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慈溪戏剧干部及重点戏剧作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30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慈溪戏剧干部及重点戏剧作者
分类号: J803
页数: 7
页码: 19-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的慈溪戏剧的干部以及戏剧作者的作品以及生平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戏剧干部 戏剧作者

内容

熊传怀(1902—1974),书名熊桂阳,自号坎桥老农,慈溪长河镇垫桥村人。小时候就读于余姚康节小学。1924年当教师,曾任私立云和第二初级小学校长。离开教育系统后,当过承昌油坊账房,与人合资开办祥兴、祥泰花行。1951年,他筹办垫桥村民间剧团,任剧团编剧。从建团初至1965年期间,先后为垫桥剧团编写和上演过越剧《兄弟参军》、《草舍衙门》、《天狗咬月亮》、《陆游与唐婉》、《周丁血债》、《河神娶亲》、《大义灭亲》、《一条猎枪》、《美帝暴行》;还编写了绍剧《别刘见母》、《捉放曹》、《过五关斩六将》、《取三郡》、《宋史万花楼》、《雪锋剑》、《真假太后》、《风波亭》、《古城会》、《右派山》、《新高平关》;姚剧《东三塘》、《有啥不服气》、《十唱傅文祥》、《全民皆兵》等共31只剧本。遗憾的是这些剧本,大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付之一炬。
  晓洋,原名戚天助。1926年2月11日出生,浙江台州人。从小生长在牧师的家庭,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自幼聪明,小学就读于诸暨县崇实小学教会学校,这为他在英文和音乐、文学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0年2月,晓洋在浙江台州中学毕业后,曾在临海县南山镇中心学校、临海县简易师范附属小学、嘉兴县钟埭镇中心校、临海县回浦中学当过教员。1949年10月在浙江省干部学校培训,当过学校文工团音乐组长,次年任浙江省文工团(浙江歌舞团前身)音乐组长。1952年7月,参加浙江省文化工作队来到慈溪。同年12月调到慈溪文化馆从事群众文艺创作辅导工作。1983年4月调任《慈溪农技报》社任编辑,1987年12月退休,退休后仍积极参与慈溪县志与土地志的编写工作。
  他的一生追求进步、追求美好,高风亮节,光明磊落。尤其是调入慈溪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后,默默奉献,埋头苦干,踏实工作,发扬“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赢得了业余作者们的崇敬与爱戴。他自小热衷于文学,文笔优美、才华横溢,在学生时代就有许多作品发表在上海《申报》、《宁绍台日报》等报刊。在担任慈溪文化馆戏剧创作干部期间,他以培育新人、后人为己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慈溪剧坛培养了许多戏剧创作人才。为慈溪的群众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3年6月27日,因病去世,享年77岁。
  唐武声,1927年2月出生,浙江鄞县人。1949年7月至9月参加宁波干部学校师资班。曾先后在镇海路林浃北小学、慈溪骆驼桥小学、庄桥区校任教,任副校长、校长。
  1952年10月调慈溪县扫盲办公室、县文教科工作。1954年11月调到《慈溪报》社,任编辑部助编。1958年2月在龙山西门外大队、国营第二农场劳动。
  1961年11月至1970年6月任慈溪越剧团编剧,移植改编和创作过不少剧目,移植改编的剧目有:《于谦》、《刘胡兰》、《南方来信》等,创作并上演的有《棉海战歌》等剧目。
  1970年7月,剧团解散,回乡参加劳动。1971年10月至1979年1月调新华书店工作。
  1979年2月,任县文化局创作干部,1980年退休,1984年12月改办离休。
  2010年12月4日,因病去世,享年84岁。
  胡光增,1935年1月出生。慈溪坎墩三四灶村人。农民,高小毕业。1955年参加工作,先在农庄,后在乡政府。1962年因成份问题回村务农。1979年起至2002年担任村会计。一生喜欢文学创作。从广播站报道稿开始,到创作小故事、小演唱、小戏剧,并多次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比赛中获奖。代表作有:小戏《龙凤缘》、《两个爱琴》、《啥道理》等,故事《书记借钱》、《保证侬满意》、《老实头人做生意》、《外甥媳妇嫁舅公》,另有小演唱《把自己一切献给党》、《选择》等等。
  2007年1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72岁。
  余长飞,1938年3月出生,慈溪桥头小桥头村人。儿童文学作家,擅长写儿歌、儿童诗,出版儿歌集《党是太阳我是花》、《小蘑菇·蒲公英》,散文集《岁月留痕》等,同时也兼写剧本。1965年曾与吴高水合作创作了姚剧小戏《小保管上任》,参加过浙江省农村俱乐部文艺调演;还参与大型姚剧《柏树坡》的创作。另有小戏《王铁匠下乡》、《满月》、《编篱笆》、《瓜棚相会》、《半篮杨梅》等。各类文艺作品散发于全国百余家报刊,有不少作品获得过不同等级的奖项。
  现系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慈溪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陈水林,1942年出生。余姚泗门人。1964年开始从事业余创作活动。曾在《慈溪文艺》和《浙江日报》副刊上发表越剧表演唱《毛泽东思想放光芒》、说唱《广阔天地任我飞》、《颂歌献给共产党》、《社社队队热腾腾》等演唱作品,作为慈溪县文化三下乡演出节目,在全县各地巡回演出。
  1965年出席了浙江省文化局召开的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70年,参加了慈溪县文化局文艺创作小组,创作了独幕越剧《前进畈上》,参加了文革后宁波地区首届戏曲创作节目调演。
  1971年3月,进慈溪越剧团,担任编剧工作。任越剧团团委委员,越剧团艺委委员。参与过长河镇业余作者张继荣越剧小戏《春暖花开》的创作,该小戏参加宁波地区第二届戏曲创作节目调演,获优秀创作奖。在剧团的十多年间,主要从事戏剧的移植、改编工作。如改编浙江话剧团演出的话剧《艳阳天》为越剧《艳阳天》;根据浙江歌剧团演出的歌剧《不准出生的人》为越剧《不准出生的人》,演出后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1987年慈溪市越剧团解散,调入到慈溪市工商局工作。2002年4月退休。
  岑能彬,1942年9月出生,慈溪周巷云城人,大专学历,初中教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参加业余文艺创作活动,作品较多。1979年被评为慈溪县级先进业余作者,平时积极参加大队(村)剧团演出,为剧团自编自演戏曲剧目,参加过县、市级创作节目调演。创作的剧本有《血泪树》、《乌木匣》、《夺牛》、《洪庄新风》、《迎着朝霞》、《两个爱琴》,其中《夺牛》(绍剧)、《两个爱琴》(越剧),均获县、市创作一、二等奖。
  现已退休。
  吴兆祥,1942年12月出生,长河垫桥路村人。1949年就读垫桥小学。曾当过农民、村会计、村长等职。1963年9月参加垫桥路村剧团,并开始业余创作戏剧。共创作过大型现代戏剧《开箱记》、《清晨风波》、《是谁搞鬼》、《打彩轿》、《俩老养猪》、《家乡好》、姚剧《母女会》、《芦笙响》、《两颗棉桃》、《柏树下》等,搜集整理传统绍剧《智斩刘豫》、《李广动本》、《泪洒铜马》等。1987年调长河镇文化中心工作。创作了姚剧《箩中情》、《金梧桐》、《咸潮记》、《杜鹃泪》、《血迹鸳鸯》、《糊涂娘》、《抢家嗣》、《金丝绣球》、《卢家姐妹》、《长和传奇》、《状元楼》、《三角街》、《银鹭》等。曾有不少戏剧作品在县里获奖。系慈溪市戏曲家协会会员。
  张继荣,1943年9月出生。长河贤江村人。1962年5月,从浙江机械工业学校回长河支农。曾担任附海公社农业技术员、赤脚医生、村党支部书记、长河水厂厂长、长河影剧院经理。慈溪市第二水厂副厂长、慈溪市节水办主任等职务。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戏剧创作,为镇职业剧团、村俱乐部创作了许多演唱作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越剧小戏《春暖花开》由慈溪市越剧团排练,参加宁波地区第二届戏曲创作节目调演,获优秀创作奖,并代表宁波市参加全省文艺汇演,在慈溪市城乡巡回演出。
  2003年10月退休。
  罗同岳,1944年8月28日出生,慈溪新浦六甲村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作为慈溪县的代表参加浙江省第一次业余文艺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主要从事故事、小戏、小品、曲艺及民间文艺创作。有10余篇作品在市级以上刊物或比赛中发表、获奖。代表作品有:故事《阿毛孵豆芽》获省故事演讲赛创作三等奖,《阿花吃药》发表于省级刊物《文化娱乐专刊》,《一块双狮日历手表》入选《宁波民间故事》一书,与洪恩甫合作的小品《在公园里》获宁波市小品会演创作奖。系慈溪市戏曲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邱雄飞,1944年8月出生,慈溪龙山邱王村人,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群众文化管理专业和杭州大学浙江省高等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1964年至1980年,参与和组织农村俱乐部、文艺宣传队、业余剧团的筹建及群众文艺创作、演出活动,擅长歌词、戏剧、曲艺、民间文学、散文等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并多有作品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和赛事活动中发表、获奖。甬剧小戏《两张奖售单》获1984年慈溪县文化中心文艺调演创作一等奖;小品《迟到的忏悔》、《这下放心了》分别获得宁波市反腐倡廉文艺汇演二等奖、三等奖;《路遇》获宁波市曲艺戏剧创作一等奖,并获2005至2006年宁波市优秀曲艺戏剧创作奖;校园剧《嘿,哥儿们》获浙江省第四届青少年校园剧比赛二等奖;方言小品《清水梦》获宁波市曲艺戏剧征文二等奖;《冰雪路上》获宁波市文联主办的曲艺戏剧创作征文比赛三等奖;小品《平平安安》,获宁波市文联举办的2010年度宁波市曲艺创作征文比赛一等奖,后参加“浙江省职工安全文艺汇演”,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曾主编《龙山风情》、《龙山民间故事》等地方文化书籍。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慈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胡渭丁,1945年4月8日出生,慈溪浒山天香桥村人。1958年至1961年在余姚市梨洲中学读初中,1961年6月回乡务农至今。1984年3月至1985年9月曾在慈溪市文化馆协助工作,是慈溪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主要戏剧作品有小戏《金三哥与李四嫂》、《注意卫生》、《鸳鸯楼》,歌词《山乡的早晨》、《鲤鱼跳进电热锅》、《送点心》等。有多部作品在省、市戏剧赛事中获奖。
  应锡年,1946年8月出生,慈溪观海卫人,一直在教育部门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开始戏剧创作。受当时洋山公社蒋家大队之约,创作了小戏《炉火红》,参加了全县小戏会演,后经宁波越剧团帮助修改后,更名为《杨师傅下乡》,被宁波越剧团、慈溪越剧团等省内多家越剧团排练演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又创作了《情歌一曲》、《助残》等戏剧小品,先后参加了市总工会会演及宁波市关工委、宁波市团委举办的文艺会演,宁波电视台、电台还播放了演出录像、录音。另有越剧小戏《厂门向阳》、《双夏季节》等,由慈溪越剧团排练参加宁波市会演并获奖。系慈溪市戏曲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
  施达年,1947年出生。慈溪宗汉人。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学教师。自青年时代起,就爱好群众文艺创作,创作了不少戏剧、曲艺作品。其创作的《两瓶茅台酒》,刻画了农村小人物的心理状态,鞭笞了社会不正之风。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智擒关彪》,真实地再现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活和共产党员的大智大勇,在县小戏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系慈溪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会员。
  洪恩甫,1949年12月出生。慈溪桥头三管人。1969年3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当过文艺兵,1975年3月复员。1976年1月借调到县文化局调演办公室。1978年至1989年在县(市)文化馆任群文组组长,1990年1月调入市文化局,1995年任文化科长。兼创作、导演、演员于一身。他创作的越剧小戏《拣女婿》在宁波地区调演中获创作奖;京剧小戏《特殊任务》获浙江省征文佳作奖;小戏、小品《村妇与商人》、《多此一举》、《第九次通告》、《白的还是白的》等发表在宁波刊物上;儿童课本音乐剧《岩石上的小蝌蚪》在宁波市、浙江省教育系统会演中获奖;他导演的小品《在公园里》获宁波市一等奖,小品《放风筝》获全国第五届残疾人文艺会演安徽赛区三等奖;还参与了小品《地摊合同》等演出。现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慈溪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
  陈墨,1950年7月出生,慈溪庵东镇人。1966年初中辍学。1969年9月在黑龙江萝北县(支边)创作并演出舞台小节目《前哨哨兵》、《烈火中永生》。1971年创作了《斗敌塘》、《杨柳扁担》、《广阔天地》、《水云关》、《白绫血》等小戏,均由慈溪县越剧团及业余文艺团体演出。1980年后创作的《三圣庙》、《铁证》、《新网》、《家庭情绪》等小品小戏,获县、地、省各级征文奖。1985年任慈溪县戏剧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慈溪市政协艺术团编剧兼综合组组长。

知识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慈溪戏剧述略》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关于戏剧的历史发展以及各个剧种以及形式的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熊传怀
相关人物
晓洋
相关人物
唐武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