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码头航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67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码头航标
分类号: U656.1;U644.43
页数: 3
页码: 413-41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至2016年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码头航标发展情况。
关键词: 码头 航标 庵东镇

内容

码头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境域主要运输河道和湾口,一般均建有简易码头,以原盐等货物装卸为主。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内河七甲江码头和西三外海码头。1950年代后,规模较大的有4个码头,后随着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先后弃用。西三码头专事沿海货运,2002年11月,为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提供物资运输,扩建西三码头,2007年7月,因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废弃。
  七甲江码头系客货两用码头。原位于境域五塘与七甲江交叉口西侧,民国19年(1930)庵东至余姚航线开通时建造。解放初,七甲江北延至六塘江后,码头移至七甲江最北,端,以货运为主,有南北2个泊位,南泊位为庵东粮站专用,北泊位为庵东供销社专用。
  庵东码头俗称柴草部码头,位于庵余路与六塘江交叉口西侧,有南北两个泊位。北泊位系庵东供销社柴草部专用,1950年代末始建,1990年代废弃。南泊位是境域主要客船泊位,1973年始建,石砌块石结构,长30米。1970年代末期,因客运班船停航而废弃。
  西三码头位于西三村,建塘江闸东,北濒杭州湾,与乍浦隔海相望。民国时期,建有西三外海码头,主供沿海船舶停靠和货物装卸。解放后,先后3次扩建。1981年,首次扩建,成为县内唯一沿海货运码头。有东西2个泊位,均可靠泊100吨位海船。年吞吐量1.30万吨。采用候潮靠泊,搁浅装卸方式。1997年,再次扩建东泊位,设计年吞吐量6万吨,可停靠300吨级兼靠500吨级船舶。2002年,为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提供配套服务,又扩建西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0万吨,可泊靠500吨级兼靠1000吨级船舶。
  西三码头装备有海沙淡化装置,机械搬运、起吊设备,货运汽车等设备,是市内海运货物主要集散地,也是境域沿海运输主要出海口。主要集散货物海盐、日用百货、工农业用料和用品等。
  2006年7月开始,受上游筑堤围垦及杭州湾西三潮沟变动等因素影响,航道淤积现象日趋严重,虽经多次疏浚,均无效果。2007年7月,码头停止使用。
  东一气垫船码头 位于马中村九塘北。1989年12月开始建造,1992年投入使用。停船坪长50米,宽15米。码头建有140平方米办公楼、140平方米候船室及卫生、后勤等配套设施。1999年8月后,因气垫船停航,码头废弃。
  杭州湾跨海大桥公务气垫船码头 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侧十塘北。2002年建造并使用。码头长190米,宽100米,有50米×50米的平台和120米的水泥路面斜坡,可同时停靠2艘100客位气垫船。供跨海大桥建设与管理的公务气垫船停泊。2008年,跨海大桥建成后废弃。
  航标
  高王路灯标 位于原西一乡高王路八塘,东经121°14′,北纬30°19′48″,白色三棱形钢筋混凝土灯柱,柱高10米,干电池光源,白色闪光,每10秒4闪,射程7海里。1956年8月建成,位于高王路七塘下,为木灯柱。1961年5月迁至八塘,改钢筋混凝土柱。1991年废弃。
  陆丁路灯标 位于原西二乡陆丁路八塘,东经121°11′15″,北纬30°19′18″,白色三棱形钢筋混凝土灯柱,柱高6.50米,干电池光源,白色闪光,每12秒4闪,射程7海里。1965年8月建造。1991年废弃。
  西三灯塔 位于西三村,灯塔面临杭州湾,水道为杭州至定海。标位:东经121°05′950″,北纬30°17′175″。灯塔构造为角钢砖砌塔身,颜色为黑白相间,标身高7.30米,射程7海里,太阳能电源,电子TS-2型闪光仪,4秒1闪。1993年始建,2017年仍在使用。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
七甲江码头
相关地名
庵东码头
相关地名
西三码头
相关地名
东一气垫船码头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高王路灯标
相关作品
陆丁路灯标
相关作品
西三灯塔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