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原盐产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7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原盐产量
分类号: F426.82
页数: 3
页码: 567-5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至1949年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庵东盐场原盐产量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产量 盐场 庵东镇

内容

民国时期
  民国9年(1920)产盐56238吨,民国29年,上升至160259吨。民国30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庵东盐场,,伪场公署、伪秤放局控制原盐生产和销售,大肆掠夺原盐并征收高额盐税,原盐产量锐减。抗日战争胜利后,原盐生产逐渐恢复。民国36年,年产量达124351吨。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3月,政务院关于全国盐务工作的决定,提出“公私兼制、按销定产、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盐业生产方针。1950年5月至年末,庵东盐场盲目限板减产,全场从事晒盐的6019户,被限产的2943户,占48.9%;有98户转业,占1.6%。被限盐板83333块,占总盐板数17.1%。原盐比计划减产1万吨以上。次年,春季市场原盐供不应求,才将“限板”全部发还开晒,国家税收蒙受严重损失,并造成销区“盐荒”和盐民生活困难。
  1952年,庵东盐区第八届盐务行政会议上,明确庵东盐场的增产任务,要求年增产13500吨。1953年9月,全省要求增产30000吨盐,庵东盐场要增产13500吨。
  1959年10月,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因生产任务无法完成,光明人民公社发动烧盐运动,全场共投放成本401122.54元,产盐2680.60吨,亏损293582元,集体经济蒙受损失。
  随着八塘、九塘的围筑,盐田增扩,盐产随之增加。1967年、1971年、1979年,年产量均达20万吨上下。
  1980年代开始,盐业经济效益低于农业及养殖业,盐田逐步改为农田,至1987年末,已有85%的盐田改为农田,全场只剩下盐田11636.92亩,年生产能力也逐步下降。
  自1949年至1978年,庵东盐场共产盐363.96万吨,占全省同期总产量的38.3%。最高为1967年,产盐22.94万吨。1993年,盐田大量改农田后,产盐占全省总产量的比重已下降到1.8%。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