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慈溪戏剧活动记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32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慈溪戏剧活动记事
分类号: J825
页数: 21
页码: 142-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的历年的各大戏剧活动发生事迹。
关键词: 慈溪市 戏剧活动 事迹

内容

1795年
  姚北一带已有演唱余姚滩簧的专业班社出现,时称灯班。
  1912年
  慈溪县通俗讲习所成立。
  1920年姚滩艺人楼阿木在上海演出姚滩,将传统姚滩剧目《前后落发》衍化为有头有尾的20场故事剧,并起名为《双落发》,成为首个姚滩大戏。
  1927年慈溪县通俗讲习所停办。嵊县女子越剧(时称“的笃班”)著名演员赵瑞花、魏素云、叶彩金等来慈
  溪演出《双珠凤》、《玉蜻蜓》、《孟丽君》、《梁祝》等。
  1931年马家路的迪师组织成立慈溪县第一个女子越剧团。姚滩艺人陈孝德在上海大世界挂牌主演姚滩《秋香送茶》。5月,龙山虞洽卿丧母,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前
  来吊唁,并在天叙堂演出京剧《霸王别姬》。龙山乡西门外村郑涛善、郑祥生组织成立宁波滩簧(甬剧的前身)班。
  1932年
  县民众教育馆创办《慈溪民众》杂志。
  1937年
  6月,地下党员孙义成成立田央抗日救亡剧团,有男女演员40余人。
  冬季,冯杰成立鸣鹤抗日救亡剧团,演职员20余人。在鸣鹤场岳庙演出了
  《夜歌》、《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
  年底,浙江省第十流动施教团成立范市抗日战时服务团,演出歌剧《放下你
  的鞭子》、《送郎上前线》等剧目。
  年底,灵湖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团成立,演职员多为上海回乡务农的商人。
  年底,庵东盐场公署食盐运销处在庵东成立抗日星星剧团。
  1938年
  部分教育界人士成立雁门青年抗日救国团,演出了话剧《周凤歧之死》、《末路》等剧目。
  1940年
  龙山戚铭柱、虞国治等人组织成立抗日救亡宣传团,自编自演《夜歌》剧目。
  1943年
  由黄承炳余姚滩簧班与章德忠、施根美夫妇小歌班联合组成德胜顺舞台,专事演出余姚滩簧。
  1944年
  宁波越剧团来范市等到地演出越剧。
  1946年
  10月20日,慈溪县民众教育馆组建了慈溪星星剧社。社长欧阳萍,副社长冯秀,编导吕伟良,剧务叶仲康。演出了陈白尘的话剧《升官图》,后被当局查禁,一月后剧团解散。
  庵东盐务局在万嵩庵成立俱乐部,排练京剧《贺后骂殿》、《空城计》等剧目。
  1947年
  沙家申在精忠乡创建浙绍第八舞台。演出传统越剧《双珠花》、《何文秀》等剧目。这是慈溪戏剧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创办的民间越剧表演团体。于1949年解散。
  1949年
  夏天,附海乡裘启范组织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这是解放后全县最早成立的民间业余剧团。
  坎东四灶桥后村成立余姚滩簧班。这是解放后第一个业余滩簧班。负责人胡银林、张长水。
  年底,王任仁、袁国畅等在慈城镇招收演员,欲成立“和合舞台”。
  1950年
  “和合舞台”在慈城成立,为个私老板组建的职业剧团。
  叶仲康代表慈溪参加华东戏曲会议。回来后,和合舞台在大光明剧院排演了传统越剧《借红灯》。
  1951年
  2月22日,宁波专署召开各县农村春节戏剧会演筹备会议,县人民文化馆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5月,“和合舞台”改名为“和合剧团”。由杨谭凤任团长,吴笑笑、张廷凤任副团长。
  长河垫桥路绍剧团成立。先演越剧,后演绍剧,后改演姚剧。中途虽有短暂停演,但坚持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是慈溪戏剧史上时间最长的剧团。
  年底,“和合剧团”改名为“慈溪县和合姐妹越剧团”。吴笑笑任团长,张少鹏任副团长。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1952年
  慈溪县人民文化馆改名为慈溪市文化馆。
  1953年
  2月,黄承炳、胡家良等17人发起成立余姚滩簧小组,其中4个策划人中有3个是坎墩人。
  9月,浙江省文化局成立艺术学校。我县掌起淞浦剧团的陈祖根、叶小坤、范松泉、陈佩英、谢凤仙等被推荐去杭州参加培训。
  1954年
  坎东四灶桥后村滩簧班改名为四灶桥后村姚剧团。
  10月,慈溪县行政区域变动,坎东从余姚县划归慈溪县,四灶桥后村姚剧团划归余姚县所属。
  经浙江省文化局批准,“慈溪县和合姐妹越剧团”升格为大集体编制,定名为“慈溪县越剧团”,行政上归县委宣传部领导,业务上接受县府文教科指导。这是慈溪县戏剧史上第一个县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1955年
  2月,浒山镇红星业余越剧团以浒山旅社优秀职工徐杏娟为原型创作排演的现代越剧《服务员》代表宁波地区参加了省职工文艺会演,荣获创作、表演、导演、音乐四项大奖。
  2月,由周似葵整理、黄世钰导演、余姚姚剧团演出的姚剧《水作》参加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演出奖。该剧由霍文祥、刘芙蓉、费凤鸣主演。
  慈溪越剧团从慈城迁至浒山镇。团部设在杨玉新花行前空地上的一座竹棚内,后迁至悦记道地平房。并先后在慈溪师范旧址、县府老招待所暂住。当时有演职员40余人。
  吴长康创作的小戏《点天灯》及叶仲康、晓洋创作的小戏《狮山岗上》获省文化局举办的戏剧编辑奖。宓史通的《种棉花》、熊传外的《东三塘》也同时获奖。
  1956年
  4月,叶仲康执笔整理、慈溪县越剧团排演的传统剧目《相骂本》获宁波地区首届戏剧观摩剧本二等奖、导演奖、音乐奖,吴笑笑获演员一等奖,袁月春获演员三等奖。
  9月,黄承炳、胡家良组织的余姚滩簧小组改名为余姚姚剧团。
  秋,余姚姚剧团在慈城镇县党校草舍大会堂演出由张菱溪根据山西梆子戏移植的姚剧现代戏《漳河湾》。这是姚剧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大型现代戏。由黄承炳、刘芙蓉主演。
  11月,慈溪县越剧团集体创作并排演了现代小戏《拾扇》和现代大型戏剧《黄花岭》。
  1957年
  7月,五洞闸公社、红旗公社、火箭公社相继成立了专业文工团,至次年11月全部解散。
  10月,慈溪县越剧团创作排演五幕十二场民间传奇剧《冰娘惨史》,该剧由徐醉梅编剧,方英导演。
  慈溪县越剧团排演的古装小戏《打面缸》参加宁波戏剧会演。后该剧中的主演沈申儿、旦角包月英、生角杨毛毛等抽调至宁波地区越剧团。余姚县姚剧团胡家良在浙江省戏曲观摩大会演中,主演姚剧现代戏《半夜鸡叫》中的周剥皮,获演员二等奖
  年底,范市文工团创作的小戏《亲家姆》在省戏曲会演中获演出奖。
  1958年
  6月,慈溪县越剧团排演《赶庙会》,并组织部分演员去嵊县学演《双摇船》。
  下半年起,由慈溪县越剧团陈国龙执笔,胡笑笑“吐”台词,根据五洞闸合作社的生活原型,集体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剧《童钊仁》,在慈溪各地演出,获得好评。省文化局在慈溪召开创作现场会时,对《童钊仁》给予高度的赞扬。
  12月,慈溪县越剧团排演由卫星公社张福奎、赵银波创作、县文化馆修改的现代剧《母亲的心》。
  1959年
  2月27日至3月6日,全省文教战线扗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宁波召开,五洞闸业余文工团张纪根、龙山文工团陈美英、浒山公社文工团孙惠根受表彰。
  余姚姚剧团胡勇棣(坎墩人)获浙江省现代戏调演二等奖。
  1959—1961年,
  胡小孩以慈溪棉乡为背景的反映棉乡妇女科学种棉题材的现代越剧《斗诗亭》在慈溪及全省各地上演,引起轰动。慈溪越剧团配备了专职编剧唐武声。
  1962年
  10月,县文化馆创办《慈溪文艺》刊物。
  
  1965年
  由吴高水、余长飞创作的姚剧小戏《小保管上任》在浙江省农村俱乐部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奖。并发表在《浙江日报》。
  罗同岳出席浙江省第一届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长河文工团自编自演的越剧小戏《幸福桥》参加宁波地区戏剧调演,4月赴省演出。
  1966年
  慈溪县越剧团被撤销。
  1968年
  部分慈溪县越剧团的青年演员被召回,成立了“慈溪县文艺宣传队”,负责人陈瑞康。
  1969年
  “慈溪县文艺宣传队”改名为“慈溪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并改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全民事业单位)。开始排演《红灯记》、《沙家浜》等京剧革命样板戏。
  1970年
  全县掀起排演革命样板戏热潮。各地业余文艺宣传队排演越剧小戏《半篮花生》、《红松站》。
  1973年
  长河业余作者张继荣创作、慈溪县越剧团排演的越剧小戏《春暖花开》参加了宁波地区会演,荣获优秀创作、演出奖,后县文化馆组织到基层巡回演出。
  1976年
  田央公社中心学校开设文艺班,共招收56名学生,毕业后有3人分别被慈溪越剧团、余姚越剧团和安徽淮南越剧团录用。
  1977年
  春,坎墩春光越剧团成立。胡家根任团长。
  慈溪县越剧团排演了《十五贯》、《玉蜻蜓》、《血手印》等传统古装戏,其中《血手印》在余姚龙山剧场创下了一次性演出27天54场的记录,盛况空前。
  1978年
  1月,洪恩甫创作的小品《村妇与商人》、《多此一举》、《第九次通告》、《白的还是白的》等发表在《宁波戏剧》上。
  6月15日,“慈溪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复名为“慈溪县越剧团”。
  8月10日至24日,慈溪县文化馆举办农村俱乐部文宣队表导演培训班,为期15天,共有41个公社66人参加,培训班理论联系实际,举行了形体基本动作训练和表导演知识讲座,最后还进行实习考核,排练了一台节目,在全县各区、公社书记会议上作了汇报演出。
  县文化局、团县委、县科委联合举办慈溪市首届农村俱乐部会演。9月,洪恩甫与人合作的越剧小戏《拣女婿》在宁波地区小戏会演中获二等奖。9月16日,慈溪县越剧团开始实行团长负责制。时团址在大会堂北边。
  10月,吴笑笑复任慈溪县越剧团团长。
  12月13日,经县革委会同意,慈溪县越剧团招收新学员20名,为大集体编制。
  1979年
  胡渭丁创作的《金山哥与李四嫂》获宁波市小戏会演创作奖,后由省文化节厅组织出版单行本。
  12月,县文化局、团县委、县科委联合举办慈溪市第二届农村俱乐部文艺会演,共有47个节目参加。
  1980年
  庵东越剧团成立。
  由张金海创作、庵东越剧团排演的越剧小戏《拆墙记》获宁波市小戏会演创作奖。
  10月,上海越剧院来慈溪演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亚仙、毕春芳、金彩凤、史济华等在慈溪人民大会堂演献演,毕春芳、戚亚仙演出了《血手印》、《王老虎抢亲》;史济华演出了《祥林嫂》。演出期间,威雅仙、毕春芳还对慈溪县越剧团进行辅导。
  12月,县文化局举办首届全县文化中心业余剧团戏剧创作会演。
  1981年
  1月,县文化局、团县委、县科委联合举办慈溪市第三届农村俱乐部文艺会演。
  3月,慈溪县越剧团新团部在上房路动工建造。
  1982年
  8月10日,县文化局举办小戏加作品加工会,会期6天。
  8月12日,慈溪县越剧团新团部交付使用,占地面积1183平方米,总投资
  87119元。
  慈溪县越剧团周美玲、胡丽央被借调到省小百花越剧团(1983年10赴香港演出后,于1984年召回)。
  10月,县文化局召开戏剧作品加工会,讨论修改戚天法、张金海创作的大型现代越剧《金僮怨》,并由庵东越剧团演出。
  戚天法创作的《卫城刀》,罗同岳、洪恩甫创作《阿花吃药》,陈银灿、胡渭丁创作的《瓜熟月圆》发表在宁波地区《戏剧》刊物上。
  1983年
  3月,宁波地区举办戏曲征文评奖活动,慈溪共有7件作品获奖。
  12月,宁波京剧团排演戚天法创作的大型京剧《卫城刀》,并来五洞闸古窑村演出。
  12月,县文化局举办第二届全县文化中心业余剧团戏剧创作会演。
  1984年
  4月7日,县文化局举办小戏作品加工会。
  4月15日,慈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
  5月28日,县文化馆在五洞闸举办戏剧作品加工会,讨论并修改2只大戏、
  5只小戏。有6位作者参加。宁波市群众艺术馆王兆美到场指导。
  7月3日,县曲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慈溪县曲艺工作者协会成立。主席朱冠章,秘书长张建军。
  1985年
  10月,胡渭丁创作的小戏《注意卫生》获省小戏征文二等奖。李道一创作的小戏《一对鹌鹑》获宁波市小戏征文三等奖,发表在《宁波小戏》上。
  11月1日,县文化馆成立慈溪文化工作艺术团,团员19人,团长洪恩甫,副团长沈惠丽、陈洛东。
  11月,县文化局举办第三届全县文化中心业余剧团戏剧创作会演。
  12月19日,县戏剧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33名戏剧爱好者代表出席。慈溪县戏剧工作者协会成立。主席方维官,副主席陈墨,秘书长洪恩甫。
  1986年
  7月25日晚,县文化局在市大会堂举办“慈溪县首届越剧流派唱腔大奖赛”决赛,20名选手参加了决赛。
  10月,县文化馆举办小戏加工会,7名作者参加。讨论了《白绫血》、《拆墙记》、《阿狗修车》等作品。陈墨创作的绍剧小戏《白绫血》在宁波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群众戏剧征文中,获创作奖。
  李道一、陈墨创作的八幕古装越剧《吕九娘》(慈溪县越剧团演出)参加了宁波市第二届戏剧节。
  1987年
  4月14日,慈溪县人民政府发文撤销慈溪县越剧团建制。
  7月7日—8月1日,文化馆举办暑期青少年戏曲培训班,浒山镇1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培训。
  8月10日至12日,县文化馆举办“新乐杯”戏曲演唱大奖赛,共有52人报名参加,经决赛有15人获一、二、三等奖。
  8月25日经县文化馆推荐,赵亚萍、顾英、王岚参加了由宁波市群艺馆、宁波市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宁波市“新乐杯”戏曲大奖赛,赵亚萍获一等奖,顾英、王岚获二等奖,并获宁波“新乐杯”戏曲大奖赛总分第一名、团体优胜奖。
  10月1日晚,由县文化馆与慈溪微型轴承厂、慈溪电子器材厂联合举办的庆国庆38周年“旭光杯”越剧演唱大奖赛决赛在县人民大会堂举行。越剧爱好者周依青、吴如吉、岑宝珠、杜伟丽、傅乃云、顾英、徐央群、郑秋云、张菊珍等17人(大部分为原慈溪越剧团演员)进入决赛。演唱了《沙漠王子》、《金玉良缘》、《苏三起解》、《山伯临终》等越剧唱段。
  洪恩甫创作的小品《神秘的客栈》获省第二届群文戏剧征文佳作奖,陈墨创作的小品《艰难的演出》、张恒权创作的小戏《晚安》,洪恩甫创作的小品《白的总是白的》,获宁波市业余戏剧创作征文佳作奖,并发表在《宁波小戏》上,王履平创作的小戏曲《心中有个她》、胡光增创作的《姑娘的烦恼》获纪念奖。
  慈溪县文化局成立了慈溪演出公司,设2个编制,陈珊岳任经理。
  1988年
  1月1日至3日,慈溪县人民政府举办慈溪县首届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在原慈溪中学操场举办了戏剧擂台赛,胜东越剧团、坎东姚剧团、小安姚剧团、田央越剧团演出了越剧和姚剧《广德州》、《杀狗劝夫》、《刘秀娟》、《何文秀》等剧目。
  3月至4月,县文化馆、剧协、工人俱乐部联合举办戏剧小品征文,共收到作品16篇,评出了7篇获奖作品。
  4月9日至16日,县文化馆举办第一期文化站干部业务培训班,由文化馆戏剧干部洪恩甫、陈雅莲作戏曲理论表导演讲课。
  10月,胡渭丁创作的小品《雨停了》获宁波市群众戏剧小品优秀创作奖,并获省首届小品录像大赛三等奖,陈墨创作的小品《打台球》获宁波市创作奖。
  10月13日,慈溪撤县设市。
  1989年
  市文化馆、市剧协联合举办小戏小品征文比赛。评出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
  陈墨创作的小品《三圣庙》、李道一创作的小品《贞操》获省群艺馆举办的戏剧小品征文创作奖,并同时获宁波市群众戏剧小品征文创作奖,陈墨创作的《铁证》、洪思甫创作的《村妇与商人》、李道一创作的《占座》获征文奖。
  7月10日,市文化馆举办越剧唱腔流派培训班,共有26人参加。
  8目10日至17日,市文化馆举办越剧卡拉OK带演唱培训班,共有王珍、罗迪聪等19人参加培训。
  8月27日,长河张惠传参加浙江省绍剧清唱大奖赛,获优秀奖。11月3日至9日,市文化馆举办越剧折子戏培训班,为期7天,共11人参加了培训,学员均为15至22岁的女青年,陈小娥、沈巧南、单亦红等参加。
  1990年
  10月,洪恩甫、罗同岳创作,胡志明、胡焕龙、沈慧丽表演的小品《在公园里》,在宁波市第二届戏剧小品比赛中获一等奖,
  陈墨创作的小品《家庭情绪》获宁波群众戏剧小品征文创作奖。
  1991年
  5月10日,省“龙井杯”越剧卡拉OK大奖赛举行决赛,我市参赛选手姚玲儿、陈央群、顾英、张爱绒、陈森明、谢爱丽获优秀演唱奖。
  5月—6月,市文化局与市华侨友谊公司联合举办慈溪市第二届越剧流派清唱大奖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轮。初赛由各区、镇为单位组织进行,并各推荐5名选手参加市复赛。
  6月28日晚,慈溪市第二届越剧流派清唱大奖赛决赛在大会堂举行,罗月仙、胡央群等20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共评出10名“十佳演员”。活动还邀请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史济华、孟丽英、胡敏华、张小巧等担任评委并登台献艺,决赛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在车站里》入选1991年《浙江省戏剧小品选》。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苦果》发表于1991年第9期《宁波乡音》。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绿色的岗亭》、《奠基之前》获浙江省“六法杯”曲艺戏剧小品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入选《六法杯征文佳作选》。11月8日—10日,市人民政府举办慈溪市第二届艺术节。
  1992年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妈妈的吻》发表于1992年第2期沈阳《电视与戏剧》。
  戚天法、张金海创作的越剧大戏《金僮怨》(庵东越剧团演出)在宁波市戏剧节中获奖。
  余长飞创作的小品《瓜棚相会》,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内外有别》获宁波市戏剧小品征文创作奖,洪恩甫创作的小品《多此一举》、邱雄飞创作的小品《五角钱》、陈墨创作的小品《吻》获优秀创作奖,并发表于1992年《宁波戏剧小
  品集》。慈溪市文化馆举办文艺创作征文。潘坡创作的小品《妈妈》、岑能彬创作的《纳税光荣》、余华达创作的小品《两个丈姆娘》获奖。
  1993年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假货》发表于1993年《浙江省戏剧小品选》。
  
  1994年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流星》在宁波市第三届音舞节戏剧曲艺专场比赛中获创作三等奖、演出二等奖,并发表在1994年第1期《宁波乡音》。
  李道一创作的《风雨夜》在1994第6期《新剧本》(北京)上发表。
  5月,李道一创作,洪恩甫、沈惠丽表演的《地摊合同》,获省剧协、省群艺馆主办的“嘉北金融杯”明星企业形象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并发表在1994第11期《剧本》月刊。
  11月,李道一创作的小品《秋月别样圆》获宁波市戏剧曲艺创作征文一等奖,陈趣联创作的小品《求索》获三等奖。
  1995年
  邱雄飞创作的小品《她笑了》获宁波市建委系统文艺会演优秀节目二等奖。
  1996年
  以胡仲墀为首的浒山街心公园业余戏曲组成立(2004年改名为仲春艺术团)。团员平均年龄为64岁,演出绍剧、越剧、京剧、黄梅戏等。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在车站里》发表在1996年第7期《人生》(北京)上。
  徐光强创作的小品《毛村长审案》获宁波市小品曲艺新作会演二等奖。
  洪恩甫创作的京剧小戏《特殊任务》获浙江省征文优秀创作奖。
  11月,慈溪市戏剧工作者协会与慈溪市曲艺工作者协会合并,更名为慈溪市戏剧曲艺家协会(简称戏曲协会),主席洪恩甫,副主席陈墨,秘书长陈佩丰。
  1998年
  由郭文灿创作、导演的小品《清泉》获宁波市戏剧曲艺新作会演二等奖。
  周巷镇绍剧戏迷冯天源出资支持宁波市剧协举办了宁波市“天源杯”戏曲大奖赛。
  1999年
  9月28日天元绍剧沙龙艺术团成立,团长钱先初。
  2000年
  2月7日,慈溪市文化馆在街心公园举办了“春节广场戏曲擂台赛”,比赛项目有越剧、绍剧、宁波走书等。
  6月,老龄委举办“老年戏曲演唱赛”。
  10月26日至11月2日,慈溪市人民政府举办慈溪市第五届艺术节,期间邀请上海京剧院来慈演出京剧《智取威虎山》,沈阳歌舞团演出舞剧《月牙五更》。
  12月6日李道一创作、陈建敏导演的小品《赴宴》赴青田参加省第11届戏剧小品邀请赛,获创作、表演双银奖,并参加颁奖晚会演出。
  李道一创作的越剧小戏《啥人顶糊涂》由嘉兴市群众艺术馆演出,获浙江省小戏汇演二等奖,并晋京演出。后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并发表于《剧本》第1期。
  2001年
  2月,天元绍剧沙龙艺术团一行25人携《断太后》、《二狼山》、《龙虎斗》等经典绍剧剧目赴上海,参加上海绍剧之友社友情演出。
  8月,李道一创作、洪恩甫导演、慈溪聋哑学校演出的哑剧小品《放风筝》获全国第五届残疾人文艺会演安徽赛区优秀创作奖。
  9月1日至3日,慈溪市文化部门在虞波广场举办慈溪市戏迷擂台赛。
  12月30日至31日,慈溪青年越剧团排演的《血手印》参加宁波市第三届社会文艺团体(慈溪赛区)演出,获一等奖。12月,李道一创作、翁伟民导演,市第三实验小学排演的小品《清清小河边》获浙江省青少年校园电视剧大赛创作、演出一等奖。
  2002年
  1月21日,罗伟杰参加浙江省农村戏迷擂台赛总决赛,获演唱银奖,慈溪文化馆获浙江省戏迷擂台赛优秀组织奖。
  2月7日,市文化馆在街心公园举办春节广场戏迷擂台赛,有10余名选手参赛,观众逾千人。
  5月,李道一创作的小品《赴宴》获中国曹禺奖小品小戏创作三等奖,发表于2002年第9期《小品创作园地》。
  5月30日,在宁波市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十佳乡村戏迷票友大赛中,我市选手罗伟杰、杜惠丽获十佳乡村戏迷票友称号。
  9月26日,范利霜、高央飞、杜惠丽、罗伟杰获2002年“利群杯”全国越剧票友大奖赛演唱三等奖。10月,坎墩街道举办首届戏曲艺术节。(后每隔二年举办一次)。
  12月,李道一创作、浙江省越剧团排演的越剧小戏《梨儿熟了》获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创作一等奖。
  岁末,“永恒杯”慈溪市戏曲大奖赛在长河镇举行。来自绍兴、海宁、余姚及我市各地的100名爱好者报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21名选手进入决赛。来自坎墩的罗伟杰以尹派唱腔《沙漠王子》夺得桂冠。这次参赛选手年龄最大77岁,最小9岁。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张桂凤、周宝奎、金采凤、董柯娣、赵秀治等担任评委或登台献演。
  2003年
  3月,天元绍剧沙龙艺术团团长钱先初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上海绍剧之友社成立18周年纪念活动。
  4月,上海东方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游记》栏目来上林湖摄制天元绍剧沙龙艺术团演出的绍剧《包公打銮驾》。
  李道一创作、阳光小学排演的小品《秋天的校园》获浙江省第三届校园剧比赛创作演出二等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秋月》获陕西省小戏小品征文三等奖。7月21日,掌起越剧团在峙山文化广场举办了纳凉晚会,演出了《送花楼会》、《送凤冠》等越剧剧目。坎墩街道举办了戏曲类展示演出,演出了越剧《梁山伯临终》、《红楼梦》,姚剧《双推磨》等剧目。
  7月21日至23日晚,市文化馆在峙山文化广场举办了“梨园七月风”广场戏剧大家唱活动。长河镇文化站演出了《金玉良缘》、《老六成亲》、《沙漠王子》等越剧剧目。
  9月25日,市文化馆与市老龄委联合举办“国税杯”戏曲调演。10月28日至11月3日,市人民政府举办慈溪市第六届艺木节。在浒山虞波广场、峙山文化广场举办民间职业剧团戏曲展演。11月1日下午,慈溪市青年越剧团演出了《王老虎抢亲》,晚上慈溪民族乐团举办了戏剧名曲演唱会。2日下午坎墩姚剧团演出了《姐弟情缘》,坎墩越剧团演出了《喜宝》,晚上天元绍剧沙龙艺术团演出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艺术节期间,上海越剧院来横河文化中心和白沙影剧院演出了《花中君子》、《碧玉簪》。
  11月1日晚,慈溪市教育局在横河文化中心举行了中小学生优秀课本剧展演。《岩石上的小蝌蚪》(西门小学)、《中彩》(阳光实验小学)获一等奖;《狐狸与乌鸦》(实验小学)、《彼得与狼》(第二实验小学)、《美丽的海滩》(浒山街道城北小学)、《比力气更重要》、(浒山中学),《海滩上的姑娘》(浒山街道南门小学)获二等奖。
  11月9日至23日,杜慧丽、高央飞参加宁波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在镇海人民大会堂广场举办的“社区梨园情”戏迷擂台赛中获银奖。
  在宁波市“石矸杯”曲艺戏剧创作征文中,郭文灿创作的《父女情》获二等奖。
  洪恩甫创作的儿童课本音乐剧《岩石上的小蝌蚪》在宁波市教育系统会演中获优秀奖。
  12月10日至11日晚,长河镇政府与浙江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联合在长河影剧院举办《戏迷擂台赛》决赛。共有21名选手进入决赛。这次比赛分四场举行,前三场为周赛,各由7名选手参赛,每场决出2名周擂主;第四场为月赛,由6名周擂主比赛,决出1名月擂主。擂台赛还邀请了浙江绍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余姚姚剧团、表演艺术家十三龄童、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凤花、吴素英等担任评委并登台献演。
  2004年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邻里情》获浙江省文化厅“平安浙江”征文二等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承包风波》获浙江省文化厅“平安浙江”征文一等奖。
  坎墩街道举办第二届坎墩戏曲艺术节,坎墩姚剧团创作演出了七场现代姚剧《拆墙风波》。坎墩姚剧团青年演员周丽君在余慈姚剧演唱大奖赛中获一等奖。5月22—27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西湖明珠电视台联合在杭州主办的全国首届“明珠杯”电视票友越剧演唱大赛中,慈溪选手范利霜获二等奖,杜慧丽、俞祥获三等奖,钱王斌斌获优秀奖,黄飞英获优秀选手称号。
  8月,中国剧协在江苏昆山举办中国第8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赛,周巷镇冯嫣姬以演唱绍剧《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一声炮响》选段,荣获小梅花金奖。
  9月3日,在杭州举行的“黄龙杯”第二届全国越剧演唱大奖赛(浙江赛区)中,我市范利霜、黄飞英、胡浓珠、高央飞获成年组金奖,胡吉娣、胡玲丽获成年组银奖,钱王斌斌获少年组金奖。
  11月3日,在余杭举行的“良渚文化杯”越剧演唱大奖赛中,我市高央飞获成年业余组银奖,胡浓珠、黄飞英获“全国十大票友”称号。
  12月21日,在金华举行的浙江省15届戏剧小品邀请赛中,李道一创作的小品《挂灯》获创作金奖、表演银奖。
  坎墩街道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戏曲之乡”。
  2005年
  李道一创作、金华群众艺术馆排演的婺剧小戏《背官》获浙江省第二届小戏节创作金奖。
  李道一创作、常山县文化馆排演的小戏《胡抽熟了》获浙江省第二届小戏节创作铜奖。
  在浙江省第二届家庭文化节家庭才艺表演中,我市选送的冯天源家庭表演的戏曲节目获金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梨儿熟了》在2005年10月号《剧本》上发表。
  邱雄飞创作的小品《嗨,哥儿们》获浙江省第四届校园剧创作表演银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演出马上就要开始》获浙江省第四届校园剧创作铜奖。
  2006年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赴宴》、小戏《背官》入选宁波市《廉政文化曲艺作品选》。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内外有别》发表于2006年第5期《曲艺》杂志。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二婶的心事》发表在浙江省计生委主办的2006年第5期《当代家庭》。同时获宁波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曲艺戏剧作品征文二等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造反无理》获省曲艺创作征文三等奖。
  6月18日,在宁波市纪念越剧诞辰100周年的“锦绣梨园”戏曲票友大赛中,我市选送的钱王斌斌获金奖,胡浓珠、高央飞、杜惠丽获银奖,钱先初获铜奖。
  11月26日晚,慈溪市第七届艺术节“李道一文艺创作精品展演”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7年
  市文化局组织百场戏剧进农村活动
  3月,余姚滩簧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12月17日,在丽水市缙云县举行的浙江省第18届戏剧小品邀请赛上,我市李道一创作的参赛小品《挑刺》获创作金奖、表演银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邻居好,是个宝》发表在宁波群众艺术馆《乡村之音》。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流星》发表在宁波群众艺术馆《祖国之歌》。
  李道一创作的情景剧《永远的丰碑》发表在宁波群众艺术馆《盛世之唱》。
  李道一创作的校园剧《看大桥》获省教育厅音乐伙伴少儿歌舞剧比赛创作三等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梨园新曲》发表在宁波群众艺术馆《乡村之音》。
  2008年
  1月10日,“方太杯”全国越剧票友大赛在长河举行。共有来自浙江、江苏、上海、四川等30多个县市区的180余名选手报名参加。16名票友在31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分获金、银、铜奖。央视戏曲频道“过把瘾”栏目来现场录制并播映。
  长河俞淇淇荣获第11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奖。
  3月,在第二届“顾锡东戏剧艺术”长三角越剧票友邀请赛中,我市应爱华、王明迪获金奖,高央飞、钟央娣获银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背官》获省“群星奖”。
  李道一创作的课本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省第九届青少年校园剧比赛中获二等奖。
  李道一创作、慈溪第三实验小学排演的情景剧《花木兰》在宁波市教育系统举办的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客到农家》获浙江省省农村题材小戏征文金奖,在浙江省农村题材小戏会演中获银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背官》发表于11期《剧本》第11期。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小区轶事》、《老娘舅下乡》、《乡情》发表于宁波群艺馆《群艺舞台》。
  10月28日至11月2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中国戏曲学会主办、坎墩街道办事处承办的全国民间滩簧戏曲艺术节暨坎墩第四届戏曲艺术节,在慈溪坎墩街道举行。在10月29日至11月2日的全国民间滩簧优秀剧目汇演中,有沪剧、甬剧、苏剧、姚剧、锡剧、苏剧折子戏和锡剧折子戏,共有9个民间业余班社登台献演。
  坎墩姚剧团新编清装剧《假婿乘龙》参加文化部全国民间滩簧艺术节优秀剧目汇演中获优秀奖,并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播映。
  2009年
  9月17日,在镇海海员俱乐部举行的宁波市“清风和韵”廉政汇演中,我市选送的邱雄飞创作的小品《要不要》、李道一创作的音乐小品《清风亭》分获
  三等奖和优秀奖。慈溪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
  11月17日晚,慈溪市戏曲家协会在市人民大会堂举办慈溪市首届戏曲演唱大赛。
  10月10日至13日,在舟山定海举行的浙江省第20届戏剧小品邀请赛中,我市选送的小品《路遇》获创作、表演银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审妻》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全国小戏小品征文二等奖。
  李道一创作、张家港锡剧团排演的锡剧小戏《二姑做媒》获全国小戏小品比赛优秀剧目入选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农家乐》发表在浙江省群艺馆《群众演唱》。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春到家家》获“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创作大赛
  一等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小区轶事》发表在浙江省群艺馆《群众演唱》。
  2010年
  2月14日,由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组织的“百场戏剧进农村”首场文艺演出在坎墩拉开帷幕。
  4月25日,余慈绍剧戏迷联谊会成立二周年庆典活动在余姚朗霞街道天华农庄举行。当晚举办了绍剧专场演出。
  6月6日,天元镇天元村举办第二届文化周开幕式。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王子赵志刚应邀前来登台献艺。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背官》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首届戏剧文化奖金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戏《审妻》发表在《中国剧本》2010年第2期。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流星》发表于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群众演唱》第2期。
  在由文化部、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全国越剧戏迷超级挑战赛中,我市选手钱王斌斌获季军,赵红春获优秀奖。
  在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会演中,坎墩文化站黄学权创作、坎墩姚剧团排演的姚剧小戏《筑漏》获创作银奖。
  李道一创作的小品《就缺这一个》发表在《曲艺》杂志第九期。
  11月20日坎墩姚剧团创作、排演的姚剧小戏《筑漏》在省新农村小戏汇演中获创作、表演银奖。
  邱雄飞创作的小品《平平安安》获宁波市文联举办的曲艺创作征文一等奖,并在浙江省职工安全文艺会演中获创作一等奖。

知识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慈溪戏剧述略》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关于戏剧的历史发展以及各个剧种以及形式的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