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
唯一号: | 112320020220004190 |
颗粒名称: | 3.破解双音钟的秘密 |
分类号: | K825.81 |
页数: | 3 |
页码: | 111-113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1978年,上海博物馆对秦公钟进行了除锈处理,并发现了这组青铜钟的双音效果。研究表明,秦公钟能够在钟的鼓部和侧鼓部各敲出一个音,即每个钟都是双音的,两个音之间的音程相差三度,一组编钟如果是8件的话,则可敲出16个音。马承源经过研究,通过全息摄影技术得出结论,青铜钟能产生双音效果是因为钟的侧鼓部分有的铸有鸟形,有的没有鸟形,而没有鸟形的钟往往是一组编钟的第一、第二件,有鸟形标志的往往是一套编钟的第三、第八件。这些钟都是双音钟。马承源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商周青铜双音钟》,回答了什么是双音钟和为什么能发出双音的问题,这对学术界是一项重要贡献。编钟在古代礼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国君祭祀大典、宫廷宴会等场合,被称为“钟鼓之乐”。 |
关键词: | 慈溪市 马承源 传记 |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