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浒山志》及其版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277
颗粒名称: 道光《浒山志》及其版本
分类号: K295.5
页数: 5
页码: 336-340
摘要: 本论文道光《浒山志》及其版本由童银舫创作,原载《浙江方志》2014年第2期,编入《浙东文化研究》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宁波史志论丛》,宁波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关键词: 慈溪市 论文 浒山志

内容

清道光《浒山志》是一部独特的地方志,也是慈溪市现境内唯一一部古代乡村志。说它独特,是因为它既不是一部行政意义上的乡镇志,也不是一部军事意义上的卫所志,又不是一部村志,更不是一部山志。它是介于乡镇志和村志之间的地方志。这种地方志,在今慈溪市和余姚市境内还有一部民国《余姚六仓志》,是以余姚盐场所辖埋上、埋下、柏上、柏下、梁上、梁下之六仓为地域范围进行编纂,地域约占当时余姚县全境之半,但也不是一般意义的乡镇志,更不是盐业志,而是以古代盐区为范围的地方志。
  一、浒山与三山所
  作为山名,滨水称“浒”,山在海岸,故名“浒山”,俗称“晒网山”,明初因山前辟有练兵教场,后称“教场山”。作为村名,当时其山南边的村落统称“浒山”,隶属梅川乡一都三里。
  作为所城,则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道光《浒山志》卷一:“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上言,余姚控引大海,宜于北边置卫所巡司,二十里一城,以备倭寇。三山所,其一也。”万历《余姚县志》卷六记载其规模:“三山所城在县东北四十里梅川一都之浒山。命千户刘巧住监筑,围三里一百十步,高一丈六尺。永乐十六年增六尺,址厚四丈五尺,面半之。陆门四,水门一,月楼四,角楼四,女墙六百三十五。兵马司厅三,吊桥四,濠周六百六十丈、深一丈三尺、广三丈八尺,瞭望台一,烽堠七。”所谓“三山”,指城南乌山、城西眉山、城北浒山。因所城设在浒山,故三山所城又称“浒山城”。
  二、道光《浒山志》记载范围与内容
  道光《浒山志》卷二《乡村》明确其志的地域范围:以浒山为中心,“东至白沙,五里,其乡则梅川二都四里;南至乌山,五里,其乡则梅川一都一里;西至眉山,五里,其乡则云柯三都三里;为方十里。北难计里,竟海而已,延约三四十里。”其地今为浒山、古塘、白沙路(西部)、坎墩(及以北)4个街道。
  道光《浒山志》共分8卷,列21门。卷首有胡梯青、沈煜、高杲序各一,沈志陞、高晖诗各一,例言,境图;卷一原始、山、水、城池;卷二乡村、镇市、津梁、海地、衙署、驻防、选举;卷四仕宦、乡彦;卷五古迹;卷六物产、灾异;卷七庙宇;卷八杂记、贞节、贤媛、邱墓;卷末张登庸跋。全书约8万字。
  虽为小志,但体例规范,收罗齐全,且文字简洁,叙述有度。前冠《例言》11条,记述本志写法,简明扼要。浒山境域图,以传统手法绘制,“图之于册,俾览者如亲游其地”。人物传,“载已故”,按其事迹,详略不一。全书所有引据,“必标举书名,贵有征也”,共征引正史、历代相关方志、笔记等60余种。记载物产,“必出自海乡,不混于阖邑”。艺文,不列专志,而是“分附各门,虽单词只句,关涉浒山,可资考证者,琐琐采入”。每卷卷首均有小序,或溯源,或概述,或说明,既体现编者学识,也使读者能体会编者之用心。
  本志最早记载史事为东汉。卷一《原始》第一句即谓:“浒山自周秦以上,悉系海堧,旷无人居。自汉,虞氏始居此。”沈煜序中说,“元、明之代,陈、胡为浒山望族;溯汉、唐、宋之世,虞、沈为浒山著姓。”卷四《仕宦》中第一人即为汉日南太守虞国。又在卷一《原始》中称虞国故宅“在虞城北三里,浒山南三里,即沈府巷前,土人称上大屋”。但这只是田野调查,并无典籍可征。编者随即作了如下说明:“典籍沦亡,无从稽核,即以故老传闻当文献之征,可也。”
  对于府志、县志的记载,编者也不是一味盲从,而是有所修正和补充。如上引关于三山所城的记载,编者根据实际的测量,记作“城周三里一百二十八丈”“女墙六百九十九”。这与万历《余姚县志》有别,编者一并记录,并做了,说明。
  三、编纂者高杲与沈煜
  高杲,字亭午,号芥船,浒山人。生卒年不详。嘉庆、道光年间文人,曾在余杭谋业。工诗,著有《四虽吟》。
  沈煜,原名煌,榜名长清,字星辉,号鹿园,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嘉庆五年(1800)庚申恩科顺天举人,任杭州府余杭教谕。工诗,善书法,著有《第九洞天山房诗文集》2卷、《南旋日记》1卷、《海澨旧闻》等。道光四年(1824)卒,享年57岁。光绪《余姚县志》有传。沈煜生于名门望族,其父沈邦良(号古愚),任开泰县知县;兄沈勳(号松圃),任候选布政司理问;其侄沈贞(沈勳之子),道光二十年(1840)领导胜山抗英斗争,著有《半读书屋笔谈》等。
  沈煜与高杲既是同乡,又是文友,交往密切,《姚江梅川沈氏宗谱》收有高杲《送沈子鹿园公车北上》《挽沈子鹿园》等诗多首。他们志同道合,合作编纂了这部《浒山志》。
  道光《浒山志》先由高杲编写初稿,后由沈煜补充删汰,最后又由高杲正式定稿付印。高杲序中称,“余搜罗捃摭编昉于辛巳,稿脱于乙酉。经沈子鹿园点而定之。”胡梯青序中亦称,“沈子鹿园,鸡晨雨夕,纂而定之。”沈煜序中称,“高子亭午谓余曰:‘倘不及今辑录,久将并此区区者而亦亡之,是又吾党之咎也。’爱广搜裒集,约以十方里为率,辑以示余,可谓有志文献矣。余汰其不足录者,益以不可不录者,与亭午日相参考,使先代之名胜、人贤借以不坠。虽志一乡,亦盛事也。”
  《姚江梅川沈氏宗谱》卷五《摭馀》载:“鹿园公晚岁笃好蒲柳泉《聊斋志异》,以谓班马复生。尝慨海滨朴陋,先世文献湮晦,著《海澨杂记》若干卷,未成,卒。高君芥船与补庵先生足成之,而易其名曰《浒山志》。”这里把《海澨杂记》(一作《海澨旧闻》)与《浒山志》混为一谈了。
  从道光元年(辛巳,1821)开始编写,至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付印出版,整整10年。其间,合作者沈煜和支持编志并作序的胡梯青先后去世,给志书的编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最后在沈煜之侄沈志陞(字补庵,沈贞之兄)的帮助下,才得以问世。在排印前,高杲“复于各门详加考核,增补若干页,庶郡邑志轶而不载、载而不详、详而不实者,得是编可以征信”。
  高杲与沈煜编纂《浒山志》的态度极为谨慎严肃。初稿完成后,高杲感叹“志其难矣”“其难其慎,不敢出以示人”;沈煜则“挥笔之余,操觚兢兢,恐纂言不备,寡昧贻机”。因此在道光五年(1825)脱稿以后,未予立即刊布。
  四、道光《浒山志》的版本
  道光十一年(1831)秋,《浒山志》以木活字排印,共8卷,每部分装4册。至于共印了几部,不得而知,但据笔者分析,印数不会很大,当在二三十部之间。据《中国古籍总目》记载,国内仅有复旦大学和浙江图书馆收藏。慈溪市档案馆最近从杭州西泠印社2013年春季拍卖会买得一部,道光十一年原印本只有半部(卷一至四),框高18.5厘米、宽13厘米;开本为25厘米×16厘米。但此二册已重新裱修(金镶玉式,开本已与民国重印本大小一致)。
  民国24年(1935)十月,梅川胡氏惇裕堂重新用木活字排印,版式及每行字数均照旧,但版框变大为高22厘米、宽15.5厘米(由双框改为单框);开本亦随之变大为29.5厘米×18厘米。内页不同处为:书名页重刻,卷首胡梯青序及沈志陞、高晖的题诗亦由写刻改成木活字。奇怪的是,县境图却只有空框而无图了。版心署“梅川胡氏惇裕堂印”,惇裕堂为梅川埋马胡氏宗祠,是年正逢惇裕堂编修家谱,因《浒山志》有许多胡氏家族史料,但时隔百年,流传稀少,借阅不便,于是出资重印,既可纪念先祖,亦有惠于后世传阅。
  1992年7月上海书店编印的大型《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5本,收录道光《浒山志》、民国《余姚六仓志》等13种为一册。根据复旦大学图书馆原藏道光本影印,原缺卷三第十二页、卷五第三页。但封签和书名页也未影印。
  2004年11月,《慈溪地方文献集成》第一辑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共收3种:道光《浒山志》、嘉靖《观海卫志》和民国《余姚六仓志》。其中第一册为《浒山志》和《观海卫志》,由王清毅、岑华潮点校。
  五、道光《浒山志》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的地方志,一般是由地方长官主持编纂的,多由官方出资,作为一种政绩和才能的记录,既存一方之历史,亦以此作为向上汇报的特殊文本,历受统治者的重视,也作为一方长官的规定动作。而道光《浒山志》不是一部官方志书,而是一地望族自觉联手的一部民间方志。浒山沈、高、胡氏等家族,为保存一乡之文献,“求之图谱志籍,参之故老遗闻,踏之荒麓闾巷”,数易其稿,终成此志,确实需要勇气和智慧。卷末记有采访人员名单:胡射(焦轩)、房悦山(东余)、费宫球(榆塘)、沈志陞(补庵)、胡明良(拙夫)五人,亦功不可没。
  卷首的两首题诗,可看出时人对此志的高度评价和由衷的欣喜。沈志陞题诗曰:“水曲山横洽比居,流风逸事竟何如。传闻漫说同乌有,著作敢云赋子虚。十里烟村新绘画,一区人物未沦胥。无多翰墨勤搜访,不让东山谢氏书。”东山谢氏书,指雍正间余姚门谢起龙编纂的《东山志》10卷。高晖题诗曰:“捃摭群编更博询,一乡文献思传真。鱼盐蜃蛤风犹古,唐宋元明事就湮。冰鉴千秋精抉剔,海疆十里拔沉沦。慎登斯录崇名义,坐拥何论百万缗。”张登庸在跋中亦称赞:“高氏、沈氏,固浒之望族也。惧遗迹之将坠,悯先贤之无闻,因作《浒山志》。自山水、城郭,下及邱墓,为卷八,为门二十一,原原本本,详且密矣..今展玩是编,觉墨沈所加,博而精,简而该,春秋诗书之体,俨然具备。倘异日者史官采风,汇入《一统志》,则此亦未必无小补云。”
  的确,好的乡村小志,也能为《一统志》所采信也。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慈溪市志》编修全过程和辑录相关资料编纂,卷首配有与修志工作密切相关的彩色照片,前置编纂回顾、编纂记事,正文由文件辑存、讲话发言、专家评审、论文选录、修枝慢谈、修志掠影六个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童银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