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方志地图的特征及其制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274
颗粒名称: 再论方志地图的特征及其制作
分类号: K295.5
页数: 6
页码: 323-328
摘要: 本论文再论方志地图的特征及其制作由周乃复创作,原载《慈溪史志》2014年第4期。
关键词: 慈溪市 论文 方志

内容

新编《慈溪县志》出版后,我曾以《方志地图的特征及其制作》(下称前文)①为题,总结了《慈溪县志》地图的制作体会。在二轮修志中,我又承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之邀,承担《慈溪市志》地图的编辑工作,对方志地图的特征及其制作,有了一些新的感悟。现略述如下,作为对前文的补充和发展。
  一、关于方志地图的特征
  对于方志地图的特征,前文曾联系一般地图的特点并从方志地图的特殊需要出发,在与方志文字叙述的对比中,分析了方志地图内容的广泛性、图型的多样性,及其反映事物变迁的多种手段和地图在志书中的编排方式等主要特点。这次编辑《慈溪市志》地图时,又认识到一些更为重要的特点,对某些特点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认为方志地图有志、录、记、表、传等文字记载无法替代的作用,不能将它仅仅视作文字的附庸,更不能把它看成为志书的装饰。
  地图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地图是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球空间事象用二维或多维、静态或动态的可视化形式,以抽象概括、缩小模拟等手段标示在平面上,用来反映相关事象的时空分布、数量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信息的一种图像。严密的数学法则、科学的地图概括和特定的符号系统,三者保证了信息保存和传输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形象性。地图的功能很丰富,人们通过地图阅读可了解有关事象的空间结构与时间过程;通过地图量算可获得各种计量数值;通过数理统计可获得各种变量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地图上相应要素的对比,可认识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不同时期地图的对照,可认识各事象的演变和发展。因此,地图能在分析规律、综合评价、预测预报、决策对策、规划设计、指挥管理等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由于上述功能是以事象的空间分布图形为依托实现的,因此无法被文字描述所完全替代。因为,正如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高级工程师陈蕴奇先生指出的,“人对图形符号所含信息的判读远快于逐行逐句地理解文字描述。地图是图形符号的集合,因此是人类认识、了解世界的有效工具。”因为,“依靠文字描述来辨识具有位置、状况变化,空间相对关系的事物,则须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心象地图(中科院院士高俊所提出的)①。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这心象地图建立的质量,知识与文化直接影响着认知能力。如果认知能力有限的话,就很难准确建图,从而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可见地图在反映、承载、传输信息中,确有其独特的长处。
  第二,形象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历时现象,是方志地图的重要特色。我们知道,翔实地记载断限内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地方志编纂的重要任务,所谓“纵不断线”,强调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方志地图除须提供有共时特征的静态地图,以反映某一时点的地物空间分布状况外,还需提供反映地物历时变化的动态地图,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为此,我们在《慈溪市志》中安排了15幅能较好地反映事物历史变化的地图,占全套67幅地图的近四分之一。
  这批地图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一是罗列多幅不同时段(或时点)的二维平面图组成系列,以表现历时情况。如编绘1987年、2011年的政区图和2010年的卫星影像图,反映慈溪政区的变化;用3幅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塔形图,反映不同时点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用两个年份的农业产业分布图,反映慈溪1987年后大规模的农业产业调整的情况。
  二是在二维平面图上增加一个时间维度来反映事物的历时变化。其中用色块与注记相结合来表示的有《慈溪县(市)1954—2011年境域变迁图》《慈溪市城市发展进程图》,前者可按图例的说明拼组出不同时期的慈溪县(市)的境域边界;后者可通过不同的色调,辨别慈溪市3个年代的城镇建成区大小。这种方法应用在黑白地图上,则改用线条分块的办法,如《慈溪市盐场沿革图》《慈溪市海岸演变示意图》《慈溪市成陆围涂示意图》等。另外,有用曲线表示进程的有《慈溪市1949—2011年人口变化曲线图》,用年份注记表示时间的有《1988年以来影响慈溪市气候的主要热带气旋示意图》和《慈溪市革命斗争遗址分布图》,前者用线形加年份注记标明历年15个热带气旋的行进路线,后者用图角附表注明遗址的名称和事件发生的时间。
  第三,方志地图能以较小的篇幅容纳繁复众多的信息,有既概括又具体、精确,既抽象又形象、生动的特色,能大大增加地方志的信息容量和可读性。现举二例以证明。
  譬如《慈溪市交通图》,标出了域内的全部公路、铁路和通航河道,其信息量非常密集。仅拿公路来说,每一条公路都标明了起讫点和走向,能用比例尺计算出长度,用量角器量出每处弯道的转角和弧度。另外,还可通过其线形(双线还是单线,线的粗细浓淡)了解其所属等级,从而清楚其路面、路基、附属设施的状况;可从它穿越河流及城镇的数量了解沿途所经站点、桥梁;从标注的收费站、加油站、检修站等,了解沿途的服务设施;从与其他公路的交会情况,显示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如果再能联系志书中的地质、地势等地图来阅读,则还能了解该公路路基下的地质情况和它穿越地带的地貌特征,对车祸及自然灾害多发地段提出警示;联系所经地域的人口密度、经济物产、旅游景点、文物古迹等地图资料,可了解该道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等等,信息量极其巨大。
  再如《慈溪市学校分布图》,将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所有学校都标明在图上,这是数百万字的同级县(市)志都没有实现的。而且,当你解读某所学校时,你完全可以联系全志图文来了解该学校的诸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周围建筑、邻近工业企业及农业主产、周边旅游资源、重要历史人物、邻近的教育基地等,几乎可据以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的学校环境介绍。一个点的精确的空间位置,在有一整套地图配置的志书中,就有如此丰富的信息含量,上百个点密集在一张图中,所容纳的信息就十分令人惊叹了。
  第四,方志地图是志书现代化最鲜明的标志。
  如何实现地方志从内容、形式到编纂方式的现代化,是方志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新方志编纂已取得的丰硕成果,正是方志指导思想、编纂理论和编纂手段逐步现代化的结果。而目前还存在着体例创新的不足,数据的收集、检测、加工和表达手段的陈旧,等等,也正是现代化改造不到位产生的弊端。
  方志地图的编制,既符合现代地理学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和表达形式,也必须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地图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专题图编绘作业指导书》等国家标准,对旧方志的地图编纂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造。于是,在资料收集中运用现代测量技术和卫星遥感摄像成果,并辅以实地踏勘;在资料加工中引入地图学概括、抽象方法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数据的记录和表达上,用可计量的平面图反映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用注记符号和文字记载述其属性,并在二维平面图上增加一个时间维度,使静态形象动态化,以反映地物的历时变化;在成果传播方面,除提供纸质出版物外,还可提供数字出版物,并能加载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供互动利用。总之,不管是最终成果还是编纂过程,方志地图完全实现了现代化的要求,成为地方志书中最现代化的内容,成为新志书现代化的鲜明标志。
  慈溪市两轮方志地图的编纂证明,方志地图是一种适用于地方志记载、存储、传输地情资料的,集概括、抽象、形象、精确于一身的现代载体,应在地方志编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绝不能忽视。
  二、关于方志地图的编制程序
  方志地图的编制流程,前文概括为制订编图纲要、绘制地理底图、收集编图资料、编绘样图、组织地图审稿、提请省测绘行政部门审批、进行评审后加工、提交出版等步骤。编制《慈溪市志》地图时,基本按此流程实施,但在如下几方面作了大的改进,对方志地图的质量提供了保证。现简介如下。
  第一,《慈溪县志》的地图编图纲要,是在县志初稿基本形成后开始制订的。这次编《慈溪市志》地图,则提前到与市志编纂同步进行,在印发市志纲目时,同时印发编图纲要,以征求意见。这样图文同步进行,能使图文的配合更加密切,地图的设计得以随市志纲目的不断调整而变动,入图资料得以随文字内容的不断丰富、核实而充实。而且,由于地图制作起步较早,在市志全稿提交初审时,即能提供全套地图样稿,有利于扩大审图队伍,提高审图效果。参加市志初审的浙江工商大学王志邦教授,就曾对市志地图逐幅提出修改意见,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在进入志稿深加工时,市志分编手上都已有全套地图实样,能据以核对资料,切实解决图文矛盾问题;还可以深入考虑图文互补问题,以更高的标准处理图文关系。地图制作虽然是十分专业的工作,但吸引掌握确切地情资料的全体文字编者,参与地图注记、符号的核实仍十分重要,这正是提前开始地图编绘带来的好处之一。
  《慈溪市志》历经三审三改,从纲目到具体文字有大量变动。由于图文编纂是同步进行的,地图也就亦步亦趋地得以调整。不仅有两张地图就因缺乏相关文字记载而裁撤,有两张地图则因文字内容十分突出而予增加;当市志下限由2008年下调为2011年时,又根据文字记载的变化,对全套地图做了全面修改。全套图件也因此能在文字稿完成时提交出版。
  第二,地理底图是用于编绘专题地图的基础图,是专题内容在地图上定向定位的地理骨架。地理底图的编绘须以实地测绘的大比例尺地形原图为依据。①《慈溪市图志》的地理底图采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提供的1∶
  10000分幅地形图作为依据。但这大比例尺地形图编成于20世纪80年代,而此后慈溪地域没有进行过全面的实地测绘,虽然可以用慈溪历年的政区图参考调整,但毕竟不是很靠谱。为此,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向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申请,购入了两套采集于2010年3月的卫星影像图,即全境域分幅图8幅、城区分幅图8幅(前者的分辨率较低,后者的分辨率较高),一方面提供给制图单位作为调整地图下限的参考资料,一方面留作市志编辑人员,作为核实资料的依据。这套影像图,购入时已经过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的技术处理,已作了保密处理,重要地物已有标注,比较适合非地图专业人员的辨识。我们这种以全套影像图为依据来调整地图资料下限的做法,方志界使用少见,建议大家能够采用。
  第三,地图编制出版,须经国务院或地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并取得相关的行政许可。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出版或者展示未出版的全国性和地方性专题地图的,在地图印刷或者展示前,其试制样图的专业内容应当分别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从目前方志地图的编制出版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志部门对此相当忽视。我查了查已出版的许多地方志,发现大多没有标明其地图的审核号,大概也没有取得过地图出版的行政许可。我以为,这正是目前一些方志地图不够规范、质量不够好的重要原因。陈桥驿先生两次参加全国性的方志工作会议,曾两次就方志地图问题发言:1988年指出了“许多部新志中所附地图的错误,有的甚至错误百出”;1997年又感慨地说,“眼看许多从内容说可以评得上奖的志书,却又因为地图的错误而落选”。②我想,这些地方志地图,如果在出版之前依法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错误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表明不少地方志编撰者法制观念淡薄,不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不作为,不对违反条例的行为做出追究,这都应该引起注意。
  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核内容,包括保密内容的处理和县级以上境界、
  乡镇级以上名称、国省道以上城际道路和POI兴趣点①的审定。审核后由审
  核单位发给《测绘与地理信息数据保密处理报告》《测绘(地图)技术审查意见》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批给一个地图审核号,同意在按地图技术审查意见作全面修改后交付公开出版。就《慈溪市志》地图来说,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有关技术部门对慈溪市卫星影像图从5个方面作了保密技术处理,其他地图经技术审查,提出了7个方面的修改意见,包括注记的缺漏和位置错误,特殊地名的字体、字号以及各图间几处表示方法和注记的不统一等问题。修改数量虽不多,却关系到图志地图的规范化,相当重要。在《慈溪市志》地图的编制中,图幅的设计也考虑到审核的问题。如《1988年以来影响慈溪市气候的主要热带气旋示意图》,原设计标在世界地图上,包含了每个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消失的全过程。但这样的地图,按规定需报请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为此改成小范围地图,其效果并没有变差。慈溪两轮修志的地图,都通过了省测绘行政部门的审核,但在《慈溪县志》中,未在适当位置标注审核号,是个遗憾。

附注

①见《浙江方志论坛》第五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①高俊,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世纪90年代在《地图的空间认知与认知制图学》一文中率先提出心象地图的概念。 ①参阅史青瑞《地质专业地理底图编绘方法浅谈》,《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第8期。 ②《新编慈溪市图志》序二,西安地图出版社2013年5月版。 ①据360百科:POI是PointofInterest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兴趣点”。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慈溪市志》编修全过程和辑录相关资料编纂,卷首配有与修志工作密切相关的彩色照片,前置编纂回顾、编纂记事,正文由文件辑存、讲话发言、专家评审、论文选录、修枝慢谈、修志掠影六个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乃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