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待生与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斯人可嘉 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238
颗粒名称: 冷眼看待生与死
其他题名: 悼袁可嘉
分类号: K825.6-53
页数: 3
页码: 047-049
摘要: 2008年11月中旬,巴塞罗那已是深秋,刺骨的寒风自门隙中透进来,着实有点冷。清晨六时许,移动电话突然响起,把浓浓睡意骤然捣散——那么早来的电话多半是坏消息吧。猜得一点也没错,是晓敏自纽约挂来的:她告知可嘉已于8日乘鹤西去。这虽是意料中事,也不禁怅然。晓敏力邀我30日到北京出席其父的追思会,无奈我那时应仍身处慕尼黑,赶不及了,只得致歉谢过。这些年来,我不断接到可嘉健康欠佳的消息。序言一再推延,未能完篇,终成憾事。我与可嘉相交,全因陈敬容牵线。如今九叶只剩下郑敏一叶,今年亦已八十九岁了,庆幸还挺利索。可嘉获悉后向当局申请汇报,经核准后始能圆梦。
关键词: 现代派 文学研究 袁可嘉

内容

2008年11月中旬,巴塞罗那已是深秋,刺骨的寒风自门隙中透进来,着实有点冷。清晨六时许,移动电话突然响起,把浓浓睡意骤然捣散——那么早来的电话多半是坏消息吧。猜得一点也没错,是晓敏自纽约挂来的:她告知可嘉已于8日乘鹤西去。这虽是意料中事,也不禁怅然。晓敏力邀我30日到北京出席其父的追思会,无奈我那时应仍身处慕尼黑,赶不及了,只得致歉谢过。
  这些年来,我不断接到可嘉健康欠佳的消息。他原应允为我的第四本访谈录《诗前诗后》写序言,岂知多年来他深为痼疾所苦,更遑论执笔。序言一再推延,未能完篇,终成憾事。我与可嘉相交,全因陈敬容牵线。80年代初,内子与我首访京华,敬容邀约在京诸叶到她家一聚。曹辛之、郑敏、杜运燮、袁可嘉诸前辈老远赶来,着实让我受宠若惊。如今九叶只剩下郑敏一叶,今年亦已八十九岁了,庆幸还挺利索。
  可嘉曾陪内子与我一道游圆明园。那时园址一片荒芜,杂草丛生,西洋楼附近还残存些旧瓦片,却比那些什么兽首来得自然可亲。当时看到可嘉的背影,饶有趣的:他就像一个圆球放在一块正方形的积木上,总让我想起雪姑七友的小矮人来。一路上可嘉和我有说有笑,畅所欲言,毫无忌讳,看来真有点一反常态,与他惯常的木讷迥然不同。他曾被人诬告,心有余悸;一旦说到关节处,便急得满头冒汗。或许有人认为他胆小懦弱,但个中原委,又有谁知晓呢?
  1973年3月,西南联大外语系旧同窗许介昱访华,特地向接待单位提出欲与老同学可嘉一聚。可嘉获悉后向当局申请汇报,经核准后始能圆梦。会面时许介昱要求可嘉为其新书搜集当代中国作家情况,可嘉亦一一应允。许介昱还一厢情愿地要为周恩来作传;他根本不谙中国国情,不晓得此乃不合时宜甚而犯禁的做法,结果以“特嫌”身份被驱逐出境。可嘉亦因而受到株连,被定为犯有“为美国间谍提供情报的反革命罪行”,公开批判后在外文所接受监督劳动达六年之久,负责打扫单位厕所。
  唐山大地震时,家家户户忙着搭地震棚暂栖,唯独可嘉仍要奉命四出帮忙,蹬着板车挨家挨户给别人送木料搭棚子,家中老少的安危也顾不上。“反革命罪行”的冤案到1979年才获得平反,这桩冤案不仅中断了可嘉的研究,甚至直接影响到晓敏无论升学还是后来的出国留学,一度让他耿耿于怀;更要命的是遭人排斥,教他既不敢怒复不敢言,只能积压心头。
  可嘉所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一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那时门禁初开,年轻一辈大幅度向西方膜拜,不管什么流派,只要是与西方沾上边的,便一致叫好。可嘉看在眼里,直感不是味儿。他的诗评,在九叶诸友中堪与唐湜相互辉映,可嘉为文却多了些外国理论为依据。对于欧美文学思潮,他知之甚详,不会因循固袭,往往另辟蹊径,梳理得井井有条,丝毫没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唯一令他不忿不甘的,乃《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一书,曾先后四卷刊行,只是各卷印数不一,令不少读者无法购藏整套参考,枉煞作为编者的他那一番苦心。
  傅浩在外文所曾随可嘉修读英美文学,只是关系不算太融洽。事缘傅浩写了一篇文章,批评卞之琳所倡议的格律诗;可嘉看后认为暂缓刊发为佳,原因是例证欠缺理据。傅浩当然不服气,径自把文章拿给卞之琳看;卞老阅后,竟建议傅浩直接寄给我,看看能否在香港刊发。当时我任诗刊主编,采“百花齐放”方针,只要文章言之成理,便不管来头大小,照登如仪。作为编者,我认为用不着单凭主观好恶来判定对错,一切交由读者论断好了。文章刊发后,外销内转,倒惹来不少争论;而可嘉自始至终没有向我施压,不赞同刊发该文。
  2000年12月,卞之琳学术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同时假中国社科院举行。可嘉、晓敏自美国赶来出席,张曼仪与我则从香港北上赴会,其余与会者皆来自全国各地。岂料卞老竟于会议前数天溘然离世,祝寿会顿成追思会,能不怅然!卞老遗体告别后翌日,李方设宴款待可嘉、晓敏、运燮伉俪与我;张同道与内子作陪。下午三时许,可嘉、运燮与我叙旧,东拉西扯,谈个不亦乐乎。当天可嘉的兴致奇高,主动提议九叶诸诗友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捐献著作和手稿,成立“九叶文库”。运燮与我实时表示赞同,细节则由可嘉与馆方自行磋商。翌年8月,文学馆举行开库仪式与学术研讨会。
  有论者认为可嘉的诗模仿及套用外国体式者多,这方面我并不认同。可嘉的诗,数量本已不多,加上他熟读欧美诗作,潜意识里自会不时浮现相关意象,甚至用典用韵,以至对话手法等,也偶尔不自觉地套用,却绝非刻意仿用。可嘉那副不与人争的德行,难免让人感到他可欺。我也喜欢跟他和郑敏不时抬抬杠,说些歪理和他们斗嘴逗笑。郑敏素知我装蒜闹着玩,多顾左右而言他;可嘉倒认真极了,有时冒汗也跟我争个不休,尤其一旦涉及欧美诗歌的解读,他更丝毫不肯退让。他那股自信常常教我暗自吃惊,较量起来,我倒过足瘾。
  谈到翻译,可嘉说过:“译诗无准则,一切看对象。”准则以对象为准,相对地紧贴原作的面目和精神;译诗是一种不完善的传达方式而已。《彭斯诗钞》大部分是1958年可嘉在河北接受劳动锻炼时译的,翌年由上海的新文艺出版社刊印;该书先后印了四次,累计印数达三万多册,其中《彭斯与民间歌谣》一文探讨民间歌谣与文人创作相互影响的关系,与当时文艺界讨论民歌与新诗有莫大关联。此外,他在评介西方现代派文学方面的贡献,亦不容忽视。1987年重刊的《现代派论·英美诗论》与2003年重刊的《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不但梳理了欧美现代派的发展脉络(特别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以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等方面),更评论其优劣,充分反映可嘉的识见。
  青乔也好,姚平、姚明也好,圣思也好,洛中也好,晓敏也好,她们似乎对父亲的片言只字都十分爱惜;那份执着与坚持,难道又是同样的不忿不甘?
  2009年5月28日

知识出处

斯人可嘉 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

《斯人可嘉 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一座沉寂的洪钟》、《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当生命熟透为尘埃》、《我所了解的袁可嘉》、《论袁可嘉的诗歌》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伟明
责任者
袁可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