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县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66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县代表大会
分类号: D665
页数: 2
页码: 598-599
摘要: 本文技术了慈溪县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第一次代表大会、二次代表大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关键词: 慈溪县 中国共产党 代表大会

内容

1956年5月至1987年,在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共召开7次全县党的代表大会,地点均在浒山镇。
  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6年5月31日至6月6日召开,出席代表281名。会议审议了县委、县纪委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第一届县委、县监委及出席省党代会代表11名、候补代表11名。县委工作报告总结了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二次代表大会 共开两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12月12~13日召开,出席代表316名。会议审议了第一届县委、县监委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第二届县委、县监委。县委工作报告总结了政治思想战线、经济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特别是1957年贯彻“生产自救、节约渡荒”方针、提前10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亩产皮棉50公斤的成绩;提出“不断革命,乘胜前进,鼓足更大干劲,为提前实现丰衣足食、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任务。第二次会议于1959年10月24日召开,出席代表269名。会议审议了县委工作报告,并通过决议,补选县委委员,选举出席省党代会代表8名、候补代表1名。县委工作报告总结了贯彻中共中央有关政策,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促进生产“大跃进”的经验,以及在经济上搞“一平二调”,作风浮夸,挫伤群众积极性的教训;提出整顿人民公社,清算帐目,恢复按劳分配制度等方面的任务。
  第三次代表大会 1963年1月30日至2月4日召开,出席代表363名。会议审议了第二届县委、县委监委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第三届县委、县委监委和出席省党代会代表7名、候补代表1名。县委工作报告总结了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后农村人民公社得到健康发展、工农业生产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主义建设大踏步前进的经验;提出今后各项具体任务。
  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0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召开,出席代表711名。会议审议了中共慈溪县革委会核心小组所作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第四届县委。工作报告总结了“文化大革命”中“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斗私批修”的所谓“经验”;提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任务。
  第五次代表大会 1978年12月7~10日召开,出席代表683名。会议审议了第四届县委工作报告,并通过决议;选举产生第五届县委和县委纪委。县委工作报告总结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开展“路线斗争”的教训,提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伟大理论,把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大多数,立党为公,努力改造世界观的任务。
  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4年5月16~21日召开,出席代表443名。会议审议了第五届县委、县纪委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第六届县委、县纪委及出席宁波市党代会代表73名、候补代表7名。县委工作报告总结了清除“左”的影响,全面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经验;提出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任务。
  第七次代表大会 1987年5月5~8日召开,出席代表345名。会议审议了六届县委、县纪委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第七届县委、县纪委。县委工作报告总结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经验,提出开创慈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任务。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