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363
颗粒名称: 锦堂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32-33
摘要: 本文收录的是张坚军收集整理传说故事,内容反映了锦堂地名由来情况。
关键词: 锦堂 地名 由来

内容

据说吴锦堂十六岁那年,三北罕遇大旱;太阳像一轮火球似的烤着大地,河底都晒裂了缝,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村里人行庙会,晒龙王祈求老天降雨;吴锦堂与两个哥哥包灌田水,眼看两个哥哥抱着头在家里哭,他就捧着一小袋剩麦走到哥哥面前:“哥哥呀,你们都有家小,这袋剩麦就留给你们度荒年,我要到外头游码头去哉!”两个哥哥见他年纪还小,就拉住他不肯放:“锦堂呀,游码头这不是玩的,弄不好性命丢在外头..”吴锦堂听了摇摇头说:“乡里的太没文化,太没见识了,我去闯一闯,总比在家里饿死好!”说完,他就背上一只捎麦袋出走了。
  吴锦堂在外面转了几年,吃过不少苦头,做过不少行业。最后由熟人介绍,到长江轮船上烧锅炉。这年春季,长江发洪,冲走了许多村坊,淹没了许多城镇。一天,吴锦堂正坐在船甲上板上,看着滔滔的洪水发呆,突然上游飘来一块金漆木板,吴锦堂就用挠钩捞了上来,一看,竟是南京太庙里咸丰皇帝的长生木主。此时正好皇帝降下圣旨,谁捞到这块长生木主,无官平地升官,有官官上加官。吴锦堂一听,觉得是个机会,就带了这块长生木主到京城见驾,当下龙颜大悦,即被封为翰林。
  吴锦堂没文化,当翰林觉得太受拘束,便想到外国去游游码头。正好皇帝派商团到日本国去,他也随员跟着来到日本长崎。后又到了神户,开始做水泥生意,赚了不少钱。昭和天皇上台那年,遍地水灾,天皇下诏募捐国难公债。吴锦堂从小尝过旱涝水灾的味道,就把全部财产拍卖掉了捐公债,他的管家阻拦他说:“主人呀,
  买公债比钱丢在水里还不上算,连个回音都没有。”吴锦堂笑着说:“人是要吃饭的,钱又不能当饭吃,农民种不出粮食,我们就要饿肚皮。”就毅然把全部财产捐了公债。后来年成好转了,天皇念他功高,不但归还了他的全部财产,还“给勋位,赐金杯”,奖了不少钱给他。吴锦堂赚了钱,就积极支持孙中山搞民主革命,还担任了日本神户中华会馆的总理,成了旅日侨商中的著名人物。现在,日本神户町地方还有一个“锦堂村”,逢年过节,许多农民仍像神一样地供奉着他。
  后来,吴锦堂回乡省墓,看到慈北地方淫雨成灾,杜湖、白洋湖决堤泛滥,十万亩花田悉遭水淹,乡民只是祈求苍天,毫无办法。吴锦堂看到这种情况,马上找当地士绅商议,决计重修杜、白两湖,为故乡人民兴利除害;但说到钱时,那些平时只晓得鱼肉人民的土豪劣绅,一个个都摇头晃脑地应不响;吴锦堂就独出巨资七万元,请来日本技师,为故乡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了根除愚昧,让故乡三尺孩童人人都能读书明理,吴锦堂又拿出二十万,在自己的出生地东山头创办了“锦堂学校”。这就是后来驰名全省的“锦堂师范”。
  吴锦堂死后,归葬故乡白洋湖边,并竖立了铜像。我国最后一个状元张謇特地为他撰写了墓表;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编了一首民谣;“中国生,中国养,中国流落到东洋,东洋回来修白洋,白洋渡口一座坟,道士宫前竖铜像。”故乡的百姓永远纪念着这位造福乡里的爱国侨商。现在村名改为锦堂村,在观海卫镇内。

知识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慈溪地名传说》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出的138个地名传说,分四辑,分别涵盖了第一辑镇、村、街道、社区,第二辑山、水、岭、潭,第三辑寺、庙、宫、庵,第四辑桥、路、楼、场等类别,代表了当今慈溪的镇村、河流、山脉、桥梁、湖泊、道路和建筑物等,他们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意义,都带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或是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歌颂美好的人和事,鞭挞丑恶的思想、行为和现象。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坚军
责任者
吴锦堂
相关人物
张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锦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