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80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20
页数:
4
页码:
769-7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慈溪县第一所中学——慈湖中学堂,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建于慈湖书院旧址,三十二年改名慈溪中学堂,宣统二年停办。
关键词:
慈溪县
普通教育
中学教育
内容
慈溪县第一所中学——慈湖中学堂,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建于慈湖书院旧址,三十二年改名慈溪中学堂,宣统二年停办。民国23年(1934),县长成应举、旅沪商人秦润卿等在县城重设中学,名慈溪县立初级中学,县城被日军占领后被迫停办。31年夏,分东、西、北3区复课,抗战胜利后返原址复校。1949年7月由县人民政府接办,1953年改为完全中学。1954年县境调整后,划归余姚县,现属宁波市江北区。
现境中学始办于民国时期。民国27年建周巷中学生补习学校,同年改私立周巷战时中学,2年半后停办。
民国31年9月,中共慈镇县工委在龙山巩院领导创办私立凤湖初中,翌年10月停办。民国36年10月,周巷镇建私立姚江初级中学,设吴家路和美丰酱园旧址。至1949年解放时,该校有学生180名,教职工10人,1950年2月停办。
为解决小学毕业生升学困难,1951~1952年间,现境部分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1955年着手布点建中学,中学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至1957年,全县共有中学6所,即:慈溪县第一初级中学,建于1952年,设址龙山山下村,曾名镇海第二初级中学、慈溪初级中学,后定名龙山中学。慈溪县第二初级中学,建于1955年,设址东山头锦堂师范内。县第三初级中学,建于1951年秋。曾名余姚县私立姚北初级中学、慈溪县私立周行初级中学,1956年由政府接管,后定名周巷中学。慈溪县第四初级中学,1957年新办,设址逍林镇。庵东初级中学,建于1956年,设址庵东镇。慈溪中学,1956年新建,设址浒山镇,为县境唯一的完全中学。6校合计56班,在校学生2983名。
1958年大办教育,新建慈溪县第五初中于明湖公社,后定名杜湖中学。第二、三初中先后改办完中,各乡镇均不顾条件大办初中。是年底,全县有完中3所,初中42所,在校学生增至7034人。至1960年,第一初中也改办完中。1961年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撤销龙山中学高中部,改潮塘初级中学、胜山初级中学为小学附设初中部。至1962年,全县中学计20所,其中完中6所,合计115班、3810人,有教职工336名,中专任教师218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教育遭到严重干扰。1966~1968年,学校“停课闹革命”,干部、教师多数受到冲击。1968年秋陆续复课,实行工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开展所谓“教育革命”推行“初中不出队,每个公社有完中或初中附设高中班”原有完中教师分配下伸到公,社中学。1969年高、初中学制均改为2年制。教育事业,又一次盲目发展,至1977年,全县有高中65所,初中3所,附设初中班的小学350所,在校学生增至55207名,为1966年的8.83倍。1978年起,再次调整教育事业,初中仍改为3年制,浒山中学改慈溪中学,另将浒山镇一校改浒山镇中学。至1980年,完成初中改制,全县有高中11所,初中66所,小学附设初中68所,在校学生33973人。
1983年9月起,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长河中学改为慈溪县农村职业技术学校,1984年完成高中改3年制,并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至1987年,全县有完中或高中9所,即慈溪中学、龙山中学、观城中学、逍林中学、横河中学、浒山中学、坎墩中学、周巷中学、庵东中学,有初中55所,每乡1所,大都以乡名命名,全县在校学生高中5524人,初中31213人。
1955~1987年,全县共毕业初中生167419人、高中生42477人,1977~1987年共输送高校学生3732人、高中专1359人、高中技校468人。
学校选介
慈溪中学。位于浒山镇环城北路,1956年9月创办,至1987年,校名更迭过6次,1978年9月定今名。规模由初创时的6班,学生294人,教职工27人,发展到1987年的高中15班,学生799人,初中13班,学生787人,教职工131人。学校占地55.7亩,建筑面积15693平方米。有图书5万余册,理化实验开出率95%以上。1960~1962年实行过幼儿、小学、中学“一条龙”办学体制。1979年起,高中面向全县招生。学校自开办至1987年,共培养高中毕业生5195人,初中毕业生5350人。其中1977年以来向高校输送新生1564人,向中专技校输送291人。另外,培养师资280余人。该校在1959年评为省先进单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施“班主任五到场”、“教学五认真”、“开辟第二课堂”、“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等措施,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多次在省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并获省航模活动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称号,还多次获奖。1981年起列为省重点中学,并连续7年评为县、地(市)先进集体。
周巷中学。在周巷镇东街。1951年秋创办时名余姚县私立姚北初级中学,1955年6月改慈溪县私立周行初级中学。次年9月改公立,定名浙江省慈溪第三初级中学。1958年改办完全中学,1959年称周行中学,1981年改今名。1987年有高中18班、1172人,初中3班、172人,教职工103人。校园占地48亩,建筑面积10253平方米。自创办至1987年已培养初、高中毕业生16000余人。
凤湖初级中学。校址在龙山的巩院,民国31年9月,中共慈镇县工作委员会领导创办,中共党员李健民负责党的工作。坚持“团结御侮,抗日救亡”方针,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展反“清乡”斗争。32年10月25日,汪伪军镇北保安团姚华康率士兵包围学校,胁迫“凤中”迁往敌据点澥浦。在反迫迁斗争中,学校组织20余名学生成立流动训练班,采取半军事化形式坚持学习。12月下旬,气候转寒,为避日伪扫荡而停办。先后有5名学生参加抗日部队,10余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0月25日在原址举行复校典礼。1987年,学校有6个班级,253名学生,18名教职工。校园占地8亩多,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