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给水 排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72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给水 排水
分类号: TU991.1
页数: 15
页码: 499-5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庵东镇给水、排水情况,分别记述了自来水厂建成前生活用水、自来水、庵东排水管理站等。
关键词: 庵东镇 给水 排水

内容

旧时,盐区人民生活用水困难。集镇建成区靠天落水、河(池)水、井水;七塘以北靠“汪”水。
  1982年,实施第一次改水工程,建庵东自来水厂。1987年7月,与市第二水厂连网,改善用水条件。2004~2005年,实施第二次改水工程,不但改善集镇建成区供水质量,而且实现塘北片区自来水普及。
  21世纪初,加强污水排放管理,集镇建成区实现雨污分流。2010年代,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有效遏制污染源,改善水环境。
  第一节 给水
  自来水厂建成前生活用水
  旧时,盐民通常在搭建房屋填高坨基时掘一个水池(即“汪”),四周再用泥土围起来,以防海水进入,积雨水供日常饮用和使用,这种从咸碱地面集聚的水储存在“汪”里,不但有大量杂质,还有咸味,苦味。
  建成区居民生活用水,靠天落水(积屋瓦雨水)、河(池)水、井水。1952年,为解决镇区生活用水,在街后路北侧聚兴弄东侧开掘水井一口,由上海国华凿井工程行施工,由浙江省财政厅批准工程预算人民币5148.25万元,决算支出5040.45万元。日出水量百余担,可供2000人饮用,上盖亭子,配手拉泵,由2人轮流值班泵水。井水刚打上来时清澈,数小时后即呈黄色,历一昼夜后,复清澈见底,居民不敢饮用。
  1960年代,草舍翻建瓦房。一般人家在瓦房建起来后,都备有1~2口缸接“天落水”供饮用,煮饭、烧菜还是用河(“汪”)水。极少数缸多的人家也有煮饭用“天落水”的。
  1970年代,为解决生活用水,部分人家用称之谓“灶头井”的水井,一般用4只长约1米、直径约30厘米的瓦筒或水泥筒连埋地下,用一种被称之谓“漏底桶”的水桶打水。此桶刚能直着放入井筒,底部打一圆洞,置一块较厚的橡皮,下去时水从底部洞中泛入,满后提上来时橡皮自然挡住底部洞口,不漏水。灶头井出水量少,仅能供一家一户使用。
  1980年代初,随着水泥、钢材等物资供应增多,农村开始建造水柜储存“天落水”一般容量5~10立方米,“天落水”遂普遍成生活饮用水。1990年代,凡新建楼房时,大多会在屋旁建造水柜,积屋面雨水。20世纪末期后,随着自来水普及,水柜水不再作饮用水,仅作洗涤等用水。
  自来水
  1982年,实施第一次改水工程。是年,建庵东自来水厂,1984年建成投产。
  1994年,15025人用上自来水,占总人数的32.5%;29780人用水柜“天落水”,占总人数的64.3%;1476人仍靠井水,占总人数的3.2%。
  为解决管网老化、漏损,水费偏高,水资源浪费等弊端,优化供水质量,提高七塘以北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经市发展计划局批准,2004~2005年,实施第二次改水工程。该工程受益7640户,2.50万人,概算投资1595万元。资金来源:市财政补助500元/户、市自来水总公司补助500元/户、用户自负300元/户,其余费用由镇、村两级分成负担。
  2011~2016年,着力提升给水管网设施档次,提高给水营运质量。在实施历崔公路、七二三大街、庵余路、邮电路等道路改造工程时,同步按较高标准设计,更换旧管网,布置新管网。对镇工业区DN300以下481.84米、DN300及以上21191.35米给水管网进行检测、维修。
  慈溪市自来水总公司庵东给水管理站(自来水厂)
  1982年5月13日经慈溪县社队企业管理局(82)24号文批准筹建,1984年7月1日建成投产。原址在,气象站路29号。水源为一人工水库(池)和气象站环河,蓄水量2,万立方米。因蓄水量不足,另设配水泵房,引三十弓江水补给,并置容量100吨水塔1座,设计供水能力500吨/日时实际供水量50吨/日。水质较差,枯水期水源得不到保障。1987年7月,与市第,二水厂连网更名为市第二水厂庵东分厂。1988年,铺设主水管14千米,由市第二水厂供水,为彻底解决境域长期食用咸水、苦水之痛创造了条件。1994年6月,征用街东村土地3.4亩建加压站,进一步改善供水质量。1997年11月,更名为市自来水总公司庵东给水管理站。2007年6月,迁现址庵宗公路196~198号。用地面积1470平方米,建筑面积996平方米。2016年,在编职工16人,村协管员8人,服务范围11个行政村住户、431家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站(厂)长:张建友。
  第二节 排水
  旧时,地表水排放以开掘河道、疏浚沟渠为主,并设置堰、闸加以节制。在村落、街道,多用明沟或石(砖)砌阴沟或陶质瓦筒,雨水或生活污水由这些明沟、阴沟汇流入河,由小河入大江排泄入海。1953年,人和街建阴沟183米。1983年,建成区始建一条排水管道,随后逐年增加排水设施。至1995年,铺设管道全长4904米,其中管径50厘米长2300米,管径30厘米长2604米。
   2006年,投资491.94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其中,污水管道铺设419.36万元,1号泵站建设72.58万元。
  2007年,投资191.70万元,新铺5条排水管道,全长3401米。其中:市场路中段长392米,投资30.70万元;邮电路东段长550米,投资43万元;纬三路西段长992米,投资26.80万元;宏兴路长1167米,投资67.20万元;七二三大街南段长300米,投资24万元。
  2008年,投资400万元,新铺8条(九甲路、七甲路、油车江路、盐车路、宏兴路、镇南横路从九甲江至七甲江段、七甲江至庵宗公路段、五爱江至庵宗公路段)排水管道,总长5390米。
  21世纪初,建成区实施雨污分流排放。2011年,地下排水管线总长66057.97米,其中雨水管线45909.58米、污水管线20148.39米。
  2012~2016年,着力提升排(雨、污)水管网设施档次,在确保排水畅通的同时,确保雨、污分流不混淆,截污纳管不漏网。在实施道路改造工程时,同步按较高标准设计,重新布置排(雨、污)水管网。实施庵余公路改造工程时,重新铺设排雨水管道DN500~600m钢筋砼管、排污水管道DN400mHDPE管各1300米。实施邮电路改造工程时,对原有雨水管道进行疏通、清理,将所有排雨水检查井井盖和雨水篦更换为钢纤维砼井盖;采用牵引施工方式,全程增设排污水主管道并接入历崔线已建污水管网。
  2014~2016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一期10个村(振东、元祥、浦东、富北、兴陆、富民、新建、华兴、桥南、路湾),接纳2000户生活污水,投资1200万元。二期3个村(宏兴、兴陆、海星),接纳1330户,投资492.60万元。经费由镇财政自筹及宁波市财政和宁波杭州湾新区财政按政策补助解决。治理的主要对象:农户化粪池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治理的主要内容:住户排水系统改造、村庄排水管网梳理、化粪池改造。治理的模式:有城市集中型处理模式、相对集中型处理模式、集聚区型处理模式、村庄分散型处理模式4种。
  2016年,对镇工业园区DN300m以下133.37米,DN300m及以上8799.95米污水管网进行集中检测、维修。
  庵东排水管理站
  2012年8月,为巩固污水治理成果,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污水设施养管体系,成立庵东镇排水管理领导小组并组建庵东镇排水管理站。排水站与给水站合并成立庵东镇给排水管理站。排水管理站的工作职责:
  实施排水管理工作。实施排水许可证、污水接纳工作;开展排水户、排水设施运营情况巡查、排水行为监督;发现、报告并协助查处私接、乱接、破坏排水设施等违法排水行为。
  实施排水设施运营与养管工作。开展排水设施日常巡查,组织实施专项排查与管网疏通、专业探测与修复工作,组织大修与应急抢修工程,受理排水设施运营投诉等工作。其中,排水设施的专业疏通、探测、修复及大修、应急抢修等工作采取外包服务形式,泵站设施委托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统一运营。
  负责排水户与排水设施运营、养管等方面的统计和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排水户管理、排水设施运营与养管台账管理,建立统计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各类报表。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