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蜂、畜、禽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59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蜂、畜、禽产品
分类号: F762.7
页数: 1
页码: 4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蜂产品、兔毛 、畜兽皮、羽毛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土特产品 蜂、畜、禽

内容

蜂产品 养蜂专业户多去外地放养蜂群,蜂产品大部分在放养地随产随销,由县内商业部门购销的仅其一小部分。1957年,各基层供销社收购蜂蜜8吨,调往上海。1960~1969年间,全县累计收购蜂蜜1671吨。其中1968年规定县内收购蜂蜜、蜂乳、蜂蜡一律实行非现金结算,使大量蜂产品外流,1971~1978年,供销社收购蜂蜜累计仅95吨。1979年后,养蜂业发展,蜂产品收购情况好转。1982年,全县收购蜂蜜269吨。1987年,县蜂业公司、县副食品公司、胜北蜂业公司及建塘蜂管站等4个单位,共经销蜂蜜3574.6吨,蜂王浆41.2吨,花粉86.7吨,蜂蜡85.2吨,经销总额1343.8万元。
  兔毛 50年代,兔毛收购量不多,1961年起对兔毛投售实行奖励政策,平价供应食糖、卷烟等紧俏商品。并先后两次提价,投售数量增加。1962年,全县收购兔毛19吨。1971年,长毛兔饲养量锐减,是年仅收兔毛2.7吨。1979年后,饲养量迅速回升,兔毛收购量也随之增加,1981年收购29.4吨。此后,外来商贩抬价抢购,货源外流,县内收购量减少。1986年,供销社与养兔专业户、重点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是年收购81.7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多年来,由于受市场销路的影响,每年收购量升降较大。1957~1987年共收购554.2吨。
  羽毛 鸡、鸭、鹅毛等产自千家万户,历来靠流动摊贩走巷串户收兑,以春节期间为最盛。解放后,各供销社均设投售点。1956年,县土产公司设羽毛加工场,加工成毛条、鸡毛掸帚,经上海口岸出口。1979年后,羽毛资源增多,收购量也逐年增多,1955~1987年共收购428.1吨。近年有不少乡镇羽绒被服厂和个体商贩自行收购加工。
  畜兽皮
  牛皮,1955~1957年间,常年收购1000张左右。1958年后,收购量下降,至1961年的4年间,年平均收购量仅700张。为满足制革业需要,1969年,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下达开剥猪皮通知,1973年,猪皮收购量达2.22万张。1982年后,外地菜牛大量流入,牛皮收购量迅速上升。1987年收购量由1981年的508张增至44955张。1955~1987年,共收购125738张。黄狼皮,县内部分农民向有冬季狩猎习惯,黄狼皮数量较多,解放后经供销社收购之黄狼皮常年在3000~4000张之间,1965年为最高,收购5811张。1984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限制黄狼皮收购,1987年仅收购745张。1957~1987年共收购95650张。羊皮,有绵羊皮、山羊皮、小湖羊皮,1954~1987年,共收购370328张。1953~1987年收购杂皮318423张。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