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志》复审稿阅读札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250
颗粒名称: 《慈溪市志》复审稿阅读札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7
页码: 224-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志邦对《慈溪市志》复审稿阅读札记情况。
关键词: 慈溪市 市志 复审札记

内容

《慈溪市志》资料丰富,特点鲜明,符合志体。与前次送审稿相比,质量又上了一个层次。其中特点鲜明,感受最深的:一是对慈溪地情的研究。从志稿可以看出,市志的谋篇布局,是建立在市志修纂者对地情深入研究基础上的;二是以地图展示慈溪的自然与社会的变迁;三是滩涂围垦设编;四是杭州湾新区设章,以此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
  本着精益求精的审稿目的,此就复审稿阅读中感到可商榷之处,札记如下,仅供参考(编者按,因篇幅所限,有些细小的意见略去)。
  1.凡例
  第五条:“部分集中载录相关资料,作升格处理。”此句意思不是很清楚,可删。必要时,可在相关编章节无题小序中说明。
  第五条:“实际县境”改为“实际县域”为宜。
  第六条:“收录对现境有较大影响的已故人物”,按字面理解为对今慈溪有较大影响的已故人物,不是很准确,可简单地表述为:“收录有较大影响的已故人物。”
  2.目录
  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代表土种”,“代表”两字可删。但从正文来看,此节并入第一节“类型”中为宜。
  第三十一编“民主党派”,按照统战工作而言,第三十二编第四章“工商业联合会”是否应该放在第三十一编?
  第三十二编第八章,侨联同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红十字会合为一章,而前面七章都是一个组织一章的,建议各自设章为宜。至少侨联单独设章。
  第三十九编“社会保障”,因志书下限到2011年,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建议设节记载。第四十编“精神文明建设”,可否放到“人物”编之前?
  第四十九编“文献”和第五十编“人物”次序对调。
  3.地图
  这是本志很出彩的一部分,共计有地图65幅。送审稿阅读时,曾谈了一些读后感。复审稿的地图,与送审稿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对地图的总体要求,本人的理解见前次送审稿意见,不再赘述。有关绘制的时间、资料截止的时间、图例(如政府驻地)等,请再一一检查。比如:《慈溪市城区图》,缺图例(包括资料截止时间、绘制时间);《慈溪市地质图》,缺资料截止时间、绘制时间。各个街道、镇的地图,缺资料截止时间、绘制时间、图例。这些图的问题,送审稿曾已提出。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修改的。
  4.彩页照片
  第22—25页的书画作品:(1)作品创作的年份,能标出的最好标出。(2)非慈溪籍人的作品,是因为藏在慈溪吗?是这样的话,藏在哪里也应标出。像林则徐、弘一法师等作品,为什么收入?《凡例》明载本志上限是1988年,对此需要在《凡例》做出说明,以便读者明白本志收录的原因。
  第25—26页文物,应当标出出土时间及地点。其中,第26页照136:石钺(市博物馆2008年供稿),为什么唯独这一张要写“市博物馆2008年供稿”?
  5.综述
  第1页:“至上海市中心陆路距离缩短了一半”。应该“与该大桥建成前相比,至上海市公路里程缩短了一半”。指的是陆路交通的距离。
  第1页,“公元前4500年左右,境内已有先民活动”,而第一编第一章则说“远在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第六编则说“65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时间不一致。应当将这个起始的时间一致起来。
  第2页,关于达蓬山为徐福东渡南路,罗其湘提出,他的文献依据是什么?这里的页下注应该记载的是他的文章名,发表的刊物及其时间、第几期以及页码。页下注的基本要素要齐全。其他页下注也是一样。
  第4页:数十名、数百名,不准确。要记的话,干脆写“据不完全统计,有多少人”,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第10页:“围垦文化”“移民文化”“青瓷文化”“慈孝文化”,建议将“慈孝文化”摆在第一位,这样更符合慈溪的历史事实。
  第11页:慈溪人面临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是否应当明确写到?
  此外,页下注的序号1、2、3、4、5..改为(123(45更清晰些。
  6.大事记
  大事记直接写简称问题,如县委、县政府等,《凡例》应当对这类简称有个说明。
  一些上级原领导人到慈溪,行文格式要统一。如第38页“原煤炭工业部部长”,还是作“煤炭工业部原部长”;一种情况是这个部门他来时已不复存在,可以写原某某部部长。但像第65页“原文化部部长”,可能写为“文化部原部长”更合适。
  相关年份,国外有关人士到慈溪,集中在年底记载,这是很重要的资料。国内的相关市县等,要不要记载?因为与省外的交流更多的是民间的自发的经贸往来,而这里的记载好像是政府层面接待的,不完整。
  第4页:“1989年”条记载“北京动乱”。这个提法,希望查阅一下相关的中央文件是怎样提的。
  第37页:“在广州流花路东方宾馆举办首次中国慈溪家电展。”这是谁组织举办的?应当写明。而“流花路东方宾馆”可删。
  7.第一编“建置”
  第1页:“《延祐四明志》载”,该志尚存,应该写明是第几卷载。
  第5页:“解放前慈溪县境域”,因为时间跨度很长,可否改为:“唐至1949年5月慈溪县域”。
  第15页:表题中的“一览”两字删,后面表题中“一览”均可删。栏目名“居民区、行政村”,排版居中。
  8.第二编“街道镇”
  第38页:“特录”。何谓特录?凡例应当予以说明。下同。各街道镇记载中,不少设有“特录”。列入“特录”的标准是什么?如第43页将“白沙路名称来历”作为“特录”第一条,那其他街道镇有特色的街路有否列入“特录”?
  第56页:“徐福启航达蓬,成千年传说。”如果徐福真的启航达蓬,那不是千年而是2000多年,说“成千年传说”不准确。
  第60页:泥螺,引用《辞源》记载,不是很妥,应找出原始出处。最早见于何书记载?查宝庆《四明志》、延祐《四明志》未见。明成化四年刊本《宁波郡志》卷之四《土产考》:“土铁蜗属,形如大豆,壳薄,生海涂中,梅月盛有。”按:“铁”字字迹不是很清楚。(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影印本,1983年)
  第71页:附海镇“有17个少数民族,共308人,其中壮族198人”。根据这一记载,这是人口迁徙的特点,可惜“特录”没有设条记载。
  9.第三编“自然环境”
  第128页第一节“土壤类型”、第130页第二节“土壤分布”,而第一册目录第12页,均作第一节“类型”、第二节“分布”。类似这样的章节目名,要检查一遍,看是否统一。
  10.第四编“国土资源”
  第二章“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整理”,正视现实,章名改为“耕地”为宜。一是这一历史时期是否贯穿其中的是耕地被征用的问题,保护究竟如何?多少耕地被征用?可否将三章的相关耕地征用放在这里作为第一节“耕地征用”,然后才有耕地保护的问题,二是1988—2011年历年耕地面积变化需要补充一个统计表。
  用地类型,分为国家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私人建房用地三类。商品房住宅用地归入国家建设用地,可否具体记载占了国家建设用地多少?
  11.第六编“人口”
  人口构成中,民族构成缺。因为第七编“民族宗教”记载,“人口构成”章应当在无题小序写一句,民族构成见第七编。
  12.第七编“民族宗教”
  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慈溪境域各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可否详细列一个表格?以说明发展变化。比如第六次人口普查最多的是苗族,而2011年户籍人口只有641人,为什么?壮族,2011年户籍人口有4596人,2010年人口普查有多少人?为什么壮族没有成为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这里面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东渐的原因及其途径很值得研究。
  13.第八编“居民生活”
  第一章专门记载居民的资产积累,这很好。但居民资产包括哪些方面,固定资产包括哪些?应当予以记清楚。
  14.第九编“环境保护”
  第395页“慈溪背山面海,环境宜人”。现在是否称得上“环境宜人”?此句可删。又,“慈溪背山面海”,从南北地理方位而言,这个表述是否确切?
  主要污染源的地域分布,可否补充记载,慈溪市境域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分布在哪些地方?比如杭州湾新区的环境质量如何?
  15.第十一编“交通运输”
  杭州湾跨海大桥升格为章,置于本编之首。本编无题小序应当予以说明,否则有点唐突。
  杭州湾跨海大桥功能——社会经济价值——对东南沿海地区交通网络变化的影响,记载得不充分。要跳出慈溪,站在整个中国公路交通的格局来记载大桥建设的意义。
  16.第十三编“邮政电信”
  物流中的快递业务对邮政的影响,应当有所反映。或者在第十一编“交通运输”的物流部分再详细些。邮政快递业务与其他快递公司的业务相比,快捷、价格等方面有些什么不同?邮政之外的快递占了多少份额?
  17.第十五编“能源”
  电力部分,应当重点记载什么?无题小序指出:“慈溪能源匮乏,电力、石油产品、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多为外地引入。”电力应当记载的是电力输入,而不是发电。故“电力”章第一节应为“电力输入与电网”。慈溪的电主要来自哪里?写清楚了,增强人们的能源风险意识和节能意识。
  煤炭、天然气主要来自哪里?占了能耗的多少?
  上述内容略加记载,可能也会为本志增色。因为其他志书,据我所见,还没有关注过。尽管以前,我在一些地方也曾提议过。我觉得慈溪的修志同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18.第十八编“农业”
  第一章“农业产业布局”各节的顺序是否按照目前的农业产业状况为序?各类产值是否应该记载,如海水养殖产值、棉花产值?
  第67页,棉区的记载过于简略,还不如第63页写得详细,建议将63页的内容放到这一节。我个人认为:棉花种植的变化,这是本志断限范围内慈溪农业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包括这些棉田,目前土地用途的变化。
  两张农业产业分布图可否一并放在第一章?
  第96页第五节“施肥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有两点可否补充:
  第一点是肥料。农家肥几乎退出历史舞台——比如人粪尿、猪粪牛粪等,包括紫云英。传统的良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粪尿变成污水,养殖场的猪粪变成环境污染源。这点是否要注意?据我所见志书,似乎还没有一本志书注意到这一点。可否根据慈溪的实际予以记载?
  第二点是对农药危害性的认识。农民的观念可能也发生了变化,农药也是双刃剑,可以除虫治病,但其残留物同样也危及人类的健康。这与20世纪50—80年代的认识已有很大的变化。这点可否根据慈溪的实际予以记载?
  19.第二十编“工业”
  第188页“有‘李唐越瓷世间无’之誉”,“李唐越瓷世间无”这句话出自何处?应当注明出处。而且不准确。慈溪也为大唐江山,当然是“世间有”而非“世间无”。“李唐越瓷世间无”,这好像是乾隆皇帝的感慨——乾隆皇帝感慨的是什么呢——“赵宋官窑星辰看,李唐越器世间无”。
  20.第二十七编“中国共产党”
  第9页表题“正副书记”改为“书记、副书记”,与表中内容相符。
  21.第二十九编“人民政府”
  第130页“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名录”,与政治部类其他编一致,改为“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名录”两字,第9页市委不加,第14页纪委不加,第108页人大不加,第199页市政协不加,建议统一处理。
  第185页台胞台属联谊会放在“台湾事务”节,而归国华侨联合会放在“人民团体”。是否也应该放在“人民团体”编?第186页黄埔军校同学会放在“台湾事务”节不妥。是否应该放在“人民团体”编?
  22.第三十二编“人民团体”
  第243页“附:青年联合会”,建议放在第二章的最后,而不是第一节最后。
  23.第三十八编“民政”
  第三章“民政社会事务”第五节“殡葬管理”、第六节“老龄工作”,次序建议对调,殡葬管理放最后。
  24.第三十九编“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可否从第一节“养老保险”中分出,给予设节记载?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是否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如一次性货币安置?请从慈溪实际记载。总的来说,这个群体应当予以高度关注。
  25.第四十编“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分别设两个目,实际上内涵是一样的,以时为序,不分目可能更好些。而且“社会公德活动”“职业道德活动”,不够确切。什么叫社会公德活动、职业道德活动?
  26.第四十八编“旅游”
  有关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合作,比如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融合,可否在编的无题小序或“景区开发”节作些记载?
  有关旅游业态可否概括一下,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专项旅游等?
  以上札记,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慈溪市志》编修全过程和辑录相关资料编纂,卷首配有与修志工作密切相关的彩色照片,前置编纂回顾、编纂记事,正文由文件辑存、讲话发言、专家评审、论文选录、修枝慢谈、修志掠影六个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志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