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府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70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政府工作
分类号: D62
页数: 5
页码: 664-6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在逍路头举办民运干部训练班,培训学员30余人,结束后组成民运工作组分赴各地工作。
关键词: 慈溪县 民主政权 政府工作

内容

培训干部1942年8月,三北总办事处与国民党镇海县江北办事处在田央黄联合举办民运干部训练班,吸收当地青年妇女和上海知识青年50余人参加,学习中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妇女运动史和民运工作等内容,10月中旬结束,学员分赴三北和南山等地开展民运工作。同年12月下旬,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在逍路头举办民运干部训练班,培训学员30余人,结束后组成民运工作组分赴各地工作。
  宣传抗日各级民主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如各种庆祝会、纪念会、检阅、劳军等,对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教育。1943年7月7日,慈北办事处为纪念抗战6周年,在裘市小学举行各乡自卫队大检阅,三北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连柏生和中共三北地委书记王仲良参加检阅。9月16日,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组织慈姚各界人民中秋节劳军团,向各界人士筹募慰劳金3.07万元,至三北游击司令部驻地慰劳抗日部队。9月18日,三北地区各民众团体干部、乡(镇)长和士绅代表600余人,在宓家埭集会纪念“九一八”国难日,慈镇姚抗建工作推进会主任王耀中和秘书处处长张志飞在会上作了团结抗日的讲话。10月10日,慈姚各地、各机关团体集会纪念“双十节”和新四军成立6周年,慈北区6000余人抗日民众自卫队手执土枪、梭镖、大刀在掌起桥集会庆祝,浒山区也于同日集中8乡民众自卫队8000余人在上林湖吴家溪集会庆祝。1944年5月上旬,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在东埠头教堂内召开“五四”运动纪念会,三北各地500余名知识分子参加会议,民政处处长郭静唐和文教处长黄源分别作抗日形势和知识分子在抗日斗争中的地位、作用和政策的报告。7月7日晨,慈北区5000余军民集会纪念抗战7周年,谭启龙、何克希在会上发表抗日演说。1945年4月4日,余上地区召开庆祝苏浙军区及余姚县政府成立大会,各界代表数百人参加。5月中旬,三北各界民众普遍集会庆祝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下旬,三北各县均以区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镇反锄奸重点是打击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特务和民愤极大的恶霸分子。1942年5月,“五支四大”根据龙山区群众控告,派部队收缴横行乡里为非作歹的国民党镇海县警察大队枪支,并在甸山召开公审大会,将首恶分子大队附黄毅枪决。1943年2月,五支队在姚北处决投靠日本侵略军的地主武装头子李杏春。同时,慈北办事处派警卫班潜入观海卫,处决观海卫维持会干事沈大增。1944年1月后,三北各区根据中共三北地委和各县委反“蚕食”斗争的指示,开展锄奸活动。慈北常备队率先镇压为日伪军筹款捐粮的师西乡乡长沈松泉。3月,中和区将一贯反共的国民党特务分子、周朝镇镇长陈宝传处决。4月,彭泾乡民兵捕获伪中警团别动队情报员陆阿四等4人,天东乡民兵捕获出卖民运干部林坚的汉奸徐方开,经上报批准后均予镇压。5月6日,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在洪魏召开宣判大会,判处企图杀害谭启龙、何克希等领导人的徐秀天死刑(徐于1943年12月率伪中警团1个连反正,任“纵队”司令部警卫大队长)。7月,浒山区常备队在逍林陈家路捕获伪中警团别动队分队队长岑康年等5人,其中4人当场镇压。12月下旬,浒山区常备队又在白沙河角捕获伪别动队副队长吊眼阿龙等5人,将其中4人处决,1人教育释放。1945年5月,慈溪县政府在慈北建立临时法庭,审判处理捕获之汉奸和自首分子。8月25日,丈亭区署召开公审汉奸大会,对12名汉奸,按其罪行轻重,分别给予镇压、悔过自新、教育释放等处理。9月中旬,庵东特区政府在高兴街召开全区公审大会,判处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冯金标死刑。
  “二五”减租1942年秋,中共慈镇县工委在龙山区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减租斗争。10月25日,范市镇农会干事长叶贤岳率太平闸、新塘头等村的农会干部和代表,在范氏宗祠内与业主代表、范氏族长、范市镇长协商“二五”减租(即按原租率减25%)经激烈斗争,业主慑于政府和群众威力,被迫同意。1943年8月,中共三北地委发,出《关于今年实行二五减租的决定》,在根据地内普遍实行“二五”减租。规定:计租方法改为议租,以乡为单位进行,由佃业双方派代表参加,农会干事长任评议会主任;有特殊原因不能更改者,则按原租率减去25%,如减后租率仍然过高,则再减,以不超过全年正常收获量的37.5%为准;计量废止老秤,改用新秤(市斤计量)。9~10月,龙山、慈北、慈东、慈西、浒山、周巷等地各区、乡(镇)农会,组织佃业双方代表,实地察看农作物丰歉情况,召开佃业双方议租会,按土地优劣和当年产量高低,分类确定租率。是年,全地区有105个乡(镇)实行“二五”减租,占总乡(镇)数的75%。其中:慈姚县34个乡,慈镇县38个乡,余上县33个乡。全地区平均租率由上年的38%降为29.7%,其中:龙山区由30%降为24.5%,慈北区由23.4%降为18%,慈东区由41.6%降为29.1%,慈西区由53.3%降为30%,姚东区由37.95%降为37.5%。1944年、1945年秋,三北各乡(镇)继续实行“二五”减租。
  通讯联络1941年7月起,“五支四大”、“暂三纵”先后在古窑浦、海甸戎家、龙头场、澥浦、洞桥虞家、逍路头、长河市、临山等地的部队办事处和总办事处中配备通讯员,承担部队与部队、部队与地方之间的通讯联络和机要文件的传递任务。1942年12月,在桐岭茅山(今彭东乡岗墩村)建立三北交通总站,负责三北地区交通联络,下设任家纸坊、浒山后平畈、洞底张3个分站,分站之间设联络点,最多时有桐岭茅山、任家纸坊、东埠头、淞浦、海甸戎家、龙头场、古窑浦、沈师桥东、沈师桥西、昌明、鸣鹤场、观海卫、福山、东山头、附海、逍路头和浒山后平畈等17处。站、点之间均配备通讯员,直至1945年北撤时止。
  财政金融财经工作。1941年7月始,“五支四大”、“暂三纵”先后在古窑浦、海甸戎家、龙头场、澥浦、桐桥虞家、逍路头、长河市、临山等地设部队办事处,办理征税事务,筹集部队给养。后又在水陆交通要道和海口设置税卡,在接近敌占区处派流动税卡,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向殷户、商行派取抗卫捐。1942年7月后,在条件较好的乡开征公粮。同年12月成立三北经济委员会,设粮秣、会计、税收3科,并在东区、中区、西区设3个分会,在庄市、慈东、龙山、慈北、浒山、中和、临山、马渚和虞北等地设征收处。改革货物税征收办法,实行一物一税制,限征货物税和盐税。同时,全面开征抗卫军粮和抗卫军费,废止抗卫捐。1943年8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发布《抗卫军粮及抗日经费并征暂行征收条例》,规定粮、费合并征收标准:田每亩征谷6.5公斤,地每亩2.5~3公斤,山田每亩4公斤,非种粮地可折缴现金。同月,中共三北地委发出《三北经委会关于征粮时期各地区人民负担原则的决定》的通知,规定各地征收数不得超过收入数的30%。1944年1月,撤销三北经济委员会,慈镇、慈姚、余上3县办事处各设财经科,2月又建立三北沿海税务所。5月起开征田赋,官田每亩75元,民田65元,山荡5元,公粮、田赋均征实物,一年一次征足。自1943年7月至1944年5月,征收税金1713.2万元,酒捐199.9万元,特捐68.7万元,公粮10万余担。1945年春,成立三北工商管理局。8月浙东工商管理局成立后,三北工商管理局撤销,在三北地区设东、西两个工商分局,三北沿海税务所改称三北税务局,办理三北地区税征事宜。
  金融工作。1945年4月1日,浙东行政公署决定在浙东抗日根据地建立浙东银行和发行浙东行政区的抗币。10日开始,浙东银行发行抗币200万元,作为抗日民主政府的本位货币,面值分壹圆、伍圆、拾圆和壹角、贰角、伍角。币值每圆折大米0.5公斤。先在彭8~乡发行试点,币值稳定,颇受群众欢迎。但面值过大,交易不便。
  镇海县政府和浒山区署、观城区署发行面值壹角、贰角、壹圆、贰圆、伍圆的临时兑换券,浒山区署又发行■质圆形硬币,面值壹角、贰角、伍角,以辅助抗币在市场上的流通。1945年北撤前,在庵东、逍路头、龙山等地设抗币兑换处,以壹圆兑换0.5公斤大米的币值收回抗币,使群众免受损失。
  文化教育1942年7月18日,中共浙东区委员会书记谭启龙在宓家埭浙东敌后第一次干部扩大会议上提出根据地文化教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中心是提高人民的抗日自信心,与汪逆奴化愚民欺骗政策作斗争,发扬民族气节与正义感;发扬学生抗日民主自由权利,给予学生言论、集会、结社、抗日自由;改善教职员生活;欢迎并爱护知识青年、文化工作者;开办农村小型报纸、刊物及一切有利抗日团结的文化事业;大量吸收当地抗日知识青年参加部队工作”。以后,根据地即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文教工作。同月,中共慈镇县工委通过镇海县江北办事处在龙山凤浦岙资敬庵举办小学教师训练班,参加人员40人,学习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和抗日教育等。8月,中共浙东区党委在慈北洞山寺创办《时事简讯》,宣传报道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9月上旬,中共慈镇县委以镇海县江北办事处和龙山区署名义,在龙山所巩院创办私立凤湖初级中学,当年招生74人,次年增至170余人。学校贯彻抗战教育方针,提高青年学生的抗日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并在师生中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支部,为根据地培养人才。至翌年10月遭伪军姚华康部破坏而被迫停办。1943年8月,慈镇县青年文艺爱好者肖禺等30余人组织滨海文艺社。9月,根据慈镇姚抗建工作推进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各地筹办失业青年文化补习班。10月,慈镇姚各界代表会议作出学校应发扬民主,加强团结,坚持敌后抗战教育的方针;改造和加强区教育会;保证5小时课程教学、每周2小时时事教育和师生参加社教活动时间等决定,推动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1944年上半年,对原有小学教员进行整顿,争取团结大多数,清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和混入教师队伍的敌特分子,各校普遍建立与民主政府相联系的领导班子,使广大教员在严重形势下能安心教学工作。至是年6月,三北地区(缺余上县)共有高级小学62所,初级小学170所,学级470班,教员808人,学生24074人,另有初级中学5所。10月改造学校教育:所有公私立学校转向民办公助;各学校根据条件分别采用全日制、半日制、二部制或间日制,开办晨校、夜校及识字班等;课程内容增加抗战知识、生产技术、民主精神、劳动观念;对儿童训导,提倡为民族为大众的新英雄主义,培养守纪律、爱劳动思想,树立集体观念,增强民族气节。1945年7月,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确定“大众、民主、抗日”为根据地的文教工作方针,配合抗日斗争,加强对儿童和群众的抗日民主教育。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