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千挑万选,追求完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166
颗粒名称: 5.千挑万选,追求完美
分类号: K825.81
页数: 3
页码: 6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在上博新馆建设中,为选定外墙花岗石材和南门的汉白玉石雕感到苦恼。他带领馆领导和筹建处工作人员在上海和香港市区考察,经过反复观察分析比较,最终在香港时代广场大厦选择了西班牙粉红麻石材作为上博新馆外立面装饰材料,同时为石雕原型选取了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制作,实现了上博新馆建筑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马承源在监督新馆建设质量与进度方面,精益求精,对细节方面的问题也非常关注,比如通过观察望远镜发现外墙花岗石贴面两块石头间接缝有误差,两条线不平行,以及发现水泥柱头不直等问题。在夜间的新馆泛光照明调试时,他坚持连续几天进行挑剔的反复调试,最终完成了美丽的泛光照明效果。
关键词: 慈溪市 马承源 传记

内容

建新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尤其是要避免造的人和用的人意图不一,建筑形式不合陈列要求,使用时出现削足适履的困境。因此,馆方必须提出设想,自己把握建设方案,自己监督工程和建筑用材,才能建成理想的新馆。马承源在领导班子中除总揽全局外,还与副馆长汪庆正一起,重点负责自筹数千万建馆款项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新馆建设并非完全依赖政府拨款,上博才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拥有较多的发言权,做了很多果断而明智的决定。
  在上博新馆外墙面花岗岩石材的选择上,马承源煞费苦心。为了寻找有文化气息的石料,他带领上博馆领导们和筹建处工作人员一起在上海的高层建筑中穿梭,逐一对比研究,可还是没找到心仪的花岗石色泽。1994年春节过后,他又与筹建处主任胡建中专程赴香港考察石料墙体。连续几天,他们在大街上观察建筑墙面,远看、近看、白天看、晚上看,仔细观察不同形式、不同外墙装饰的建筑,琢磨不同材质石料在阳光下和灯光下的肌理效果,研究在晨曦、傍晚、阳光下、阴雨中的建筑形态和色彩效果,分析上博新馆的环境特点、空间条件,反复比较,最后参照香港时代广场大厦的用材和色彩,选定了西班牙粉红麻石材作为上博新馆外墙的装饰材料。他听取了日本石材设计师提出的建议:毛面与光面结合,以毛面为主、光面作为图案装饰,以避免明显的色差;墙面施工则用干挂的方法,以防产生碱化效果,导致晴天出现水印,影响建筑外观的视觉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建设完工后的上博新馆外立面墙体整体效果美观大方,庄严典雅,体现出一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的浑厚气魄。
  上博新馆南门的那组气势磅礴的巨型汉白玉石雕也凝聚着马承源的心血。这组石雕的原型来自上海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马承源从馆藏石雕、印章、陶瓷里筛选出来的精品。他请来上海油画雕塑院的陈古魁院长塑小样、仿大样,做出1∶1大小的实样,再调运北京房山的汉白玉,请来河北曲阳的石工,然后在上博老馆的仓库里花了半年时间精心雕琢而成。在石雕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马承源多次前往油画雕塑院,反复端详审看小样,在龙吴路的施工库房对石首造像的雕凿细节悉心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组造型雄奇、气魄非凡的石雕现在已成了上博新馆建筑的标志之一。
  在这一时期,马承源严格监督新馆建设的质量与进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筹建处传为美谈。那时,马承源的办公室与新馆工地仅一条马路之隔,他特地准备了一副望远镜,一有空就在办公室的窗口举镜眺望,时刻关注施工进展。一次,马承源对着马路对面施工中的建筑外墙看了许久,然后叫来施工人员说,外墙花岗岩贴面两块石头间的接缝有误差,两条线不平行。施工方不相信他用望远镜能看出这么小的误差。可在马承源的坚持下,施工人员只好爬上脚手架测量。结果证实,确实误差了几毫米。类似的事还有一件。据上博原副馆长李俊杰回忆:“有一次,我们正在开工程例会,马馆长下班后在工地上转了一圈回来把我叫出去,指着一根水泥柱说,这根柱头不直。我在工程会上向项目经理提出来,他说不可能,但还是找了技术员去测量。复测结果使项目经理大为吃惊:确实误差2厘米。大家都服了马馆长的眼力,太精确了。”
  1994年9月底,新馆建筑外墙装饰完工后,夜间的建筑泛光照明又是一个新的紧迫任务。连续七天,每当夜幕刚刚降临,马承源就赶到现场,与施工技术人员一起调试灯光。由于灯具等技术原因,调试进度比预想的慢得多,马承源每天坚持到凌晨两三点工作结束才离开。经过连续几天近乎挑剔的反复调试,完成后的泛光照明效果使夜幕下的新馆建筑锦上添花。

知识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承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