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权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7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政权机构
分类号: D62
页数: 3
页码: 662-6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政权机构、地区民主政权、县级民主政权及基层机构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民主政权 政权机构

内容

地区民主政权
  1941年7月起,“五支四大”、“暂三纵”陆续在古窑浦、海甸戎家、龙头场、澥浦、逍路头、长河市、临山等地建立以收税、搜集情报和通讯联络为主要任务的部队办事处。在此基础上,8月下旬,“五支队”在洞桥虞家建立总办事处,薛诚任主任,11月由陈平接任。1942年7月改建为三北总办事处,金如山任主任,陈平、潘林儒任副主任,下设军需(材料)、会计(财经)、民运、军事、总务5股。11月,又改为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王耀中任主任,金如山任副主任,下设民运、军事、总务3科。
  1943年7月28日,成立慈镇姚抗建工作推进会,为三北地区政权代行机构。王耀中(王仲良)、虞家芝、朱祖燮、张志飞、吴建功、岑忠葆、叶志康为常务委员会成员,王耀中任主任委员。下设秘书处和社会、文教、建设、军事4科。
  1944年1月,撤销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成立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为浙东抗日根据地最高行政机关。三北地区撤销慈镇姚抗建工作推进会,成立慈镇姚虞办事处,王耀中任主任。4月,撤销慈镇姚虞办事处,分别建立慈镇、慈姚、余上3个县级办事处。
  1945年2月,浙东行政公署成立,在三北地区设三北分区特派员办公处,王耀中为驻三北分区特派员,下设财经、民政等科。7月中旬,三北、四明两分区合并,建立四明分区行政专员公署,三北地区各县行政机构归属四明分区行政专员公署,至9月底北撤时止。
  县级民主政权及基层机构
  慈镇县办事处(镇海县政府)1942年11月始建,金如山任主任,至1944年1月撤销。同年4月复建慈镇县办事处,戚铭渠任主任,设民政、财经、文教3科。1945年2月改置镇海县政府,戚铭渠任县长,设民政、财经两科。
  慈姚县办事处(慈溪县政府)1944年4月建立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慈姚县办事处,吴建功任主任,设财经、文教两科,至12月撤销。1945年2月置慈溪县政府,谢仁安任县长,设民政、财经两科。
  余上县办事处(余姚县政府)1942年12月建余上办事处,张光任主任,周明任副主任(次年1月由赵瞻接任),至1944年1月撤销。同年4月又建立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余上县办事处,张光任主任,设财经、文教两科。1945年2月改置余姚县政府,张光任县长,设民政、财经、文教3科。
  庵东特区政府1945年8月19日庵东收复后建,田俊(田井)任区长,薛诚任副区长。
  县以下各设区办事处(区署)。1942年11月至1943年底,慈镇县先后建立龙山、慈北、慈东、慈西、庄市5个区办事处,余上县先后建立姚海、姚北、姚山、姚东、虞北5个区办事处(姚海办事处于1943年日伪军“清乡”后撤销)。1944年1月各县办事处撤销后,各区办事处统一改为区署,直属慈镇姚虞办事处。4月重建各县办事处,慈镇县辖龙山、庄市、庄桥3区署,慈姚县辖观城、丈亭、浒山(由姚山、姚东两区合并)3区署,余上县辖中和、临山、马渚、崧厦4区署。1945年2月各县办事处改置县政府后,所辖区进行调整,镇海县辖龙山、庄市、沿山3区署,慈溪县辖观城、丈亭、庄桥、浒山(9月划归余姚县)4区署,余姚县辖周巷、临山、马渚、崧厦4区署。
  对根据地内的原国民党基层政权——乡(镇)公所,自1943年后采取逐步改造的办法,清除反共顽固分子,充实抗日民主力量,至1944年6月,在全地区141个乡(镇)公所中,能完全执行和部分执行抗日民主政府政令的有96个,占68%。1945年5月,丈亭区署在三七市镇进行民主建政试点,由群众代表民主选举产生镇行政委员会。接着各地也采用民主选举的办法,建立民主乡(镇)政府,至9月底10月初北撤时停止。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