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现代·陈之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017
颗粒名称:
现代·陈之佛
分类号:
K825.72;I277.3
页数:
11
页码:
168-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陈之佛的简要生平和主要历史事迹。
关键词:
陈之佛
现代
故事
内容
陈之佛(1896—1962)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号雪翁,浙江慈溪人。日本东方美术学校图案科毕业。1923年回国,从事装潢图案设计。曾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央大学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花鸟画宗宋、元人,创制双钩细染之花鸟画,笔致精细、敷色浓丽。兼及艺术理论。有《陈之佛画选》、《图案构成法》、《西洋美术概论》、《艺用人体解剖学》、《中国陶瓷器图案概观》等。
——《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529页
陈之佛,慈溪市浒山街道人。
一代画师——陈之佛
1962年1月15日下午10时45分,卓越的现代工艺美术家、工笔花鸟画家和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陈之佛先生,由于劳累过度,突然患脑溢血症,在南京溘然与世长逝,享年66岁。
留学日本
1896年9月14日,陈之佛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小镇——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今慈溪市)。乳名绍本,学名之伟,又名杰。九岁进入余姚高等小学,改名为之佛。十七岁那年,在慈溪锦堂学校农科预科班毕业,接着考入浙江工业学校机织科,学习机织图案。
1918年,二十二岁的陈之佛考取了留日官费生,同年十月到日本。第二年春天考入了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成为我国到日本学习工艺美术的第一个留学生。在日本,他同留学在东京的丰子恺、关良、夏衍、卫天霖等文学艺术家交往甚密。并搜集积累了有关工艺美术和美术史论的大量资料,在花鸟写生、图案构成和色彩方面狠下功夫,乐而不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鸣惊人
1930年,陈之佛先生任上海美专图案系教授,并在南京中山大学兼课;在此之前,他应聘在上海东方艺专、上海艺大、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等担任过图案科主任。陈先生除图案外,兼教美术技法理论和美术史,并挤出时间攻研工笔花鸟画。
1935年,陈之佛先生以他的号“雪翁”署名的花鸟画在画展上引起了美术界的注目,他那宁静清雅、独创一格的画风,使画展大增光彩,并使他一举成名。
陈之佛先生的工笔花鸟画,继承了五代时期徐熙、黄筌的优良传统,又广泛吸收了宋元时期的钱选诸家之长,并受明代吕纪、清朝恽南田等较大影响,创立了他那清新隽逸的艺术风格,把传统工笔花鸟画向前发展了一步。
清高自洁
1942年春,陈之佛先生在重庆举办首次个人花鸟画展览,受到艺术界的好评。郭沫若和傅抱石先生等亦题诗勖勉。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收买人心,强迫他就任了国立艺专校长,这是陈先生一生最难堪的事儿,他接连六次辞职,过了一年才摆脱了校长的职务。
同年,重庆“校场口事件”发生后,《新华日报》发表了《文艺界对时局进言》,陈之佛先生毅然签了名。接着,预料的麻烦又找到了他头上,反动派三番五次地威胁恫吓他,要他登报声明“退出”,但陈先生理直气壮,毫不动摇。次年四月,国民党在《中央日报》发起了一个反签名运动,也来找他签名,同样被严厉拒绝了。
陈先生对污浊的旧社会十分憎恨,因此他洁身自爱,不与同流。他自号雪翁,有着“濯白雪以方洁”的志趣。所以,他的许多作品常常以粉代墨,画出诸如白鹤、白鸽、白梅等等,这不仅反映出他高洁的为人,同时也成为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大展鸿图
抗日战争到解放前夕这十几年中,陈之佛先生是以工笔花鸟画创作为主的时期,在重庆和成都,他接连开过三次个人花鸟画展。
解放后,陈之佛先生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暑假,陈之佛先生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精心创作了《松龄鹤寿》、《鸣喜图》、《祖国万岁》等大幅佳作。其中《松龄鹤寿》是他生平罕见的巨作。他采用了松鹤这个传统的象征美好的题材,以充沛的激情和娴熟的技巧,歌颂祖国的美好前程。这幅画后来由苏州织造厂刺绣成壁画,远销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东方明珠”。
党和人民给了陈之佛先生很高的荣誉。1958年6月,他以中国美术团团长的身份率队出访波兰、匈牙利等国,作过《中国绘画》的电视演讲。1960年7月,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和江苏省美术馆在南京联合主办《陈之佛花鸟画展览》。1961年5月,陈之佛先生到北京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材编写工作,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这一时期,他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学院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他还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还出席过全国文教群英大会和建国十周年的庆祝大会、国宴和天安门观礼等活动。
丰硕成果
陈之佛先生著作丰富,作品繁多,深为世人钦叹。早在浙江工业学校当教员时,他就编写出第一本图案讲义。1924年他从日本回国后,编著并出版了图案教学和图案创作设计等方面的著作:如《图案法ABC》、《图案构成法》、《表号图案》以及《艺用人体解剖学》、《西洋美术概论》、《图案构成法》等十余种,计二十余册。解放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先后出版过《陈之佛画集》和《陈之佛花鸟画选》。
八十年代以来,海内外出版了十多种版本的陈之佛画集,深受书画界欢迎。他的工笔花鸟画更是拍卖行的珍品。《陈之佛文集》和《陈之佛研究》、《陈之佛传》也相继问世。
童心
艺术大师陈之佛的故事
发誓勿做生意人
艺术大师陈之佛出生在本市浒山晓记里。过去,浒山镇主要有应、陈、潘、高四家。陈姓是从温州乐清县大树下迁移到此地的。到了清代末年,即先生的曾祖父陈赞宸时,已成为镇上的一个大族,共分六房。前三房在城郊,后三房在城里。祖父陈晓舫是三房,故通称晓记三房。父亲陈询美是三房的分支,也属三房,叫做询记。现在,这些房屋基本上还保持原来的面貌。“陈之佛大师故居”即在此地。
母亲翁氏共生四男六女,头三个生的都是女的,这在做婆婆的心里当然非常勿开心。当第四胎生下一儿子(即先生的大哥绍炘)时,合家捧为宝贝。先生排行第三(若以子女顺序说,应该是第七)。这时,父亲因为经营染坊破产,只得在镇上双眼井头开一爿大西药铺——振华大药房,以维持生计。所以,当先生因病从锦堂学校休学时,母亲总认为读书没出息,再三劝他到钱庄里学生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承祖业,保持商贾门第。但是,先生看到商人欺诈虚伪,发誓一生一世也勿愿做生意人。
先生的二伯父是前清秀才出身,也是房族里数一数二的读书人。他看到先生从小聪颖过人,成绩又好,就对先生的父亲说:“阿本介聪明,应该让他继续深造。”最后,先生的父亲通过再三考虑,才借债送儿子到杭州去读书。事后先生常说:“是二伯父的一句话,决定我的前途。”
“之佛”名字的由来
先生奶名叫绍本,后来改名之伟,又学名为杰。最后再名为之佛。因为喜爱白雪无瑕,故自号“雪翁”。他的长女名叫雅范,后来先生为她改名叫“嗣雪”。现在她定居台湾,已成为一位著名的绘绣艺术家。到底,她没有辜负父亲对她的殷切期望。
关于先生更名,曾有过这样的传说:据说“之伟”是一位小学老师替他取的学名,他总嫌“伟”字太俗,但也想不出其他更合自己心意的字来。一次,当他在空闲练字时,把“伟”字的草书无意间多了一竖,这样“伟”字变成了一个“佛”字。他觉得这个字很好,于是决定更名为“陈之佛”了。
有人认为先生改名为“之佛”,他一定是一位顶礼拜佛、看破红尘的人,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一样。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他酷爱佛教艺术,早年著有《中国佛教艺术与印度艺术之关系》。但是,他并不迷信,更没有出家的意念,只是平生淡泊名利,自奉俭朴,有一片菩萨心肠。他曾有“心即是佛”的名言。解放前画的画上,他常用“心即是佛”的印章。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地光明磊落,没有必要去烧香念佛。
第一号好人
1918年10月,陈之佛先生东渡日本,到了首都东京。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夕,留学之风,盛极一时。有钱人家的子弟,都到欧美去留学,叫做“镀金”;一般人家的子弟,只能到日本去深造,叫做“镀银”。在东京就聚集着许多中国留学生,于是那里应时出现了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寄宿舍,陈之佛先生就住东京神田区猿乐界二·一清寿馆一号房间,一直到他毕业为止。
身处异国的游子,开始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大家都为能在他乡遇故知,感到分外的快乐和亲切!有一天,几位朋友商量好了,邀请先生晚上去浴室洗澡,让他能领略一下异国的风情。进了浴室,不禁使先生大吃一惊:原来只见老板娘带着下女们一个个都脱去衣服,裸着身子进入了浴池,吓得他抱着衣服急忙往外跑。日本的风俗民情比较开放,但是先生不习惯于此。事后,大家还经常以此来与他打趣作乐。难道陈先生真的头脑如此“封建”吗?不,作为一位已投身于艺术事业的青年,在画室里他经常与裸体“模特儿”接触、打交道,可说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因为在人体上确实具有一种在自然界中不易找到的线条美,如果我们能排除一切肉欲上的邪念,把自己的意识超脱到艺术欣赏和艺术追求的高度来认识的话。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但是归根到底,生活还是不能与艺术相等同的。所以,浴室趣事正说明了先生的人格高尚。
平日,先生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人际关系非常融洽,难怪老板娘总是在人前翘起大拇指夸奖他说:“第一号房间里住的是第一号好人。”
吃素的故事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这时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书,而家眷仍住在上海,正处在火线之内。由于京沪铁路中断,音讯不通。他焦急万分,只得约同在南京的亲友,转乘汽车绕道杭州返沪。车到宜兴站抛锚,时已傍晚,不得已又换乘小船,横渡太湖去长兴。当时地方不太平,太湖强盗十分猖獗。据说,若遇上强盗,不是“板刀面”,就是“吃馄饨”①,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
船行驶到半途,突然发现岸上有人用手电筒向小船照射,老大急忙示意舱内众人不许声张。于是大家就挤在一起,缩作一团。一会儿,那人又走下堤岸,用双眼盯住渡船不动。但是,老大却面不改色,继续向前划行。不久,始见他慢慢踱上岸去,消失在茫茫夜雾之中。船泊某地,老大才擦了一把冷汗,高兴地告诉大家,现在已经是安然无事了。
途中遭此惊吓,又想到家人还生死不明,不由悲从中来,深感人间互相残杀的可恶、可鄙。从此,先生即开始戒杀、吃素,以表示抗议,但是仍吃鸡蛋。一直到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因患重伤寒症,病体恢复甚慢,大夫认为是缺乏营养所致。所以渐进荤食,又慢慢恢复原来的饮食习惯。
有志者事竟成
传说之佛先生从小有两个爱好:即好绘画和嗜甜食,特别喜欢吃三北豆酥糖。所以弄得满嘴都是蛀牙,很早就镶上了假牙;至于学画,据说是受了同学胡长庚的影响。因病休学时,在四叔祖家的学馆里读书,一边进修文史知识,一面临摹《芥子园画谱》,为绘画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后考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毕业后,留校任图案及铅笔画教员,编写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图案讲义》。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后,开始边学日语,边习水彩画和人体素描等。接着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他是我国第一位去日本学习工艺图案的留学生。学习期间,创作壁挂图案、装饰画等,多次参加日本美展并获奖。
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当时是一个毕业即失业的社会,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这时有位朋友怂恿他在上海合作创办“尚美图案馆”,由那位朋友出资经营,先生负责制图。谁知刚筹备开业,那位朋友就溜之大吉。先生为了维护信誉,只得单独支撑,惨淡经营,经常为厂商设计纺织品图案和商标,并为新文艺书刊作封面画和艺术装帧,如《东方杂志》和天马书店出版的鲁迅、茅盾、郭沫若、郁达夫自选集等。可怜他既无经商能力,又缺乏资金来源,虽然所绘制的作品深受各界欢迎,并为厂商盈得巨额利润,但他仍不能继续维持正常营业,最后只有走倒闭一条路。
先生学习中国画的原因有三:一是从小就很喜爱;二是认为自己一旦年老,绘制工艺图案,在视力、手法等方面将会不适应;三是考虑到中国画存在着一个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的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这个任务责无旁贷。所以,在他“躲”着学画的几年中,不断探索进取,刻苦钻研,不肯轻易示人。到1935年,才下定决心专攻工笔花鸟画的开拓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说:“四十岁前,我山水花鸟都画,但既无名师指导,也不专攻,主要是受宋元名迹的刺激,才开始专攻花鸟,并决心画工笔。”当他第一次将自己十幅工笔花鸟画作品以“雪翁”署名展出时,即轰动了艺坛。但是有些人还不知道究竟“雪翁”是谁。
由此可见,他的画既是无师自通,又是大器晚成,终于一鸣惊人。这一切的成就归结为一句话,叫做:有志者事竟成。
殷殷祖国情
1958年,陈之佛先生受文化部派遣,出访东欧波兰、匈牙利两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他于5月底从北京出发,乘飞机途经莫斯科抵达波兰首都华沙,先后访问参观了6个城市,进行了68项活动,并在弗罗茨瓦夫和华沙两地,举行了“中国国画展”揭幕仪式。至6月29日,在波兰结束了为期35天的友好访问,于次日乘飞机到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在那里他先后作了题为《中国绘画历史简况》的电视讲话和“中国国画展”的揭幕仪式,进行了74项参观访问活动,历时42天,在8月底回国。
客居异国他乡,羁旅于万里之外。每当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一缕缕怀国恋乡、思念亲人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于是信笔写下了一些诗,以抒发当时的情怀。这里摘录了三首,说明他的殷殷祖国之情:
欲寄天涯万里心,旅馆寂寞夜深沉。微风敲窗惊客思,明月漏帘动乡情。灯前有侣笑易逝,樽中无酒醉难醒。开卷分明使命在,抛却闲愁一身轻。
疾驰山径赶回程,绿树荫浅夜色新。几点乌鸦迷野烟,一朵红云醉行人。此景原是寻常有,孤客异乡增离情。万里异乡客,度日如度年。朝从碧眼游,夜裹青毡眠。华屋似樊笼,珍馐赛黄莲。犹喜归期近,顶多二十天。
郑逸群
附注
①注:以上两句是江湖上的黑话。所谓“板刀面”,是指把人体一块块斩碎后再丢入湖中;“吃馄饨”是把人体捆绑住后就沉入水底。
知识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选编从东汉至当代的25位慈溪名人的故事约80篇。许多故事是根据历史材料编写的,凡民间传说的,都写上口述者的姓名,注明搜集或整理。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之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
相关地名