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信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63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信贷
分类号:
F831.6
页数:
8
页码:
549-5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信贷解放后,储蓄和贷款额不断扩大,为支援国家建设、促进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商品流通作出贡献。
关键词:
慈溪县
金融
信贷
内容
民国5~24年(19161935),周巷几家钱庄有少额放款,利率较高。22年,中国银行设立周巷仓库,经营抵押贷款,以谷、米、豆类、麦、棉、草帽、金丝草帽7种物产为押品。35年,信贷业务增加。是年,浙江地方银行周巷分理处存款148.3万元,贷款3102万元;余姚县银行周巷办事处存款350万元,贷款5000万元。民国后期,农贷比重大,且以棉贷为主,有农业生产贷款、农产运销贷款、农田水利贷款、农业推广贷款和农村副业贷款等,贷款对象以合作社及“农民团体”为主。最长贷款期限,流动资金贷款1年,固定资产贷款3年。分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活存透支等方式,以抵押贷款为主,由政府机关或团体作担保、实物或田契作抵押。32年,农业生产贷款月息8厘,民国后期利率随物价飞涨而不断上浮。
解放后,储蓄和贷款额不断扩大,为支援国家建设、促进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商品流通作出贡献。
存款
1949~1953年间由人民银行独家经营。1954~1987年间先后有信用社、县农行、县工行、县建行等参与经营。1949年,存款总额5.7万元,其中财政性存款4.3万元,随后逐年增加。存款余额的高低明显受经济环境的影响。1956年强台风袭境遭灾,存款滑坡,余额仅536.6万元,比1955年的1444.9万元减少63%,1966~1967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存款余额连续两年下降。1968~1972年的5年中平均比1965年的7475.90万元下降29.04%。1979年后,存款大幅度增长。1980年,存款超过1亿元。1987年余额达64138.8万元。
单位存款 一般为活期。1982年1月起,允许单位预算外资金及企业基金存定期。1985年4月及1987年6月两次调整利率。
1987年末,单位存款余额为23469.7万元,比1949年的5.7万元和1980年的5493.4万元,分别增长4117倍和4.27倍。
个人储蓄 1950年,有活期、定期保本保值、定活两便和有奖储蓄4种。1951年曾增办大米储蓄,旋即停办。1950~1965年间,先后停办11种储蓄。按停办时间先后为保本保值(1950~1952)、农村爱国生产奖储(1951~1952)、售粮优待储蓄(1953~1955)、老货币定额(1951~1955)、华东区有奖贴花(1950~1959)、售棉优待储蓄(1954~1955)、新货币定额(1957~1959)、活期有奖(1956~1959.)、支援地方工业特种定期(1958~1962)、整存整取定活两便(1959~1965)、浙闽区奖储(1951~1965)、零存整取贴花(无奖,1959~1965)。1957年末,各种停办储蓄尚有尾数9044.89元。至1987年底,主要储蓄种类有活期、整存整取定期、整存整取定活两便、零存整取定期、定期定额有奖(现金、实物)储蓄、定期定额有奖有息储蓄等几种。
国家对人民储蓄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政策。1979年后,国家多次调高存款利率。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储蓄兴旺。1987年末储蓄余额为26852万元,比1979年增长8倍多。其中邮政储蓄460.6万元,占1.72%;工行3201.1万元,占11.92%;农行5216.8万元,占19.43%;建行71.1万元,占0.26%;信用社17902.4万元,占66.67%。
工商信贷
工商信贷贷款项目分定额、超定额、结算、大修理、物资供销、中短期设备、城镇集体工业、商品流转、集体商业、个体工商业等10种。
解放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按“先公后私、先工后商”原则放款。1951年始发放私营工商贷款,1952年发放56.6万元,比上年增加37倍。是年公营和合作事业贷款计118.89万元,占全县总发放数175.39万元的67%以上。“一五”期间,工商信贷迅速增长,1957年末贷款余额达988.9万元,比1952年增加64.49倍。1958年,银行、信用社合并。因忽视计划管理和监督,致出现贷大于存。1961~1962年间贯彻调整方针,稳定和控制了信贷投放,1962年达到“当年平衡,略有回笼”。此后,信贷资金逐年上升。至196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542.61万元,为“一五”计划的3.6倍。1966~1976年间,信贷管理偏松。1968~1972年的5年,放多收少,贷款余额急剧上升。1967年、1968年两年余额递增率均达50%以上。
1977年以后,实行信贷改革,多渠道筹集资金并讲求贷款实效。1979年,按“择优扶植”原则,重点发放轻纺贷款611.6万元,年底余额为28.9万元,1980年又发放296.2万元。是年恢复已停办20多年的个体工商业贷款。1982年,对8个国营商业的批发贷款试行浮动利率。1983年新增8个国营工业企业。1986年开展抵押贷款,在全省推广,获明显效果。此外,还增办信托业务,县人行和农行先后在1980年和1981年成立信托部,筹集横向资金,增加信贷力量。到1987年底,人行(工行)和农行发放信托贷款总额分别为4281万元和2245万元。
农业信贷
农业信贷是农业银行、信用社的主要业务。1979年以前多为农业生产贷款,后增加乡镇企业贷款。1987年各类农贷余额16798.2万元,比1980年的1950.1万元增长8.6倍。
贫农合作基金贷款 为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交纳农业社的股份基金困难而设。1955~1956年共发放92万元。
救灾贷款 1956年8月1日台风灾害后,农行发放30万元救灾贷款。
集体农业货款 分基本建设贷款和生产费用贷款两类。前者含水利抽水机、新式农具、耕畜、渔业设备等用途;后者含肥料、种籽、副业、渔业生产等用途。1952年,县人行向农业互助组发放贷款20.1万元。1955年后,各信用社也相继发放,并加强对农业技术的贷款。1984年,支持棉农推广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普及“861”优良抗病棉种,发放贷款60多万元,取得增产3成以上的好效果。1970年起,逐年增加乡镇企业贷款,农业生产贷款比重下降,1987年发放农贷16798.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569.2万元,只占当年农贷发放数的1.59%。
农户个人贷款 1950年,县人行以实物贷款形式向农户发放贷款9.6万元。1954年始,信用社开办同类业务,主要用于购买肥料、小农具、生活口粮和疾病医治。1980年后,调整信贷结构,取消对一般农户贷款,增加“专业户”、“重点户”的生产贷款。1980~1987年,累计发放贷款8227万元,支持了禽畜和蜂业生产、蔬菜、丝瓜络、杨梅、海涂养殖等种养殖业的发展。
国营农业款 对国营农场、林场和水产事业的贷款,自1980年始逐年增加,到1987年末,国营农业贷款803万元。
预购定金贷款 1954年开始发放棉花预购定金贷款,1956~1967年增加粮、油、麦冬、黄麻、蚕豆、生猪、苎麻、蜂蜜、水产等9种预购定金贷款。1973年起仅留棉花、粮油2种,至1984年底全部取消。1973~1984年累计发放8744.1万元。1986年、1987年还向部分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民发放棉花生产买方贷款600万元。
乡镇企业贷款 1958年共发放乡镇企业贷款33万元。1969年始,信用社也对乡镇企业发放贷款。1979年后,贷款额迅速增加。1987年,全县农行、信用社发放乡镇企业贷款余额14630.4万元,比1979年的491.6万元增长28.7倍。
监督拨付财政支农资金 农行从1980年4月1日起接办农业拨款的监督拨付工作。1980~1984年,逐笔监督支付的财政支农资金达2792万元,发现并制止了10多万元的不合理开支。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1979年前,县人行发放农业基本建设贷款,基本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内和地方机动财力拨款及少量自筹基建资金。1979年改由县建行办理。1980年开始对有偿还能力的企事业单位试行基建贷款。1983年,建设银行实行信贷计划,建立存、贷结合的体制。
1979~1987年,县建行经办各种拨款项目1641个,金额22018.19万元,发放各项贷款14393万元。按种类分:计国家预算内和地方机动财力基建拨改贷963.73万元,更改措施贷款3957.85万元,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672.5万元,商品房贷款233万元,委托贷款8366.46万元,基建贷款200万元。按用途分:计农业129万元、工业11591万元、建筑业740万元、交通运输业38.03万元、财贸1369万元、城市建设526万元。1987年贷款余额4443.68万元。
票据承兑与贴现
县内银行主要采用票据承兑与贴现的方式实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县人行、县工行于1982年12月,县农行于1983年3月分别开办。
票据承兑与贴现开办后,帮助融通资金、清理拖欠货款、疏通购销渠道、促进资金横向运动,效益显著。期票承兑与贴现的起点金额为1000元,贴现利率以流动资金货款为依据,并根据资金松紧、期限长短和风险大小浮动,一般下浮0.3%。1984年,电扇、人造毛皮等季节性产品淡季滞销。慈溪酒厂“宁波大曲”因故积压,均采用票据承兑、贴现方法由商业部门收购,价值分别为202万元和83万元,使工厂能全年均衡生产,商业也因之获利。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