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句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0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句法
分类号: H14
页数: 8
页码: 1674-1681
摘要: 本节记述慈溪市庵东镇方言句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句序、句式、疑问句、否定句。
关键词: 庵东镇 语法 句法

内容

一、句序
  (一)宾语前置
  宾语(受事者),在普通话中一般处于谓语动词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庵东方言中,宾语往往移至谓语动词前,出现宾语前置的情况,与古文言文相似。其语法功能大多是为了突出宾语的重要性。
  1.单个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前。例如:
  伊假话从来呒讲过——他从来没讲过假话。
  孩子外婆家要去葛——孩子要去外婆家。
  饭吃勿饱——吃不饱饭。
  2.有时为了进一步突出受事的宾语,干脆把受事的宾语直接提到主语的位置。例如:
  假话伊从来呒讲过——他从来没讲过假话。
  3.如句子中有两个宾语(双宾语)时,按普通话的规则,一般间接宾语(人)在前,直接宾语(物)在后,而庵东方言往往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例如:
  拨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或将直接宾语提前至主语位置。例如:书拨我本——给我一本书。但也有跟普通话相同的说法,两个宾语都在谓语动词后,间接宾语在前,直接
  宾语在后,说成“拨我本书”的。
  4.如动词后附补语时,宾语也往往提到动词或主语前。
  普通话的“我看过这书了”,庵东方言有两种说法:
  “我书看过哉”或“书我看过哉”。
  5.普通话的介宾结构,如“从+地点名词(方位词)”,庵东方言常用“地点名词(方位词)+‘葛’或‘介’”表示。例如:我屋里葛动身——我从家里出发。
  (二)状语前置或后置
  在普通话中状语作为谓语的连带成分,一般置于主语后,谓语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在庵东方言中,为了突出这些修饰限制部分,往往移到主语前的句首,或者移到动词或动宾结构后作补语。例如:
  1.表地点的状语直接移到主语前。例如:
  灶头嫂嫂拉杀鸡——嫂嫂在灶间(厨房)杀鸡。
  天高头麻雀乱飞——麻雀在天上乱飞。
  2.普通话中副词修饰限制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等时的位置除了“很”“极”等少数程度副词外,一般都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但庵东方言大都后置到谓语后作补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大部分表程度的副词必须后置。例如:
  伊赖屋里客气足哉——他们家里绝对客气。
  葛人手脚慢勿过,介眼生活咋葛做勿好啦——这人动作很慢,这点工作任务为什么完不成。
  (2)时间副词“快”往往后置,表示“将要”的意思。例如:
  上课快哉/伊要走快哉/电影放完快哉——快上课了/他快要走了/电影快放完了。
  (3)表示重复的副词“过”用在动词后带量词表示“重新”的意思,作补语。例如:
  介绍信再开张过——介绍信重新开一张。
  (4)表示重复的副词“添”用在动宾结构后表示再次的意思。例如:
  吃碗添/加眼添/买本添——再吃一碗/再加一点/再买一本
  (5)表否定的副词或副词性短语“勿来”“勿像”“大勿住”等后置,相等于普通话的“不能”“不会”“不太”等。例如:
  穿勿来/吃勿来/做人勿来/过日脚勿来——不能穿/不能吃/不能(难)做人/不能(难)过日子
  唱勿像/讲勿像/做人勿相像—不会唱/不会讲/不会做人“靠大勿住”或“靠勿大住”/追大勿上/推大勿倒——不太靠得住/“不太追得上”或“追不上”/“不太推得倒”或“推不倒”
  (三)宾语和补语的位置比较灵活
  1.代词宾语和数量补语的语序:普通话把代词宾语放在数量补语前,庵东方言代词宾语可放在补语后,但也可以放在补语前,普通话“我喊过他一次了”,庵东方言也有两种说法:
  “我讴伊一卯过哉”或“我讴一卯伊过哉”。
  2.代词宾语和可能补语的位置:普通话把可能补语放在代词宾语前面。例如:说不过他。但庵东方言既可以把可能补语放在代词宾语前面,又可以把可能补语放在代词宾语后面,甚至把代词宾语插在可能补语中间。例如:
  话勿过伊——讲不过他。(可能补语在代词宾语前面)
  话伊勿过——讲不过他。(可能补语在代词宾语后面)
  话勿伊过——讲不过他。(代词宾语插可能补语中间)
  3.代词宾语和结果补语的语序:
  (1)如果补语是一个多音节的词组,就和普通话一样,由动词后面加一个“得”
  引出,放在宾语后。例如:捻得伊神魂颠倒——弄得他神魂颠倒。
  (2)但如果补语是单音节词,普通话“动+补+宾”的句式,庵东方言常常说成
  “动+宾+补,”补语大多可以直接放在宾语之后。例如:吃伊过/敲偌煞/打伊赢/缚伊牢——吃它干净/打死你/打赢他/捆紧他看偌勿起/吃伊勿落/对伊勿住——看不起你/比不上他/对不住他
  二、句式
  (一)被动句
  庵东方言中的被动句可分为两类:有标记被动句和无标记被动句。
  1.有标记被动句是指句中有“被”“得”等标记词的受事主语句。
  (1)介词“拨”放在施动者名词前来表示,“拨”相等于普通话的“被”。例如:书
  拨我看过哉——这本书被我看过了。
  电瓶车拨贼骨头偷去哉——电瓶车被贼偷走了。
  “拨”表被动时虽相等于普通话的“被,”但庵东方言的“拨”必须带施事,但普通话的“被”可不带施事。例如:
  普通话“衣服给淋湿了”,庵东方言只能说“衣服拨雨淋湿了”,不能说成“衣服拨淋湿了”。
  如果施事不出现,就不用介词“拨”,直接把受事提到主语的位置。这时主语仍有被动的意思。例如:书看过哉——这本书(被我)看过了。
  老屋拆掉嘞——老屋被(有关部门)拆掉了。
  (2)有时用“得”引入施事,“得”相当于“被”,把受事直接放在主语的位置。例如:
  我得伊扇勒两个耳光——我被他打了两个耳光。
  我会得伊骂了一夜啦——我竟被他骂了一个晚上呐!
  2.无标被动句是指被动句中没有被动标记词的受事主语句。无标被动句的结构核心是动词,动词制约着进入这类句子的其他成分的语义和语序,也分两类。
  (1)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由人或动物发出,或直接涉及人,如“吃”“卖”“寄”等,这类动词可以由动作发出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控制。例如:
  信寄出哉——信(被)寄出了。
  信覅寄出——信不要(被)寄出。
  (2)对于那些没有生命的个体发出的动作,如果是某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动作的词,如“风”“霜”“雷”“电”等发出的“吹”“冻”“劈”“击”等动作,也能进入无标被动句。例如:
  人真葛冻煞哉——人确实(被)冻坏了。
  面孔吹勒发白啦——脸(被)吹得变白了。
  (二)处置句
  普通话中处置句也叫“把”字句,一般用“把”字引入处置对象。庵东方言中处置
  句(“把”字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提前宾语为主语的方法来表示。例如:
  亨本书拕拨我——把那本书拿给我。
  在原来宾语的位置上有时也可以放上一个代词作为后行词。例如:
  (葛)只鸡杀伊凡——把这只鸡宰了。
  2.用动词重叠带补语表“祈使”。用普通话对译时,都得用“把”字句。例如:
  门关关好——把门关好。
  热水瓶拿拿过来——把热水瓶拿过来。
  有时重叠的动词中间还可以嵌入“一”。例如:
  账结一结/地板拖一拖/桌凳揩一揩——把账结了/把地板拖一下/把桌凳揩一下。
  3.不用任何标记,直接将宾语移到谓语前,表示处置。例如:
  偌电灯关凡——你把电灯关掉。
  偌羊毛衫佗过来——你把羊毛衫拿过来。
  4.有时处置句式也用和普通话同样的方式表示,在被处置者前加一个和普通话一样的“把”或与其相当的“则”或“拨”。但庵东方言这种表示方式在口语中很少使用,而且不能用于命令句(比如说“则(亨)本书拕拨我)。而一般只能用于被处置者的命运不佳的场合。例如:
  (葛)只鸡我则伊杀凡哉——这只鸡我把它宰了。
  (三)否定句
  庵东方言中不大用普通话中常用的“不”“没”等否定副词构成的否定句。形成很有特色的否定副词构成的否定句。
  1.“勿”字句。由否定副词“勿”构成的句子,叫“勿”字句。“勿”的意思是“不”,主语多为第一人称。
  (1)用来表示否定的主观意志。例如:
  我勿去/我勿吃——我不去/我不吃
  (2)用来表示否定的主观态度。例如:
  我洛勿同意——我不同意。
  (3)用来表示否定的主观认识。例如:
  葛笔事体我勿清爽——这件事我不清楚。
  2.“莫”字句。由否定副词“莫”构成的句子,叫“莫”字句。“莫”的语义近于普通话的“别”主语多为第二人称。
  (1)表示,禁止。例如:
  莫动,要打针哉——别动,要打针了!
  (2)表示劝阻。例如:
  外头来夯落大雨,莫去嘞——外面在下大雨,别去啦!
  (3)表示祈求。例如:
  莫烦,容我好好想想——别烦,让我好好想想。
  3.“呒”字句。“呒”是个否定副词,是“没有”的合音合义词。庵东方言中由“呒”构成的短语很多。例如:
  呒做/呒趣相/呒介事/呒清头/呒告话头/呒要得紧/呒进呒出/呒账得算——没用/没趣儿,没意思/就当没有这回事,不放在心上/没有脑子,缺乏理智/没话好说,表示对人或事失望或懊恼/没什么要紧/无关紧要,感觉不到/算不出价钱,不必详细计算价钱。
  4.“覅”字句。“覅”,有“覅”构成的句子叫“覅”字句。“覅”是“弗要”的合音合义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不要”“不”,表示不情愿或不接受。用于否定,表示主观意志。例如:
  介难看的衣裳我覅穿——这么难看的衣服我不要穿。
  大人的话覅听,苦头要吃哉——大人的话不听,苦头要吃了。
  5.“甮”字句。“甮”,是“勿用”的合音合义词,意思是“不要”“不需要”“不用”,表示事理或情理上的不需要。语义上与“莫”不同:“莫”是“别”的意思,“甮”是“不再需要 ”“没有必要”的意思。例如:
  莫去唻,介大葛雨——别去了,这么大的雨。
  甮去哉,介迟啷哉——不需要去了,这么晚了。
  6.“欠”字句。“欠”有动词、副词两种词性。动词的意思是“亏欠”,后面跟名词,多为“钱”“人情”等。副词“欠”是“不够”的意思。例如:
  偌欠努力——你不够努力。(作副词)
  葛欠好看——这不够好看。(作动词)
  (四)疑问句
  1.是非问句。庵东方言中是非问基干构造与陈述句相同,是提出一个问题或把一件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可分三类:
  (1)语调表疑问。句式和陈述句结构相同,其差别主要在语调上。若用降调,就是陈述一件事实;若用升调,则是要求对方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例如:
  偌一个人去——你一个人去吗?
  伊拉和总勿答应——他们都不答应?
  (2)以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庵东方言中是非问的句末语助词有“啊”“啦”“和”等。例如:
  偌东西勿买眼去啊——你不买点东西回去啊?
  伊勿高兴啦——他不高兴啦?
  (3)以疑问语气副词和疑问语气助词表示半信半疑的猜测问,问话内容在问话人预设之中,带有故意发问以求证实的性质,也有一些带有反诘语气。例如:
  有介好的事体,倷勿可上当嗬——有这么好的事,你们会不会上当啊?
  莫一个人去啷——不会一个人去了吧?
  2.特指问句。庵东方言中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内容,要求对未知内容作出回答。特指问的疑问点由疑问代词或它组成的短语充当。疑问点可以是人物、事物、方式、地点、数量、原因、程度等。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回答,这种答复不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也不能用点头摇头来回答。
  (1)问人。常用“啥人”“哈时”等疑问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谁”,句末多用语气助词“啦”。例如:
  啥人来哭啦——谁在哭啊?
  葛秘密哈时话出咯啦——这秘密是谁传出去的啦?
  (2)问物。常用“啥(东西)”“啥个”“啥希”,相等于普通话的“什么”,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例如:
  夯个山上顶顶红的是啥东西嘞——那座山上最红的是什么啊?
  偌来弄啥希啦——你在干什么啊?
  (3)问处所。用“鞋里”“啥(格)地方”,相等于普通话的“哪里”,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例如:
  偌鞋里头不乐胃啦——你哪里不舒服了?
  啥(格)地方有旗袍卖啦——哪个地方有旗袍卖啊?
  (4)问状态。常用“咋”“咋貌”“咋相貌”等,相等于普通话的“怎么样”。在句子中作谓语或补语。
  你咋啦,脸色介难看——你怎么啦,脸色这么难看?
  今年收成咋相貌啦——今年收成怎么样?
  (5)问方式。也常用“咋”“咋貌”“咋相貌”等,相当于普通话的“怎么”“如何”,常作状语。
  葛桩事体咋弄弄呢——这事情怎么办呢?
  伢赖咋相貌好快眼搬到新屋里去?——我们如何能快些搬到新房子里去呢?
  (6)问原因。常用“纳格”“则啥”“咋葛”,相等于普通话的“为什么”,在句子中作状语。例如:
  偌纳格会勿来咯啦——你为什么会不来的啦?
  每日都介着力,则啥呢——每天都这么辛苦,为啥呢?
  (7)问数量。常用“啥辰光”“多少辰光”用于询问时间;用“多少”用于询问数量;“几”多与量词搭配着用,可以问时间,也可以问数量。例如:
  偌啥辰光来啊——你什么时候来啊?
  多少钞票好赎伊出来啦——需要多少钱才可以把他赎出来?
  草鱼买几斤——买几斤草鱼?
  3.选择问句。选择问句是提出若干选择项进行询问,用来表示选择义的“还”“还是”构成“A”还是“B”。“A”和“B”是供选择的项。选择问有时可加疑问副词“到底”等,表示强调,句末大多由“吗”“啦”等疑问语气助词。从语义看,主要有相反、相异两类:
  (1)相反关系。即选择项之间语义上有明显的对立,有非此即彼的关系,有时选择项是一组反义词。例如:
  偌到底要死还是要活——你到底要死还是要活?
  偌觉得小人是聪明还是笨呢——你认为小孩子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2)差异关系。即前后选择项之间并不形成截然对立,而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例如:
  偌继续读书还是寻工作——你继续读书还是找工作?
  伊要蓝颜色还是绿颜色——她要蓝颜色还是绿颜色?
  4.反复问句。反复问又叫正反问,指用正反肯定和否定相叠的形式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式。
  (1)通过谓语性词语正反相叠表示疑问。例如:
  偌到底同意勿同意——你到底同意不同意?
  葛卯算对勿对呢——这样算对不对呢?
  (2)谓语后直接加否定词构成疑问句。例如:
  偌同意勿——你同意不?
  偌明天杭州去勿啦——你明天杭州去不去啦?
  5.疑问句的反诘用法。形式上是疑问句形式,但语义上不表示疑问,往往表示否定或强调。
  (1)是非型反诘句。用“怕其(道)”“勿是”等表述时反问语气的词语,构成是非型反诘句。例如:怕其偌一个人去啊——难道你一个人去啊?
  伢拉勿是话好啷葛啊——我们不是约好的吗?
  (2)特指型反诘句。特指型反诘句来源于疑问代词的特殊用法。例如:
  啥人会相信一个神经病呢——谁会相信一个神经病呢?
  外行人咋会弄得好呢——外行人怎么会弄得好呢?
  麻将有啥搓头呢——麻将有什么好玩呢?
  偌比伊大,厄啥要样样听伊嘞——你比他大,为什么要样样听他的呢?
  (3)反复型反诘句。当反复疑问句前加上“偌话(你说)”时就构成反复型反诘句,句末的语气助词“伐”要还原成“勿啦”。例如:
  偌话葛人聪明勿啦——你说这人聪明不聪明?
  偌话葛危险勿啦——你说这危险不危险?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