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专业职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80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专业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9.2
页数:
4
页码:
773-7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专业职业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专业
职业教育
内容
第一节 师范教育
慈溪师范教育始于民国19年(1930)在旧慈湖书院建县立师范讲习所,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2年,仅办1届,毕业12,人。20年,设址东山头乡的锦堂学校始设四年制简易师范专业,22年正式改名浙江省慈溪锦堂乡村师范学校。35年新建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于县城(今慈城镇)北门外,解放后撤并入县立初中,毕业一年制简师1班43人、三年制简师1班39人。1952年春,又于县城太平桥办慈溪县立初级师范学校。1954年县境调整后,县初级师范学校划归余姚县,县境仅留慈溪师范学校(原锦堂师范学校),并于1956年7月搬迁余姚梁弄,原址改办中学,师范教育中断。1978年,于旧址重建慈溪师范,1984年4月复名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开展师范教育至今。
1959年,新办慈溪县师范学校,设址浒山镇,1962年停办,计培养普师生406人,一年制速师生51人,一年制幼师生88人,并举办小教轮训班3期295人。为进行在职教师培训,1977年建慈溪县教师红专学校,设址浒山镇团圈路,1978年改慈溪县教师进修学校。该校于轮训在职教师外,还断续招收全日制普师专业。
1958~1978年间,各地学校曾先后附设师范教育班:慈溪中学,1958年秋办师专1班,文科,招生32人,次年停办;1976年、1977年招中教培训4班200人,1977年暑期停办。慈溪县“五七”大学,1975年办宁波师范教学点,1977年改宁波师范慈溪分校,共收文、数理、数化3专业6班,学生264人,1978年停办。周巷中学,1977年附设宁波师范教学点,招文科1班,办1届,毕业54人。
学校选介
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前身为锦堂学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旅日华侨吴锦堂出资,在故乡东山头购地50余亩,兴建口字形2层楼房1座、104间,杂用平屋19间,并辟操场、花园,办七年制两等小学堂。三十四年聘奉化江起鲲为校长,翌年春开学。清宣统二年(1910)高等小学部改为初等蚕业学堂,收学生129名,三年春,扩办为锦堂农业中学堂,原,初等小学改为附属小学。当时反清运动风起云涌,部分师生先后离校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复改为两等小学。吴锦堂为兴办学校,累计耗资23万银元。3年秋,吴锦堂向浙江省政府备案,所有校产,后世子孙不得干预。毕业生中先后由吴锦堂全费资助送日本留学深造的有童瑺(玉民)、包容、胡感和等10余名。民国15年1月,吴锦堂逝世。19年,其子吴启蕃呈请浙江省政府接收。20年8月改名浙江省立锦堂学校。是月增设简易师范班及初级农科,学制分别为4年和3年,招15岁以上小学毕业生各1班,共61名,免收学费及膳宿费。22年改浙江省立慈溪锦堂乡村师范学校,卢绶青任校长,原小学改为附设小学。26年12月,学校内迁至嵊县长乐石下阳,内迁学生共6班168名。29年增设普通师范班,郭人全任校长。31年(1942)5月,日军进逼嵊县,学校颠沛辗转于东阳、磐安、天台、丽水等地,后设址缙云县壶镇,重振学业。学生增多,最多时达1000余名。并增设体育童子军师范专科、社会教育师范科、国音教师培训班等。学校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影响颇大。35年2月,学校迁返东山头原址。解放战争时期,校内已有中共地下党组织,学生要求民主,反对内战,情绪热烈,思想活跃。组织各种学社,较著名者有“金风文社”、“石磊学社”、“田园诗社”等,其中文艺研究会出版的《新文艺》郭沫若写的《人民文艺》一文代发刊词,曾在全省各中学、师范学校发行,社会影响最大。1949年7月,宁波市军管会接管浙江省立慈溪锦堂乡村师范学校,将鄞县县立师范学校并入。1952年改为浙江省慈溪师范学校。1955年增收初中6班,分建浙江省慈溪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7月,师范部移余姚梁弄,改建为余姚师范学校。自建校至1956年的20余年间,共毕业学生1860名,其中简师生791名,普师生706名,体育童子军专科生31名,社会教育师范科学生48名,培训小学研究班学员140名,速成师范生108名,初中教师36名。1975年3月,设于锦师原址的慈溪县“五七”大学兼办宁波师范慈溪教学点,招文、理科专业学生各1班,培养中学师资。1977年改为宁波师范慈溪分校。1978年,慈溪县“五七”大学停办,恢复慈溪师范学校,设有文科、数学、理化等专业及师专中文、物理科,培养中学各科教师。1979年秋,招收普师学生,同时开办普师民师班,培养小学教师。1984年4月,恢复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原名。10月15日,吴锦堂之孙吴伯瑞、吴伯瑄自日本专程到校参加复名大会,并成立锦堂师范教育基金会。大会盛况空前,国内外近20家报刊作了报道。1985年,日本神户华侨领袖、吴锦堂生前故交之婿陈德仁应聘为学校名誉校长,并设奖学金和育英奖。1978~1987年,为宁波地区各县、市培养中小学教师1700余名。1987年,慈溪县观城区校改为锦堂师范附属小学。学校现有班级10个,学生409名,教职员70名,其中专任教师33名。校舍建筑面积101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6万余册,有校办厂1个,农场1个,耕地21亩。
慈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址在浒山镇团圈路,1977年创办,原名慈溪县教师红专学校,1978年9月改今名。1984年10月,设轮训和函授两部。轮训部举办教师脱产培训,到1987年,培训小学教师9期,331人;培训初中教师5期,174人;培训中小学行政干部4期,141人。1985年办普师专业2班,毕业81人。现有校舍4072.25平方米,教师38人。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始于元朝的医学。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县专设医学教谕和医学学舍。
清宣统二年(1910)锦堂学校高等小学部改为初等蚕科实业学堂,有本科生21名,简易科生107名。并设,3个月1期的蚕业讲习会,毕业10人。广辟农场,栽桑30余亩,有蚕室、储桑室、缫丝间、选茧场等数十间。宣统三年又扩办为锦堂农业中学堂,分设农业、蚕业本科,兼设中等预科,开创了慈溪县农业教育的先声。学校名省立锦堂学校后至师范学校初,内部又设农科专业。民国20年(1931)添设3年制初级农科,到26年止,共办4届,毕业学生59人。17年,浙江省实业厅设在新浦沿的棉业改良分场办附设新浦沿第二农村小学,旨在提高棉农文化科技水平,推广良种棉及栽培技术。学校中高年级每周增设2节植棉技术课,并参加试验场劳动,划定10亩为教学专用地。学校规模最大时有5个班级,310名学生。浙江省棉业改良场场长、余姚县县长到校参加首届毕业典礼。学校至沦陷时停办。
1958年4月,全县办农业中学131所,林业、盐业中学11所,共142所、159班,学生7530人。至6月下旬后,坚持上课的仅16所。至1963年只剩下1所、1班、15名学生。1963年后,学校有所恢复。1965年,全县有各种形式的农业中学17所、24班,学生871人,教职工23人,兼职教师23人。“文化大革命”初陆续停办。
1958年5月,慈溪县农林局在慈溪县棉花原种繁育场(长河)创办慈溪县第一初级农业技术学校,在慈溪县第二农场创办慈溪县第二初级农业技术学校。8月在西一乡创办慈溪县初级盐业技术学校。9月在龙山初级中学内设慈溪县中级农业技术学校。慈溪县卫生科在慈溪县人民医院内办慈溪县卫生学校。1960年秋,在坎墩设慈溪县棉花专科学校(中专),1961年7月停办。1964年7月,慈溪县农林局在县第二农场设慈溪县棉花技术学校(中技)。1965年9月,慈溪县供销合作联社在坎墩镇创办慈溪县供销合作职业学校(后改慈溪县商业学校),招收棉检、财会两个专业,1967年毕业99人,后停办。1965年,在国营庵东农场创办慈溪县庵东中级农业技术学校,1968年停办,毕业66人。1975~1978年,在“学工、学农、学军”的指示下,部分区、公社办过职业技术性质教育的五七中学和普通中学五七班。1976年除办各种短训班外,全县有5个公社办五七中学(或五七学校),学生409人,有2所中学办五七班,学生190人,主要专业有农机、农作、财会、医药及广播线路装置等。1979年9月,在周行镇创办慈溪县技工学校。1983年,原县属长河中学改办慈溪县农村职业技术学校。1986年新建慈溪县城镇高级职业中学。同时普通中学也陆续办起各种职业高中班,全县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
1987年,有县办城镇高级职业中学、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共14班。浒山、周巷、坎墩、宗汉、桥头、龙南、淹浦、东山头、择浦办乡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14班。附设职高班的普通中学有横河、逍林、坎墩、庵东、洋山5所,13班。全县共计职业教育班41班,学生1945人,教职工156人。其中1987年新招学生963人,内工科556人,农科93人,幼师50人,财经160人,艺术40人,修理服务64人。
学校选介
慈溪县城镇高级职业中学。1985年兴建,校址在浒山镇东北,占地26亩。1986年秋开学。学校招收全县城镇户口为主的初中应届毕业生。设有电子电器、工艺美术、医士、棉纺、地毯工艺、烹饪、机械电器等专业。1987年共有6个班级,学生276人,教职员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另有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师傅13人。校办工厂有慈溪职校密封元件厂。
慈溪县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校址在长河镇章家路。民国26年由长河草帽业同业公会向1万余编帽女工集资兴建草帽业小学,解放后先后改办为长河区中心小学、长河公社中学、县属长河中学。1983年扩建成慈溪县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校舍占地12亩,建筑面积5773平方米。先后设幼师、棉花、农学、建筑、畜牧、服装6个专业,已毕业学生395人。1987年有2年制幼师、服装、财会、建筑、畜牧5个专业,学生8班,377人,教职工48人。办有工厂和畜牧场。
慈溪县技工学校。1979年9月创办于周行镇,1987年下半年迁至浒山。校舍占地14.5亩,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1981年毕业2年制高中技电器、农机、化工、棉纺4个专业各1班共180人。1987年毕业钳工、电工各1班77人。1981~1987年先后办机械制图、家用电器、织布挡车、注塑机维修、锅炉、炊事、水质化验等短期培训班32期,累计受训1300余人。1987年在校初中技学生4班、209人,教职工25人。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