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338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内容

我与毛益丰都是普普通通的业余作者。我是以写诗歌为主,后转为戏剧、曲艺、演唱文学创作。毛益丰是以创作小说为主,也兼写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由于我曾担任过三至七届慈溪市政协委员的缘故,2002年退居二线后虽然不再是政协委员了,承蒙政协领导的信任,仍把我吸纳为政协文史委的成员,这实在是阴差阳错,赶鸭子上架。一来是因为自己对文史很不熟悉,尤其是从小客居广西(毛益丰是宁波人),我们对慈溪文史几乎是一无所知;二来是我们长期以来爱好的是文学,从事的是形象思维的创作。而文史工作却重在实事求是,坚持的是“三亲”原则,来不得半点虚构或夸大,更不能任意编造。虽然文学与文史两者也有相通之处,却泾渭分明。因此撰写本书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难。
  2010年是慈溪政协文史工作的辉煌之年。文史委开创了由文史委员自报课题、政协投资出版的先河。政协领导让我也报一个课题,仓促中,我报了“群众戏剧”。这是因为自己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戏剧创作,相对来说,对群众戏剧活动的情况比较熟悉。原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殊不料文史委领导很重视,郑重其事地报请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待我们动手编写时,却发现困难重重。我这里所说的困难,最大的莫过于是慈溪戏剧活动的资料十分匮缺,尤其是有关建国前的戏剧资料几乎是零。我们采访了一些古稀老人,他们也只能说出一个模糊的大概,无确定的日期或事件的具体细节。我们又查阅了慈溪市档案局和文化局、文化馆、越剧团的档案,发现对慈溪戏剧活动或事件的记载也是寥寥无几。为此,我们涉足长河、庵东、周巷、坎墩、龙山等地,进行座谈、采访、录音、整理,历经二年余,几易其稿,才形成了今天的书稿。
  编写慈溪戏剧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慈溪戏剧历史思考沉淀的过程。随着编写的进程,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越来越强烈:如果我们今天不去挖掘、整理慈溪戏剧资料,慈溪文化历史将会遗漏戏剧方面的内容,我们将愧对慈溪的先辈,也愧对慈溪的后人。为此,我要感谢市政协领导,尤其是政协分管文史工作的徐尔元副主席,如果没有他的这一决定,也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可以说这本书是“逼”出来的。我甚至觉得,撰写这本书的功量,远远超过我几十年来从事的文化行政工作的能量。这本书,至少能给后人留下一点可供查考和了解慈溪戏剧历史的资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要向徐尔元副主席表示诚挚的谢意。我还要感谢政协文史委的全体同志,为了这本书,曾先后召开过多次讨论会,从提纲的拟定到文章的结构,从史料的采集到信息的提供,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还要感谢坎墩、周巷、长河、龙山邱王村的文化站同志和文艺骨干,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和材料;感谢童向群老师的悉心校读。借这本书出版的机会,真诚地向所有为此书作出努力并关心帮助过我们的朋友说一声:谢谢!
  尚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所收入的内容截止2010年年底。由于历史资料的残缺和编写水平有限,本书中仍难免会有不少遗漏或不全之处,还望行家、读者指正。
  李道一2011年10月

知识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慈溪戏剧述略》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关于戏剧的历史发展以及各个剧种以及形式的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道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