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90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43
页码: 1031-1073
摘要: 本章记述宁波市庵东镇
关键词: 庵东镇 党派群团 群众团体

内容

民国15年(1926)2月,庵东(余姚)盐场牛车板户(运盐工人)成立板户公会。民国16年3月22日在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卓兰芳、中共余姚支部书记蔡肖鸿、郭静唐(时任中国国民党余,姚县党部常委)等人领导下,庵东盐区举行余姚盐民协会成立大会,公推岑鹿寿、顾小轩、张启才为总会常务委员,岑鹿寿为主任,顾小轩、张启才为副主任,并通过《余姚盐民协会成立宣言》,有会员2万余人,下属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中区等7个分会,人们称“前协会”。26日盐民协会遭庵东商民保卫团反动武装捣毁。4月2日,在余姚、慈溪各地农民武装支,持下,盐民协会粉碎庵东商民保卫团,恢复活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浙江省政府通缉岑鹿寿、竺清旦、费德昭、卓兰芳等8人,并组织军、警、土匪两次攻打盐民协会办事处,盐民协会活动被迫终止。民国16年6月,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特派员洪伟来余姚成立盐场七区盐民协会,在庵东中区设立总会,推选陈春茂等7人为常委,聘请陈德成为秘书,群众称之为“灰色协会”。民国18年,余姚县政府在大云、潭海、周朝、马家路等地建立农会。次年,4地农会均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有会员1400多人。民国24年11月,县盐业产业工会在庵东成立,会员4994人。余姚沦陷后,工会解体。民国25年,建庵东镇商会。民国29年9月,余姚县商会辖庵东盐商业公会成立,次年4月停止活动。
  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投降后,中共地方组织在庵东建立特区政府,成立庵东镇商会,会长孟如良,为特区政府组织成立的商业群众性团体,主要推动抗币在市场上流通,并承担抗币辅币券(5分、1角、2角、5角)的印刷。镇上4家大商店(孟如良的晋康良记布店、黄成美的源记米店、邵志源的泉源慎酱油店、应延庆的协记应顺兴米店)率先使用抗币,以此带动其他商家,使抗币迅速成为特区流通领域的主要货币,对占领金融市场、稳定特区经济发挥积极作用。特区政府北撤后,商会解体。民国34年10月后,中国国民党余姚党部在庵东镇、福寿乡建立农会。余姚县庵东乡农会成立,农会常务理事冯钿梵,设理事7名。农会控制农民运动,征收会费,包办“国大”“立委”选举,组织自卫委员会,训练壮丁(解放后解体)。民国35年,成立庵东地区牛车会,下设6个分会(解放后并入庵东搬运工会)。同年,庵东脚夫职业工会成立(解放后改组建立庵东脚夫业工会,后并入庵东搬运工会)。民国36年,庵东建立商会,解放后解体。
  第一节 工人团体
  组织建设
  1950年,庵东区手工业联合会成立。1951年,海员、店员、教育、手工业、搬运等基层工会成立。1951年下半年,庵东区召开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参加代表40余人,选举产生庵东区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尚玉榜为主任。1953年末,召开第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王学明任主席。1954年,区医务、金融工会成立。1956年,撤销店员工会,分设商业、供销、粮食等系统工会。1956年末,召开第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李怀珠任主席。
  1958年,庵东区工人联合会成立,主席谢荣畅。1958年,有会员798人(盐业13人,内河航运7人,供销合作社94人,粮食24人,医务22人,搬运638人)。是年,有基层工会委员会7个,工会专职干部1人,不脱产干部127人,工会小组84个,正副组长106名。
  “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会活动一度停止。1973年9月后,各基层工会相继恢复。
  1994年2月26日庵东镇建立工会工作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
  2000年9月,庵东镇,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56名。大会选举产生庵东镇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9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1名。2003年10月,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72名。大会选举产生庵东镇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9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1名。2006年12月,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82名。大会选举产生庵东镇工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9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1名。2007~2009年,庵东镇工会连续三年获市总工会“工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2010年10月,庵东镇总工会成立。至2017年末,全镇已有基层工会106家,其中机关工会1家,村联合工会23家,企业单建工会82家,职工总数16236人,其中会员人数15837人(女会员8519人)。全镇创建规范化合格工会74家,创三星级规范化工会13家。
  主要活动
  解放初期,庵东区总工会贯彻“发展生产,劳资两利”工运方针,组织恢复生产,保护工人合法权益,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动员职工制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款项,支援抗美援朝,协助人民政府在工商界开展“五反”斗争。1957年8月,庵东搬运工会主席、县总工会委员沈世金赴京出席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全国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1960年代初,工会贯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在发动职工生产的同时,做好对困难职工的经济补助。
  1990年代后,工会以“强基础、抓重点、重服务、办实事”为目标,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加强自身建设。2000年,实施拓展职工素质工程,对职工加强教育培训,开展技能培训和评优活动。至2010年11月,全镇已有85%的基层工会推行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制度,74家基层工会实行“厂务公开”71家基层工会实行劳资恳谈会、厂情通报会、合理化建议奖惩等制度。建立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立应急周转金,各基层工会建立维权工作站。2007~2010年,镇工会累计慰问困难职工65人次,慰问困难劳模26人次,已有14家企业工会建立职工互助帮扶基金。2012年以后,镇工会开展困难职工帮扶系列活动,至2016年慰问困难职工230人次,金秋助学164人次,困难劳模扶助46人次,爱心助医补助3人次,春节返乡买票送站服务364人次。又有7家企业建立职工帮困扶助基金。2016年还开展微心愿和送清凉活动,共慰问职工近1000人。
  2015年,庵东镇总工会帮助和督促各基层工会签订集体合同205份,覆盖企业205家,涉及职工9135名,有8家企业为599名职工参加住院医疗互助保障。2016年,签订集体合同206份,覆盖企业206家,涉及职工7949名。
  2002年至2017年,每年评选庵东镇“优秀工人”每届评选10人,总评选16届次,,累计表彰“优秀工人”160人。
  第二节 盐(农)民团体
  1951年3月,崇寿乡首建村盐(农)民协会。至1952年,庵东盐区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均成立盐(农)民协会。1954年,成立盐业合作社,各乡盐(农)民协会终止。
  1954年4月2~3日,庵东镇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参会代表90余名。大会提出“五大”工作计划。
  1964年6月,建立贫下中农协会。1965年1月,庵东人民公社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2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23条),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9月,协助“四清”(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工作组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县、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建立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简称贫代会),取代各级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把贫下中农作为农村搞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依靠力量。贫代会成为农村“抓革命、促生产”“斗、批、改”运动的骨干力量,并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进驻商店。“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贫代会自行终止。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青年组织建设1950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余姚县工作委员会建立。10月,庵东区始建青年团庵东区工作委员会。
  1954年,成立青年团庵东盐区工作委员会。次年,庵东盐区共有青年1932人,团员463人。
  1957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庵东区委员会成立,各乡建立共青团总支部委员会。
  1961年,各人民公社建立共青团委员会。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组织兴起,团组织停止活动,境域各中学均建立“红卫兵”组织,取代团组织。
  1970年后,共青团庵东区委员会恢复,各人民公社共青团委员会陆续重建。
  1978年,庵东区共有团员2665名(女1035名),建团委7个,团总支部1个,团支部94个,其中农村支部77个。
  至1992年5月,庵东区辖各乡(镇)分别召开过8~12次团员代表大会。撤区扩镇并乡后,庵东镇共召开团员代表大会6次。
  至2017年,有共青团庵东镇委员会和共青团庵东镇教育系统委员会2个团委,团总支部12个,团支部49个。全镇有14~28周岁青年17230名,有团员2574名,团员入党15名,发展新团员206名,超龄离团79名。
  主要活动
  团组织建立初期,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运动,学文化、学科学,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6年3月22~24日,庵东镇召开农村党团员积极分子大会,参会代表52名,动员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1958年,共青团东三管理区第五分支部被评为共青团开展“六好团员”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1980年后,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1984年3月1~20日,庵东镇团委举办首届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征文比赛。1986年,镇团委设立团校,开设新闻写作、音乐、美术、财会、法律等课程,后根据团员青年的实际,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电脑操作、水产养殖、厨师技能、庭院绿化技术及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
  2001年开始,镇团委每年评选镇“十佳青年”开展青年文明号“阳光窗口”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奉献月活动。培植青年农业示范基,地,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开展“清纯心灵,绿色家园”青少年植绿护绿活动。2002年4月19~28日镇团委举行首届“华联杯”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2004年,镇团委成功承办浙江省暨宁波市第六届青年文化节开幕式。2007年,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共有注册志愿者500多名。至2009年,全镇拥有专业志愿者队伍8支,250余人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08年3月,镇团委联合镇妇女联合会开展“呵护绿色家园,共建生态文明,植树护绿”活动。全镇600多名生态建设青年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参加村级道路、公共区块植树护绿,迎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2009年3月,青少年绿色实践基地“绿苑”揭牌。
  2011年,推进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工作,并开展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2013年,成立“创二代”联谊会团组织并经常开展活动。每二年举办青年歌手大奖赛,树立活动品牌,吸引周边乡(镇)青年共同参与。2014年,开展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开展“青春治水,净美新区”为主题的青年治水行动,并组成创国家卫生镇志愿者队伍。2017年,开展“争当河小二,誓夺大禹鼎”剿劣护河志愿者服务,全镇共有200余名青年化身河小二,投身水污染整治活动中。
  一代代团员青年成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并获得各种表彰。1979年,东一人民公社周惠祥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3年,庵东镇庵北畈村陈荣潮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5年,东三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队”称号。2006年,振东青年中心被评为宁波市“示范青年中心”。2009年,宏兴村成功创建为宁波市级“青少年生态环保示范村”。2012年至2015年和2017年,庵东镇5次获评宁波市共青团强镇。
  少年儿童组织及活动
  1950年7月,庵东小学建立少年儿童队。各村建立儿童团,在村庄路口站岗放哨,维护社会治安,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帮助村民识字,参加捐飞机大炮活动,支持抗美援朝。1953年8月,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在学校设大队,班级设中队,小组设小队。少先队以“爱国家、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为主题,开展“红领巾活动日”活动。庵东小学率先于1954年初成立少先队大队部,是年庵东区有少先队员1650人。1955年末,庵东区有学龄儿童4727人,入学儿童1733人,少先队员1280人,校外学龄儿童2994人,校内未加入少先队儿童453人,有少先队大队部8个,大队辅导员9人,中队辅导员26人。1956年,东一乡第五村民办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王秋香被评为省优秀辅导员。1960年代,开展“学雷锋,见行动”主题活动。1960年,庵东人民公社东二中心幼儿园荣获全国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庵东四队幼儿园荣获省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是年,东一管理区第八生产队胡凤仙获共青团中央、妇联授予的全国儿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被“红小兵”取代。1976年,庵东区有少年儿童12322人,其中“红小兵”4334人;建立“红小兵”单位67个,其中小学60个,中学7个;有辅导员165人,其中校内专职22人,兼职102人,校外41人。
  1978年,恢复少先队组织。
  少先队围绕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为目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争创“红花集体、红花少年”“我为家乡的明天描蓝图”等活动。2000年以来,开展“文明礼仪行动”,推进红领巾绿色行动,深化“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实施“手拉手互助行动”将“雏鹰争章活动”推向深入,少先队小社团建设逐步成熟。,2002年,创办庵东镇小童,心诗社,十余年来,共发表儿童诗1000余首,诗社被评为市首届优秀红领巾小社团;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全镇少年儿童积极参加市少先队小八仙大会师,展示才能,获得佳绩。在2013年举行的市第16届少先队员小八仙大会师中,镇代表队获得市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2017年举行的市第17、18届少先队小八仙大会师中,镇代表队获得乡(镇)组第6名。
  2015年,各校少先队以开设道德讲堂,开展校主题队会等形式,从“慈孝、诚信、文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是年,东三小学开设“七彩桥”校园电视台,被评为全国优秀百佳校园电视台;次年,荣获省中小学优秀校园电视台。
  2016年,镇教育关工委开展了庵东镇“十佳小孝星”评比活动,沈梦楠等10名学生荣获庵东镇“十佳小孝星”称号。是年,镇内共建有少先队大队部8个,中队196个,共有队员7411人,辅导员197人。
  第四节 妇女团体
  组织建设
  1950年6月,庵东区成立妇女联合会分会,隶属余姚县妇女联合会。1952年4月,庵东盐区召开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工农代表79名,机关代表15名。1954年11月,余姚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庵东区分会改名为浙江省庵东盐区民主妇女联合会。是年,全区成立托儿组36个,托儿站1个,保教人员97人,入托儿童520人,为广大妇女解决后顾之忧。1957年11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区、乡(镇)亦改之。“文化大革命”初期,妇女组织曾一度停止活动。1970年代初,组织恢复,活动趋向正常。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区妇联随之撤销,原东一、西一、西二乡妇联并入庵东镇妇联。至2017年,镇妇联共召开14次代表大会。
  1950年,村一级一般都建立妇女会组织。全区有妇女22932人,其中6837人参加妇女会、女民兵、姐妹队等组织,都是妇女们的组织形式。1951年,根据村妇女会改为妇女代表会(妇代会)的要求,在庵东盐区部分妇女会工作基础比较好的村建立妇女代表制度,按户数多少,选出代表若干名,大的村再在代表中选出正、副主任;基础较差的村妇女小组长改为代表。1952年,妇女参加互助组,以互助合作为基础选举产生妇女代表,并积极推荐妇女积极分子充实到互助合作组织中去。1955年,整理健全基层妇代会组织,对缺少妇女代表会主任或不起作用的主任、组长加以调整充实,各村召开妇女会,重新划分小组,选出妇代会主任。此后,尽管村级行政区域多有变化,村妇代会组织体制一直未变。2017年,全镇进行村妇代会改建村妇女联合会和企业妇代会换届工作。1月,新建村试点;6月底前,其他村完成改建和企业妇代会换届工作。
  2003年10月,成立女企业家协会庵东联谊小组,成员20人,由境域企业的女性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等组成。
  2017年末,镇妇联下辖村妇女联合会23个,执委成员223人;企业妇代会6个,成员19人。
  主要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庵东区及所辖乡(镇)及村妇代会,组织广大妇女学文化、学知识,参加镇压反革命与土地改革等运动。
  1951年,贯彻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组织妇女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结婚不收聘礼,变革旧的婚姻习俗。1953~1955年,随着妇女权益得到保障,政治地位日益提高。全区被选为村级妇女干部143名,其中当上盐业社干部20名,被选为乡(镇)人民代表66名,被选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或副乡(镇)长7名。年仅23岁的东一乡妇女王雅书,1956年12月任东三乡乡长,成为庵东区第一位担任乡(镇)正职的女领导。1955年、1956年,东二乡励雅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8年,妇女科学种田、科学晒盐在全县开展,励雅琴组织女突击队员搞盐业优质高产试验滩,年产量比一般盐滩高出20%,12月1日,出席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0年,励雅琴“十好场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次年,个人获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63年,获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称号。
  1970年代开始,妇女组织的工作重点是开展晚婚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1974年11月,东一人民公社第八生产大队35位未订婚女青年和已订婚的27位女青年向全县发出“破旧立新,结婚不讨彩礼”的倡议,婚事简办,得到广泛响应和好评。1973年,东一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戴秋芬创办永红开关厂,任副厂长、供销员;1979年,更名为东一电器开关厂,生产灭弧片,列入国家计划。1987年3月,省人民政府批准慈溪县电器开关厂厂长戴秋芬为省级女能人,戴秋芬本人任慈溪女企业家协会顾问、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0年,妇女组织向广大妇女进行“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四自”教育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1982年,东二人民公社化工厂戴定珍家庭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五好家庭”称号。1984年11月29日,东一乡富强村因创建“五好家庭”工作成绩突出,接受省妇联、宁波市、温州市妇联代表组成的省“五好家庭”质量对口检查组检查。是年,西一乡跃进江村韩雅琴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女子组赛艇比赛第一名;1988年9月,获第24届(汉城)奥运会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赛艇比赛铜牌,成为宁波市第一个在奥运会获得奖牌的运动员。1987年,对妇女进行“四自、四有”教育和法制教育23期,参训521人,各种实用培训44期,参训人数915人。有2170名妇女参加了创文明、奔小康劳动达标竞赛活动。1989年11月,市“双学双比”协调小组举行首次全市草编比赛,赛速度、比质量,共有37名选手参赛,西二乡王建飞获草帽编织第一名。1989年,下一灶村成央珍,承包152.7亩荒芜海涂种植棉花,3年平均亩产72.4公斤,向国家售棉2.9万公斤,1991年达到棉花亩产超“双百”的优异成绩。1993年后,逐渐从传统棉花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型,成为调整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工业反哺农业的优秀代表。1998年、2003年,分别当选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在慈溪市境内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议,并连续四年呈送建议。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浙江省劳动模范、宁波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60位为宁波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
  1990年代,在各行各业开展巾帼建功活动,鼓励妇女岗位成才,在社区和村开展“五好家庭”和“好媳妇”评比活动。1994~1997年,掘船村冯玉芬连续4年荣获宁波市“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市水产养殖女状元称号。1995年4月25日,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陈阿调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赴北京出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97年被推选为省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000年以后,全镇各级妇女组织开展文明家庭示范户、绿色示范家庭、庭院整治示范户、最佳人居环境家庭、庭院明星家庭、新村民庭院整治户、十佳好婆媳家庭等特色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至2006年11月,境域11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市庭院整治示范村。2005年3月6日镇妇联举办庆祝“三八”“我爱我家”家庭才艺比赛活动,12户家庭施展十八般武艺,,展示绝活,开展评选奖励。6月,庵东镇建立新市民妇女维权站,关注新市民的生存和发展,维护新女性市民的合法权益,为外地来庵东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妇女提供劳动就业技能培训、计划生育和子女就学等服务。
  2007年,镇妇联成立庵东镇女子学校,设在镇职成校。学校不定期开展各类培训讲座,组织举办“三优”知识、子女教育问题、亚健康状况的咨询及板报展览活动。为农村妇女举办农业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150期,参加2782人次,取得绿色证书161人。抓好“母亲素养工程”实施,开展学习型家庭、十大藏书家庭、“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十佳优秀家长和十佳优秀少年儿童的评选活动,发挥文化艺术巾帼志愿队的优势,以振东村女子钢管乐队,宏兴、海星村腰鼓队,元祥村老年健身舞蹈队等为主体的文艺特色队伍,带动和推进村落文化活动蓬勃发展。2008年5月6日,庵东镇妇联被评为省先进妇女组织。是年,实施母亲素养工程。聘请专家和市、镇讲师团成员集中讲座、《父母学堂》光盘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家长培训交流、亲子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吸引家长参加,举办学习、培训、交流班134期,参加6005人次,还组织市“十佳母亲”推荐评选活动,镇中心小学潘亚珍榜上有名。2009年,通过镇村联合、村校(园)联合、村村联合、岗村联合,以培训、讲座、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教育。教育内容涉及家庭教育、身心健康、妇女维权、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社交礼仪、家庭绿化、婚姻家庭、个人修养、创业经验等。共举办培训223期,有12885人次参加。拓展妇女工作新领域,开展“外来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创建活动,抓好离校返乡未成年人的后续教育,联合教育系统,尝试开设劳动预备教育班1班,学生40人。是年,桥南村妇女陈玉兰,因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孝顺年迈奶奶,照顾重病的公公,在发现自己身患重病时,依然用爱心去温暖呵,护家人,被评为“感动慈溪”年度人物——市十大孝子。2011年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5月,被评为第二届宁波市道德模范。
  2010年,开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年庆典活动。回顾百年历史,畅谈当今妇运,举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婆媳同乐趣味运动,组织纤手巧绣幸福生活——十字绣比赛等活动。实行妇女代表大会常任制。开展代表联系妇女和征集意见建议活动,联系重点妇女和一般妇女330名,收到建议意见50余条。组建女企业家庵东联谊会。树典型岗位成才,促进女性创业创新工程,向市妇联选送华联公司总经理冯炜炜——大学生创业女性典型案例,组织女大学生村官参加慈溪女性发展——女大学生村官论坛会议。
  2011年,以建设“和·美家园”为主题,成立巾帼志愿者植绿护绿队与和谐促进队,发起“服务发展大局、建设和·美家园”倡议,发送倡议书22000份,把46000棵果树苗送进20000余户家庭。深化庭院增绿、美化、特色家庭工作,签订“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为主要内容的“门前三包”责任制,户签订率达100%,评选庭院整治示范户137户,创宁波市绿色家庭特色家庭127户。为全镇打响“土地开发和绿化、美化”两大攻坚战起到了带头作用。组织爱心服务温暖弱势群体,筹集“康乃馨”救助金30471元。2012年,以“三八节”和“5·15”国际家庭日为契机,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参与健康文明的群众文体活动。组织“迎三八、促健康、共建和谐庵东”为主题的千人长跑运动,倡导“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组织爱康协会、老年太极队和村文体工作队伍参加宁波杭州湾新区妇工委组织的“参与发展、共建和谐大型女性风采展现”活动。振东等10余个村成立健康娱乐点,组织广场健身操和戏曲演唱活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家庭、邻里关系融洽和谐。开展以“关爱女性健康”为主题的“双丝带”运动(粉红丝带和湛蓝丝带的合称,指全球乳腺癌防治运动和全国妇联倡导的宫颈癌防治运动),预防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生。重阳节前,开展庵东镇“十佳孝亲敬老好儿女”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深化巾帼志愿者活动,拥有生态建设、和谐拆迁、爱心帮护、文体艺术、维稳调解等巾帼志愿者队伍84支,队员1627名。有515人参与为余姚灾区灾后恢复捐款63636元。
  2013年,以家庭为立足点,制订创建美丽家庭示范户实施方案,实施家庭绿化美化共创项目新舟等11个村通过项目验收。以妇女学校为阵地,举办各类培训
  130余期,8800余,人次参加。与镇成人学校合作开展妇女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300余名妇女参加中式烹饪师初级(3个班)、育婴师(1个班)、电脑基础培训(2个班)及文化提升学习,增强妇女创业就业能力。2014年,进一步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工程项目,试行美丽庭院示范区块(户)创建活动,通过验收,有振东等15个村19个区块1351户创建成美丽庭院示范区块,有237户创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有23户参与宁波杭州湾新区美丽家庭评选活动。组织参与宁波杭州湾新区妇工委“家规家训、讲我家故事”为主题的征集评选活动,参与省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妇工委组织的“美丽庭院”摄影比赛。
  2015年,搭建女性创业就业促进平台,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巾帼就业推介会,依托社会力量推进实施女性创业小额贷款,帮助创业女性解决资金难题。鼓励和引导农村妇女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妇字号”农家乐。组织妇女参加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和“五水共治”中发挥巾帼作用。实施阳光工程,拓展共享受惠面,做实妇女的“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妇科病免费检查的健康提升工程,完成受检率达98%的目标。深化妇女权益保障工程,妇女维权热线接入81890服务平台。2016年,引导全镇妇女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年”“城镇建设品质提升年”和“国家卫生镇创建”活动,以“品质幸福、巾帼先行”为主线,进一步提升“洁化、绿化、美化的家庭环境和巾帼志愿服务”两个品牌,推进全镇妇女工作再创新业绩。
  第五节 残疾人团体
  残疾人联合会
  1985年3月,县成立残疾人协会,乡(镇)由民政干部兼管残疾人工作。
  1987年4月,东一乡、东二乡、东三乡、西一乡、西二乡、西三乡先后成立残疾人协会,协会成员由乡长、副乡长、人民武装干部、妇女干部、团干部、村治保干部和残疾人代表组成。1992年12月,庵东镇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成立,选举产生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理事9名。1996年7月,召开镇残联第二届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镇残联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1名,秘书长1名,委员6名。1999年8月,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2名。2002年8月,召开第四届代表大会,到会代表63名,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镇残联日常工作。设理事长1名,理事2名。2007年10月,召开第五届代表大会,到会代表61名,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2名。2012年10月,召开第六届代表大会,到会代表93名,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2名。2017年11月,召开第七届代表大会,到会代表91名,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2名。
  1995年3月以后,镇人民政府配备专职残联干部负责残联工作,各村建立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委会主任兼任组长,对村内的残疾人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帮助和关怀。
  2000~2002年,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和有关加强基层残疾组织建设的决定,11个村(居委)建立残疾人协会,配备助理员,落实办公场所。村残疾人协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1~2名,委员3名。先后建立庵东镇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康复指导小组、扶贫结对组、就业安置组等组织,4家福利企业也成立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全镇基本健全残疾人工作网络组织。
  残联工作
  1992年镇残联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助残日”“一助一”送温暖、“结穷亲”(由企业、机关、个人结亲)等活动。做好残疾人证发放工作,至1996年7月,发证108本。做好残疾人保障金的收缴工作。从1996年第四季度起,为残疾人向各企业收取就业保障金累计达8.5万元。
  1997~1999年,抓好残疾人“健康快乐”活动,选送肢残人、精神病人进行康复治疗。2000年以后,加大扶贫帮困力度,累计收取保障金21.2万元。开展“送你一条脚、让你站起来”活动,发放残疾车14辆。2006~2007年,建立村(社区)康复服务站9个,康复服务示范站2个。组织残疾人参加市残联举办的第二届美术、书画、摄影作品展评活动和首届残疾人文艺会演。选拔优秀体育爱好者参加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体育比赛,在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有5名残疾人运动员获得3金2银1铜的成绩。2008年,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落实“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程。2013年开始,全面推进“八大阳光助残行动(生活保障、康复、无障碍、托(安)养、助学、就业、安居宜居、文体)”。
  2001年、2006年、2008年,全镇有证残疾人分别有460人、532人、664人。2011年末,全镇有证残疾人1693人,其中多重残疾18人,听力残疾123人,肢体残疾821人,精神残疾187人,视力残疾211人,语言残疾41人,智力残疾292人。2016年末,全镇有证残疾人2276人,其中多重残疾49人,听力残疾312人,肢体残疾970人,精神残疾286人,视力残疾325人,言语残疾49人,智力残疾285人。2017年末,全镇共有残疾人2253人。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积极做好归侨、侨眷工作。海外华侨也纷纷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1959年,印度尼西亚华侨应德茂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出席“国宴”。后回乡探亲,到庵东养老院赠送毛巾200条,袜子200双。1960年代,国内化肥短缺,应德茂和其兄应德源向日本购买化肥100吨,分别赠慈溪县70吨,送庵东30吨,支持家乡农业生产。1958年和11960年,应德茂之兄应德鑫,分别出席在广州、上海召开的全国侨代会,并获国务院嘉奖。1983年,应德鑫当选县侨联副主席。
  1980年,成立庵东镇侨联小组后,结合各阶段工作重点,每年定期举行1~2次联谊座谈活动。改革开放初期,重点是加强与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联系,帮助查找失散亲友线索。1990年7月27日镇人民政府召开外向型经济暨“三胞”联谊会,探讨发展庵东外向型经济问题。10月,6日,中共庵东镇委召开侨眷座谈会,商讨筹集镇教育基金事宜。1990年,庵东镇成立留学生联谊会。
  2006年,庵东镇有归侨侨眷20户、70名。其中振东村15户、47名侨眷,元祥村4户、1名归侨、18名侨眷,江南村1户、4名侨眷。是年,全镇有18人出国留学,分布在8个国家。其中英国6人,美国4人,加拿大和新加坡各2人,德国、法国、乌克兰和日本各1人。
  2013年6月,庵东镇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3名,委员5名。2014年,有庵东籍华侨华人117人,留学人员69人。2016年,有庵东籍华侨华人154人,归侨、留学人员家属600余人。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
  1983年3月,庵东镇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成立,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11名,会长1名,副会长2名,秘书长1名,科协会员143名;通过庵东镇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后庵东区各乡相继成立科协。
  1987年9月,庵东区科学技术协会成立,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11名,会长1名,秘书长1名,科协会员29名。大会通过庵东区科协章程,筹建棉花、粮食、气象、盐业、养鱼、果树种植等7个专业协会(学组)。区乡科协的主要工作是向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宣传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组织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教育和培训技术骨干,进行各种科技示范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
  1992年5月后,庵东镇重新组建科学技术协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秘书长1名。1996年6月12日市第一个农村专业生产协会——庵东镇棉花专业生产协会成立,会员31名,并通过协,会章程。2002年8月,宁波耐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境域第一个企业科协。2000~2011年,镇科协举办各类培训班210期,参训人数8000余人次,赠送各类科普书刊3500余册,发放科技资料32000份,举办科技图板及影视宣传教育165场次,受教育人数12000余人,运用网络科普知识传授24次,受训3000余人。
  2013年7月12日镇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85名。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第三,届科协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镇科协委员会、常委及主席、副主席,任命了秘书长。2014年,镇科协积极参与各村“五水共治”活动,嘉兴市科协和宁波杭州湾新区科协专题调研珠江村的“五水共治”情况,对村边沟、下水道的污水排放,污水处理设施的配置以及村道的环境卫生情况给予高度评价。2015年,结合“秀美和谐新家园建设活动”,振东村与市科协、镇科协共同组织开展“送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群众好评。2014~2016年,镇科协在振东、马潭路、下一灶、富北、三洋、海南、新东、兴陆、新建、虹桥、桥南、珠江村和世纪城社区先后设立15个科普画廊。
  第八节 工商业团体
  组织建设
  1951年1月,成立庵东区工商业联合会筹委会。1954年,成立手工业劳动者协会庵东区分会,按行业编成若干小组。1955年,成立庵东盐区手工业劳动者协会,有委员17名,主任张恒安。
  1956年,庵东的私营工商业已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企业改组,工商业户数为42户,从业人员255人,时任庵东区工商联主委孟如良。孟如良在县第一届、第二届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中,被选举为县工商联执委会副主任。1957年,根据“量才录用,辅以适当照顾”的方针,推荐工商业私方人员由人民政府安排在供销合作社、地方国有及公私合营企业中任职。
  1983年12月,成立庵东区员代表会议,代表40名,占会员人数的28.8%。是年,实际验照的个私工商业者262户,达100%,申请入会的139户,占应入会的95.9%。1993年4月,市工商业联合会庵东分会(后改称庵东商会)成立。
  2001年,庵东商会换届。2009年6月,市首个村级商会在庵东镇元祥村成立。2016年末,庵东商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18名、理事15名、正副秘书长各1名。有会员企业106家,产业涉及机械、轴承、高压电器元件、电子、塑胶制品、小家电、针织纺织、钢结构等制造加工业和饭店、宾馆等三产服务业。有98%的镇规模以上企业成为商会成员单位,完成生产总值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95%以上。
  庵东商会是省工商联规范化建设示范商会,宁波市第一批“五有五好”商会、宁波市工商联示范商会和宁波市工商联先进基层商会。
  主要活动
  1951年,庵东区工商业联合会筹委会成立后,随即开展对私营工商业的清产核资工作,登记发证的私营工商业计40个行业175户339人,全部资产14.5亿元。1952年,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4年,手工业劳动者协会庵东区分会成立后,引导手工业者走互助合作道路。至1956年9月,手工业主要行业实行合作化后,召开县第三次手工业劳动者代表会议,决定协会解散。
  1985年,工商联恢复后,为工商企业提供信息,开拓资源,开展对外联系,帮助工商企业改进经营。2001年5月,成立庵东镇人才服务站,收集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国内外人才,提供咨询、就业服务。是年开始,庵东商会为加强会员企业之间联系,促进行业之间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每年举办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企业专业骨干。2002~2010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合肥、长沙、沈阳、哈尔滨、杭州、宁波等省内外参加130多场次大中型人才招聘会,设摊为企业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2500名;2001~2010年,为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各类企业骨干首次定职,评审技术员、经济员、会计员、助理工程师、助理经济师、助理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等各类工程技术职称1300人次,其中工程师、经济师等中级职称200余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20余人。
  2002年起,庵东商会会员企业向慈善捐款和冠名捐助5000余万元,包括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助残、助学、助困,资助村级慈善基金、老年活动室、村级道路、村落公园建设,增添学校设施等。2003年起,庵东商会每年春节对每个村的2户贫困户上门慰问。2006年4月,庵东商会筹资32万元,参与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并与珠江村、江南村结对。7月,庵东镇敬老院落成,庵东商会和华联、万吉、华表、正良、人和、振兴等会员企业捐赠彩电22台、柜20套、空调21台、饮水机10台、餐桌14张、方桌4张、椅子40把、床26张、被褥60套,还有洗衣机、脱水机、木制沙发、残疾车各1台(套)。2008年起,每年春节期间,商会组织成立工业区留守民工夜巡队,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慈溪日报》《宁波日报》《浙江日报》《光明日报》和慈溪、宁波、浙江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各大网站也相互转载。
  2009年8月,庵东商会成立资金调剂担保团,由9家会长企业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储备基金,为会员企业解决融资周转难题,此举为慈溪市首创。为关爱职工、留住人才,让他们安心企业、扎根庵东、成才成家、安居乐业,为庵东经济发展贡献青春,每年举办企业大龄青年相约联谊系列活动。
  2010年7月,庵东“创二代”联谊会成立,为庵东非公企业接力传承者搭建互动交流提高平台,系全国首创。联谊会探索如何培养青年企业家成长成才、非公企业传承、庵东经济持续发展,被中华全国工商联评为2011年十大亮点工程之一,并在全省、全市专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和经验交流。庵东商会围绕“创二代”企业家培训工程,举办形式多样讲座、参观联谊活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企业与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开展技术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项目9个,引进人才300余名,推荐55名本地大学生就业。2011年5月起,庵东商会联合“创二代”联谊会与宁波大红鹰学院建立校会合作关系,共建培训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助推“创二代”成长成才,加快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2011年4月开始,商会每年组织体检直通车为会员企业员工上门体检服务。
  2011年11月,庵东商会举办中小微企业发展论坛,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掌握政府和税务部门新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为中小微企业寻找出路搭建平台。2012年8月,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中小企业景气指数采集与研究基地正式落户庵东商会。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汤为平到庵东商会专程调研“创二代”培育工作;9月,庵东商会在全省工商联商会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后在宁波市工商联商会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12年,庵东商会与中国民生银行宁波慈溪支行联合推出免抵押、免担保的“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融资项目,为28家企业得到银行放贷合计4000余万元,缓解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2013年4月,庵东商会在全国工商联商主席宁波调研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同月,庵东商会与哈尔滨工大合作,成功举办项目发布及技术服务对接会;5月起,庵东商会成立转贷互助资金,截至2016年末,累计转贷1140次,涉及转贷资金27.73亿元,有效解决会员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14年5月起,庵东商会企业为支持镇“五水共治”三年出资1038万元。
  2015年2月,庵东商会为春节留守职工送免费电影活动。2016年4月,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会员提高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庵东商会成立品牌指导站,邀请专家老师为企业进行企业商标法、国家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同年,庵东商会继续参与赈灾济困、捐资助学及其他慈善、光彩事业,回报社会。除春节慰问每村2户特困户外,还走访慰问庵东派出所全体民警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消防中队官兵,分别赠送价值1万元的慰问品;向镇教育基金捐助5万元;向振东村癌症患者钱招娣母女俩捐助3万元。
  第九节 关心下一代团体
  组织建设1987年,庵东区及所辖各乡(镇)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领导小组,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党群副书记任主任,分管组织的党委委员和负责老干部工作的干部任副主任,吸收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人士参加。领导小组成员共83人,其中离休干部10人,退休干部45人,在职干部24人,农村老干部4人。1988年,村(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小组建立,以农村“三老”(老党员、老农会主任、老社主任)为主体,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任主任,协助做好所辖区域的青少年教育和培养工作。1991年10月,区乡(镇)二级关心下一代协会领导小组改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随后村(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小组也改为关工委。
  1993年6月,新建庵东镇关工委,镇委党群副书记任主任,镇人民政府文教卫副镇长、镇委宣传委员、镇机关老干部支部书记任副主任,镇工会、共青团、妇联、司法所、离退休干部代表等任委员。村(居委会)关工委成员也相继调整充实,共有成员157人,其中退休干部1人、退休教师1人、退休职工13人,农村“三老”99人,在职村干部43人。1996年3月,镇关工委进行调整,镇委党群副书记为名誉主任,镇委组织委员任主任,镇机关负责老干部工作的干部和镇机关老干部支部书记任副主任,镇工会、共青团、妇联、司法所、离退休干部、离退休教师、农村老干部代表任委员。1998年,镇委党群副书记再任镇关工委主任。2008年初,镇教办和镇初中、中心小学分别组建关工委,镇教办主任增补为镇关工委副主任。同年,镇关工委发动“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相继建立镇、村(居委会)、学校关爱工作队,随后镇关工委成立讲师团。2008年9月,庵东镇首家企业关工委在宁波华联电子科技公司成立,随后宁波金凤焊割、宁波仁栋变压器、宁波万吉电器、慈溪飞羚电器、慈溪华表机械公司等5家企业也相继成立企业关工委。
  2016年末,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有9支队伍:镇关工委、村(居委会)关工委、学校关工委、企业关工委、校外辅导员、关爱工作队、讲师团、老少志愿者、信息员等。
  主要活动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主要有校外辅导员、讲师团成员利用“清明”“五四”“六一”“七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和国家规定的公祭日对青少年进行“三爱”(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从1994年7月23日以后,每年组织全镇小学六年级学生参观“七二三”盐工革命斗争史陈列馆,观看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的视频,使庵东下一代充分感受庵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学生、青年进行法制教育,配合政法部门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2009年由校外辅导员陈其桐撰写的《关于切实关注离校返村少年管理和教育问题》的调研文章被纳入市政协第九届三次会议提案。
  2008年5月,镇关工委成立由镇关工委成员、校外辅导员、老干部代表、中小学教师、学生代表等50余人组成的老少志愿者服务队。5月10日,主题为“共建绿色家园,共创文明和谐”的志愿者大行动在镇人民政府大院正式启动。每年暑期还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尊老、敬老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时开展银发助学,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教师等“五老”人员捐款助学。在暑期每年开展听讲座、观看影片、读书和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关爱身边的小伙伴”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送上学习、生活用品。至2016年,全镇23个村全面开展春泥计划暑假活动。
  第十节 老年人团体
  1986年,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庵东区分会建立,庵东区各乡(镇)相应成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1992年5月,成立镇老龄工作委员会,镇委党群副书记兼任主任,设常务副会长2名,委员6名,负责老龄委日常工作。至2016年末,共换届4次。
  1997年庵东镇创办老年大学,开设政治、文化、法律、医疗保健等专题讲座。引导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组建太极拳、腰鼓、戏曲、老年健身舞、象棋、乒乓球等老年兴趣活动队。至2016年末,全镇共有11所老年大学,每月有720余人参加集中学习。
  2004年,扶老镶牙208人,敬老复明16人,爱老助听145人。2011年,镇人民政府发放慰问金20万元,有50%的村对8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免缴医保费,有30%的村对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减半缴费。
  至2016年末,有村级老年人协会23个,代表1028名,理事136名。有老年活动室23个。
  第十一节 计划生育协会
  1988年12月后,庵东区及各乡(镇)、村先后建立计划生育协会。区及乡(镇)协会工作由党群副书记兼管,村级协会工作由党支部书记负责,协会会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兼协会副会长,村计生专管员担任协会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1992年5月后,镇计划生育协会召开首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协会理事会成员,镇党群副书记任会长,文卫副镇长任副会长。至2017年,共召开8届计划生育协会代表大会。
  协会成立后协助开展计划生育保险,缓解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引导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1991年3月,计划生育保险由单一双农独囡户父母养老保险发展为计划生育系列保险。1995年开展新家庭计划活动,通过教育和提供生产、生活、生育三方面服务,引导组织群众,尤其是育龄人群,共同创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文明幸福、勤劳致富的小康型新家庭。至2000年,90%以上的农村计生协会会员参与新家庭计划活动。
  1999年5月,市计生协会联合市人民医院、市妇保院、市计生指导站有关专家到钱江村开展医疗服务并慰问计划生育困难户。2000年始,实施计划生育协会项目,通过协会项目示范和带动促进计划生育家庭致富,普及健康教育,是年,镇盐田改农田项目被列为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项目。2002年,全镇建立计生协会组织20个,会员5057人,下设72个会员小组,会员联系育龄妇女7518人,形成村级计生网络组织。其中振东、宏兴、马中、华兴等4村达到示范计生协会标准,元祥等11个村计生协会达到合格协会标准。2003年,镇计生协会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协会。2006年后,计生协会实施生产合作,带动致富项目,南美白对虾养殖列入生产合作项目之一。2007年,宏兴村计生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计划生育基层协会。
  2006~2008年,镇计生协会分别在全国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组织开展“关爱女性健康”“生育关怀”和“关爱女孩”等系列活动。2011年,桥南村为首批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同年,该村成为第二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
  2011年,全镇有基层计生协会23个,协会小组91个,协会会员4235人。
  镇村计生协会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开展优生优育咨询,避孕药具发放,知情选择指导,生殖健康服务、青春健康教育等活动。在每年的“5·29”活动日期间开展系列活动,弘扬婚育文明,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建设,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深入推进生育关怀行动,设立生育关怀基金,重点帮助计生贫困家庭和计生特殊家庭。2014年开始,实施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项目,组织协会志愿者对全镇失独特殊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精神慰藉。2016年,全镇有基层计生协会41个,新市民分会11个,协会小组91个,协会会员7698人。
  附1: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庵东地方组织
  余姚县党部第八区党部
  民国35年(1946)11月,中国国民党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合并,成立余姚县党团统一委员会,由王节和、张祥、倪永强、谢显增、阮鸿鉴5人组成,王节和担任中国国民党余姚县党部书记长。民国36年12月至次年2月,党团员重新登记,下设区党部、区分部,庵东设中国国民党第八区党部,有党员18人,王忠藩任区党部书记,应竹安等3人为监委,娄士耕、冯钿宝等担任委员。民国38年5月上旬,余姚解放前夕,王节和等随中国国民党军队逃亡,余姚县党部及其下属组织随之解体。
  三民主义青年团庵东直属分队
  民国35年(1946)5月,三民主义青年团庵东直属分队成立。章德操任区队长,张效年任区分队长。是年,庵东三青团直属庵东警所第三分队,有三青团员4名,隶属余姚分团部领导。民国36年,三民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国民党合并,团员转为党员。民国38年4月,三民主义青年团解体。
  附2:帮会
  早年,清帮由崇寿仁寿庵附近的俞开夫开端,庵东投拜者有周文仙、张成夫等4人,此后陆续有陈恩寿、严关泉、赵祖英等收帮会学生。
  民国27年(1938),汪伪军四十五旅从上海浦东溃窜至庵东,伪大队长张秉文开山门收清帮学生,纠集门徒50余人,扩充地方势力,欺诈钱财。民国28年始,王忠藩等陆续广开山门收帮会学生,冯钿宝最多时收徒达160余人。
  据日伪资料统计,境域内有大小帮会36个,其中26个清帮帮会,10个结拜兄弟帮派,收徒7~36人不等,这些帮会头子在汪伪政权、国民党特务机关、武装匪特组织中充任要职,横行霸道,强奸妇女,残杀无辜。
  1950年,在镇反运动中,一批罪大恶极的帮会头目被法办,帮会组织随之彻底瓦解。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