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礼仪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08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礼仪习俗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8
页码: 1627-1634
摘要: 本节记述慈溪市庵东镇礼仪习俗的具体情况,主要介绍了婚嫁、其他婚姻形式、建房、上梁仪式、寿庆、生育、取名小考、丧事、殡葬。
关键词: 庵东镇 民俗 礼仪习俗

内容

婚嫁
  旧时婚嫁程序繁复,费时耗财。夫妻结合,全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直至拜堂成亲,才互相谋面。同宗(堂房)禁婚,表亲不忌,重门当户对。贫富有别,排场繁简迥异。男女结婚,一般程序:说媒、相亲、过书(订婚)、送聘(彩礼)、过门(迎娶)、回门等。
  提亲 由媒人撮合,互换庚帖,排生辰八字,若无冲克,遣媒议亲。旧时有六年大冲,三年小冲,鸡犬不和,龙虎相斗,羊虎互克,蛇鼠不配之说。
  定亲 俗称“吃茶”、订婚、吃糖。经讨价还价,谈定彩礼。男方择吉日宴请媒人及亲友,托媒人送去聘金及龙凤大帖,选定结婚喜日。女方回帖认可,开始筹办嫁妆,嫁妆除眠床由男方新置,余新房内桌、椅、台、凳、桶、架等家具及被、枕四季衣衫鞋袜悉由女方随嫁送去。奁物中须备孝服。富豪人家嫁妆丰厚,有“十里红妆”之称,甚者嫁田嫁地嫁盐板。贫家乏力铺张,但子孙桶必备。
  成亲 俗称“好日”。婚前,男方用幢篮担送“望娘盘”。内置鸡、鹅、猪肉、羊肉等,另备黄酒一担,或发“折妆钱”。男方遣人至女方搬来嫁妆,置厅堂展览“看嫁资”。由阿婆取钥匙开箱,俗称“掏箱”。女方提前一天办酒席,新郎至女家饮酒,坐堂前朝南正位,舅爷作陪。婚日五更,男方以五牲福礼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俗称“享先”。早餐兴吃“享先汤圆”。是日上午发轿迎娶,轿内必备热火熜,至女家添加,薪火。迎亲队伍大红灯笼开道,乐队吹打,转弯鸣锣,过桥放炮。新娘上轿经数次吹打,谓“催轿”。新娘起床梳妆,吃上轿饭,至中堂拜祭祖先,由兄长抱上轿。花轿离开后,女方母亲“哭轿”示女儿出嫁难舍。新娘兄弟、堂兄弟随后去男家“会亲”。轿至男家放中堂外,新娘移,步铺地麻袋入中堂,谓“传代”。中堂点燃龙凤花烛,举行成亲仪式,称“拜堂”。礼毕,由龙凤花烛引导,新人共入洞房,夫东妻西并坐床沿,喝糖茶、莲子羹。宴席中,新娘长兄朝南正位,新郎亲陪。晚上“吵房”,不分辈分大小,直至深更半夜,公婆媒人劝说方休。就寝前,新郎新娘喝暖房酒。
  回门 称双回门。婚后第二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原轿去,当日原轿回。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婚姻自主,婚事简办。男女双方到政府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即为合法夫妻。花轿渐次淡出,代之以乘船、步行、坐自行车。1974年11月,境内东一人民公社第八生产大队62名未婚青年发出“破旧立新,结婚不讨彩礼”倡议,全县数以千计女青年响应。1987年起,时尚轿车迎娶,彩礼、嫁妆日渐丰厚,婚礼讲究,婚庆公司生意红火,喜酒更趋豪华。2008年6月15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举行集体婚礼活动,宁波市人民政府领导为100对新人颁发“大桥见证、天长地久”活动证书。
  2012年9月27日起,市广播电视台主办“我们见证金婚”公益活动。全镇有827对金婚(结婚50年以上)老人享受免费拍照留念。2015年,“见证金婚”公益活动再次启动,全镇又有219对金婚老人喜享金婚摄影留念。
  其他婚姻形式
  境域旧时婚姻,尚存其他婚姻形式。
  纳妾 俗称讨小老婆、侧室、偏房、姨太太。地位低下,其子女称“庶子”,受歧视。原配儿女称其庶母,姨妈。
  续弦 妻亡再娶,称继室。前妻子女称其继母,俗称“后娘”。所生子女受歧视。但娶前妻同胞姐妹,视同结发。
  再醮 寡妇再婚,俗称“二婚头”。宗法族规不容,社会鄙视。成婚不在原夫家起程,夜间庵庙凉亭动身。不坐花轿,不带原夫家物品。随迁子女贬称“拖油瓶”受歧视。
  入赘 俗称“进舍女婿”“上门女婿”,低人一等,子女随母姓。
  拜进 丧夫之妇,招男人为夫,贬称“匍床佬”其子女更受歧视。
  娃娃亲 幼时由父母缔结婚约,一定终身,不予,更改,甚者指腹为婚。
  童养媳 贫寒人家被生活所迫,遣幼女交婆家收养,成年后结婚。
  典妻 把妻典押予人。典期典金立字为据,期满赎妻。有的为生活所迫,有的豪赌落魄所致。
  租妻 将妻租给他人,结临时夫妻生儿育女。无书面契约。租期租金口头约定,届期复原。
  抢亲 女方有借故赖婚之意,男方遂起抢亲之念。趁其不备突行抢亲之举,既成事实,亦有寡妇拒嫁,被公婆叔伯强卖而“抢亲”。
  老亲结新亲 血亲下代、姻亲家属通婚谓“亲上加亲”。如姑表、姨表、舅表结婚,但同姓同宗忌婚。
  调包亲 亦称“代包亲”。甲方女儿嫁乙方儿子,乙方女儿嫁甲方儿子,其儿互为女婿,其女互为媳妇,其父母互为公婆、岳父母。
  叔嫂婚 兄亡,弟未婚,叔嫂成婚。继兄家业,养兄子女。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旧俗多有摒弃,新俗成风。一夫一妻不得纳妾。娃娃亲、童养媳绝迹。典妻租妻抢亲违法。续弦再醮入赘拜进合法合情,其子女一视同仁。择偶条件及标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要求,如出身成分、社会关系、学历、身高、房车、行业工种等等。1967年后,有江苏、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女子先后远嫁到盐场;壮族、回族、苗族、白族、土家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姑娘陆续到庵东成婚。境域亦有女子婚嫁香港、澳门。就近结亲、同民族通婚的传统婚俗有所改变,择偶地域范围逐渐扩大。境域六次人口普查民族构成,第一次(1953年)无少数民族;第二次(1964年)仅回族2人;第三次(1982年)壮族22人,回族1人;第四次(1990年)有苗族、壮族等12个民族259人;第五次(2000年)有少数民族105人;第六次(2010年)有少数民族641人。
  建房
  境域视建房为百年大计,程序周到,行事谨慎,礼仪庄重。先看风水,测地基方位,选动土时辰,择上梁日子。宅地中央供三牲、点香烛,祭祀当方土地。房主叩拜,长者祈祷“四方平稳、万事如意”。旋由房主绕东南西北方位掏土。长者紧跟其后撒米粒、茶叶,念四方词求各方“土地”保佑。上梁之日至亲用幢篮担送五牲(雄鸡、鹅、鲤鱼、羊肉、猪肉),写有“紫微高(拱)照”红绸,万年,青1盆,挂钞票摇钱树1株及香烛、黄酒、毛巾等。红绸“照”字只写三点,四点示火犯忌。一般亲友送馒头、粽子、糕点等。祭祀,一敬天、二敬地、三敬祖师鲁班。复请太平菩萨。祀毕,泥工、木匠作头指挥上栋梁,将“紫微高(拱)照”红绸钉于栋梁正中,复在两边挂纸元宝。然后在屋顶抛上梁馒头。首抛两只馒头,由房主长辈用被单接纳,余由邻里亲友分抢。是日晚宴,款待众亲友、帮工、诸工匠师傅,俗称“上梁酒”。1990年代起,但凡建房必高悬红旗,坊间称“驱邪恶”。
  附:上梁仪式
  上梁,是建房的重头戏,仪式是异常隆重的,先祭天地,接着就是上梁了,主角是木匠师傅(作头),木匠师傅立于大梁旁,喝一口鸳鸯茶(糖茶水)高声诵曰:一朵鲜花满堂开,仙桃仙果摆上台,鲁班先师下凡来。手执东家一把壶,黄金万两打酒壶..壶中盛的羊羔美酒何人所造?杜康先师所造。造来何用?第一桩美事娶亲嫁女;第二桩美事置满田庄;第三桩美事好日好时敬梁头。一敬天,天上老神仙。二敬地,地下城隍老土地。三敬鲁班先师下凡来。一敬梁头弯一弯,代代儿孙做高官;二敬梁头湾湾转,代代儿孙出富贵;三敬梁腰,连中三元。(木匠师傅停顿一下,众人齐声喊:“好”!木匠师傅又来劲了)手拿金索缚一缚,黄龙背上围三围。东围三围出富贵,西围三围出丞相,再围三围连中三元。一结长生不老,二结富贵双全,三结人财两旺,四结米谷成仓,五结五湖四海,六结六国丞相,七结七仙女下凡来,八结八仙送宝上门来,九结九世同居住,末结连连万代红。东边何人把梁头?鲁班先师把梁头。西边何人把梁尾?铁拐老李把梁尾。东边起,西边红。脚踏金梯步步高,鲁班先师下凡采仙桃。仙桃鲜果非是凡人采,鲁班先师下凡采一遭。一采采到银盆里,脱下蓝衫换紫袍;二采采到金盆里,脱下紫袍换龙袍。(众人齐声喊:“好”!木匠师傅扯开嗓子接着唱)手拿墨斗金线银角尺,拔出墨斗定一向,一线弹出风调雨顺,二线弹来国泰民安。手拿斧子一斧二斧劈得斧斧成双。手拿锛子一锛二锛锛得板板条条。手拿长铇一铇二铇铇得青丝御带。小小金锤七寸长,今日正时大发紫正梁。一锤发得天门开,代代儿孙代代红;二锤发得地门来,立柱先同贺先来;三锤发得朝山金鸡叫,千年富贵千年财;四锤发得四季平安,四季龙嚎发大财;五锤发得五湖四海,五路财神进宝来;六锤发得六谷杜丞相,代代家中出丞相;七锤发得良田万顷,万顷良田子孙贵;八锤发得八仙来恭贺,八仙送宝上门来;九锤发得九世同居住,百岁门前种金树;末锤连连,人丁千万,再发人丁千万万人丁。(请问东家愿富愿贵?众人又齐声应答:“富也要,贵也要!”)好一个富贵双全,发锤到堂子孙满堂,发锤落地大吉大利!(在一片大吉大利的喊声中,正梁被稳稳地敲进榫眼或凹槽里,木匠唱诵毕,众人齐声喝彩,鞭炮响起,屋上高高抛下馒头、糖果。)
  寿庆
  谚称“山中常有千年树,世上少有百岁人”。人寿百年不易,“逢十寿庆”沿袭于今。旧时三十前未足本寿(36岁),称“做生日”。“四”“死”谐音,40岁忌做。50岁、60岁方称“做寿”。70岁古稀,寿庆大做。境域还有提早一年做寿,谚称“做九不做十”。寿庆隆重热闹。放鞭炮,设寿堂,贴寿联,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设供祭祖,请寿星菩萨保佑。亲朋送寿礼,红烛、寿鞋、寿面不等。寿翁接受儿孙叩拜,称“寿拜”。寿宴丰裕,必上“长寿面”。坊间更有“六十六,阎罗大王要吃肉”一说。但凡父母66岁生日,出嫁女儿烧肉66块示孝。寓意消除阎罗牵挂,父母延年长寿。
  新中国成立后,寿庆从简。1980年代始,恢复寿礼并更趋讲究,礼品有人参补品,保健营养品,名牌西装,唐装披风,名烟名酒等,西式裱花蛋糕必送。“做九”祝寿之俗尚存,亦有请道士做生日道场。中小学生做小生日盛行,同窗学友切蛋糕、吹蜡烛、吃“肯德基”欢聚。富家寿宴假座饭店酒楼,山珍海味、名烟名酒,举杯庆贺。电视台点歌播曲为父母祝寿广为流行。屡有简办寿宴,邀草台班搭台演戏,与村民同乐。农村寿庆多喜自办家宴。2014年春节,宏兴村百岁人瑞冯门应氏家设寿宴23桌,五代同堂,宾朋满座。《慈溪日报》记者专程采访,并为老寿星摄影留念。
  生育
  境域旧俗重男轻女。添丁传宗,育儿防老。生女不悦。
  怀孕称“避姆”。孕期,娘家送肉鸡果品滋补,公婆丈夫关怀备至,嘱其平安保胎,叮其不坐门槛,忌视砌灶,忌食生姜,忌看蛇行,忌摘饭篮,尤忌跌跤。临产月前,娘家“催生”,赠黄色衣衫,寓皇子皇孙、旺子旺孙。送束面、鸡蛋、红糖、桂圆、枣子、花生,意“早生贵子”。分娩请守(收)生婆接生,频生险象,时有不测。民国19年(1930)广东籍助产士张爱麟开新法接生先河,先后在王忠藩家(今街后路)与聚兴弄设诊所,,产妇雇轿请其接生。婴儿出生,向邻里街坊端送面蛋点心报喜。赴娘家“报生,”男婴用雄鸡,女婴用母鸡。吃开口奶前,先喂黄连汤,意为先苦后甜。开口奶不喂母乳,送邻家喂奶妇女讨赏。产房称“红房”,男士免进。产妇月内待遇优厚,茶饭点心送至床前。禁照镜子,不出房门,忌动剪刀。外婆家及亲友送面、糖、鸡蛋、火腿等,称“生姆羹”。满月办“剃头饭”,宴请众亲。外婆家送满月衣、虎头帽、老虎鞋。富户送金锁片、银项圈、响铃手镯等。
  新中国成立后,重男轻女仍浓。实行计划生育后,生育观念转变,生男高兴,生女坦然。“男女都一样”深得人心。
  取名,先乳名,俗称小名。阿牛、阿狗、阿花、星星、匡匡取之。成年后弃用。后学名,又叫书名、大名。不与父辈同字重复,多用双名。新中国成立后,兴取单名。改革开放后,偶有四字姓名出现。1990年代起,建成区陆续开“取名馆”,代人取名,替人同声改名。
  附:取名小考
  按性别取名。男显阳刚之气:金、刚、军、杰、雄、能、壮、德、威、强、勇、猛;女露妩媚之态:凤、娟、雅、娥、淑、丽、珠、琴、娜、艳、玲、莲、莉、彩。观名识性别。
  参五行取名。金木水火土五行有缺,取名弥补。如缺火者取火字旁诸字;缺水者取三点水旁诸字等等。
  以期望取名。父母寄希冀于子女名字中。像吉、财、利、裕、发、荣、华、富、贵、旺、康、福、安、昌、盛、秀、丰、兴、宝、源、豪、跃、翱、翔、鸿、高、谋、晋、恒、钿、升。
  呈时代特征。解放、建国、建设、援朝、卫国、国庆、东方、红卫、文革、华杰等。
  采动植物取名。龙、虎、豹、牛、狗、鸥、蝶、雁、鹰、燕;松、杉、柏、樟、杏、桃、柳、花、梅、兰、竹、菊。
  崇天地日月自然气象取名。天、地、宇、日、月、春、夏、秋、冬、阴、阳、亮、风、雨、雪、露、雷、冰、寒、瑞、祥、水、潮、湖、山、海、芒、腊、谷、满、至、曦、晨、霞、东、南、西、北。
  尚文化艺术取名。文、书、化、学、墨、台、艺、舞、歌、乐、音、韵、律、奏、咏、诗、影、曲、儒、笛、翰、博、硕、科。
  仿名人学者取名:逸、范、仙、泽、元、民、甫、毅、先、恩、奇、韬、丹、迅、晗、勋、钊、怀、凯。
  选古代皇朝将帅取名:朝、帝、轩、宪、宫、妃、汉、羽、邦、备、权、操、卓、长、晁、冲、深、江、隆、嘉、熙、统、宗、玄、璋、匡、世、弘、烨、烈、治、光、庄、献、顺、绪。
  摘天干地支取名:子、午、庚、寅、辰、未、申、亥、甲、乙、丙、丁。
  撷人生价值观取名:仁、义、礼、诚、厚、德、孝、廉、清、英、忠、实、良、涵、养、慎、润、谨、智、正、贤、真、慧、信、善、美、彦、愚。
  照宗族代序取名。如沈姓世字辈,张姓永字辈,应姓长字辈,陈姓德字辈。一字一代,依辈分排行,绝不混淆。
  还有查字典取名,女取男性名,男取女性名,以外语译文取名,同名不同姓,同姓又同名等。
  文人墨客有“字”,雅号,笔名,自取自悦。坊间市井给人取绰号,褒贬兼具。网民取网名,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丧事
  俗称“白事”。旧时境域丧事程序复杂,礼仪烦琐。新中国成立后,部分习俗舍弃,部分礼仪仍续。
  送终 亡者弥留之际,子女亲属赶至榻前,聆听遗言。目送瞑目。旋号哭下跪。有远行者必以电报催其回家奔丧。谚说“亲人不到,口眼勿闭”。
  沐浴 孝子着素服,将死者生前所穿衣及被枕鞋帽等运至河边井旁焚烧。汲河水井水,用新毛巾为死者洗浴、更衣、理发。
  停尸 俗称“摊板头”。遗体移中堂,置门板上。头朝外,脚朝里;脸盖白布,称“盖面白”。头前挂布帘,脚后点油灯。中堂遂成灵堂,或叫“耗堂”。客死他乡者,遗体勿入堂,门外搭篷办丧事。
  报丧 叫“报死讯”,旧称沿袭至今。以伞暗示凶讯。伞必倒挟,至死者亲友家,将伞置门外,食些许茶点即辞。旋主人摔茶碗瓦片于门外,谓解晦气。后以电报、电话、讣告登报通知。
  吊唁 亲朋邻里莅灵堂吊唁,亡者女眷嚎哭示哀。吊唁者“白包”送礼,鞠躬向死者致意,或跪拜亡者。灵堂设幔布、灵桌,上披横幅,中挂遗像,左右对联,桌置茶酒饭点心,三餐供奉。
  守灵 亲属披麻戴孝系白头绳,日夜守候两侧,不得缺位,或设坛念“板头佛”,或请道士做道场,告慰亡灵。入殓死者入棺前,女儿梳头,孝子捧脚,示忌“丧事成双”。
  入殓 衣衫务必单数,重被一一报名。盖棺前,揭“盖面白”亲人见最后一面诀别。只见不哭,忌泪滴棺内。上榫头后,抚摸棺材,意减轻死者痛苦,。眷属嚎叫难抑,尽呼死者称谓,并牵手围棺绕行,左三圈右三圈。
  出殡 称出丧、送葬、启灵。破锣独声开道,声碎心碎。幡幛引路,女儿(或女婿)捧木祖或遗像。子媳孙辈跟随,一路跪送嚎哭。众亲灵柩后送葬。棺材进穴不偏不倚,意为对子孙不偏不袒。送丧返回,先跨门前烟火堆,示“脱晦”。众亲邻帮忙者入席吃“豆腐饭”。饭后主人以豆腐香干白布相赠,节哀告别。
  做七 死后每7天祭祀一次。“五七”隆重,亲友到场,请道士做道场,并设宴款待。“七七”为“断七”。
  殡葬
  旧时境域盛土葬,但不破土挖穴。用石板或砖块制椁,椁内置柩,堆土为坟,墓前立碑。坟墓筑于田间地头散落孤立。富豪人家生前筑墓双穴,称“寿域”。碑文红字,死后涂黑。预制棺材叫“寿材”。赤贫人家用稻草或草席裹尸,送义冢掩埋。时人和街东南六塘南侧、五塘南、张家舍头、东一七塘北侧,乱坟聚集,土墓成群,悉称“乱葬坟滩”。坟滩杂草丛生,尸骨外露,夜闪磷火,日传鬼事。
  新中国成立后,丧葬旧俗屡有改革。亲友送花圈表示哀悼,上表“××大人千古”“××先生安息”。追悼会仪式庄重肃穆,遗像取代牌位,黑纱白花取代披麻戴孝白头绳,哀乐取代乐队,土葬悉改火葬。唯送终守灵、做七等传统习俗不辍。1980年后,各村(队)划公墓地1亩,供村民安置棺木。1997年3月,镇人民政府在西一水库南建滨海墓园。2016~2017年,镇人民政府在西二渔场西南角建省一流生态墓园——海福园,滨海墓园撤销。于今,丧事殡葬操办规格日高,“豆腐饭”档次渐奢,伴手礼从白布、香干、油炠到毛巾、热水瓶、搪瓷面盆,升格为空调被、小家电、礼盒蛋糕。做道场阵容攀比,阴宅奢豪,价比房高。
  人际交往
  境域素重交往礼仪,有“亲眷篮对篮、邻居碗对碗”之习俗。朋友互访,亲戚走动,师徒(生)往来,上下级拜访悉崇礼尚往来。对晚辈礼稍轻:玩具、糖果糕点;对长辈礼略重:补品、保健品。概称“伴手礼”。探病携慰问品3样,“3”“散”谐音,示百病消散。此俗沿袭不辍,并逐渐演变为礼金、红包。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