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慈溪戏剧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298
颗粒名称: 前言:慈溪戏剧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页数: 3

内容

慈溪市位于浙江省东部美丽的杭州湾畔,隶属宁波市。慈溪古称“句章”,古人类历史可追溯至七千年之前的河姆渡文化。旧时县治在今宁波慈城,县域地形为南北纵向,南为山丘,中为平原,北部为海涂。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将当时的余姚、慈溪、镇海三县的北部划为慈溪县(故今慈溪又称“三北”)。县城从慈城迁往原余姚县的浒山镇,新县域的地形为东西横向,现今慈溪境内大部分的土地是围海而成。慈溪的人文历史虽然不是很长,但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移民文化、围垦文化、青瓷文化”三大文化积淀。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名人荟萃。慈溪人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于开拓。长期以来,在与自然的斗争和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诸如歌舞、戏剧、曲艺、陶艺、彩绘、民间绘画、剪纸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慈溪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伴随着慈溪先民生产活动而产生,历经风雨,几经沧桑,其间虽也有过无数次历史烟云的磨砺,跌宕起伏,但依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星火燎原,长明而不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它在陶冶慈溪人的道德情操、铸就勇敢坦诚的性格、营造淳厚纯朴的民风,为慈溪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慈溪县志记载,历朝历代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特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慈溪城乡异常活跃。庙会、兰街、集市以及各传统节日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在这诸多的文化活动中,戏剧文化尤为突出。这不仅是因为戏剧这一文艺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能及时反映大众百姓的生活,具有针砭时弊、引导民风、教诲后代的作用,而且还因为戏剧本身是地域性、生活性较强的一门草根艺术,戏剧自身所特有的音乐唱腔、服装色彩、身段造型更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因此,戏剧活动在慈溪广袤的大地上经久不衰。人们从戏剧观摩中领悟历史真谛,寓教于乐,又欲跃跃试之,自娱自乐,亲身参与,体验戏剧的欢乐和精神上的愉悦,这是一种文化精神的飞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慈溪戏剧活动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对戏剧的主要形态及戏剧元素也有了新的要求,并形成了较稳定的戏剧模式。至今慈溪大地上盛行着姚剧、越剧、绍剧、京剧、甬剧、话剧、歌舞剧、情景剧等剧种。
  戏剧不仅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慈溪人民影形不离的朋友和伴侣。其实,戏剧活动之所以在慈溪这片土地上能如此繁荣与发展,慈溪群众之所以对戏剧文化情有独钟,除了上述戏剧具有自身的艺术特色之外,还有着它独特的地域和历史的原因。
  慈溪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文化是慈溪三大传统文化之一。慈溪的先人们大多是为贫困生活所逼,从全国各地尤其是周边的绍兴、上虞等地移居而来。他们在繁重劳作和贫困生活的郁积下,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平和愤懑情绪需要发泄,对未来的生活又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因此他们通过戏剧的观摩,与戏剧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以求得到心灵痛苦的解脱,期待剧中美好故事在自己的生命中得以实现。相对来说,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较其他文艺演唱活动更能体现和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它或借古讽今、或以事明理,辅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声乐并茂的唱腔、通俗活泼的语言,喜逗怒骂,插科打诨,这种草根艺术形式与百姓的生活最贴近、联系最紧密,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慰藉。
  其次,因为是移民,在他们文化意识中,尚未形成只认定某一种文化艺术样式而排斥其他文艺样式的思维定势,因而更容易对各类文化样式采取包容并蓄的态度。所以,慈溪至今尚未形成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形成仅由某一种文艺样式一统天下的文化现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引进,在慈溪现境近200万人口中,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江西、贵州、河南、四川、广东、广西、山东、甘肃、陕西,以及省内杭州、温州、金华、丽水等外来人口达90万人之多。他们所带来的安徽黄梅戏、四川川剧、河南梆子、广东粤剧、广西彩调、陕西高腔、东北二人转、沪剧、婺剧等不同地域戏剧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南腔北调,竞相斗艳,更拓展了慈溪本土人们的戏剧视野,也促进了各地戏剧艺术的大融合,增进了人们对戏剧的新鲜感和认同感,催生了浓郁的戏剧情趣,也培养了大批的戏剧观众。
  再者,慈溪地处繁华富庶的宁绍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自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兴旺发达,地方经济突飞猛进,在全国县域竞争力排名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三。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9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513元,物质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对精神文化生活更高的需求。经济的富裕更为广大群众参与戏剧文化活动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且不论自娱自乐所需的伴奏乐器的添置,仅以农闲或逢年过节农村的社戏活动为例,除了各镇、村都有足够的财力邀请外地戏文班子演出外,不少民营企业家还出资邀请戏文班子为村民演出。更甚有,遇上红白喜事,连普通村民都有能力邀请心仪的剧团来家助兴或唱堂会,有的一连演上十天半月。浙东历来是文化之邦,历朝历代的当政者都十分重视文化尤其是戏剧文化的诲人教化作用,无论是在政策上或经济上都予以支持。兼之近年来政府积极倡导建设和谐社会,戏剧作为有效的教化载体为政府所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扶持措施。自2006年开始,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了“文化三下乡进农村”演出活动。市政府每年拨出150万元专项资金,发起了“百场戏文下乡”(后来逐步增加至1000场)活动。每年年初,通过考核、招标,由政府买单,聘定中标的民间职业剧团送戏下乡。“百场戏文下乡”的活动,受到了农村观众的欢迎,不但丰富了慈溪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更为推动慈溪戏剧活动的发展,加快慈溪演出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见,群众戏剧在慈溪的发展和兴起,并不是偶然的。

知识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慈溪戏剧述略》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关于戏剧的历史发展以及各个剧种以及形式的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