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应用农业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8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应用农业科学技术
分类号: F327.755
页数: 4
页码: 745-7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至2016年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结构 种植业 庵东镇

内容

1980年代起,境域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和技术支持,先后开展设施栽培、生态种养殖、测土配方施肥、杂交优良品种应用、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此外,还有滴灌节水、化学除草、全程机械配套作业、野鸭驯养、肉猪标准化生产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等。
  设施栽培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具有保水、保肥、保温和增产的作用。1980年代,广泛应用于水稻、蔬菜育苗和棉花栽培,后推广到早春杂粮等作物。1990年代,境域棉花栽培的地膜覆盖率,长期稳定在80%上下。据农技部门对比试验测定,棉花地膜覆盖比一般露天栽培增产25%~30%。2016年,使用农用地膜176吨,覆盖面积2693340平方米。
  小拱棚与大棚 小拱棚多用于冬季或早春作物的育苗,支架用竹条,上部呈半圆形,顶高0.40~0.60米不等,宽度视畦而定,上盖薄膜,周边以土压封,使用小拱棚能提早育苗时间,出苗率、成活率高,苗势强壮。1970年代初起,开始广泛应用。小拱棚与地膜、大棚配合使用,保温效果更佳。大棚分竹木大棚与钢管大棚二种,形式有单栋和连栋。1980年代,首先在商品性瓜果蔬菜栽培上应用,后推广到葡萄等水果作物和渔业生产,是错开农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作物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1980年代起,市、镇、村扶助大棚建设,出台补助政策,大棚建设有较快发展。2016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总量650吨,大棚覆盖面积达14950亩。
  生态种植、养殖1970年代,境域开始生态种植、养殖,利用咸荒地种草养鹅,利用鱼塘立体养殖,棉地养蟹,果园养鸡以及鱼与虾、蟹、贝混养等。1999年,繁荣村创办生态农牧示范区,占地面积2800亩,其中生态种植1200亩,种草养殖1600亩。2010年,马中村沈志良创办庵东滨海生态种养殖场,种植生态水稻45亩;2011年,新增80亩,亩产400余公斤,每亩产值4000余元;2016年,种植“嘉禾218”500亩,亩产250公斤,但每亩产值仍保持在4000余元。
  测土配方施肥
  传统为基肥和追肥,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肥量不当、肥类不符和肥效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非常普遍。1970年代开始,对棉花、水稻等推广按作物生长阶段分别施轻、重追肥,大多为氮素肥料。1988年以后,根据土壤普查成果,试行“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合理发挥肥力、节约成本和增产、增效的作用,这项技术仍在推广中。
  杂交优良品种应用
  1990年代以后,选用杂交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比较常见的有棉花、水稻、玉米、西瓜和蔬菜等。杂交系列粳稻的产量,可比原种提高2倍以上;杂交系列玉米不但产量高、品种多、糯性好,适宜境域长年栽培,有较好的市场销路,另有一种带甜味的“水果玉米”,可以用于鲜食。部分传统的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已被杂交系列品种所替代。
  无公害生产和绿色农产品
  2005年以后,境域十分注重农产品无公害栽培,镇农业服务总公司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生产的绿花菜等产品,无一例农药残留超标。2007年,珠江村建立1080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应用“三新”(新方法、新农药、新药械)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增施有机肥料,建立田间栽培档案和病虫防治可追溯制度等。2008年,市万子农场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企业)被列为“宁波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总面积10866亩,列入慈溪和宁波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共19个。镇农业服务总公司的,菜豆基地、镇光果蔬种植场的葡萄基地、镇天祥农业实验场的蔬菜基地同时被列为“慈溪市规范化绿色农产品基地”。2011年以后,因水产及部分畜牧项目转产等原因停产,2015~2016年,新增果蔬和豆粮类宁波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10家,总面积近4000亩,品种包括水果、蔬菜、瓜类、粮食和活鹅等共33种。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