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庙会 香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90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庙会 香会
分类号: K892.25;F713.582
页数: 2
页码: 964-9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庙会古代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神活动,称“春社”、“秋社”,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后演化成庙会。凡在下半年举行的,统称“兰街”。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平倭,庙会在三北盛行。庙会期间,商客游人云集,在神前问凶卜吉,也有祈财富、还心愿、求子嗣、卜婚配的等庙会、香会概况。
关键词: 慈溪县 庙会 香会

内容

庙会古代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神活动,称“春社”、“秋社”,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后演化成庙会。凡在下半年举行的,统称“兰街”。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平倭,庙会在三北盛行。庙会期间,商客游人云集,在神前问凶卜吉,也有祈财富、还心愿、求子嗣、卜婚配的。商贩择地搭棚设摊,香烛锡箔、农具山货、器皿杂物、糕饼小吃,乃至江湖卖艺、测字算命、郎中行医等等,相聚成市。商贾资助演戏,流氓开台摆赌,人来人往,很为热闹。
  西部庙会,还有拳术比赛。较著名的有“乌山”、“崔陈”两派,每逢庙会,两派约定设场比武,以提高武艺、增进友谊。武术各派,崇德重义。武术不传外人,不欺凌妇女弱小,不随便使用致命套路,不抢劫钱财。抗日战争前夕,武术还很盛行。
  晚清至民国时期,有些青年男女乘庙会之机相亲,农民在此交换种子,商贾趁机洽谈生意。庙会遂成社交贸易场所。
  解放后,庙会扬弃其封建迷信、邪恶荒诞部分,演化为物资交流大会,地点也由神庙附近移向街道集镇。
  香会旧时香会多在菩萨生日或佛像开光日,佛教信徒诵经念佛,商贩摆摊,也多游客,颇为热闹。香会有正月初五“财神会”,正月十五“三官会”,二月十九“观音会”,五月十三“关帝会”等,还有僧尼特地设置的“梁皇会”、“白湖会”、“彭祖会”等。解放后取消。
  礼拜相传明代嘉靖年间开始有以家庙、家庵为中心的结社礼拜活动。农历二月十五至十九为礼拜期。二月十九又是观世音生日,故称观音礼拜。二月初一,在庙前竖起旗杆,作为兴礼拜信号。礼拜行会,前有社旗,中有彩龙大纛,手持土铳、刀、斧、弓箭、枪戟的壮士列队其间,鼓号齐鸣,旌旗飘舞,逢庙进香;见佛朝拜,浩浩荡荡,按预定路线进发。中餐由会柱(首事)设斋,各会都有地产租金作经费。民国16年(1927)以后,国民政府以结社为非法,下令禁止。抗日战争后,恢复活动。解放以后,自然消失。
  迎神会民众按各自需求,集队迎神保佑。“青苗会”盛行于稻区,在秧苗转青时或遇灾荒之后举行,祈求年丰岁盛;“天医会”多在出现瘟疫时或瘟疫流行之后举行,意在祈神医病,保佑康宁;久晴不雨,旱情严重时,发起“龙神会”,行会到龙潭祈求神龙降雨。解放之后,兴科学,破迷信,各种迎神会,均已消失。
  在迎神会行列中有献艺给神灵观赏的台阁。有些豪富大族,精心构造,斗奇竞巧,在行会中突出台阁,渐名台阁会,其实是有台阁的迎神会。东山头都神会,胜山头求雨迎神会等都有过台阁。民国20年沈师桥高台阁尤为有名,所到之处,江河船塞,市街受阻,人群拥挤,以至互轧致伤。解放之后,此俗已废。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