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众自发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7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众自发斗争
分类号: K264
页数: 5
页码: 633-6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民众自发斗争情况。
关键词: 抗日时期 斗争史 庵东镇

内容

反“毁二留八”
  清同治末至光绪初,盐板晒盐只有私晒。光绪六年(1880)余姚、岱山盐场私板充斥,两浙盐运使清查板数,余姚场计22.56万块。遂厘定计丁授,板之法,每丁给板6块,按户编额,减半留半,烙以官印,称为官板。全场实留18.11万块,官板之外禁止私增,并置篷长以钤约板户。称“毁二留八”从此盐政管理就由聚团公煎,改变为控制盐板、限定产额等法。一时盐场人心惶惶,,盐民把多余的盐板暂时藏匿起来。西二区盐民丁宝根因生活过不下,想多晒点盐度日把家藏的私板拿出来晒盐,结果被当局发现遭全部私板查封,丁母呼天抢地,号哭不,息,激起众多盐民同情,引起全场盐民对当局不满。场公署得悉后,认为“私板不毁,民心不死”。为杜绝后患,在全场设立十余个营篷,驻扎盐警挨户搜索,强迫盐民交出私板,并当场劈毁。盐民非常气愤,互相串连,聚众而起,捣毁营篷,驱逐盐警,但最后仍被清政府镇压。
  大罢工
  民国11年(1922)9月,庵东盐场2万盐工,为要求废除苛捐杂税,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
  反饥饿
  民国12年(1923)秋,姚北连遭大雨,大批棉田受淹,盐板被浸。百姓生活无着,政府官员却置若罔闻。庵东盐场盐商、富商非但不加体恤,反而依仗洋人欺压盐民。灾民忍无可忍,便结群向廒商、篷长要求救济,谁知官商不但不赈济灾民,反而唆使盐警向饥民开枪,由此激怒群众,引起械斗。事后,廒商又买通当局,诬指灾民劫夺盐警枪械,派兵到姚北大肆搜捕,勒索赔款。许多群众无力承受再三敲诈,皆露宿野外避之,有家不能归,生活更如雪上加霜。后在保德乡自治委员、余姚县议员费德昭支持和带领下,盐民奋起抗争,历时半月,最后当局慑于众怒,又恐造成不可收拾局面,不得不撤走盐警,释放被捕灾民。
  “七二三”盐民暴动
  民国13年(1924)初夏,庵东盐场盐务当局为杜绝私盐,决定废除盐商廒仓,建立“公仓”要盐民把原来定期五日或十日一次交盐办法改为每日送入公仓,不得留家过夜,违者,以贩私盐论处,没收并罚款。盐民对于交盐,本来意见很大,再加上秤放局官员、廒商、篷长及称手等刁难,往往卖盐要等半天,甚至有整天排队还交不进盐仓。现在改为每天交盐,影响生产时间,因此一致反对。盐民推选陈庆高(庵东集镇)、严美生(高王路)、沈成钊(新湾路)、钟孝运(四灶路)为七区代表,各区也纷纷选出代表,组成盐场领导斗争的组织,在庵东集镇万嵩庵举行代表会议,一致决议:①反对每日向公仓交盐苛政;②缴还晒牌;③农历六月二十二(公历7月23日)举行全场罢工,并游行示威。会后,各区都作了充分的宣传组织和其他准备工作。7月23日凌晨,各区分头鸣锣为号集队,盐民揭竿而起,以围裙为大旗,扛着晒牌、铁扎、铧锹,手执无数小旗,上写“反对设立公仓”“打倒帝国主义”“打倒秤放局”等标语,从四面八方进入庵东集镇。上午七八点钟,镇上集结了1.2万人,向盐场公署请愿,而场公署大门紧闭,场长黄庆澜避而不见。于是,盐民们气愤地拆去篱笆桩,砸破玻璃窗,并将晒牌统统掷在场公署门前。场公署依然鸦雀无声。此时,有人高喊:“打秤放局去!”于是,示威游行的人们涌向秤放总局(秤放总局设在庵东集镇宝兴弄的张如昌家),一见秤放局同样四门紧闭,人们跳上屋顶,揭瓦而入,打开大门,占领总局。盐民们怒不可遏,见物就砸,把办公用具全部捣毁,把秤放局官员的衣服、帐子全部掷进粪缸。此时,大队盐警突然从轿店弄堂冲出来,向手无寸铁的盐民开枪,当场打死冯惠钊、鲁正高、应阿表、洪卫照和阿丁妻等5名盐工,受伤者不计其数,血流满地,惨不忍睹。
  这一惨案激起盐场各界人民公愤。全场盐民立即举行总罢工。教育界进步人士许深洋、蒋子光、徐寿卿、屠居秀等召开全场各小学校长紧急会议,誓做盐民后盾,支持盐民继续斗争。次日,发动1000余名师生上街示威游行,广贴标语,“打倒帝国主义走狗”“反对苛政虐民”“誓为死难盐民报仇”等口号声响彻庵东集镇每个角落。此时,余姚县知事陈国材欲平息事态,坐轿赶到盐场,但当盐民们把他围起来时,他见众怒难犯,就在一批士兵庇护下仓皇逃遁。游行结束,教育界联名电告北京盐务总署及稽核总所和浙江省政府、两浙盐运使署。盐民代表也分头向县参议会、各机关团体奔走呼吁,得到各界人士同情和支持。余姚、宁波新闻界也仗义执言,披露秤放总局镇压盐民事实真相,并发表评论,表示对盐民声援。北京《晨报》、上海《文汇报》也及时报道庵东盐场惨案。
  庵东盐民反公仓反苛政斗争,轰动全县,震惊省城。在强大舆论谴责下,秤放总局上司——上海稽核分所、驻上海九廒总办不得不出面调处。为保障以后税收,盐政当局经联合调查,只得承认苛政害民,并由余姚盐场公署布告:①设公仓每日缴盐一案,暂行停办;②由政府发给死难者抚恤金每人500元,场公署再补助100元,合计600元;③革除秤放局局员出入坐轿、请饭的恶习;④撤销并惩办平时欺压盐民的秤放局局员;⑤以后如再发现秤放局局员向盐民刁难勒索等事情,准由盐民告发,按情论处。这才平了民愤。至此,在庵东爆发的万余盐民反公仓反苛政,暴打秤放总局并取得胜利的“盐民暴动”始告结束。由于发生在公历1924年7月23日,所以史称“七二三”暴动。
  庵东盐民为感谢师生声援,以余姚盐场七区盐民团体名义,特铸铜质墨盒一批相赠,每个墨盒上都刻着“青云直上”4个字。
  “七二三”盐民暴动标志着盐民从过去自发单一斗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界人士
  共同参与的全民斗争,集中体现庵东盐民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精神。是当时浙江最大的一次罢工斗争,与发生在广州沙面英租界工人罢工遥相呼应。不仅是浙江工人运动复兴起点,也被当时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称为中国工人运动自“二七”大罢工以来由低潮复兴征兆之一,并由此而载入中国工人运动史册。
  声援上海工人斗争
  民国14年(1925)上海“五卅
  ”惨案发生后,庵东盐场成立沪案后援会,盐工开展抵制英、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并募捐银元,汇寄上海,声援“五卅”惨案后上海工人斗争。
  赴县请愿
  民国19年(1930)5月3日庵东盐场因久雨无法晒盐,米价飞涨,7个区的盐工百余人结队到余姚县县城向县政,府请愿,要求拨款救济。
  坐索欠薪
  民国19年(1930)7月,盐场23所学校教员,因盐场公署欠发工资,经4次口头催发、2次用函恳给,仍不发放,遂于17日集队到盐场公署坐索。
  反勒索
  民国23年(1934)余姚县清理和丈量沙田(指养淡后的盐碱地),附设办公处于财政局,并在天元市许,氏宗祠设第一办事处,由第六区区长蒋中强任主任,第一办事处又在浒山、庵东两处设立分处。各处成立后,即从事测丈沙田及发照、收费等工作。因催报员向群众勒索丈溢地和测绘费用以及舞弊等事情引起农民不满。是年6月7日上午,六塘等地农民500余人聚集庵东,以布褴(劳动时围在身前的蓝色土布)当旗号,手执锄耙等,结队至庵东陈同大沙田第一办事处第二分处,见催报员不在,将分处的木栅、水缸等物击毁,随即直奔包公殿,将民政厅小三角测量队所有门窗、器物及各表册和职员被褥、箱子、衣服等堆积一处纵火焚烧。后又至潭海乡潮神殿内沙田测绘队第二分队驻所,将驻所的器物、册籍亦烧毁殆尽。下午1时许,农民分三路奔向天元市许氏宗祠沙田第一办事处,也将器皿捣碎,图册等烧成灰烬,并绑架主任蒋中强、复丈员骆如帝、办事员陆仲高。余姚县当局闻讯后,即令军队镇压,抓捕农民王宗傲等14人,反勒索斗争被镇压。
  反“六折收盐”
  民国24年(1935)盐场丰产,廒商仅收3次额盐,借口盐产过剩,存盐积滞,拒不收盐,盐民积盐无销,,粮食难济。廒商向盐务当局提出“六折收盐”办法,盐场公署不顾盐民生计,出布告“六折收盐”。即按官板每块盐板照章收额盐300斤,其中60%按照官盐价、40%按照余盐价收购,余盐价比官盐价低一半,廒商以此法掠剥盐民。盐民闻讯,不承认“六折收盐”,同时多次电呈省盐政当局解决,却杳无音信。8月30日廒商宣布“六折收盐”盐民再次奋起抗争。他们先到县政府呼吁,县长无法解决。9月6,~7日五六千名盐民,集聚盐场,高竖布旗,声言“吃大户”。9月8日廒商开收,但仅收三天又,停止。盐民被迫于9月21日推出代表70余人上省请愿。省,盐运使派员与廒商会商,仍无结果。10月12日,盐民挑盐到场公署,要求发给小票,接着捣毁浙东廒,包围篷长,并再致电财政部要求收回“六折收盐”成命,但廒商仍不肯收盐。运盐工人即宣布罢工声援。10月20日盐民再次鸣锣聚众,把捆盐席包、盐舍焚毁,捣毁车具杂物,再度组织请愿团赴上海、,南京,呼吁各界人士支持。在群众力量与社会舆论重重压力下,国民政府唯恐酿成盐民暴动,下令十足收盐。此次反对“六折收盐”,盐民生活虽受到严重影响,而斗争取得胜利。
  附:
  (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函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函(公三〔函〕字第3754号)函称:案据余姚县商会等及屠居秀等先后电称,为余姚盐场因廒商破坏定章,六折收盐,影响十万盐民生计,伏乞立电两浙运使撤销六折,严饬廒商仍照向章十足收盐,以安地方,而弭危祸口等情,到会,安兹盐务,除分别批示外,相应抄同原电,函达,查照核办为荷。此致财政部
  计抄发原件二件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二)行政院文件
  国民政府行政院第4402号文称:代理院长谕“余姚县商会巧电,为肯电两浙运使,严饬廒商仍照向章十足收盐撤销六折一案,应交财政部”等因,相应抄同原电,函达查照。此致财政部
  计抄送原电一件
  行政院秘书长 诸民谊 印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