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慈溪移民的足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295
颗粒名称: 追寻慈溪移民的足迹
分类号: D632.4
页数: 5
页码: 417-421
摘要: 本文追寻慈溪移民的足迹由王孙荣创作,原载《慈溪史志》2015年第1期。
关键词: 慈溪市 县志 移民

内容

慈溪北濒杭州湾,市域大部分地区由涂地围垦而成,成陆时间并不久远。唐代以前,仅南部沿山一带有少量原住民,现境居民多为唐宋之后移民的后裔。即便是7000年前居住在童家的先民,也是外地移民。因为在距今
  1.8万年至6000年间,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面积的海侵,海平面上升了100多米。童家岙先民在海侵还没有结束之前就迁来了,在延续了几十代之后,逐渐推进的大海淹没了村庄,逼迫他们再次背井离乡。因此,童家岙遗址发掘时,文化层上面覆盖着一层泥炭层。约在距今5000余年前,全球最后一次海侵终止,开始缓慢的海退,先民们又陆续迁来定居。可见,现境居民的祖先无一例外都是外来移民。
  1992年版《慈溪县志·民情编》有一节“宗族”,虽然已经约略谈到了慈溪的移民特色和轨迹,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仅征集到10部完整的宗谱原本和15部残本、稿本、复印本、节抄本,资料匮乏,根本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方志编纂不比文学创作,可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天花乱坠的敷衍,它是有一分史料讲一分话,当时的情况真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近二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许多原来深藏不露的宗谱开始陆陆续续浮现出来。特别是2006年12月《慈溪市志》编辑部成立以后,2007年6月《市志》编纂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市志基础纲目》设立了专记《慈溪大姓望族源流》(后更名为《慈溪大姓源流》),这一举措更促使了移民史料寻访工作的全面推进。至2014年底,我们先后复印、扫描、拍摄、查阅、摘抄了170余种家谱,涉及全市70余个姓氏。同时,参考了诸多慈溪市境内的考古发掘报告,考察了大量新出土的墓志罐、墓志砖、墓志碑以及部分祠堂碑记,基本掌握了慈溪移民的来源、迁徙、分布和时代特征,梳理出了一份相对较为明晰的移民史简况。
  考古发掘证明,从5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三北平原再次逐渐成陆,浙北、苏南地区的移民开始迁来定居,并带来了良渚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绍兴一带的越族人陆续迁入慈溪现境,越文化成为慈溪先秦历史文化的主体。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除邻近地区移民外,开始有大批北方居民迁入,其中包括秦始皇发配的“天下有罪適吏民”、王莽篡政后“避乱江南”的北人、晋代永嘉之乱南迁的中原人士,以及上林湖一带为数不少的窑工,呈现出移民来源多元化的趋向。
  慈溪现境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最早移民,应该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从陈留迁至匡堰石人山南的蔡本。同来的还有蔡氏的母党、妻党、子妇党亲属凌、陈、虞、宋等家族。唐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慈溪市域以南地区的居民先后北迁。唐德宗年间(780—804),世居山南金川乡太平山的翁承训迁居鸣鹤盐仓山东侧翁家岙。晚唐时期,上林湖周边一带已有钱氏、范氏、姚氏、徐氏、郑氏、张氏、罗氏、沈氏、戚氏、陶氏、胡氏、刘氏、袁氏、吴氏、史氏、余氏、且氏、王氏、马氏、杨氏、陆氏、任氏、童氏、丘氏家族定居,观海卫鸣鹤有刘氏、方氏、钟氏、张氏,横河梅园有袁氏,横河龙南有田氏、张氏,横河石堰有钱氏,匡堰乾炳有胡氏,匡堰倡隆有蒋氏,周巷路桥有徐氏。只可惜,上述家族除了蔡氏、翁氏有宗谱传世外,大多数姓氏在当地已经没有后裔,少数几个姓氏因史料残缺,在修谱时附会成为别派之后。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南方则相对和平安定,中原人口大批南迁。此时迁入慈溪市域的有迁自睦州的观海卫横塘方氏、迁自汴梁的横河石堰童氏、迁自睦州的横河烛湖孙氏、迁自山东青州的上林梁氏、迁自巨鹿的上林魏氏,以及观海卫鸣鹤的吴氏、方氏,等等。其中,横塘方氏、石堰童氏、烛湖孙氏有宗谱传世。
  两宋时期,浙东逐渐成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慈溪市域随着石堰、鸣鹤、龙头三大盐场的先后设立,人口快速集聚。北宋时期,迁入的家族有迁自温州乐清的湖山黄氏、迁自鄞县的施公山叶氏、迁自湖州安吉的上林莫氏、迁自嘉兴的三山王氏、迁自括苍的上林高氏、迁自江夏的石堰黄氏、迁自梁弄的彭桥黄氏等。宋高宗绍兴南渡之际,是慈溪历史上移民的最高峰,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自东而西有迁自山东的龙山大岙徐氏、迁自奉化的徐家岙徐氏、迁自河南商丘的雁门邱氏、迁自河南新郑的龙山郑氏、迁自福建莆田的凤浦方氏、迁自陕西的龙场杨氏、迁自河南的海甸戎氏、迁自鄞县的范市杨氏、迁自鄞县的掌起陈氏、迁自永嘉的观海卫师桥沈氏、迁自杭州的宓家埭王氏、迁自江西的向头徐氏、迁自海宁的卫前蒋氏、迁自汴梁的匡堰石人山周氏、迁自陈留的上林阮氏、迁自河南的白沙路潘家漕潘氏、迁自余姚柏山的横河竹山胡氏、迁自罗江的横河埋马罗氏、迁自河南的马堰徐氏、迁自山东青州的周巷孝义周氏等。南宋时期,外地移民继续不断迁入,后世衍为大族的有:龙山金家岙金氏、河头方氏,掌起狮子桥叶氏、洋山柴氏,观海卫五里韩氏、宓家埭宓氏、福山方氏、鸣鹤叶氏、鸣鹤王氏、鸣鹤洪氏、团前方氏,桥头上林余氏、双河孙氏,匡堰三山岑氏、匡堰罗氏、上林宋氏,白沙路八字桥龚氏、徐家畣徐氏、励家弄励氏、武陵桥华氏、天香桥胡氏,浒山沈氏、孙家塘头孙氏、梅川叶氏、新湖塘头胡氏、云柯房氏、眉山马氏,横河乌山胡氏、洋山霍氏,周巷孝义黄氏、孝义劳氏、孝义蔡氏、周巷景氏、孝义傅氏、孝义陆氏,等等。
  由于慈溪现境原分属宁波、绍兴二府的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因此移民来源也各不相同。根据上述部分家族的谱牒资料记载,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慈溪现境东部移民大多来自于东面的鄞县、奉化,西部则多由西面的绍兴、杭州迁入,南部居民也时有北迁,北部因为隔着杭州湾,基本上没有移民迁入。慈溪市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行政区划,使得移民来源基本上呈东、南、西三面汇聚态势,其中西民东迁是主流。
  元明以后,海塘逐渐稳固,产生了大量的涂地。按照政府规定,这些涂地都归分段修筑海塘的相应家族所有,于是大古塘以北有了南北方向的王家路、韩家路、毛家路、杨家路、杜家路、许家路、余家路、岑家路、戚家路、罗家路、周家路、霍家路、戎家路、傅家路、马家路、戴家路、严家路、章家路、陆家路、施家路、诸家路、胡家路、吴家路、林家路、邵家路..直通到杭州湾海域。这为当地大族往北移民煮盐、垦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地理空间,加上明代初期国家对盐民给予较大的优惠政策,南部无地贫民开始大批北迁加入灶籍。于是,除了个别家族后嗣乏人,如傅家路几乎没有姓傅的,房黄路是二姓合一外,往往王家路的居民都姓王,毛家路的居民都姓毛,一路往北都是同一家族的后人,更有大族一姓分二的,如周巷的东缪路、西缪路。
  明代洪武年间,朝廷在沿海地区设置军事驻防,慈溪现境设观海卫、浒山所、龙山所,于是大量外地军户开始落住。如观海卫有迁自山东金乡的胡氏、迁自河南祥符的火氏、迁自福建闽县的汤氏、迁自河南安阳的孙氏、迁自山东滨州的梁氏、迁自山东聊城的潘氏、迁自福建建宁的卢氏..其军官大多来自北方,士兵则调自福建建宁卫。因此,聚居于观海卫北门一带的军户后裔,旧时多讲闽南语,俗称“燕话”。浒山所有迁自温州乐清的陈氏、潘氏、高氏、胡氏、冀氏、柳氏、江氏、应氏、姚氏、戴氏、解氏、林氏,迁自直隶凤阳泗州的吉氏..后来蔚然成族的却只有陈氏、高氏和潘氏三家。龙山所有邵氏、董氏、汪氏、柯氏、余氏、黄氏、崔氏、郭氏、潘氏、张氏、马氏、李氏、钱氏、盛氏等军户家族。
  清雍正、乾隆年间,先后修筑三塘、四塘,居民继续北迁。大古塘一带的市镇如龙山、范市、沈师桥、观海卫、匡堰、白沙路、浒山、周巷因为商贸逐渐繁荣,吸引了不少商家、手工业者迁居营业。嘉庆年间,修筑五塘、六塘,大片涂地生成,山阴、会稽、上虞一路东来的贫民,背着铺盖,提着简单的生活品,三五成群地迁到这新生的涂地上搭建草舍,开始煮盐、垦殖。五塘与六塘之间,尚是绍兴客家与由南而北迁徙的土著贫民相互杂居共处,六塘以后基本上是“伢,伢,伢”的绍兴口音了。地名也有了当地特色,以原籍或姓氏将聚居地命名为绍兴舍头、肖金舍头、潘家舍头、丁家舍头、汪家舍头、沈家舍头、俞家舍头、倪家舍头、吴家舍头、黄家舍头、胡家舍头、何家舍头、陈家舍头、冯家舍头、姚家舍头、高家舍头..这一时期,地处周塘一带的市镇如小路头、马家路、天元市等开始兴旺起来,一些商家和手工业者开始迁居到这里开店经营。不久,地处四塘一带的胜山、坎墩、拆落市、高王市、长河市等市镇也日益兴旺,不断有商贸移民迁入。
  由于杭州湾泥涂淤涨呈现西部快、东部慢的现象,慈溪市域西北的移民要比东北来得早。清咸丰、同治以后,随着东部涂地的淤涨成陆,早先来到慈溪市域西北部居住的绍兴移民,其子孙多逐渐往东迁移,从建塘、义四、大云、沧田到庵东、崇寿、胜北、新浦。而坎墩、胜山、胜北、新浦一带的贫民从清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又陆续往东迁到附海、大岐山、五洞闸、古窑浦、太平闸、小施山、地舍一带垦殖,因此这些地方的口音都带有姚江方言的特征,而与其南部的观海卫、沈师桥、淹浦、范市、龙山的甬江方言明显不同。据方煜东《三北移民文化研究》一书记载,抗日战争之前,台州地区的温岭、黄岩和温州乐清等地约有1500余户贫民迁入今龙山镇一带做长工或垦荒,后大多在四塘至七塘之间落户。
  慈溪历史上的移民先由境外往内移,后来随着涂地逐渐生成,又由南向北移,其间有多次迁移,有持续的外来迁移,也有由西向东为主的横向迁移。这些原籍不一、文化各异的移民,在一次次迁徙过程中带来各自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不同的风俗和语言,既传承保留,又互相交融,逐渐形成慈溪较为独特的移民文化。由于初始创业,移民大多从事盐业、农业生产,因而培育了艰苦勤劳、淳朴互助的民风和不畏艰难、勇于进取、敢于吃苦、不断创业的开拓精神。同时,移民四方来聚,有着多元的生活风俗和文化特性,在共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他们既保持各自个性,又相互包容借鉴、彼此尊重,孕育了开放、随和、包涵、兼容的性格。追寻慈溪移民的足迹,便是在追寻慈溪的历史屐痕,那一路风尘飘扬着执着坚忍,那一脉人文闪烁着包容创新……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慈溪市志》编修全过程和辑录相关资料编纂,卷首配有与修志工作密切相关的彩色照片,前置编纂回顾、编纂记事,正文由文件辑存、讲话发言、专家评审、论文选录、修枝慢谈、修志掠影六个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孙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