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部分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7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部分工作
分类号: D625
页数: 3
页码: 682-6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信访工作建国初期,无专门信访机构。1952年,县委、县府秘书部门各有1人兼管,年受理信访数百件。
关键词: 慈溪县 人民政府 部分工作

内容

信访工作建国初期,无专门信访机构。1952年,县委、县府秘书部门各有1人兼管,年受理信访数百件。其后信访数量渐增,1957年10月,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分别由1名副书记、副县长分管,并开始配专职信访干部。1961年,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分管信访工作,配专职干部4名,在县级各部门和各区、公社均有分管信访工作干部,并开始编印《人民来信反映》、《信访简报》。是年,还组织23名干部,进行为时22天的信访大检查,清理积案925件,查处大案12件,使年信访结案率达80%以上。“文化大革命”初期,信访工作一度中断。1969年6月重建信访组织。
  1976年后,信访数量猛增。是年1033件,1977年为2512件,1978年为7252件,1979年上升至8359件,1980年6月起,建立县委常委每月2天接待人民来访制度,后改为县党政领导每月1天接待制度。是年,县公安局、妇联、计划生育委员会、土地管理办公室等也先后建立信访机构,公安、妇联及全县8个区、65个乡(镇)也相继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1984年从县至区、乡(镇)普遍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至1987年底,全县有从事信访工作的专职干部26名,兼职干部64名,选聘退休干部50名。几年来,按照中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指示精神,对带有较普遍性的40个成批性问题,移交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落实。其中有属于解放前的遗留问题、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历史案件复查问题、“民主改革”期间错定成份的复查问题、错划“右派”家属受株连问题、60年代初期精简户粮遗留问题、盐区搬运工人的生活保养费问题和二商、二轻系统微利企业退休保养职工的工资问题、戤社户口粮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问题等。还通过信访提供少数党政干部违法乱纪案件线索,由有关部门查处。
  1983年全省信访工作大检查,慈溪县、县信访科和逍林区被评为省级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有3名干部被评为省级信访先进工作者。
  民族事务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县内有少数民族5个,共65人。60年代后期起,少数民族同胞与县人通婚,在县内定居者渐多。至1987年底,县内有43个乡镇共定居壮、回、满、蒙古、瑶、侗、羌、苗、畲、仫佬、彝、水、布依等13个少数民族,计511人,其中壮族439人。
  1987年起,从少数民族居民中推选22名代表,以联络员身份负责传达上情反映下情。是年,少数民族公民中有县人民代表1名,宁波市人民代表2名,县政协委员2名。几年来为照顾少数民族同胞,实行儿童免费入小学,报考中高等学校降分优先录取。回族职工每月发给伙食补贴费,春节供应平价牛肉,并优先照顾进乡镇企业工作。
  侨务和港澳台胞工作19世纪末,县内已有人去日本等国定居经商,以东山头乡旅日侨胞吴锦堂最为著名。20世纪中叶,在香港、台湾的慈溪籍人士移居国外者渐增,也有直接申请去国外定居的。1987年普查,全县有已加入外籍的慈溪人445户、1439人,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多数旅居美国、日本、新加坡,县内有侨眷470户、1922人;居住港澳的同胞916户、3183人;县内有港澳同胞眷属941户、3873人;赴台同胞730户、1851人,县内有台眷属730户、3067人;解放前来慈溪定居的台湾籍同胞3户、计9人。
  政府为保护和发扬侨胞爱国爱乡热情,本着“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积极维护归侨和港澳台胞及其在县内眷属的合法权益。1962年7月起,对侨眷实行紧俏商品的平价供应,增加粮食定量。后又开设侨汇商品专柜,实行侨汇物资优惠供应,扶持侨眷实业。1979~1987年,共接待回家探亲祭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1427人。1987年12月18日,县长谢建邦在深圳市邀请县籍港胞47人,举行迎新团聚会,征询对建设家乡的意见。从而激发侨胞和港澳台胞的爱国爱乡热情,支援家乡建设。至1987年,先后有20余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捐款捐物,在家乡兴建学校、自来水厂、敬老院,修桥铺路,建凉亭,设立奖学基金等公益事业,还投资创办华侨企业7个。
  外事来访。1957年9月21日,苏联共产党党员、苏联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肇唐(俄文名字为阿·克·克里莫夫)偕夫人、女儿回故乡周巷镇徐家村探亲,当天离别时,包了家乡泥土带回苏联,留作纪念。
  1984年1月、1985年6月,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副代表莫瑞、助理亚历山大和高级项目官员薛子平、王炳忠先后到县,检查考察北部临杭州湾低洼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2700”项目慈溪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1985年4、5月间,日籍华人吴伯瑄及大泽冶雄先后来县洽谈经济技术业务问题;东亚太平洋地区项目局特纳海姆率领世界银行改水项目检查组一行5人,来县检查农村改水项目准备与执行情况;由三上次男率领的日本出光美术馆代表团一行6人参观上林湖古窑址。
  同年10月5~9日,美籍华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海岸海洋工程系主任王象教授等一行4人,至海黄山观测站安装潮汐自动测量仪;21~23日,欧洲共同体专家、比利时保罗·迪·基姆普和路易斯·博尔来县考察,确定无偿援建“慈溪渔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技术”项目,随即筹建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厂。
  1986年2月6日,美籍华人、美国特拉华州副州长吴仙标偕夫人回乡祭扫祖坟,参观周巷镇海莫村故居和周巷镇中心幼儿园。1987年2~4月,瑞士立达机器制造公司技师海恩里希·凯恩来县第二棉纺织厂安装调试从瑞士引进的气流纺纱机。
  出访。1952年4月27日,作为中国农民访苏代表团成员、中共慈溪县委委员、组织部长鲍纯甫到苏联访问4个月,参观国营农场、集体农庄、拖拉机站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等设备,还出席莫斯科“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
  1953年10月20日,作为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成员、五洞闸集体农庄主席罗祥根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80年10月2~17日,中共慈溪县委书记高成裕,由国家农委组团,赴土耳其考察棉花生产。
  1984年12月,慈溪县副县长胡章书等3人赴日本考察冷冻技术。1986年1月,慈溪动力机厂副总工程师丁乃森和陈宗魁赴英国参加卡多公司技术咨询会议。4月,沈祥家副县长率慈溪第二棉纺织厂正、副厂长各1名,赴瑞士进行技术考察。
  援外。1972年9月至1977年6月,棉花专业技术干部段裕章、干忠新、童文永,先后受农业部派遣,赴圭亚那援助试种棉花。
  1973年7月至1979年12月,针灸医生劳文龙、外科医生胡云锵、中医师马信飞、药剂师何孝光先后赴马里共和国为马里人民治病。1975年11月至1977年10月,龙山区农技干部蒋望根赴乌干达,辅导水稻生产技术。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