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褒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7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褒恤
分类号:
D632
页数:
4
页码:
731-7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民国35年(1946)7月7日,在县城举行“追悼抗战死难军民大会”到会2000余人。37年,慈溪县参议会决定每年3月29日黄花岗烈士殉难纪念日及7,月7日抗日战争纪念日循例公祭等褒恤概况。
关键词:
褒恤
慈溪县
优抚安置
内容
追悼褒扬
民国35年(1946)7月7日,在县城举行“追悼抗战死难军民大会”到会2000余人。37年,慈溪县参议会决定每年3月29日黄花岗烈士殉难纪念日及7,月7日抗日战争纪念日循例公祭。1953年4月1日,慈溪县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清明节追悼革命先烈,瞻仰烈士墓。1955年春,制棺暂新四军抗日烈士遗骸61具,次年移葬三北公墓烈士陵园。1956年10月1日,在浒山镇小山墩建成革命烈士纪念塔1座,高9米,同月召开纪念大会,烈属、老区代表、优抚模范215人出席。1975年改建,升高至12.3米。1958年1月,在白洋湖畔建革命烈士陵园,后几经扩建,面积3.317市亩,安葬革命烈士104名。是年,在五洞闸三塘头立“沈一飞烈士就义处”石碑。
1972年5月,樟树人民公社在匡堰村山上建革命烈士陵园1处,面积1亩,安葬烈士14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三北地委书记王仲良题碑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王逝世后,亦葬于此。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于1986年9月3日在崇寿乡相公殿晏清村落成。
1979年春,宓、家埭定苗、天元许富强、胜北徐焕降、白沙龚同明4名军人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县革委会、人武部、民政局领导先后到烈士所在公社召开追悼会,颁发烈士证、抚恤金、光荣牌,共11000余人参加追悼仪式。
1987年8月24日,辛亥革命烈士马宗汉就义80周年,宗汉乡马家路村“马宗汉烈士故居”修竣开放,并举行纪念大会。
死亡抚恤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陆、海、空军抚恤条例,规定对抗日阵亡官兵遗族分别发给“特恤金”、“胜利恤金”、“抚慰金”,但县内被征壮丁阵亡后,家属并未享受抚恤。
民国31年后,三北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确认殉难军政人员为烈士,并发给家属抚恤粮。34年10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中断,解放后恢复发给。1953年起改发货币,称抚恤金。1955年,牺牲、病故军政人员按生前职级一次性补发抚恤金,并补发《革命烈士光荣纪念证》350本。1980年、1984年,对一次性抚恤金先后两次作大幅度提高。1985年10月,烈士抚恤金改按生前月工资额40个月计发。1986年7月1日起,因公牺牲者抚恤金亦改为按生前工资额20个月计发,病故者抚恤金按生前工资额10个月计发。
1985年1月起,原受定期定量生活补助的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242人,均改为按月发给抚恤金,共月发5948元,人均24.57元。
伤残抚恤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先后发布的陆、海、空军抚恤条例中,伤残分一至三等。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又规定一等伤抚恤终身,二等伤10年,三等伤5年,轻伤一次性抚恤。但当时多数伤兵未得抚恤而被遣散,有骚扰地方的,也有沦为乞丐的。
解放初期,对在职和在乡的革命残废军人,分别发给营养费和优待粮。1951年7月,全县首次评定在职者26人,在乡者8人,共34名为革命残废军人,其中一等2名,二等甲级7名,二等乙级5名,三等甲级10名,三等乙级10名。当年给二等以上者发抚恤粮2375公斤,折款1125元。是年还为3名截肢军人装配假肢。
1965年起,给三等伤残军人发补助金,规定甲级30元,乙级24元。1987年后,改发长期抚恤金。近几年来,还给下肢重残行动不便者发三轮车11辆,给3名生活不能自理者发护理工资。
1979年起,每年增发伤残军人物价补贴费,一等60元,二等36元,三等24元。1985年增发在乡伤残军人生活补贴费,每年一等144元,二等72元,三等48元。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