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66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3
页码: 613-615
摘要: 本文技术了慈溪县青少年团体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共青团、少先队、红卫兵。
关键词: 慈溪县 群众团体 青少年团体

内容

共青团
  沿革 民国12年(1923)12月,慈溪县城普迪一校教员潘枫涂(潘念之)经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候补委员张秋人介绍参加青年团,编入宁波支部。15年8月,宁波省立四中共青团员谢武鹰到慈溪县城发展组织,建立共青团慈溪支部。16年1月,共产党员李顺庆(李心青)在锦堂乡村师范学校教师中发展团员,建立共青团慈北支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各支部中止活动。
  民国17年上半年,中共余姚支部在坎墩、三姓塘、白沙路、白沙街、浒山、马家路发展团员60余名,建立6个共青团支部。19年10月下旬,因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遭省保安队“清剿”疏散,各团支部停止活动。
  1950年6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慈溪县工作委员会。1952年11月,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慈溪县委员会。1957年6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慈溪县委员会。1967年5月,团县委因“文化大革命”中止活动。
  1970年恢复团县委。9月以东海公社为试点整顿团组织,至1971年10月,全县共恢复建立公社团委54个、农村团支部939个。1987年,全县共有区、乡、镇团委和企事业单位团委107个、总支部78个、支部2077个,团员47434名。
  县代表大会 1952年11月至1985年11月,先后召开县代表大会8次,出席代表最多904名,最少159名。每次大会均听取和审议团县委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每届县委员会。每届委员会一次全会选出书记、副书记。从第二届起,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第一至第四次大会还选举出席省团代大会代表。
  工作与活动民国14年10月25日,宁波省立四中学生沈孝绩(共青团员)等发起建立慈北旅甬青年社,以联络慈北青年感情、揭露慈北社会黑暗、唤起民众觉悟为宗旨,油印出版《慈北青年》。至次年6月,因部分社员离甬,停止活动。16年4月3日,共青团慈溪支部发起成立青年火花社,出版油印刊物《火花》。“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止活动。
  民国17年5月底,共青团坎墩支部发起召开“五卅”运动3周年纪念会,青年胡雪彰在会上领呼“打倒国民党”口号,被当局逮捕判刑。8月,坎墩、马家路、浒山、三姓塘、白沙路等团支部积极鼓动民众与反动政府作斗争。余姚县政府选派警探查访,并检查来往邮件,加强控制。19年8、9月,姚北各团支部发动农民配合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举行武装暴动,至10月下旬遭国民党省保安队镇压,支部活动中止。
  民国27年5月后,中共慈溪县委、余姚县委通过与国民党当局的统战关系,在慈北、姚北地区相继建立慈北运输任务大队(后改称慈北战时服务大队)和逍路头等26个青年宣传救亡室,发动8000余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28年8、9月间,慈北战时服务大队在鸣鹤金仙寺举办夏令营,组织60多名青年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艾思奇的哲学著作等,为抗日培养骨干力量。29年,因国民党加紧反共活动,各青年抗日救亡团体被迫改组或解散。
  1950年下半年至1951年6月,全县有3048名青年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报名参加抗美援朝,被批准入伍1596名。1955年8月、1958年7月,团县委分两批向在工作、生产中作出显著成绩的12个集体、300名团员、青年赠发“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纪念章”。1960年9月,表彰农业战线46个先进集体、459名“红旗手”。1963年,有510个团支部组织学雷锋活动,发动青少年义务修桥、铺路、做好事。
  1979年,宣传对越自卫还击战斗中慈溪籍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开展“赞英雄、比英雄、见行动、比贡献”活动。
  1982年3月,有1600个学雷锋小组投入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1987年5月4日,浒山城区26个团支部发动60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为您服务”义务修理活动。11月,全县10万余名青少年捐款集资3.6万余元,支援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
  此外,各级团组织针对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增加及低龄化情况,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周巷镇团委组织团员开展对失足青年“一帮一,一对红”活动,鼓励失足青年改正错误。
  少先队
  1949年11月,全县共有儿童团员1924名。1950年始在学校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8月改称少年先锋队。1955年,全县有少先队员19766名,辅导员561名。1958年底召开全县少年先锋队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中国少年先锋队慈溪县队部委员会。
  1963年,全县少先队员响应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广泛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1965年,全县少先队员增至66922名。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少先队组织被“红小兵”取代,至1977年恢复。
  1980~1984年,先后开展“人人争戴小红花”、“红领巾读书读报奖”、“日日红、周周新”活动。有13名少先队员在1983年被评为全国“红领巾读报奖”活动积极分子。
  1985~1987年,每年举办“小八仙大会师”,组织“小八仙”参加绘画、独唱、书法等项目比赛。县实验小学沈荣辉中队先后获共青团中央及团中央少儿工作委员会和《中国青年报》奖励;潭南乡省塘头小学徐群锋、许丽明在1987年分别获得全国第四届小学生珠算比赛两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
  附:红卫兵
  1966年夏,全县各中学普遍建立红卫兵组织。1967年2月召开全县红卫兵代表大会,制定《慈溪县红卫兵章程》(试行草案)。1969年10月,浒山、周巷、观城镇各中学和逍林、庵东、长河、龙山公社中学建立“红代会”,其余公社中学均建立“红卫兵连队”。
  1972年批判极“左”思潮后,“县红代会”一度停止活动。1974年11月,“县红代会”重订《慈溪县红卫兵章程》(试行草案)。至1975年5月,全县共有红卫兵10474名,占中学生总数的36.5%。1977年,“县红代会”及所属组织撤销。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