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界初开,梦想萌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158
颗粒名称: 1.眼界初开,梦想萌发
分类号: K825.81
页数: 3
页码: 49-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年10月,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成为上海新的地标性建筑。该馆被视为标杆的现代化博物馆,是马承源离任馆长前完成的最重要的工作,凝聚了马承源毕生的心血。1980年,马承源访问美国期间,受到现代化博物馆和陈列手段的启发,萌发了建设新馆的梦想。当时中国内地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看到中国文物陈列在美国博物馆里的反差感受,令他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命感。他在心里酝酿着一个伟大的梦想,要建一座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让中国自己的现代化博物馆屹立于世界博物馆之林,展示中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慈溪市 马承源 传记

内容

1996年10月,崭新的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这座屹立于人民广场上的现代化博物馆从此成为上海新的地标性建筑。新馆的建成,使上海博物馆跻身全国乃至于世界先进的博物馆之列,并积极推动了全国博物馆事业现代化的步伐。而这座被业界视为标杆的现代化博物馆,凝聚了马承源毕生的心血。它的建成,是马承源离任馆长前完成的最重要的工作。从第一次走出国门时内心萌发建新馆的梦想,到新馆终于在自己的手中建成,经历了整整十六年时间。
  1980年4月,马承源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赴美国访问,担任随展组组长,在美国工作了近八个月时间。在美期间,他访问了哈佛大学,出席了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古文字讨论会,参观了藏有大量精美青铜器的福格博物馆。他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加了配合此次出国展览的“中国青铜器学术讨论会”,会上马承源宣读了自己的学术论文《商周青铜双音钟》,获得了来自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者的高度评价。8个月在美国工作生活的经历给了马承源很大触动,也让他萌发了建设新馆的梦想。1980年的中国内地与同时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境突然来到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第一次看到现代化的博物馆和陈列手段,马承源受到的刺激和心理冲击是巨大的。当时,“伟大的中国青铜器时代”文物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为随展工作组组长的马承源全程参加了文物点交和布展工作。他后来说,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文物陈列在美国的博物馆里,而且展出环境及陈列设计都好得“不能想像”,让他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因强烈的反差感受到巨大的心理震撼。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仅纽约一地就有两百多座博物馆,而当时的中国大陆,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却连一座称得上现代化的博物馆都没有。看到文物陈列于只有百年历史的精美透亮的展厅环境中,想起国内博物馆里几千年历史的青铜器却只能放在黯淡老旧的场馆中,强烈的反差令马承源的爱国心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从此,他在心里开始酝酿一个伟大的梦想:一定要建一座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要用艺术之美来衬托历史之美,把上海博物馆打造成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相称、显示中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现代化大型博物馆,让中国自己的现代化博物馆屹立于世界博物馆之林。这种使命感的背后,是马承源身为一个老一辈文博工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对民族血脉的把握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知识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承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