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陈之佛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019
颗粒名称: 艺术大师陈之佛的故事
分类号: K825.72;I277.3
页数: 6
页码: 173-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陈之佛的主要历史事迹。
关键词: 陈之佛 画师 故事

内容

发誓勿做生意人
  艺术大师陈之佛出生在本市浒山晓记里。过去,浒山镇主要有应、陈、潘、高四家。陈姓是从温州乐清县大树下迁移到此地的。到了清代末年,即先生的曾祖父陈赞宸时,已成为镇上的一个大族,共分六房。前三房在城郊,后三房在城里。祖父陈晓舫是三房,故通称晓记三房。父亲陈询美是三房的分支,也属三房,叫做询记。现在,这些房屋基本上还保持原来的面貌。“陈之佛大师故居”即在此地。
  母亲翁氏共生四男六女,头三个生的都是女的,这在做婆婆的心里当然非常勿开心。当第四胎生下一儿子(即先生的大哥绍炘)时,合家捧为宝贝。先生排行第三(若以子女顺序说,应该是第七)。这时,父亲因为经营染坊破产,只得在镇上双眼井头开一爿大西药铺——振华大药房,以维持生计。所以,当先生因病从锦堂学校休学时,母亲总认为读书没出息,再三劝他到钱庄里学生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承祖业,保持商贾门第。但是,先生看到商人欺诈虚伪,发誓一生一世也勿愿做生意人。
  先生的二伯父是前清秀才出身,也是房族里数一数二的读书人。他看到先生从小聪颖过人,成绩又好,就对先生的父亲说:“阿本介聪明,应该让他继续深造。”最后,先生的父亲通过再三考虑,才借债送儿子到杭州去读书。事后先生常说:“是二伯父的一句话,决定我的前途。”
  “之佛”名字的由来
  先生奶名叫绍本,后来改名之伟,又学名为杰。最后再名为之佛。因为喜爱白雪无瑕,故自号“雪翁”。他的长女名叫雅范,后来先生为她改名叫“嗣雪”。现在她定居台湾,已成为一位著名的绘绣艺术家。到底,她没有辜负父亲对她的殷切期望。
  关于先生更名,曾有过这样的传说:据说“之伟”是一位小学老师替他取的学名,他总嫌“伟”字太俗,但也想不出其他更合自己心意的字来。一次,当他在空闲练字时,把“伟”字的草书无意间多了一竖,这样“伟”字变成了一个“佛”字。他觉得这个字很好,于是决定更名为“陈之佛”了。
  有人认为先生改名为“之佛”,他一定是一位顶礼拜佛、看破红尘的人,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一样。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他酷爱佛教艺术,早年著有《中国佛教艺术与印度艺术之关系》。但是,他并不迷信,更没有出家的意念,只是平生淡泊名利,自奉俭朴,有一片菩萨心肠。他曾有“心即是佛”的名言。解放前画的画上,他常用“心即是佛”的印章。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地光明磊落,没有必要去烧香念佛。
  第一号好人
  1918年10月,陈之佛先生东渡日本,到了首都东京。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夕,留学之风,盛极一时。有钱人家的子弟,都到欧美去留学,叫做“镀金”;一般人家的子弟,只能到日本去深造,叫做“镀银”。在东京就聚集着许多中国留学生,于是那里应时出现了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寄宿舍,陈之佛先生就住东京神田区猿乐界二·一清寿馆一号房间,一直到他毕业为止。
  身处异国的游子,开始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大家都为能在他乡遇故知,感到分外的快乐和亲切!有一天,几位朋友商量好了,邀请先生晚上去浴室洗澡,让他能领略一下异国的风情。进了浴室,不禁使先生大吃一惊:原来只见老板娘带着下女们一个个都脱去衣服,裸着身子进入了浴池,吓得他抱着衣服急忙往外跑。日本的风俗民情比较开放,但是先生不习惯于此。事后,大家还经常以此来与他打趣作乐。难道陈先生真的头脑如此“封建”吗?不,作为一位已投身于艺术事业的青年,在画室里他经常与裸体“模特儿”接触、打交道,可说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因为在人体上确实具有一种在自然界中不易找到的线条美,如果我们能排除一切肉欲上的邪念,把自己的意识超脱到艺术欣赏和艺术追求的高度来认识的话。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但是归根到底,生活还是不能与艺术相等同的。所以,浴室趣事正说明了先生的人格高尚。
  平日,先生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人际关系非常融洽,难怪老板娘总是在人前翘起大拇指夸奖他说:“第一号房间里住的是第一号好人。”
  吃素的故事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这时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书,而家眷仍住在上海,正处在火线之内。由于京沪铁路中断,音讯不通。他焦急万分,只得约同在南京的亲友,转乘汽车绕道杭州返沪。车到宜兴站抛锚,时已傍晚,不得已又换乘小船,横渡太湖去长兴。当时地方不太平,太湖强盗十分猖獗。据说,若遇上强盗,不是“板刀面”,就是“吃馄饨”①,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
  船行驶到半途,突然发现岸上有人用手电筒向小船照射,老大急忙示意舱内众人不许声张。于是大家就挤在一起,缩作一团。一会儿,那人又走下堤岸,用双眼盯住渡船不动。但是,老大却面不改色,继续向前划行。不久,始见他慢慢踱上岸去,消失在茫茫夜雾之中。船泊某地,老大才擦了一把冷汗,高兴地告诉大家,现在已经是安然无事了。
  途中遭此惊吓,又想到家人还生死不明,不由悲从中来,深感人间互相残杀的可恶、可鄙。从此,先生即开始戒杀、吃素,以表示抗议,但是仍吃鸡蛋。一直到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因患重伤寒症,病体恢复甚慢,大夫认为是缺乏营养所致。所以渐进荤食,又慢慢恢复原来的饮食习惯。
  有志者事竟成
  传说之佛先生从小有两个爱好:即好绘画和嗜甜食,特别喜欢吃三北豆酥糖。所以弄得满嘴都是蛀牙,很早就镶上了假牙;至于学画,据说是受了同学胡长庚的影响。因病休学时,在四叔祖家的学馆里读书,一边进修文史知识,一面临摹《芥子园画谱》,为绘画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后考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毕业后,留校任图案及铅笔画教员,编写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图案讲义》。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后,开始边学日语,边习水彩画和人体素描等。接着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他是我国第一位去日本学习工艺图案的留学生。学习期间,创作壁挂图案、装饰画等,多次参加日本美展并获奖。
  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当时是一个毕业即失业的社会,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这时有位朋友怂恿他在上海合作创办“尚美图案馆”,由那位朋友出资经营,先生负责制图。谁知刚筹备开业,那位朋友就溜之大吉。先生为了维护信誉,只得单独支撑,惨淡经营,经常为厂商设计纺织品图案和商标,并为新文艺书刊作封面画和艺术装帧,如《东方杂志》和天马书店出版的鲁迅、茅盾、郭沫若、郁达夫自选集等。可怜他既无经商能力,又缺乏资金来源,虽然所绘制的作品深受各界欢迎,并为厂商盈得巨额利润,但他仍不能继续维持正常营业,最后只有走倒闭一条路。
  先生学习中国画的原因有三:一是从小就很喜爱;二是认为自己一旦年老,绘制工艺图案,在视力、手法等方面将会不适应;三是考虑到中国画存在着一个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的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这个任务责无旁贷。所以,在他“躲”着学画的几年中,不断探索进取,刻苦钻研,不肯轻易示人。到1935年,才下定决心专攻工笔花鸟画的开拓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说:“四十岁前,我山水花鸟都画,但既无名师指导,也不专攻,主要是受宋元名迹的刺激,才开始专攻花鸟,并决心画工笔。”当他第一次将自己十幅工笔花鸟画作品以“雪翁”署名展出时,即轰动了艺坛。但是有些人还不知道究竟“雪翁”是谁。
  由此可见,他的画既是无师自通,又是大器晚成,终于一鸣惊人。这一切的成就归结为一句话,叫做:有志者事竟成。
  殷殷祖国情
  1958年,陈之佛先生受文化部派遣,出访东欧波兰、匈牙利两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他于5月底从北京出发,乘飞机途经莫斯科抵达波兰首都华沙,先后访问参观了6个城市,进行了68项活动,并在弗罗茨瓦夫和华沙两地,举行了“中国国画展”揭幕仪式。至6月29日,在波兰结束了为期35天的友好访问,于次日乘飞机到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在那里他先后作了题为《中国绘画历史简况》的电视讲话和“中国国画展”的揭幕仪式,进行了74项参观访问活动,历时42天,在8月底回国。
  客居异国他乡,羁旅于万里之外。每当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一缕缕怀国恋乡、思念亲人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于是信笔写下了一些诗,以抒发当时的情怀。这里摘录了三首,说明他的殷殷祖国之情:
  欲寄天涯万里心,旅馆寂寞夜深沉。微风敲窗惊客思,明月漏帘动乡情。灯前有侣笑易逝,樽中无酒醉难醒。开卷分明使命在,抛却闲愁一身轻。
  疾驰山径赶回程,绿树荫浅夜色新。几点乌鸦迷野烟,一朵红云醉行人。此景原是寻常有,孤客异乡增离情。万里异乡客,度日如度年。朝从碧眼游,夜裹青毡眠。华屋似樊笼,珍馐赛黄莲。犹喜归期近,顶多二十天。

附注

①注:以上两句是江湖上的黑话。所谓“板刀面”,是指把人体一块块斩碎后再丢入湖中;“吃馄饨”是把人体捆绑住后就沉入水底。

知识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慈溪名人故事》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选编从东汉至当代的25位慈溪名人的故事约80篇。许多故事是根据历史材料编写的,凡民间传说的,都写上口述者的姓名,注明搜集或整理。

阅读

相关人物

郑逸群
责任者
陈之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