为这种坚韧务实、求真开拓的精神,使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伫立潮头,向着光明,在发展改革的这条“自我解放”的大道上奔跑,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亿同胞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农村改革致富的“领头羊”。有世界经济学者说:市场的竞争最后是一种地域文化精神的竞争。在慈溪这100万农民身上涌动的潮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以现代化农民为主体的民族在21世纪与世界经济文化接轨的能力。我们期盼: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文字语言中,能够出现一个令人骄傲的新词:“中国农民,当然OK!”
在中国,如果说有神话,这就是神话。一个由100万慈溪农民集体创造的现代神话。二、数据约定
一个偶然的机会,作家张坚军与孙群豪相逢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
孙群豪向张坚军提供了2003年慈溪市市长洪嘉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话的三组数据:
1、慈溪现有耕地面积不到60万亩,但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100万农民,不但靠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创造了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77元的美丽家园,而且雇用(实际概念是养活)了50多万外地民工,成为东部沿海最最典型的“经济援西”大市。群豪说:“这个现象让国内外经济学家咋舌。”
2、2003年全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01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6.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和43.1%,金融系统年未存款金额322.05亿元,贷款余款250.1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2.3%和52.7%。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县级市中保持相对领先的地位,其综合实力和基本竞争力分别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16位和第9位。
3、慈溪改革开放前属沿海农业植棉大县,其基础工业设施几乎没有(截止1978年统计仅200万元),境内资源短缺,水电匮乏,境内不通铁路、民航,没有高速公路和海运码头。但改革开放后100万农民闯市场,乡乡镇镇办企业,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市场洗涤,至2003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22.0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3.13亿元,全市自营出口总额达16.38亿美元,成为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市。
孙群豪的慷慨激昂使张坚军想起了另一组数字,那组数字是1992年出版的《慈溪县志》公布的,截止国务院批准慈溪撤县建市,1987年底慈溪的工农业总产值为26.45亿元,国民收入为13.87亿元,社会总产值为34.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5.59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747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6206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在1990年仅3.3214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667元,农民年人均收入783元……
这三组数字的对比,使本书作者拍案惊奇,热血沸腾。在环岛宾馆大堂咖啡厅的欧美古典音乐“多瑙河之夜”的乐曲声中,两位作者击掌拍板,决心以自己手中的笔,与慈溪100万农民对话,写出慈溪精神,打开东方这个改革开放25年沿海经济发展的“潘多拉”魔盒,让中国了解慈溪,让慈溪走向世界。
三、市委书记的地域文化论
二个多月后的一天,作者在刚新迁的慈溪市行政中心大楼内,见到了中共慈溪市委书记徐明夫,就有关“慈溪精神”向他进行采访。
徐明夫系浙江余姚籍人氏,来慈溪工作已有八年。他约莫四十几岁的年龄,中等个儿,生着一张淳厚、朴实长兄般的脸,说话时眉毛常飞舞扬起,眉毛下面生着一双洞察世事睿智的眼睛,显示出一种处事果断、自信的魅力。由于他已接到通知要去中央党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因此他与作家的对话是简洁的。这种简洁使他把谈话时间压缩在两小时内。
听完作者的创作意图,徐明夫谈了三点:
1、盛世立言,作家写100万慈溪农民闯市场的报告文学,他作为慈溪市委书记,欢迎、支持并赞赏。
2、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政府的职能是引导。他要求作家在书中重点写农民的创业精神,不写或少写政府官员。他说:慈溪的历届政府官员是能干的,应该说为慈溪办了不少事。但创造历史的本体是人民,也就是慈溪的100万农民。他说他曾经对现慈溪在位的四套班子(即指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成员们说过:“慈溪经济发展神速,不是你们特别能干,这种发展是建立在100万慈溪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如果换位思考,组织上一纸调令,把现在慈溪四套班子成员挪位放到内地贫困地区去,你们能有今日在慈溪的能干与辉煌吗?”因此,确定干部政绩,要看他所处的地域和环境。
3、徐明夫认为慈溪经济发展有今天的局面,首先靠国家现行政策支持;其次得益于慈溪的地域文化精神。也就是说地域文化底蕴,使慈溪的100万农民发挥了自身的创造力。
徐明夫谈了他来慈溪工作八年分析研究的发现。
徐明夫说:“我们的祖先很聪明,苍颉造字仅一个‘工’字,就有许多学问,下面开叉是天,出头即土,露尾成干。老百姓说得好:慈溪经济发展上靠天(指中央政策)下靠地(即人文地理环境),还靠自己智慧实干。这里的‘天’,党的三中全会后的政策当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否则慈溪那么多年为什么以前发展慢?但政策全国都一样,有普遍性。地,应该说慈溪的地理环境有优势,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自然资源却是劣势;可贵的是一种地域文化资源,弥补了自然资源的不足。这是一种潜资源,慈溪的潜资源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中间靠老百姓自己去干,世界上任何可载入史册的成就,都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人类在历史上文明的痕迹。但干有许多干法,文明、野蛮,进步、反动,先进、落后;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用什么样的文化精神,以什么样的眼光去改造这个物质世界。在这里,政府的职能只是引导。因此慈溪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一种这个地域自身具有的潜移默化、深入在人头脑、骨髓中的文化精神……”
徐明夫这个观点使作者感到兴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先后出现几种模式,包括承继儒魄商魂宁波帮精神和依赖东方大港北仑码头开放的宁波模式,和改革开放后沿海农村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但慈溪,仿佛什么都不是,又仿佛什么都可以沾边。简而言之,慈溪经济开始所谓国营、集体、民营、私有“四个轮子”一起转,到后来全民经商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模式,但又不是模式,而缺乏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这里涉及到作者写报告文学一个柔软、敏感的主题部位,正是车弓与群豪思考最多的文章核心,到底什么才是慈溪精神和自己真正的特色?
一位对慈溪地域文化精神非常熟悉的经济学家,在分析慈溪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大潮中,地域文化精神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其他地域的农村,如果村里出现一个成功者,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跟从,盲目追随,大家都一窝蜂地上成功者产品的项目,所谓“一窝蜂”的经济现象。因为有成功的先例,跟着做比较容易。结果形成产品类同化。二是嫉妒,泄愤排他,众口诽谤,希望成功者破产变得与自己一样贫困。但在慈溪,却出现第三种状况:就是你成功了,我不盲目追随,也不嫉妒排异,而是自己沉下心来,分析你成功的原因,然后在别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上自己另辟蹊径,所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拿慈溪农民的话说是:“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海涂无边,饿不死靠海人。”如果相反出现失败者,成功者在其他区域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同情弱者、解囊相助,发扬民族仁义淳厚之风,救助弱者于危难之中。二是嘲笑挖苦,再踏上一只脚,趁机置同行于死地,用打倒对手的办法来扩大自己的实力。但在慈溪,这两种做法仿佛都不会。你经商失败,成功者会用冷静的目光悄悄地观察你。如果你从此一蹶不振,你就会在他的视线中消失。拿慈溪人的话说是:“宁可助浪子,不可帮孱头!”是你自己开除了自己在地球上的球籍。他出于同情要帮助,对象也不会是你,而是你的子女。如果你的子女考上大学或重创基业,成功者会毫不吝啬地送学费上门或悄悄在生意业务上给他资助。在这里,成功者培植的是新的对手,培植新对手的目的是为产生新一轮竞争。否则,他宁可把钱输在赌桌上也不会同情弱者。但如果你决意东山再起,重振旗鼓,他往往会介绍一单业务或贷(借)款给你。但这种借款是要还的。失败者如果连归还借款的勇气与出息也没有,那你在这块土地上就难以再生存下去了。
这就是慈溪人的经商法则。徐明夫认为:所谓慈溪的地域文化精神就体现在这种竞争的经商法则之中。
徐明夫说:“慈溪农民是实干的群体,但慈溪人的实干却不是蛮干。在政策与环境允许的前提下,他们身上流淌的祖先的血液就发生了作用。同样的政事(天),同样的环境(地),慈溪人的实干精神来源于三种地域文化背景,这是慈溪农民与其他地域群体竞争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这三种文化背景,一是青瓷文化。徐明夫说:“慈溪是我国青瓷文化的发源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慈溪人的祖先就尝试着由陶变瓷,并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文明的进化,说明慈溪祖先的一种创造精神。”
二是移民文化。慈溪这块土地有史记载以来,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量的移民来慈溪定居。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三次: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旧贵族逃亡;2、东晋南迁北方民族士大夫迁移;3、南宋在临安立国,浙东逐渐成为宋王朝的“后花园”。徐明夫说:“现有慈溪居民中,方圆百里内有东、中、西三种方言,即宁波、余姚、绍兴方言;如果调查再深入一些,还有闽南方言及北方中原语言的儿化音,这是典型的地域移民文化的反映。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几乎每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都有人向慈溪境内移民,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沧桑,才形成现在的慈溪农民群体。这种移民文化最显著特点就是有开拓精神。”
三是海洋文化。徐明夫说:“慈溪地貌构成最显著的特点是地少人多,因此自宋代开始,千百年来慈溪农民一直在围海造田,从大古塘开始一直至今日的12塘,共修筑了12条拦海大堤,现在慈溪版图上的60万亩耕地,有近30万亩耕地是慈溪农民的祖先一代一代前赴后继,用鲜血生命与汗水围垦起来的。”
徐明夫又说:“这三种文化精神,核心是移民文化。移民文化是一种艰苦创业,对资源扩张性的文化精神。因此养成了慈溪农民坚韧、务实、求真和持之以恒开拓的性格。”
最后,徐明夫书记用力地挥着手,用他坚定有力的嗓音结束了作者的采访,他说:“有着这种文化精神贯穿和延续下的100万慈溪农民,如果确定一个目标,在改革与环境条件的触发下,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成一件事的话,这个世界能有什么阻拦得住?”
作者认为,文化作为一种人类发展精神状态,客观存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成为一种潜物质资源蕴藏在经济基础发生变革的过程中,并演化为经济资源,成为社会变革中的原动力,而使整个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发生变化。
四、一组醒目的历史碎片
翻开慈溪的县志与民俗文化史,一组醒目的历史碎片就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是一段怎么样的历史呢?苦难、人性、幽默,还带着一种淡淡的民族哀伤;那些或成功、或失败,脸带忧容,心怀大志的祖先,一个个地向你迎面走来……
A、公元前210年春末的一天,艳阳高照,苍翠突兀的达蓬山上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几支背负木桨、粮食,手牵牲口的队伍从达蓬山下汇聚而来。
达蓬山遥对的海域上,停泊着百余艘帆樯入云的秦船,滩涂潮涌潮落,大海碧波浩瀚。达蓬山周围有无数个用荒木野芦苇搭成的帐篷,帐篷外升腾起一簇簇冲天的野火。野火熊熊燃烧,火苗在白日下腾跃起舞,如一个个舞蹈着的妙龄女子,袅袅婷婷,寄寓着一个民族的炽烈向往……
午时许,山顶一阵喧哗,鼓乐全停,有“徐”字大旌拥出。一壮汉姓徐名福,道袍临风,手托祭品诵读祭文。己经六次试航东渡,均未果;徐福率他的三千童男女在浙东再次远航。他双眼含泪,嗓音凝噎,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不可预测的前程的愤懑
约半个时辰,祭仪毕。徐福与他所率的三千童男女登船离岸,踯躅在达蓬山松崖小道上的老人寡女与船上欲东渡的三千童男女泣成一片。人们口中高呼:“东渡,东渡!”气氛庄严肃穆……
一连几日,天空阴霾不散,淫雨难止,海潮回流。
半月后,有三两孤帆自碧海漂归从船上下来十几个蓬头垢面的男女,在一个年长艄公的指引下,跌跌撞撞地走向达蓬孤崖,面对大海起誓:“东瀛不渡,有家难返,积庐达蓬,惟余子孙。”
又是一千多年过去,有镇海县志记载:“山东道东徐氏家族遇难南迁,来达蓬徐福村寻祖,落户本籍。”
B、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复汉称帝,史称东汉。时朝纲复振,刘秀思募贤臣,求旧太学同窗越人严光,五年杳无行迹。忽一日早朝与大臣议事,得严光(子陵)音讯。有大臣奏章上书:楚地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刘秀降旨,果获子陵,三请而后至洛阳
刘秀喜得贤臣,五幸驿馆求谒。夜与子陵同床共寐,纵论国是。子陵只听不言,熟睡之际将其大腿压在刘秀身上。晨起,有史官称有“客星犯帝座”。刘秀笑而不言。
几日后,刘秀拜严子陵为谏仪大夫,子陵坚辞不受,复出洛阳,隐居浙江富春江畔建武十七年,刘秀降旨再召,子陵还复拒绝。至80岁,葬故里陈山(今浙江慈溪客星山)。
民国年间有农人在客星山掘得“三老碑”一块,此碑现为杭州西泠印社藏物。
C、东汉末年的上林湖,盈盈湖水一清见底。湖畔青山屹立,苍松翠柏映衬其间在山脚的石崖湖水延伸处的竹林丛中,到处是一座座冒烟的砖窑。
一个阳光明媚的晨间,有一个叫妞妞的村姑,手提竹篮,脚步轻巧地走过横跨在村口小溪的木桥。木桥发出细微的吱吱嘎嘎的响声,水面上倒映出妞妞苗条的身姿。
一年长的窑工黑漆着脸坐在砖窑旁,又是窑废陶。从窑顶冒出的黑烟中,窑工已经看出了端倪。祖先有训:“不成器,宁愿死!”一连几年,他都忍受酷暑严寒,坚定守在窑头,已经是第65次倒窑了,但他理想之中的新瓷,却仍然没有出现。
女儿妞妞把早餐放在窑工身旁的石头案几上,但窑工却用手拂去了盘筷。忽地,他的眼睛直了,他伸手拉住了女儿雪藕般嫩白的胳臂……
妞妞的脸红了。窑工说:“汝肤瓷也,新陶若有尔肤,器成矣!”
妞妞问窑工:“如我变瓷,父能归家否?”
窑工答:“瓷成,吾能归也。”
妞妞挣脱窑工的手,纵身跳入了窑炉中。烟雾升起,窑工眼前腾起一道青光,他嗅到了一种玉焚的气味。这气味中,透着隐隐的少女体香。
几天后开窑,是一窑绝色新陶,窑工把这新陶定名为青瓷。几百年后,经过漫长的海运,这青瓷漂洋过海,远涉重洋,走向世界。于是,外国人称中国为“Chi-na,意即“瓷之国。”可他们不知,在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慈溪上林湖,流传着这样一个凄凉美丽的民间传说。
D、《慈溪县志》载:宋庆历七年(1047年)沿海建塘。初为土塘,屡遭风潮袭击,曾几废几建。至元至正元年(1341年)改建为石塘,自塘建至塘成历时300年。宋《嘉泰会稽志》记载:“余姚堤绵亘八乡,其百四十里,庆历中,县令谢景初治堤事,始筑二万八千尺。王文公(安石)论之:受潮之溺,颓圯摧甚,则荡析田畴,漂溺室庐。于是发起役夫六千人,人为役二十日,率于农隙治修筑。吏或且不经意,随筑辄坏堤,盖未尝固也!”庆元二年(1196年),县令施宿自上林(今桥头)至兰风(今临山),又筑堤四万二千尺。其中石堤五千尺,至宋宝庆(1225-1227年)及元大德(公元1297-1307年)以来复溃决,海濡内移十二里。至正元年间,“州判叶恒乃作石堤二万一千二百十一尺,下广九十尺,上半之,高十又五尺,故土堤乃石堤缺败者尽易以石,盖沿海濡之南,东抵慈溪西接上虞,长一百四十里,初名莲花塘,今俗呼大古塘……”
E、北宋末年的一个暗夜,一艘被海潮浸浊入水的大木船搁浅在离现观海卫约十里许的滩涂上。海水不断地拍打着这艘木船,从船上下来十几条剽悍的汉子。当头一个猛汉,衣衫褴褛,脸如古铜,沉稳地赤脚走在滩涂上。他身后,是与他同样衣衫褴褛的猛汉。天空出现黎明的曙光,汉子们绕着滩涂走了几圈,又累又饿,船上的食物已经被他们吃光。在海上连续漂泊了半个月,他们从浙西的帮源洞兵败,主子方腊被擒,辗转逃亡,身后是数千官兵的追剿。终于,他们在乐清的海域,找到了这条大木船,在海浪的漂泊中,来到了这片滩涂。
滩涂上杳无人迹,只有海涛与咸潮,一圈圈地涌上,又一圈圈地退下。猛汉领着手下的汉子们在滩涂上转了几圈,突然对着黎明的曙光,把手中的利剑向天空扔去。天空出现一道白光,随即白光落下,猛汉一仰脖子,张嘴用牙齿咬住了剑尖……
众人喝彩。猛汉插剑于涂泥中,厉声说:“天不亡我,赐于宝地,我方氏的后人就在此安家。”
几百年后,这片土地上有了连片的村庄。这当然是传说,志书无载。
F、明嘉靖三十五年夏,慈溪雁门岭血雨腥风,无数倭兵手执盾牌倭刀,从四面八方,在倭酋岸井阶的督阵下,气势汹汹地围住了雁门岭。
主将卢镗率一千余名将士,殊死不退,歃血盟誓,击退倭兵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空前激烈,从晨曦一直持续到黄昏,倭兵在雁门岭前丢下无数具尸体;但卢镗手下兵员也逐渐减少。眼看已渐不支,突然倭兵后方阵脚大乱,一面“戚”字帅旗从东边镇海关旋风似地卷来,主将戚继光先身士卒,率众救援。
倭兵冷不防遭此重创,倭酋岸井阶组织撤退。戚继光与卢镗合兵一处,弃下战马,脚系划板(当地人称为泥鳗船)如神兵天将,在滩涂上行走如飞,截住倭兵退路……
是役,倭兵大败,丢下一千余具尸体,从此不敢再犯。
G、1881年夏初雨天,上海瑞康颜料行生意清淡,门可罗雀。老板杜瑞康正坐在柜台前,两眼发直地盯着门帘外茫茫的细雨,等待着这天的第一笔生意上门。
瑞康颜料行在当时上海的同行中,生意属于中等。杜老板昨夜做了一个很吉祥的梦,梦中有赤脚财神捧一金元宝人室,告诉他瑞康以后要发财了。次日下雨,杜老板还是早早地开了门,但却没有生意登门。
约莫中午时分,有一乡下后生浑身淋个精湿,臂里却掖着一双布鞋,赤脚走进店门。问伙计哪个是老板?引得店里伙计一阵哈哈大笑。但杜老板心中却是一喜,想到自己昨夜赤脚财神托梦,莫非真应验在这乡下后生的身上?于是热情迎出门来。乡下后生递上一张贴子,原来却是生意上的同行虞庆尧介绍本族侄子来瑞康学生意。
杜老板的心凉了半截,他上下打量这个衣衫破旧、呆头呆脑的乡下楞头青,问:“你是哪儿人?”
后生答:“宁波镇海龙山(旧龙山属镇海,现划慈溪)。”
“以前做什么?”
“放牛……”
“你为什么赤脚进店门?”
后生看了看怀里的鞋,说:“这鞋是娘在我出门时新缝的;我怕下雨弄脏了,故掖腋下。”原来是个孝顺的乡下看牛娃。
杜老板心中不乐。正犹豫间,虞庆尧便从家里打来电话,对杜老板说:“阿瑞是我的侄子,聪明能干,他的工资由我开支,先在你店里帮帮忙,以后我会叫他到我的洋行里工作的。”话说到这份上,杜瑞康只得碍于虞庆尧的脸面收下了他。
从此,这乡下后生就在瑞康颜料行开始了他在上海经商创业的第一步。谁也不曾想到,十几年后这乡下后生就成为赫赫有名的上海第一代洋行卖办。他就是虞洽卿: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银行家,上海四明银行与轮埠公司的董事长,人称为“阿德哥”。
五、杭州湾跨海大桥
距今约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在考察江、浙、沪海域与两省督军谈及未来大同《建国方略》经济建设时指出:“此为中华富庶之地,革命成功后可建码头,在吾国土东部贯穿公路,开海架桥,乃为我中华民族大动脉也。”
国父明示过去悠悠乃100余载。如今在宁波北仑已崛起一大码头,其潜在吞吐吨位可与世界第一港口鹿特丹媲美。公元2004年,贯穿南北的沿海大动脉国道线公路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打桩动工。大桥设计长度36公里——为世界跨海大桥之最,宽度为6车道(可拓展为8车道);计划大桥建设资金为118亿元,预计在2008年竣工。桥北部为平湖乍浦,南部即为现慈溪杭州湾新区。
作者在2004年春日与慈溪市文联部分文艺骨干参观正在布桩的大桥工地,在方夏平副总指挥的介绍后观看录像。录像由建桥指挥部的副总工程师方博士具体讲解。
方博士是福建人,非常年轻。他在介绍中重点指出:一、杭州湾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鉴于杭州湾喇叭口海域潮汐变化与有关滩涂地质、气候季风影响,造桥技术指标很高。二、大桥建成最高年通车为8万辆以上,为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将产生巨大影响,乃至改变慈溪整个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三、精明的慈溪人看到大桥潜在蕴藏的商机,已经把投资目标锁定大桥。大桥启动资金集资的民营资本部份由慈溪企业家控股。
现大桥引桥已向海域延伸约10公里,作者亲眼目睹了这条有世界意义的大桥桥墩一座座地向大海伸展,一幅创世纪的画面出现在作者面前。这是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相信每个慈溪人、宁波人、浙江人,乃至中国人站在这座举世闻名的跨海大桥面前,都会为我们这个国家自豪,为我们这个民族骄傲。中国著名诗人、作家黄亚洲在参观这座大桥工地后赋诗《由于一座大桥》中吟唱道:
“……梦想就是这样实现的
沪杭甬,架起了
世界上最美丽的三角支架
在这个支架上安上照相机吧
中国上千年文明史
终于要显现出
彩色图画……”
是的,大桥建成后这里将是中国华东集交通、旅游、工业、休闲的一个胜地。
2008年,这是一个什么年轮?届时世界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接下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各国体育健儿、商界巨子云集北京、上海;慈溪、宁波、浙江将献给这个世界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厚礼!
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富裕。
慈溪就是这样一块土地:由100万农民组成,50万外来民工共同努力,在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一半是滩涂的海隅上,崛起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人文精神,一座田野滩涂上属于农民自己的绿色王国,一个现代化的东方伊甸园。她是中国沿海农民创世纪前进脚步的记录,东部农民步入富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缩影,东方民族精神生产力的象征。
于是,作者在一幅类似月牙型的慈溪地图前,在这块17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与读者一起共同缅怀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路人邓小平,在中国大地上寻找一种慈溪精神,一种慈溪文化,共同穿越21世纪时代的历史,将这种精神定格在历史的坐标上。
知识出处
《时代见证 慈溪农民报告》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选择了18位农民企业家,作为慈溪100万农民追求者中的代表,从而来展示整个中国沿海地区25年中农民生存环境的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