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登原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045
颗粒名称: 历史学家陈登原轶事
分类号: K825.4;I277.3
页数: 3
页码: 201-2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人史学家陈登原的主要历史事迹。
关键词: 陈登原 现代 故事

内容

以历史故事教育子女
  陈登原教授有子女五人:大女宜振,长子宜张,次子宜和,三子宜周,幼子宜扬。他喜欢给子女们讲故事、聊天、下象棋,从中寓意教育,给予启发。如讲司马光砸缸救人、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说明人的急中生智;还在夏日纳凉的时候,讲《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岳飞的精忠报国,结合史实,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将枯燥的历史典故加以形象化。还为他们讲白马非马、流矢不动等辨证道理及逻辑学知识。同时根据子女不同的年龄,讲授《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有关篇章,有些名著如《长恨歌》、《琵琶行》、《李陵答苏武书》等则要求背诵,一字不苟,背出方休。
  拒绝出任汉奸秘书
  陈登原教授是位爱国学者,他在许多著作的自序中都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他的《国名疏故》一书,旁征博引中国两字的来源,字里行间,闪耀着一颗赤诚之心。在抗日战争至解放前夕的漫长岁月中,他饱受了战争所带来的痛苦;眼看美丽的国土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国家岌岌可危,忧愤不已,于是写下许多诗篇,如抗战初期在之江大学任教时写的《有感》;1941年夏间,大汉奸汪精卫去日本签订所谓大东亚共存共荣之约后,他写了讽刺诗《汪精卫东渡日本》等等。
  余姚沦陷时,日寇自候青门侵入,国民党竟不战而逃。陈教授也曾写过一首诗予以抨击。
  余姚沦陷再用遗山韵
  未战狂逃亦战尘,候青门外忽荒榛。
  忍教子弟修城堞,竟对仇雠呼主臣。
  义语零丁空糊壁,哀师消歇实无人。
  熏风仍此吹黄发,不醉醺醺老此身。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陈教授退居故乡周巷,闭门著书。伪县长劳乃心曾意欲聘为秘书。陈登原教授当即回绝,并以诗明志,有句云:“宁存狷洁留僧壁,不伴朱红上女唇。”其铮铮铁骨,令人仰佩。
  撰写《国史旧闻》
  陈登原教授一生共写作21部书,重要学术论文19篇,掌故文章7篇,累计达千万字,可谓著作等身。他早在东南大学读书期间,就写出了《荀子哲学》一书,得到校长蒋维乔教授的赏识,不但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言,还推荐给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陈教授曾言,“余治历史者也,是故偶有吟咏,不喜风花雪月,喜于古人故事,妄作穿插之语。”他的史学代表作是《国史旧闻》。此书早在1938年就着手写作,至1957年完稿,整整写了20年,先后七易其稿,历经曲折。《国史旧闻》共分四册,74卷,800条目,约180万字。上起三皇五帝,下迄清季,论述与考据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制度等重要问题,其特色不但有鲜为人知的许多珍贵史料,更有以“登原曰”为形式的作者独到而精辟的见解。这是陈登原教授的得意之作,它的编写、出版又是极不平常的。
  陈教授在三十年代初就留心中国历史各方面的掌故史料,他在金陵大学、之江大学、世界书局等工作期间,充分利用当时当地良好的图书馆阅览条件,抄摘了大量卡片。抗战初期浙东尚未沦陷以前,他又根据家中藏书作了许多卡片。这些卡片一直随身带着。抗战期间,陈教授蛰居周巷家中开始整理编写。先是写单个条目,然后按事例属性分类。当时乡下没有电灯,只得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写作,长期以往,损坏了他的眼睛,身体也日见消瘦,但他仍忘我地工作着。
  《国史旧闻》第一册于1958年7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后,引起史学界的重视。他对未出版的几册又进行了修改补充。第二册于1962年12月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后来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书不能再印了。直到八十年代,中华书局才又出版了第三册。2000年8月出版第四册,终成完璧。

知识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慈溪名人故事》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选编从东汉至当代的25位慈溪名人的故事约80篇。许多故事是根据历史材料编写的,凡民间传说的,都写上口述者的姓名,注明搜集或整理。

阅读

相关人物

童银舫
责任者
陈登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