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场石人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377
颗粒名称: 龙头场石人山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66-67
摘要: 本文收录的是华达口述、阿尔整理传说的故事,内容反映龙头场石人山名字由来情况。
关键词: 龙头场 石人山 名字

内容

很早以前,三北龙头场还是个海滨小村,村上男人种田、砍柴、晒盐;女人纺纱、织布、绣花,日子过得倒也安宁。后来,从普陀山来了一个和尚,落户在达蓬山半山的一个石洞中。这个和尚身高一丈,头如海中礁岩,耳如椰叶蒲扇,相貌十分难看。但他奔跑如风,腰大二围,来去无踪,整天在石洞内盘气练功,练习拳脚,安图称霸一方。
  那和尚十分霸道,腹中饥饿时,就下山到村中强行化缘,餐食斗余,荤素不论,村民若稍有怠慢,不是拳脚相逼,就是放出身边个竹简中装的毒蛇来恫吓村民。当地村民给他起了一石秃和尚“强讨饭”个的外号。
  龙头场村里有一个名叫杨伟的后生,性格刚毅豪爽,精通棍棒,在村上颇有威望。他见石秃和尚如此横行新道,弄得村民人心惶惶,心中早已愤愤不平。杨伟曾聚集众人,与那“强讨饭”厮打,但总不是他的对手;报与官府,一月多来也杳无音讯。
  一日,那石秃和尚在对面山偷了一袋还未成熟的番薯,背至石洞内;然后又翻山来到杨伟家中高声讨吃。杨伟岳母是个聋子,山南桃花岙人,来女婿家做客。他不明情况,自顾擦洗碗筷。石秃和尚见这个老太婆迟迟不予施舍,不由火冒三丈,大吼一声,从竹简中放出一条眼镜蛇来,用手指轻轻一弹,那蛇就张口吐舌“呼呼”窜向聋婆婆。刚巧聋婆婆转身,见蛇后不慌不忙,伸出右手,飞快地钳住蛇尾巴,抖擞了几下,用力一弹,“啪”的一声,那蛇躺在地上不再动弹了。原来那聋婆丈夫以捉蛇为生,她也跟着学了一手捉蛇本领。“强讨饭”见此,恼羞成怒,掌打在聋婆婆右胸。那聋婆婆顿时向后倒在地上,头破血流,不省人事。杨伟的妻子闻讯赶到,扑在娘身上嚎啕大哭。石秃和尚不以为然,动手摘下冷饭淘箩,搬来冷菜,坐在门前石凳上猛食起来。吃饱后,又将剩余饭菜倒入粪缸里,自顾扬长而去。
  杨伟妻子的哭声和村民们怒骂声传到了九霄云外,惊动了过路的赤脚大仙。大仙禀报玉皇,玉帝大怒,就派降妖菩萨韦陀和雷公电婆前来镇妖。
  那石秃和尚刚从村庄出来,缓步蹬上三十七步石梯,走过小石桥,绕过青枫岩,越过静德庵大门,向达蓬山上石洞返回时,忽见乌云密布,飞沙走石。他料知有异,就急忙钻进溪坑中一块岩石下躲藏。此时韦陀菩萨早已看得清清楚楚,从半空中扔下一根镇妖杖将它压住;电婆圆目怒睁,打开神扇;雷公须发倒竖,手握着砸妖榔头,只听得惊天动地巨雷连炸五响,那半山腰白光闪耀,乱石尘土冲向半空。一会工夫,那和尚炸得粉身碎骨,他躲藏的地方,也变成了一个三丈多高、缺耳断臂、只有半个脑袋的石头人。此后,当地百姓就把村前这座山叫石人山了。
  后来,谁家小孩要糟蹋粮食时,大人们总要说:“糟蹋粮食罪过,当心天雷劈煞。”三北一带还流传着这样首民谣:饭倒粪缸丧良心,作恶多端雷击顶。

知识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慈溪地名传说》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出的138个地名传说,分四辑,分别涵盖了第一辑镇、村、街道、社区,第二辑山、水、岭、潭,第三辑寺、庙、宫、庵,第四辑桥、路、楼、场等类别,代表了当今慈溪的镇村、河流、山脉、桥梁、湖泊、道路和建筑物等,他们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意义,都带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或是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歌颂美好的人和事,鞭挞丑恶的思想、行为和现象。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头场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