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国际水准的博物馆馆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173
颗粒名称: 第十章 国际水准的博物馆馆长
分类号: K825.81
页数: 7
页码: 77-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国际水准的博物馆馆长,包括与国际接轨的募款方式、贡献巨大的“上博之友”、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马承源 传记

内容

1.与国际接轨的募款方式
  马承源把上海博物馆建设成了国际水准的博物馆,他本人更是一位国际水准的博物馆馆长。这不仅是说他的学术水平,也包括他杰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上海博物馆的一些重要展厅,是以捐助者的人名命名的。上博新馆在建设中受到香港实业家、文物收藏家们的大力资助。他们有的捐资装修展馆,有的捐赠了重要文物。因此,一些展馆便以他们名字命名。比如,中国历代绘画馆又称“邵逸夫绘画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又称“徐展堂陶瓷馆”,中国古代玉器馆又称“何鸿卿玉器馆”,等等。在博物馆的一面墙上,刻满了为建设新馆慷慨捐资的各界人士的名字,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马承源的朋友。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位,香港何东集团主席何鸿章捐资建造了博物馆贵宾厅,嘉道理家族赞助装修了少数民族工艺馆,葛士翘赞助装修了葛士翘展览厅,胡宝星赞助装修了青铜器展览馆。明清家具馆中的很多展品则来自收藏家王世襄先生的庋藏,由庄志宸、庄志刚兄弟购买后捐献。
  相关链接
  何鸿卿,1930年生于上海。何东爵士之孙,何世俭第三子,香港何东集团主席何鸿章先生的弟弟。香港富商,慈善家,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及院士。何鸿卿是著名的古玩收藏家,尤以古玉、青铜器、瓷器及明清家具之藏品著称。因其收藏经验及资历,何鸿卿担任了世界上不少著名博物馆的委员、顾问及赞助人。他是大英博物馆董事会成员,1990年曾捐助200万英镑将大英博物馆旧的中国陈列室改造为有空调恒温陈列保护设备的新展馆。上海博物馆的玉器馆也是他捐资建成的。
  据统计,上博在新馆的建设中,共接收捐赠约1000万美元。对比至今仍靠国家全额拨款才能生存下去的大多数国内博物馆,上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能以发起筹款、接受捐赠的方式募集到数量如此可观的巨资,确实是非常超前的。马承源对上博与国际接轨的“新潮”募款方式深感自豪,他说:“并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像上博这样能筹到钱,要看你平时下的功夫怎么样。我们交了很多朋友,那时候,上博在国际上的声誉是最好的。很多朋友都感到上海博物馆最大气,他们很喜欢与上海博物馆打交道。”
  2.贡献巨大的“上博之友”
  马承源口中这些“喜欢和上博打交道”的朋友们还有一个特别的称谓,叫“上博之友”。他们大多是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实业家、收藏家,愿意为祖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当然,上博能得到这么多财力雄厚的实业家、收藏家的眷顾,与马承源一贯“广交朋友”的主张是分不开的。他常说:“人要有交情,没有交情办不了事。”马承源交朋友有两个原则:一是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和规定,二是对博物馆有利。在这个前提下,马承源和上海博物馆都尽量给朋友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服务。这些人都是文物爱好者或收藏家,其中有些人的专业研究水准还相当高。他们来到上博,不仅可以看展厅里陈列的文物,还可以到精品鉴赏室看库房里收藏的文物。马承源和馆内的其他专家对收藏家们的要求无不重视,尽量满足,除了定期为他们做专题讲座,还义务帮他们鉴定文物..他们都说:“来到上博,就像回到家一样。”在与上博的密切交往中,收藏家们也切身感受到了马承源和上博人做事的态度、做人的标准。他们说,把东西交给马馆长,交给上博,我们放心。
  马承源本人与“上博之友”们的交情更是深厚。只要朋友开口请他鉴定文物,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雨雪天,或是旅途劳顿出差归来,他从不推托,总是有求必应,而且从来都是无偿的。马承源认为,博物馆的收藏应该对专家和学者开放,加强交流有助于促进博物馆和专家学者之间的友谊。正是这样坦诚无私的态度和情怀,才使上博结交了一大批真挚慷慨的朋友。正因为如此,当上海博物馆准备建设新馆和自主筹款的消息一经传开,才立即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热情关注。1993年,香港成立了以徐展堂先生为主席的上海博物馆新馆筹款委员会;1995年,美国成立了上海博物馆之友基金会,上博多年的老朋友和各个社会民间组织纷纷捐款赞助。许多捐赠者既捐资金,又捐文物。至新馆建成,共有七十多人次捐款达一千多万美元,占上博新馆建设项目总投资的七分之一以上,其中新馆13个陈列馆、3个特别展厅和国际学术报告厅、图书馆、贵宾厅、文物修复研究室、高清影视中心、幼韵轩等6个服务设施均以捐款者的名字或组织名称冠名,以铭记褒奖他们对上海文博事业的支持和帮助。
  在众多的“上博之友”中,柯尼·罗斯(CourtneyRoss)是特殊的一位。在上博新馆的建设中,她出资修建了多媒体报告厅。柯尼·罗斯是美国时代华纳前总裁史蒂夫·罗斯(SteveRos)的夫人,是一位对中国充满感情的美国友好人士。她热爱艺术,热爱中国的古老文明。1996年,她第一次造访上海博物馆,那时新馆还未完全建成,有些地方还在施工。在陪同参观的过程中,马承源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和对博物馆事业不懈的追求深深打动了罗斯女士,她当即表示,愿意为上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罗斯女士得知上博新馆的多媒体报告厅建设经费尚未落实时,她马上向马承源提出,她愿意为这个项目出资。罗斯女士对马馆长热情地说,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报告厅建成全世界最好的博物馆报告厅。她回国后,很快派美国华纳公司的设计师来到上海,和上博及上海建筑设计部门的专家们一起开始了上博多媒体报告厅的设计工作。自此,罗斯女士也成了上海博物馆最为忠诚的朋友之一,她时时关注着上博的发展,经常过问报告厅建设的进展情况,甚至亲自参与报告厅的设计方案。她对马承源十分敬重,不止一次地表示,她之所以愿意为上博报告厅捐资出力,就是因为马承源对博物馆事业的执着和投入感动了她。每次罗斯女士来华访问,一定会去上博参观,和马承源聊聊他又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谈谈上海博物馆的新发展;马承源访美,罗斯女士也一定会盛情邀请他去自己家中做客。2000年,柯尼·罗斯再婚(其夫史蒂夫·罗斯于1992年去世),她特别邀请马承源先生去意大利参加她的婚礼。受邀嘉宾多是世界各国的知名人士,其中不乏电影界、传媒界和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罗斯女士将马承源和同时受邀参加婚礼的王立梅女士(时任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馆长)郑重地介绍给各位来宾,来宾们一听说马先生是上海博物馆的馆长,无不肃然起敬。
  2002年9月,柯尼·罗斯女士以罗斯基金会名义捐赠100万美元参建的上海博物馆多媒体信息中心全面竣工,正式揭幕。以史蒂夫和柯尼·罗斯命名的多媒体信息中心位于上博北门地下层,建筑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主要包括多媒体活动室和多功能报告厅等几部分。多媒体活动室内后来放置了20台电脑,让观众直接浏览各国博物馆、重要展览及上博历年展览,观众们从此无须踏出国门,就可以在这里“参观”世界各国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多功能报告厅集学术报告、同声传译、多媒体投影、网上直播、网络讨论和电影放映等功能于一体,可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成为了上海和国际接轨的、理想的学术交流场所。该中心的建成为上博国际学术交流、公众传播教育插上了现代化、高科技的翅膀,也为上博新馆建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为上海博物馆五十周年馆庆渲染上了浓烈的喜庆色彩。这座现代化信息中心的建成,得力于柯尼·罗斯这位忠诚热心的“上博之友”的慷慨捐助,而在这一过程中,马承源功不可没。
  3.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对为上博做出过贡献的早期的捐赠者及家属,马承源也一直放在心上,“想捐赠者所想,急捐赠者所急,帮捐赠者所难”,定期探望,形成制度。他本人不管有多忙,每年至少亲自登门探望一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结交新朋友的同时,也不忘老朋友。例如,对捐献大盂鼎、大克鼎的潘达于先生及家属遇到的生活困难,马承源和上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马承源说:“那些无价之宝,捐献者只要卖掉一件,就足以让后人享受几代,我们能不记住他们、关心他们吗?”这种对捐赠者始终如一的诚信态度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量,赢得了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的尊重,这才有了海外收藏家、实业家们对上博连绵不断的捐赠。菲律宾著名收藏家“两塗轩”主人庄万里先生子女庄长江、庄良有兄妹及庄氏家族经过多年徘徊观望,最后郑重决定把“两塗轩”所藏国粹遗珍捐赠给上博,让上海博物馆成为家传几代珍藏的永久归宿。香港太阳集团主席叶肇夫先生也是经过几番周折,最终决定向上博捐献子仲姜盘。正是由于马承源的人格魅力和对文化遗产忠诚与无私呵护的精神,才让众多流失海外的文物瑰宝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回归祖国,成就这些值得称颂的佳话。
  相关链接
  子仲姜盘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是一件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铜器。它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盘壁的两侧有一对高耸的立耳,其外侧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一曲角形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龙身躬背曲体似欲跃入盘内水中。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鱼为七条一周,龟、蛙为相间排列,此种饰法极具春秋早期的特色。盘的中心是一只带有头冠的雄性水鸟,边上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性水鸟,造型生动。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盘内所有的水生动物皆可在原地作360度转动,这在三代青铜器收藏中绝无仅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知识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承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