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群防群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73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群防群治
分类号: D922.145
页数: 1
页码: 7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1952年7月,公安部颁发《治安保卫委员会条例》,治安保卫组织日趋健全。
关键词: 慈溪县 公安 群防群治

内容

治保组织1951年7月起,陆续筹建群众治保组织。1952年7月,公安部颁发《治安保卫委员会条例》,治安保卫组织日趋健全。1955年,全县有89.6%的农业社建立群众治保组织,其中329个社配备治安员,179个社建立治安小组,63个社成立治安委员会,共有治保人员1095名。是年,庵东特区7个盐业社,也有治保人员74名。1957年底,全县135个手工业社,有114个建立治保组织,配治保员172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建立治保组织。1959年,全县52个国营商业和7个供销社、25个县属工厂,有治保人员427名。是年,治保组织与人民调解组织合并,称治保调解委员会,下设小组,全县公社、管理区、大队共有治保调解主任435名,委员1163名,组员1794名。1965年8月经过整顿,共有治保调解组织194个。在“文化大革命”中,有的治保调解人员受到批斗,非法关押,以致殴打。
  1979年冬,坎东公社首建公社、大队、生产队3级治安联防队,担负巡逻、守护、值班、查禁赌博等日常治安工作,次年在全县推广。1981年,全县治保、联防组织共侦破案件98起,取缔赌场2037处,制止犯罪活动135起,调解民间纠纷397件,缴获赃款赃物折款8000元。1983年,灵湖乡方家河头村治保会破案10余起,抓获偷伐树木、赌博等人员125人次,帮教好7名有违法行为人员,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
  1987年,全县共有治保委员会1305个,治保小组483个,治保人员4905名,专职治安联防队员113名。
  帮教工作1959年起,组织群众对大法不犯、小法常犯的二流子、懒汉进行帮教。1965年推广诸暨“枫桥经验”后,全县帮教50人,其中29人经过帮助教育改邪归正。“文化大革命”中,帮教工作被否定。1977年重新肯定“枫桥经验”云城公社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帮教小组,43名有违法行为人员,经过就地教育改造,,有37名参加劳动生产,不再干坏事。1982年,帮教工作列入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重要内容,全县各区、乡(镇)、村和企事业单位都组织干部、群众及帮教对象家属,协同工作,挽救违法犯罪人员;全体干警,每人包干帮教1~2名违法青少年。1983~1987年,全县有12193人列为帮教对象,经过帮教,改邪归正4326人,占36%。1987年底,全县共有帮教小组1281个,有4465人负责帮教轻微违法人员2961名。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