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同侪同乡诗人袁可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斯人可嘉 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248
颗粒名称: 纪念同侪同乡诗人袁可嘉
分类号: K825.6-53
页数: 2
页码: 111-112
摘要: 纪念同侪同乡诗人袁可嘉
关键词: 现代派 文学研究 袁可嘉

内容

诗人袁可嘉是我的同侪同乡:他生于1921年,比我早了一年;他出生于慈溪,算是我这个在宁波出生的大同乡。我们年龄相若,出生地不远,在文学上兴趣相同,我如今遗憾的是到了晚年才有机会与他相遇,而成知友。这后来几年的友情我非常珍惜,他竟先我而逝,今日有机会写此文留纪念,亦令我欣慰,谢谢可嘉女儿晓敏帮我与慈溪市文联取得联系,能在他们即将出版的《斯人可嘉——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中占一席之地。
  说到慈溪以及我与可嘉的友情,先得从我少年时代对文学写作的兴趣谈起。当时我十四岁,尚在宁波斐迪初中上学,作文老师鼓励我向宁波当地《时事公报》副刊投稿,初次发表,非常高兴。今日忘了副刊主编之名,倒还记得一位慈溪女作家(笔名溪谷),曾与她通过信,她比我年长。
  除溪谷之外,可嘉是我唯一相识的慈溪文友。我于少年开始对文学有兴趣。后来作为海派(上海)作家,对京派(北京)作家特别神往,我所心爱者是“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卞之琳(偕冯亦代)于20世纪80年代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期间,我们经常相会,可惜那时没有认识袁可嘉,一部分原因是因我对新诗太不熟悉。可是我读过他写的几本讨论欧美文学的著作,觉得他的《彭斯诗钞》对英文诗的翻译精妙之极。他于1981年与其他八位诗人合作出版的《九叶集》也是诗集中最有成就的。我记不得是谁介绍我认识可嘉的,可能是舍弟乐山,因为他们曾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任职,也可能是他退休后到美国安居时,经夏志清或巫宁坤介绍认识。我们首次相会,是我应邀到可嘉在哥大附近的住所聚餐,我还清楚记得袁夫人其耘是烹饪高手。由于纽约城市大,住处相距遥远,我与可嘉生前相处时间不多,偶然也在哥大附近餐馆中与诸位文友共餐交谈。惺惺相惜,这是我们几位文友最愉快的时间。可嘉曾送我一本他于1994年出版
  的《半个世纪的脚印——袁可嘉诗文选》,是我最珍视的一本文集。
  我记得他曾于早年提出“新诗现代化”的口号,对当时诗坛的通病政治感伤、说教倾向、概念化和标语口号化,特别痛心。我与许多作家朋友们深有同感。“汉园三诗人”的时代,乃是诗坛追求创作之美的黄金时代,后来的新诗受到政治影响(蔑视美学,重视口号,新诗变为歌颂某些人物的宣传标语),此时期的中国文坛也是最令我伤感的(虽然已身处国外)。因此可嘉提出的“新诗现代化”口号,犹如一阵清风,就连我的美国文友也表示赞同。
  由于新诗销路不大,所以不能如畅销小说作家挣获大笔稿酬。当时美国新诗人掀起反商业化运动,这与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不谋而合。我特别记得金斯堡(Al
  enGinsberg)的《嚎叫》(Howl)一诗。尽管这些美国诗人反对的是商业化,不是“政治化”,但“新诗现代化”显然反对对新诗艺术性的腐蚀。金斯堡的出现较袁可嘉晚了至少十年,此可证明可嘉之先见之明。
  可嘉在中国学术界也有极大影响。除了教书写诗之外,他在文学方面的翻译成就,也令我们兄弟俩(鼎山、乐山)深感敬佩。他的《现代美英资产阶级文学理论文选》是我见到的第一部对“资产阶级文学”的指引。在此之前,我从没有看到“美英资产阶级文学”的论说,他的指引令我这个今日年过九旬的老翁深感自己仍是一个学生,我的老师是故友袁可嘉。能在这里作文纪念,是我的荣幸。
  2013年12月29日发表于美国纽约《侨报周末》

知识出处

斯人可嘉 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

《斯人可嘉 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一座沉寂的洪钟》、《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当生命熟透为尘埃》、《我所了解的袁可嘉》、《论袁可嘉的诗歌》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董鼎山
责任者
袁可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