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女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67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妇女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2
页码: 616-617
摘要: 本文技术了慈溪县妇女团体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解放前妇女会和解放后妇女会两部分。
关键词: 慈溪县 群众团体 妇女团体

内容

解放前妇女会
  民国16年(1927)3月,中共慈北支部发动妇女成立观海卫妇女协会,旋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活动中止。17年11月,国民党慈溪县党部组建慈溪县妇女协会,至23年,全县多数乡镇成立妇女协会分会。后因无实际活动,逐渐流于形式。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民国28年夏成立中共慈溪县委妇委会,对一部分乡镇妇女组织进行整顿,开办妇女识字班,宣传抗日意义,发动妇女开展劳军活动。在长河地区,谢廷斋、朱学勉等中共余姚县委负责人,开展募款、募粮活动,慰劳抗日部队和抗属,救济贫苦民众。32年春,龙山、慈北两区及所属6个乡镇成立抗日妇女救国会,开展拥军、护军活动,曾赠送军鞋近2000双,受到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嘉奖。
  抗日战争胜利后,慈溪县妇女组织改称县妇女会。在民国35~37年间,每年3月3日召开妇女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各届理、监事及常务理事。在第一次会员大会上,作出恢复学宫女子义校的决定。
  解放后妇女会
  沿革 1949年7月,成立慈溪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1月更名为慈溪县妇女联合会。1967年5月起,因“文化大革命”中止活动,1973年恢复。
  县代表大会 1953年12月至1985年12月,先后召开县代表大会7次,出席代表最多1005名,最少240名。每次大会均听取和审议县妇联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出执行委员会。每届执委会一次全会选出常务委员会和主任、副主任。第四、第六次大会分别选举出席宁波地区、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工作与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1960年,全县妇女开展“三八”红旗竞赛活动。1980年起又开展“五好”家庭(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好,环境卫生、邻里团结好,婚事新办、移风易俗好)活动。至1983年,全县有5个妇女组织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9名妇女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连续17年义务护理孤病老人的观城镇忠孝桥大队杨秀红等5户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至1987年,全县共评出“五好”家庭61390户,占总户数的23.1%;城镇“五好”墙门(文明楼群)70个。
  生产建设。1953年动员妇女参加互助合作,学习农业生产技术。1956年遭台灾后,发动5万多妇女编织金丝草帽,还动员其他妇女织土布、剥棉杆皮、上山砍柴,增加经济收入,克服暂时困难。1958年6月20日,县委号召全县妇女学习逍林镇乾金农业社副主任余杏娟热爱集体、勤俭持家的先进事迹。是年在科学种田、科学晒盐活动中,吴水娟、励雅琴成绩显著,被推荐出席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至1960年,有2万名妇女组织试验小组或小农场,种植棉花等试验地4万多亩。1978年,五洞闸公社十一大队丁美凤妇女植棉队种植的22亩“沙蟹地”,平均亩产皮棉119公斤,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987年,有2.9万名妇女参加“创文明、奔小康”劳动达标竞赛,创人均收入1482元。
  妇幼福利。1952年春,观城区开始建立农忙托儿所。1956年春,通过培训幼托骨干,全县发展托儿所640多个,入托幼儿1.7万名。1960年6月5日,五洞闸公社淹浦一队托儿所突遭大火,保育员蒋雅琴两次冲进火海,救出5名幼儿,不顾自家草屋被大火吞没,深受群众赞扬。1961年后,幼托组织大幅度减少。1981年相继成立县、区、镇幼托领导小组,至1987年,全县各集镇共有个体幼托园所50个,托管幼儿1200多名。
  维护合法权益。1951年宣传《婚姻法》,废除封建买卖婚姻,支持童养媳回娘家、尼姑还俗、寡妇改嫁。1981年底,县妇联、总工会等6个单位联合发出“婚事新办”的倡议,至次年元旦、春节,全县有350对青年参加集体婚礼,有2674对男女青年婚事简办。1984年1月,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宣传月活动,帮助老人、妇女、儿童解决实际问题695件。是年11月,县妇联成立法律顾问小组,至1987年,共受理来信来访958件(次),配合有关部门办结926件(次),结案率占96.7%。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